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深度学习的历史主题教学

2022-03-18陈晓彤

中学历史教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棉花深度英国

陈晓彤

高三二轮复习是在一轮复习基础上的提升和升华。因此,在二轮复习中引导和帮助学生深度学习尤为重要。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1]深度学习需要教师通过新材料创设相对真实的历史情境,由浅入深地逐步引导学生思考,使其在不断深入的教学环节中发现历史知识背后的价值,生成自己的历史感悟,并转化成自身内在的精神力量。“主题教学是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多个文本间的碰撞交融,在强调过程的生成性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2]它强调以核心内容引领学生深度的探究,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迁移,从而促进深度学习。在这理论启发下,笔者在高三二轮复习专题课中开展基于深度学习的历史主题教学。

基于深度学习的历史主题教学是以深度学习理论为指导,以提升学生历史关键能力为落脚点,达成历史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将历史大概念、大线索凝练成历史主题,教师围绕历史学习主题展开教学,使学生能在有限的复习时间里聚焦关键历史史实,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以扩大历史认识的广度,拓展历史思维的长度,挖掘历史思想的深度,从而形成自身的感悟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深度学习。笔者试以“棉花的魅力”为主题,应用于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复习课“西方工业文明”,采用多元视角、问题延伸和链接现实等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历史主题情境下充分思考和内化知识,推动学生深度学习,增强教学实效。

一、引入主题,以多元视角扩大历史认识的广度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要求教师“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整合,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带着问题意识和证据意识在新情境下对历史进行探索,拓展其历史认识的广度和深度”[3]。高三二轮复习课采用不同视角的材料展示历史的多元化,有利于促成学生深度学习。关于“工业革命为何率先在英国开启”这一问题,在不同的视角下有不同的认识,2018年全国卷I第34题对此进行了考查。据此题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多元的视角使得研究更加深入而全面。笔者根据本课主题,创设了全新的历史情境,从“生产成本”和“技术革新”的视角进行深化。

材料1:棉花对于欧洲人是一种异国事物……据说许多欧洲人想象棉花是植物和动物的组合—一种“植物绵羊”。中世纪的欧洲还流传故事说,小绵羊长在树上,夜里弯腰喝水。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材料2:15世纪,英国开始出现棉花种植,棉织品的魅力渐渐征服了欧洲人,使欧洲人对棉织品的需求与日俱增。

——摘编自[法]埃里克·奥森纳《棉花国之旅》

为了引发学生的兴趣,笔者首先抛出疑问“古代欧洲人眼里的棉花是什么?”。通过阅读材料不难理解,当棉花在东方世界广泛传播时,欧洲人对棉花的了解仍处于想象的阶段,“在棉花种植、生产和消费的网络中,欧洲人一直处于边缘地位”[4],甚至对棉花一无所知。新航路开辟后,广泛出现在英国市场的棉纺织品引领了新的消费观和社会新时尚,这给英国商人带来了巨大财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敏锐的商人察觉到了消费者对棉纺织品的狂热,由此拥抱棉花,开启了本土化的生产。可是结果大不如意,原因何在?

材料3:1620年后,伦敦的工资水平继续上升,在17世纪末远超欧洲其他城市。与此同时,大量劳工涌入伦敦,尽管如此,需求推进型的工资上涨仍然不可避免。

——摘編自宋李健《工业革命为什么发生在18世纪的英国——一个全球视角的内生分析模型》

通过解读材料可知,工业革命前,英国工人工资水平不断上涨,昂贵的劳动力无疑增加了棉花制造业的生产成本。18世纪中期以前,世界各地的棉纺织业都是传统手工业,对劳动力的依赖性很强。为降低生产成本,英国率先开始了生产机械化的尝试。一系列机器的问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变了传统棉纺织业的落后面貌。技术的革新使棉花制造业的生产成本一再降低,推动其高速发展。

棉花的无限魅力促使英国棉纺织业率先以创新引爆革命,以技术驱动发展,成为工业革命的领头行业,以致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过程就是棉纺织业发展的过程”[5]。

二、深入主题,以问题延伸拓展历史思维的长度

“深度学习一定不是以知识获得为目的的学习,而最好是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所展开的学习。” [6]深度学习是高阶思维养成的学习,强调运用高阶思维解决现实问题。二轮复习课围绕梯度问题展开,启发学生在有意义的情境下探究再生问题,使学生能够透过不断延伸的问题拓展思维的长度,帮助他们深度学习,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深入理解“棉花的魅力”,可以通过高考真题进行实战,并将真题化为思考的养分,层层延伸问题,启发学生步步推进地解决问题,拓展他们的思考空间和思维长度,推动学生在二轮复习的高原上再攀高峰。

2012年江苏高考历史第14题考查了十八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此题反映了一个重要信息:英国棉纺织业的爆炸式发展要求越来越多的棉花满足饥饿的工厂。“蒸汽动力的使用使英国原棉消耗量急速增长,1760年仅消耗170多万磅,1780年扩大近4倍(655万磅),1810年消耗1.24亿磅。”[7]那么,棉花从何而来?

(2016年海南高考历史第13题)据研究,从1760年到1850年间,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增加到3.66亿磅,增长了180多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    )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

B.工场手工业进入鼎盛时期

C.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

D.农业中的商品化生产迅速发展

棉纺织业技术不断突破,创造了惊人的生产能力,同时暴露了国内市场原料严重供应不足的弊端,不得不依靠海外市场。“18世纪初,英国的原棉进口量不足500吨,到1800年突破25000吨,再到1860年,超过50万吨。”[8]棉花以前所未有的的魅力占据了世界市场,保障了英国棉纺织业的高速运转。英国所生产的棉纺织品物美价廉,横扫世界市场,成为“世界工厂”。物美价廉的英国棉布出口销往中国的情况如何?

(2015年全国卷Ⅰ卷历史第28题)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 )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商人欣喜若狂:“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英格兰西北区域以“棉都”著称的工业城市曼彻斯特出产的精美棉布,在中国市场却沦为“无用”的包装布,可以想见中国自然经济强劲的抵抗力。中国传统手工业能否最终抵抗住物美价廉的棉纺织品呢?

2014年广东高考历史第38题引自《盛世危言》的材料很好地解释了这个现象。中国大门被打开后,外国棉纺织品源源不断的涌进来,中国传统手工行业遭到沉重打击。据统计,“1842年中国常年的进口值中,棉制品仅占8.4%,1867年上升为21%,到了1885年就以35.7%的优势跃居进口贸易的第一位。”[9]那中国传统的棉纺织业最终的命运如何呢?2020年江苏高考历史第6题考查了19世纪末手工织布一度的兴盛和繁荣。西方经济的入侵,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使中国传统手工业“纺”与“织”分离,简化了手工织布业的生产程序,客观上提高了手工织布业的专业化生产程度,推动了手工织布业的发展。

棉花以其无穷的魅力使英国一个在古老世界被棉花“边缘化”的欧洲国家,在棉纺织业发展过程中改变了以棉花为生产中心的古老中国,构筑了以英国棉纺织业为中心的全球棉花网络,中国被迫向近代化转型。

三、升华主题,以现实链接挖掘历史思想的深度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目标是坚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持续发展。”[10]深度学习是落实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认识知识蕴含的历史价值,使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运用高层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成为“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素养的人”[11]。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活动的历史。在二轮复习中,需要将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挖掘历史思想深度,让学生在深度学习中感悟当下,促成历史核心素养落地生根,才可能培养学生成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的现代人。

工业革命引发了棉花制造业的空前繁荣,世界棉花工业和经济贸易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巨变。2021年广东省高考适应性考试第19题以棉花贸易为切入点,要求考生从四幅图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相互关联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注重考查历史核心素养和历史关键能力。分析此题,本文认为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就题论题,而应该联系时事热点审视历史,挖掘历史思想的深度。当今世界局势波谲云诡,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棉花贸易这一命题呼应了今天中外贸易(尤其中美贸易)摩擦的社会热点,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外贸政策和外交政策的灵活性;也可以从中窥探大国博弈的影子,呼应新冠疫情下中国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共同抗疫的声音和行动。再从“新疆棉事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他们中外结合、古今贯通的深度学习,感受厚重的历史感和鲜活的时代感。今天,中国是全球第一大棉花消費国,在全球棉花产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引领全球化发展潮流,同时深受全球棉花产业格局变动的影响。为升华主题,笔者重新设问: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世界大国兴衰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及其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影响。

反思此题,高中历史考查的不再是基础知识,而是深层能力和核心素养。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现在,启迪未来。因此,二轮复习应该链接现实与时政热点深度对话,挖掘历史思想的深度,推动学生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度学习,进而促使他们理解历史知识的现实价值,提升他们认识现实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发挥历史的育人功能,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于深度学习的历史主题教学模式着眼于引导学生对关键知识价值的探究和内化,培育学生高层次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够更新传统教学理念,促成历史核心素养的生根发芽。笔者依托历史主题,借助深度学习理论进行教学,打造了一定深度的二轮复习课堂,课堂气氛和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但不足之处显而易见,主要有三:一是课堂上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二是自身知识储备不足,难以用接地气的个性化解读使学生达到高认知的状态;三是深度学习理论知识薄弱,未能行云流水的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这一教学模式只是笔者初浅的小尝试,还需继续努力探索前行。

【注释】

[1]刘月霞、郭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年,第32页。

[2]窦桂梅:《做有专业尊严的教师》,桂林:漓江出版社,2015年,第150页。

[3][10]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17—18、6页。

[4][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9年,第28页。

[5]马瑞映、杨松:《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棉纺织业的体系化创新》,《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8期,第184页。

[6]李松林、贺慧、张燕:《深度学习究竟是什么样的学习》,《教育科学研究》2018年第10期,第57页。

[7][英]B.R.米切尔:《英国历史统计》,剑桥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330—332页。

[8][美]龙多·卡梅伦、拉里·尼尔:《世界经济简史》,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第181页。

[9]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北京:科学出版社,1955年,第8—9页。

[11]钟启泉、崔允漷:《核心素养与教学改革》,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4页。

3922500559520

猜你喜欢

棉花深度英国
棉花是花吗?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雪白的棉花堡
英国“脱欧”的经济账
不可思议的棉花糖小村(上)
心中的“棉花糖”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