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开展策略

2022-03-18王炳文

当代家庭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

王炳文

摘 要: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全面应用于幼儿教育的各个阶段以及各个环节中,不仅符合幼儿自身年龄特点,能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还能让幼儿通过信息化教学创设出的优质情境和氛围去亲身感受、亲身体验和亲自操作,全面提升幼兒的综合素养与科学思维。鉴于此,笔者在本文针对幼儿园信息化教学在幼儿科学活动的创新应用策略开展分析和探究,并且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科学活动;创新融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06-0074-03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Kindergarten Scientific Activities Supported b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ANG Bingwen  (Huzhong Kindergarten, Chendai Town, Jinjiang City, F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all stages and links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not only conforms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s own age, but also stimulates children’s interest in science and the desire to explore, but also allows children to create high quality through information teaching the situation and atmosphere can be personally experienced, personally experienced and personally operated,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children's comprehensive literacy and scientific thinking. In view of this, the author analyzes and explores the innovative application strategies of kindergarten information teaching in children's scientific activities in this article, and puts forward som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and for reference.

【Keywords】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ildren's scientific activities; Innovation and integration strategy

现如今,“互联网+”时代大幕已经正式开启,幼儿教师更为注重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幼儿开展创新化、生动化、有趣化的科学活动,进而让幼儿能够借助信息技术和科学活动教育教学的完美融合,为幼儿搭载和构建一座科技化、生动化、多样化的科学知识学习的桥梁和纽带。在全面实现新时期幼教教学宗旨和教学目标的同时,让幼儿从小爱上科学,能够具备较强的科学思维与创新意识,为将来的高阶教育打下坚实、良好的基础。

1.幼儿园信息化教学主体概念阐释

从主体概念和定义上来讲,信息化教学活动是由我国著名学者黎加厚教授正式提出。信息化教学可以被称为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主体指导思想,利用科学化、系统化的教育方法,充分借助发达的、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相关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实践步骤与具体环节,以实现教学过程优化和创新的一个整体过程。新时期,幼儿园信息化教学活动的组织与设计更为注重和强调先进的信息技术与多媒体设备能够和幼儿园各项教学活动进行完美结合,并且集体教学模式堪称为其主要组织形式和实现途径。幼儿教师在信息化教学实践过程中必须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自主性,进而确保信息化教学能够激发幼儿探究欲望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解析幼儿园各项教学活动渗透和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1)能够创设优质课堂情境,提升幼儿沉浸体验感

当前阶段,幼儿园各项教学活动中,情境创设必然堪称是一个教学重点与核心内容。教师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教学设备,结合幼儿年龄特点与性格爱好而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以及情感氛围,能够让幼儿提升沉浸体验感。比如,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能够在一些生活情境中有效渗透和应用,例如厨房烹饪、超市购物、四季变化等内容;也可以在一些故事情境,例如绘本故事《小熊拔牙》《小红帽》《胡桃夹子》中借助动画片立体化为幼儿展示;还能够在各种游戏情境,例如森林探险、走迷宫、拯救公主等具体游戏活动中完美应用。幼儿教师完全能够结合具体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信息化教学方式和多媒体元素创设不同课堂情境,进而有效提升幼儿自我认知与生活体验。

(2)能够丰富幼教内容,让幼教活动形式更为多样

传统幼教模式较为固化、单一且枯燥,许多幼儿在各种学习和游戏活动中不仅无法激发兴趣和探究欲望,而且会经常走神和产生较为厌倦的心理。当前阶段,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则完全能够有效扭转和改变上述教学窘境。在具体幼教各类活动全面开展过程中,幼儿教师不仅能借助信息化教学方式将一些教学内容以及绘本故事和诗词、文字利用动画的形式进行立体化、生动化展现,还可以借助音乐、画面、视频、音频、图像、文字等多元化信息技术元素让课堂教学以及各种幼教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趣味十足。不仅能让较为复杂且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直观、立体,而且能激发幼儿自身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更好地促进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

(3)能够提升师幼互动,全面增强幼儿教学灵活性

除了上述两大重要意义和促进作用之外,新时期教师在幼教各项活动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技术和手段还能够提升师幼互动和交流沟通,让整个教学更加灵活多样、趣味十足。比如,在幼儿教师组织“认识恐龙”这一科学主题活动的實践组织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信息化技术以及多媒体教学器材和设备,制作交互白板课件,为幼儿设计一个关于“认识恐龙”趣味闯关教学的小游戏。教师可以在课间具体制作过程中设计四五个游戏关卡,其中每一个关卡中都拥有各种关于恐龙知识的小介绍。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游戏体验过程中,引导幼儿每通过一个关卡便能够学到各种各样的关于“恐龙”这种大型远古动物的趣味知识,并且能够获得一把“关键钥匙”。在最后全部通关集齐所有钥匙之后,幼儿就能如愿以偿地打开最终的宝藏——《侏罗纪公园》的电影精彩剪辑视频播放“密码”。显而易见,这种充满探索性和创新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影响下,幼儿不但能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又能通过信息化教学技术和手段可以学习到更多关于恐龙的各种知识,让幼儿能对整个教学活动更加喜爱与更加热衷。

3.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创新化,开展幼儿科学活动的创新策略

(1)教师应积极创设优质科学情境来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新时期幼教创新化发展的大环境下,想要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展生动有趣的各类科学活动,幼儿教师首先应当深思熟虑,充分考虑幼儿不同年龄段的兴趣爱好与理解能力,进而积极创建优质化的科学情境来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与求知欲望。例如,中班科学活动“捉迷藏的昆虫”堪称为一个典型的以间接经验学习为主的科学活动。在具体活动全面开展的实践过程中,笔者结合中班幼儿自身喜欢的各种游戏和对新鲜事物极为好奇的心理,借助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设备中的电子白板,精心创设和构建了一个与昆虫捉迷藏有关的游戏情境。进而让全体幼儿能够激发自身兴趣,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科学技术的无穷魅力。具体来讲,在第一个游戏的创建过程中,游戏命题为“花园里一起找昆虫”。笔者借助Photo shop制作出一个美丽的花园背景图,并且在其中隐藏和投放了容易发现以及不容易发现的两类昆虫,比如草叶上的各种瓢虫、花丛之中的美丽蜜蜂,以及绿草上蹲着的绿色蚂蚱和黄色鲜花中隐藏的黄蝴蝶等。接下来,组织幼儿在电子白板上进行识别与圈画。最后,笔者利用Flash所精心制作的黄蝴蝶与绿蚂蚱动画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聚焦幼儿的目光,进而让幼儿能够在与电子白板之间的互动游戏中寻找和感知到保护色的“内涵”——原来,许多昆虫在大自然中经常会藏在与自己身体颜色相近的地方,如同穿上了一件“隐身衣”。在第二个游戏创建过程中,游戏命题为“昆虫藏猫猫”。结合当前信息化技术的创新发展现状,笔者利用Corel Video Studio软件进行了昆虫视频的精心剪辑,完美创建和设置了相应的“找找看”趣味游戏场景,让幼儿结合视频观看以及自主猜测和理解,感受保护色的对于昆虫的重要性。接下来将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相应的游戏环节中,让幼儿利用电子白板与各种昆虫进行“密切互动”,积极寻找更多的巧妙隐藏的昆虫,并且能够通过Photo shop图像明暗对比图针对自己的寻找结果进行比对和展示,在一种充满感叹和惊喜的科学活动实践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各种昆虫的神奇之处与高超的躲藏技巧,获得科学活动参与的快乐感和成就感。

(2)教师应图文结合来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主动性

信息技术的运用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涵盖的内容也有很多,在幼儿科学活动中视频和图片是最常见的两种形式。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展开科学活动时,要灵活准确地应用相关素材,不要将思维局限在一个框架内,要将视频和图片、动态和静态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从而实现理想化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在“昆虫”系列游戏中就很好地将饰品盒图片进行了巧妙的结合,并将其以合适的方式应用于活动内容中。通过图片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通过视频来吸引学生的关注,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依托,很好地构建了一个趣味的情境,为幼儿科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实事求是地讲,传统概念上的幼儿科学活动必然会拘泥于各种客观条件和组合元素,并且在主题概念和形式上缺乏一定的创新性和趣味性,形式上较为落伍且陈旧。幼儿在参与此类科学活动中不仅会产生一定的审美疲劳、视觉疲劳,也会让自己的科学探索意识和探究欲望不断被削弱和消磨。教师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全面渗透和融入到科学活动实践各个环节中,不仅能够让动静结合的画面、美妙动听的音乐以及趣味十足的游戏进行完美呈现与立体展示,而且能够行之有效地激发幼儿参与各类科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针对《彩色的阳光》这一科学活动的信息化教学而言,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利用PPT课件制作一个关于阳光或者彩虹的Flash动画,进而让幼儿能够观看到多媒体设备所展示出的“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紫色”七种色彩,并且结合动态图文的讲解和比对,全身心投入到这一科学活动探索与相关知识的学习之中,进而充分体会和感受到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所独有的魅力。

(3)教师应借助信息技术为幼儿提供主动探究机会

为了保证幼儿科学活动的效果,创设情境只是第一步,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基础上教师要给幼儿提供亲身参与实践的机会,让幼儿能够根据已经学习到的经验真正参与到科学活动中,进一步理解科学知识,感受科学的趣味和魅力。任何一种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学理念和策略无疑都是为幼儿教学以及各类幼教活动进行服务的,只有充分发挥其最大的教学价值,才能够让幼儿科学活动的组织更具实践意义。例如,针对大班科学活动“植物怎样喝水”的具体信息化教学组织过程中,笔者建议幼儿教师可以首先利用多媒体视频为幼儿播放一段植物成长的3D动画视频展示,进而让幼儿对这一科学活动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接下来,幼儿教师可以为幼儿准备相应的科学活动实验材料,比如说杯子、水、剪刀、红蓝墨水、白色花朵或者芹菜等。教师结合此前的多媒体视频展示以及相关科学内容展开系统化的科学实验操作,让幼儿自行观察和体验“植物是如何吸收水分”的整个过程。与此同时,也让幼儿通过自主的实验体会,感受到水分对于植物而言的重要意义和不可或缺的作用,进而提升自我科学逻辑思维与思考能力,从小养成热爱科学的良好习惯和优质素养。

(4)教师应当加强人—机互动,提升幼儿创造思维能力

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不断飞速增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升,我国家庭拥有互联网和计算机的整体比例已经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许多幼儿从出生开始就已经融入了信息化生活之中,并且对电脑、手机、平板等先进设备极为熟悉和了解。因此,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幼儿科学活动组织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不断加强幼儿与计算机的“人—机互动”,进有效提升幼儿创新思维能力与无穷的想象力。比如在“我帮昆虫藏起来”这一科学活动环节中,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电子白板的拖放功能来为幼儿提供实践的机会,幼儿刚开始进行拖放时可能不够熟练,但是经过教师的指导和反复的调整,最终会为昆虫找到一个最佳藏身处。在这种实践操作模式下,幼儿必然能够不拘泥于传统科学活动的被动式接收形式,而是主动探索、自主思考、亲手实践,在自己创造的“成果”中积累经验、获得信心,并且得到认可、赞扬与肯定,进而让幼儿园信息化教学能够真正意义上发挥出最佳的教学价值和促进作用。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价值,让其能够成为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的有力保障。

4.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幼教大环境下,幼儿园信息化教学全面渗透和应用于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创新化实践之路“任重而道远”。幼儿教师必须不断思考、不断分析、不断总结、不断反思,真正意义上地做到以幼儿为本,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一个生动、形象、有趣、优质的科学活动情境和氛围,力争让幼儿园科学活动组织的整体质量和水平能够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郝兆杰,梁芳芳,肖琼玉.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4(11).

3617500589253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与表现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深度融合初探
图们市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全员培训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基于素养提升的信息技术与美术欣赏活动的整合运用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