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为本”理念下幼儿中班音乐欣赏活动的研究

2022-03-18李芬

当代家庭教育 2022年6期

李芬

摘 要:“幼儿为本”理念下的幼儿园教育改革是在人本主义价值取向下组织与实施的。人本主义价值取向,目的在于强调以幼儿为中心,在整体教育实施过程中强调对幼儿的尊重。本文在“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下,阐述了中班音乐欣赏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旨在通过此做到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个体差异性特点,因材施教,发挥幼儿园中班音乐欣赏活动的最大价值。

关键词:“幼儿为本”;幼儿园中班;音乐欣赏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06-0061-03

Research on Music Appreciation Activities in Middle Class for Children under the Concept of "Child-oriented"

LI Fen  (Shiyang Road Kindergarten, Jiangning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The kindergarten education reform under the concept of "child-oriented" is organized and implemented under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humanism.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humanism aims at emphasizing children as the center and emphasizing respect for children in the overall 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process. Under the "child-oriented" educational philosophy,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on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in middle-class music appreciation activities, aiming to respect children's dominant position,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individual differences, teach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kindergarten. The greatest value of middle class music appreciation activities.

【Keywords】"Child-oriented"; Middle class in kindergarten; Music appreciation activities

在幼兒园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要在教学目标、活动过程与内容设置上,以幼儿现有水平与能力为依据,尊重幼儿,将其作为设计教学活动的切入点。致力于多角度培养幼儿的能力,促使幼儿达到身心的和谐发展,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幼儿为本”理念下幼儿园欣赏活动的研究

在文献的整理中,发现很多学者都在探索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如《以幼儿为本教育理念的实施》中,谈及如何在“幼儿为本”教育理念下,更好地创建情境,落实教育行为,尊重幼儿,让其乐学。要提升自身教学的实践能力,充分掌握幼儿发展的程度与学习需求。另外还要加强对教育理论的学习,有效将传统教育与创新教育融合,摆正教学过程与结果的关系,促使幼儿教育的教学相长。因此,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可为幼儿发展提供条件,让其获得好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也就是说在实际教育活动中,教育要倾尽爱心,在尊重、信任幼儿的情况下,为其创建好的学习环境,结合其年龄特点,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充足的资源。

但很少有幼儿教师真正研究“幼儿为本”理念下的音乐欣赏活动,经过对《幼儿园工作规程》的整理,挖掘以“幼儿为本”对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有一定要求。第一,音乐欣赏活动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做到因材施教,注重个体差异,引导幼儿全面发展。第二,虽是幼儿园活动,但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活动环境,让幼儿有表现的机会。第三,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幼儿,幼儿教师要开展正面教育。

对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活动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幼儿为本”理念缺失,更多体现在教学目标制定不适理、教学内容选择缺乏科学性、教学设计忽视幼儿的主体性等,不能创建符合幼儿发展的“最近发展区”等,在此需要对活动中的几个环节进行详细分析,从教学问题上分析“幼儿为本”理念下开展音乐欣赏活动的方法。因此,在开展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中“幼儿为主”的教学研究比较缺失,而教育学者对其的研究多是从教育的角度分析,很少站在幼儿的角度,所以本文在以“幼儿为本”的背景下,分析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活动,提升活动质量。

2.“幼儿为本”理念下幼儿园中班音乐欣赏活动存在的问题

(1)目标的制定与幼儿实际情况不符

以《糖果仙子舞曲》音乐欣赏活动为例,介绍当下幼儿教师制定活动目标出现的问题。设置的具体教学目标为:①让幼儿在乐曲的欣赏中通过游戏或者角色扮演的形式,表现出音乐的性质与结构。②在聆听与表演音乐中提升幼儿的音乐想象能力,培养音乐创新思维。③在体验创造中感受音乐表演的快乐。对此活动目标进行分析,虽然幼儿教师制定的目标考虑到了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掌握中班幼儿发展的一般趋势与开展音乐欣赏教育的需求。但是,不同的地区与不同的幼儿园,幼儿存在差异性。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幼儿教师本该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将教学目标与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相结合。其实有很多幼儿教师已经开始重视“幼儿为本”理念,也想到在活动目标的制定中考虑其需求,但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只有深度挖掘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才能助其更好地发展。

(2)活动内容的选择上不结合幼儿的兴趣与需求

指南对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内容包含下面几点:幼儿通过对周围环境的倾听,欣赏音乐作品,还能学习简单知识技能。对周围环境声音的倾听包括教室中的声音、家里的声音、马路上的声音、小区里的声音等。在幼儿欣赏的作品中,中外著名儿童歌曲、器乐曲、音乐童话片段中的声音都来自现实生活,幼儿在倾听音乐作品,掌握音乐内容与了解音乐形式的同时,可以深入理解音乐作品,并能据此表达自己的感受,了解常见的乐器名称与对应音色等。

以《都睡着了》中班音乐欣赏活动为例,教学内容的组织为:第一,引导幼儿随着《都睡着了》音乐声,轻轻地律动,以此为导入环节。第二,理解与欣赏音乐,让幼儿掌握曲目的旋律。先借助课件讲述故事,助幼儿了解曲目内容。然后反复播放音乐,展示PPT,助幼儿深入理解曲目。引导幼儿边听边用拍手展示律动,进一步感受弱起节奏。最后师幼一起合作随着音乐完成节奏节拍。第三,让幼儿在此自主倾听欣赏音乐,让幼儿通过角色动作表现曲目中的内容。幼儿教师设计的内容比较丰富,但实践教学下来发现幼儿的注意力并没有完全集中在活动内容中,很多幼儿在多次的欣赏音乐中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因此,以幼儿为本的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教师选择的活动内容要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而歌曲作为幼儿音乐欣赏的一部分,需要教师在选择欣赏内容的时候,多注重内容的多样性。但因为音乐欣赏活动的次数过多,导致很多幼儿不能在每次的音乐欣赏中都能集中注意力,慢慢会降低对曲目欣赏的兴趣。

(3)活动过程的设计忽视幼儿的主体性

幼儿音乐教育已经在幼儿园中疏导重视,一日活动也逐渐增加了幼儿的欣赏活动。但如何设计音乐欣赏活动过程依旧是教学难点,虽然以幼儿为本活动过程的设置已指明了方向,但实际案例中发现幼儿教师还是会忽视幼儿的主体性。

以《水果恰恰恰》音乐欣赏活动为例,设置的教学过程为:第一,情境导入,借助PPT开设“鸭妈妈的水果店”情境,告诉幼儿鸭妈妈想要开一家水果店,小朋友们能帮助鸭妈妈购入一些不一样的水果吗?请你们轮流告诉鸭妈妈好吗?第二,欣赏活动。先带领幼儿熟悉音乐旋律,引导其在音乐开始后,能够用拍手的形式表现前八后四的节奏。然后以“鸭妈妈的水果店开张啦,我们来一起看一看鸭妈妈的店中都有什么水果。”“鸭妈妈的水果小车开得好快,我们一共找到了幾种水果?在找这些水果时我做了一个动作,小朋友们都看见了吗?”引导幼儿学习练习连拍三下手,并能在一节水果车厢后自主拍手。然后开展游戏活动,让幼儿用脚表现音乐节奏。让幼儿在游戏与实践中随着音乐自主创编整个节奏的动作。整个活动分环、分步骤地设置教学环节,每个环节都列出详尽的过程,幼儿教师一直将情境贯穿到音乐欣赏活动中,但幼儿在整个过程中过度被动,只有少部分幼儿积极参与,更多的幼儿还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总的来说,活动的设置将幼儿主体性这一主旨表现得过于形式化,导致课中幼儿教师过度重视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脱离了音乐主题。

3.“幼儿为本”理念下幼儿园中班音乐欣赏活动的建议

(1)依据幼儿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创建“最近发展区”

中班幼儿音乐欣赏课程活动目标的设置,要结合“最近发展区”理论,利用最近发展区挖掘幼儿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将其详细运用到幼儿音乐欣赏活动中,实际发展水平就是欣赏能力,潜在发展水平则是在幼儿教师指导、幼幼合作中,提升音乐欣赏能力。所以幼儿教师在制定活动目标的时候,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欣赏水平,助幼儿达到潜在学习高度。

如《糖果仙子舞曲》中如果幼儿教师不明确了解幼儿对舞曲的欣赏水平,单单照搬教材教辅中的教学目标,如让幼儿在曲目欣赏中,通过游戏与角色扮演的形式表达音乐的性质与结构。此目标对中班幼儿来说,因其舞曲欣赏经验欠缺,所以难度较大,导致活动中幼儿无事可做,不能主动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所以此教学目标不能促使幼儿发展。基于此,幼儿教师在进行新内容教学的时候,要及时掌握幼儿的实际水平,制定实施的教学目标,让幼儿真正欣赏音乐曲目。在音乐欣赏活动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关键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水平,掌握其最近发展区,尊重幼儿的差异性,包括年龄差异与个性差异,制定最适合幼儿发展的活动目标。制定的教学目标不能过高与过低,否则会影响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性。

(2)活动内容的选择上要结合幼儿生活

幼儿音乐欣赏活动的内容多是从幼儿生活进行选择,但这不代表要完全从幼儿的实际生活中挑选,而是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考虑到要与幼儿生活实际相关,是幼儿感兴趣的,如此选择的音乐才是最适合的。

例如,《三只猴子》案例中,幼儿教师选择的乐曲是关于猴子的,而猴子也是幼儿熟知的形象,曲目中的故事情节围绕三种猴子的行为展开,进一步引导了幼儿与曲目中的内容进行互动,仿佛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也像猴子一样做出调皮的行为。这种联系到幼儿生活的内容选择,能助幼儿加深对曲目内容的理解,激发活动兴趣。也正因为教师在选择歌曲内容时想到了幼儿的实际生活,才能让其在活动中更加投入。在音乐中挖掘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调皮行为。如摔倒、在床上蹦等,感同身受,提升活动效果。另外幼儿教师在选择完欣赏活动内容时还要进行改编,形成更加适合幼儿的活动内容。因为有的内容即使贴近幼儿生活,但不一定适合教学内容,所以在紧抓幼儿兴趣点的同时,还要注重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联合性,生成更加适合的活动环节。教学内容的选择除了是幼儿感兴趣、熟悉的音乐作品,还可以让幼儿建立与经验联系的作品。

(3)活动过程重视幼儿参与,创建多样化活动

对于多数音乐欣赏活动组织的教学组织形式比较单一,幼儿教师多是组织集体活动,活动形式缺乏多样性,中班幼儿容易被动地接受知识。如《水果恰恰恰》的整个活动都是幼儿教师主导,幼儿一直是被动参与,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基于此为了在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中优化此问题,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可在基础环节、导入环节与结束环节实施分组或者个别交流讨论,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如导入环节幼儿教师可先播放舒缓的音乐,讲述故事,提出问题,引导幼儿互动,并留给其自由交流讨论的时间;基础环节可针对幼儿教师提出与幼儿自主讨论后提出的问题,制定个性化教学。谨记无论使用哪种组织活动形式,都要从幼儿自身角度,制定合理、有序的活动环节。另外,对《水果恰恰恰》案例中幼儿教师设计活动环节紧凑,幼儿不能充分放手的问题,让幼儿在活动中不能主动参与,使得自主性降低。所以幼儿教师在设置教学活动时要给予幼儿充分的空间,关注其活动体验,在此才能更好地鼓励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幼儿教师在开展音乐欣赏活动的时候,最先要关注幼儿的参与情况,并始终坚持以幼儿为主体,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价值观体现,唤醒幼儿“主人公”意识,对于幼儿能独立完成的事情幼儿教师要尽量放手,由其自己完成。另外,音乐欣赏活动的形式要丰富多样,转变教师单方面教授的形式,尽量减少集体授课。在丰富幼儿音乐欣赏活动的基础上,可以实施分组教学与个性教学、集体教学有机结合。如在知识讲解示范的环节中可开展集体教学;如果活动中出现音乐讨论时可将学生分组;在回答问题时可依据幼儿的不同情况实施个性化教学。幼儿的主体性不止在活动形式中呈现,还要在音乐欣赏活动中鼓励幼儿多渠道参与,如舞蹈与律动活动中,先带领幼儿掌握音乐,然后鼓励其根据对音乐的感受,做出表现性的动作;还可引入美术作品欣赏活动,幼儿教师挑选并引入与音乐旋律与结构相符的音乐作品,助幼儿获取与音乐相同的视觉效果。同样在音乐欣赏活动中,为了让幼儿更加理解音乐,可通过打击乐器提升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

4.结语

综上所述,近几年我国幼儿音乐欣赏活动被逐渐重视,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有的幼儿园受教学内容与幼儿教师专业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很少开展音乐欣赏活动。在此活动的设置中坚持幼儿为本的中班音乐欣赏活动开展的问题,并探索对应策略,为幼儿音乐教学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可提升幼儿的音乐感受与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生武.如何在幼儿园中班音乐节奏活动中进行有效指导[J].学周刊,2020(01).

3971500589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