“新情境”命题下的专题复习课堂构建
2022-03-18聂雅琼吴凯
聂雅琼 吴凯
自新课程高考实施以来,历史学科“新材料、新情境”的命题思路已经被写进考试大纲,成为新课程高考的标志性特点。摆脱过去“依纲靠本”的命题思路,采用“新材料、新情境”的命题模式已经成为当前历史学科命题的主要模式。[1]2021年深圳市新中考的“新材料、新情境”命题原则为广大师生备考指明了方向,初中历史复习课急需从“老师备知识、学生背知识”向“老師备情境、学生练思维”转型。基于此,本文试图从“教师构建新情境,学生解决新问题”的理念出发,以《棉花视角下的经济全球化》为例,尝试探索初三历史专题复习课的课堂教学。
一、命题分析
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指出,2021年高考命题要坚持立德树人、要优化情境设计、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功能。新材料、新情境是增强试题开放性和灵活性的方式,其根本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即当一件事情以其他的形式出现时,学生仍然能够抓住其本质特征的能力。
分析表1可得出,近三年广东省中考、深圳市中考试题关于“经济全球化”专题的考查比重越来越大,题型越来越综合,且呈现出情境化的命题趋势。[2]以广东省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第33题为例,该题巧妙地将教科书知识和文化史结合起来,以语言传播发展为主题,对多则史料进行科学编排以突出试题的灵魂。其中材料一通过“不同时期英语新词”创设了一个社会情境:随着时代变化,英语不断增添了大量反映鲜明时代特征的新词。材料内容贴近现实,激趣生疑,将原本模式化的历史知识还原为生动、感性的历史素材,体现了“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考察要求。因此,在本专题的教学中,教师应大胆将中考命题思路引入到教学设计中,以新情境为载体,以问题为驱动,落实知识与能力。
二、专题构建
(一)整合内容
“经济全球化”专题的课标内容时间跨度长,内涵多且复杂,其中既包含了大量陈述性知识,又有认识意义、探讨原因等程序性知识的认知任务。以“经济全球化”为主题统摄事件,要特别厘清事件与主题的关联,即“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起步阶段——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
经济全球化发展阶段——两次工业革命
经济全球化深化阶段——冷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
在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时,教师应突破教材已有的叙事,利用“新材料、新情境”重构知识点,引导学生在新情境下关注事件的本质特征,关联课本基础知识,解决新问题。教师既要利用多元素材和史料资源创设情境,又要把课程标准和考试重点转变为问题形式,激发学生探究热情,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最终兼顾到提升应试能力与培养学科素养的双重目的。
(二)创设情境
1.素材的选取
对学术资源和教学资源的适当把握是教学设计的起点。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的范本,也是学生理解历史、掌握历史解释的正确方法、路径和范式的样本”[3],在教学中具有基础地位。同时历史学者的观点可作为情境创设的材料依据;学术书籍的体例可起到整合教材,统摄全课的作用。从全球经济变化视角重新审视历史,我们会发现,棉花的历史与经济全球化历史巧妙地耦合起来,棉花的历史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是技术创新的历史,同时,也是一段掠夺、奴役的历史。基于以上思考,本文从美国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斯文·贝克特所著的《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入手,以棉花为研究对象,透视出一幅资本主义全球扩张的历史画卷,并从中提炼棉花视角下的经济全球化发展历程。
2.情境的创设
(1)创设生活情境巧设导入
生活情境指的是“在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中遇到的与历史有关的问题”[4],来源于学生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是学生生活与历史知识的桥梁,适合用来课堂导入,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热情。
笔者在课堂开始时提问“大家今天穿的什么牌子的运动鞋?”引发学生的讨论热情,再从学生说的各式各样品牌引入时事热点“新疆棉”事件,带出专题“棉花视角下的经济全球化”。然后请学生结合日常经验谈谈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学生从鞋子衣服等日常用品的销售地、产地等角度分析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笔者根据学生作答情况进行归纳。
通过学生日常关于“鞋子品牌”的讨论切入,再由学生结合日常经验谈对核心概念的理解,一方面学生向教师呈现出已知经验和思维水平,确立本课教学的起点;另一方面引出“棉花”情境,以物载史,引导学生用现实生活中的历史元素来理解现实问题。
(2)创设学习情境迁移知识
学习情境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遇到的问题”[5],是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加深历史认识的主要途径。
表3中三个情境的创设,皆围绕本专题的核心事件,以棉花为切入口,精选了材料,设置问题链,培养学生在“新情境”迁移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从而既保证了课堂的生动活泼,又提升了学生的应试技巧。
(3)创设社会情境判断价值
社会情境指的是“对社会问题的历史考察,如某种社会风俗、某一国际争端中的历史背景问题”[6]。社会情境中的难解问题往往有其复杂的原因。学生在具备了基础知识以后,创设社会情境,能够训练学生将历史知识运用于思考分析社会问题。
棉花帝国的扩张过程,也是一个全球化的过程。……与此同时,资本主义也将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社会和国家都卷入到自己的轨道中来,将它们变成了自己的附庸、代理人、协调者或管理者。资本主义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它还处在变化之中,它的新的全球故事仍然需要历史学家的继续讲述。
——[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选取一段概括性、开放性的文字材料,教师设问:结合中国近代史,中国符合以上哪一个角色?这个角色是否能够全面表达出中国近代历程?你认为在新的全球故事中,中国应该扮演什么角色?
问题链的设置暗合本课授课的逻辑顺序“过去的世界与中国——今日的世界与中国”,全景展示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学生们基于对近代史的理解,相互补充启发,不仅能够印证材料中“附庸”的说法,还能提出“抗争者”“探索者”“学习者”等新的角度。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展望中国新角色,学生能够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和社会现实问题。
三、路径启示
综合上述实践路径,在 “新情境”命题要求下构建复习专题要注意以下方面:
1.结合课标与考向,规划专题内容。教师在把握命题趋势的基础上对专题内容进行重整和裁剪,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2.关注学术前沿与热点话题,积累情境素材。教师聚焦时代热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复杂的、真实的情境问题中运用书本知识。
3.研究中考命题特点,融入课堂环节。教师在构建“情境+问题”的教学环节时应模仿中考命题的特点,在落实历史必备知识的基础上,体现开放性和人文性。
中考历史学科“新情境”命题,不仅仅是命题技术的进步,更是课程观念和史学观念的进步。在教学中实践新材料、新情境的方式,有意识地选择和创设一些具有真实性、典型性、生动性且能够体现出核心价值引领作用的历史情境,据此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才能让核心素养意义化、具象化,提高考生应试的能力。
【注释】
[1]杨红丽:《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历史学科区域命题探索和教学反思——以新情境下的问题解决为例》,《中国考试》2019年第8期,第26—31页。
[2]吴沃莲:《广东省近十年中考历史试题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20年硕士学位论文,第40页。
[3]徐蓝、方美玲:《核心素养统领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徐蓝先生访谈录》,《历史教学》2019年第10期,第3—12页。
[4][5][6]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59页。
3774500559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