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于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可行性分析

2022-03-17刘晓永

健康之家 2022年22期
关键词:心律失常胺碘酮疗效

刘晓永

摘要:目的 探究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于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12月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应用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45例应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相关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EDV、ESV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室性早搏数、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K、NT-proBNP、BNP心肌标志物指标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能有效减轻心肌细胞损伤,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抗心律失常药物;心律失常;普罗帕酮;胺碘酮;疗效

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此病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等因素所导致,并且疾病与年龄、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1]。心律失常疾病会对患者的心肌功能造成损伤,患者会出现胸痛、心肌、气短等多种临床症状,疾病会不断进展,随着病程不断延长,患者会出现休克、死亡,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心律失常患者需要合理的用药,以改善心肌功能,减少相关症状的出现,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较多,不同的药物治疗会有不同的效果[2]。普罗帕酮、胺碘酮是临床上常用的两款抗心律失常药物。本研究选取我院2021年1月~12月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对比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的疗效差异。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年1月~12月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58.54±5.39)岁;男25例,女20例;病程2~5年,平均病程(3.47±0.32)年。观察组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58.66±5.42)岁;男24例,女21例;病程2~6年,平均病程(3.91±0.3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纳入标准:均符合《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治疗指南》[3]中关于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并经临床检查,证实为心律失常疾病;对研究使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耐受;对研究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心脏疾病者;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者;恶性肿瘤者;肝肾功能异常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心电图检查,并采用合理的补液治疗,在治疗期间均能合理饮食、运动,并做到戒烟戒酒。对照组患者服用普罗帕酮片治疗,每天空腹口服普罗帕酮3~4次,每次口服剂量为2~4片。观察组患者服用胺碘酮片治疗,患者每天口服胺碘酮2~3次,每天口服剂量为0.4~0.6 g;服用药物1~2周后,根据病情可以将药物剂量调整为每天0.2~0.4 g。所有患者均连续用药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使用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生产的DC-N3S型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检查,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和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检查,并计算。LVEF正常范围为50%~70%,EDV正常范围为75~160 ml,ESV正常范围为24~75 ml。(2)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显效:治疗后,患者胸闷、心悸等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胸闷、心悸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心电图未恢复至窦性心律。无效:治疗后,患者的各项症状未明显改善,甚至出现病情加重的现象。总有效=显效+有效[4]。(3)比较两组室性早搏数、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次数。(4)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5)比较两组CK、NT-proBNP、BNP心肌标志物指标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LVEF、EDV、ESV心功能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LVEF、EDV、ESV心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室性早搏数、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次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室性早搏数、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次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室性早搏数、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对照组为6.6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两组心肌标志物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CK、NT-proBNP、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5。

3讨论

心律失常疾病会对心脏造成持续性的损伤,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心悸、胸闷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并且疾病会不断进展,容易带来休克等严重后果,甚至导致死亡,因此积极的治疗对心律失常患者的身体健康有重要意义[5]。

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减少疾病带来的危害有明显作用,但是心律失常会导致患者机体内环境电解质紊乱、神经调节紊乱和分泌调节紊乱,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容易带来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可能会进一步加重病情,因此为心律失常患者选择合理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关重要。

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是目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普罗帕酮是一种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广谱抗心律失常作用,可降低心肌兴奋、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可短时间阻断竞争性β受体作用,并有效稳定细胞膜;胺碘酮是第三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阻滯钾离子通道,抑制心脏钙离子和钠离子的内流,减缓电冲动传导速度,延长患者电位时程,使心肌细胞的传导回归平稳,并且胺碘酮可以延长不应期的时间和复极时间,对降低传导速度有明显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EDV、ESV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室性早搏数、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K、NT-proBNP、BNP心肌标志物指标值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能有效减轻心肌细胞损伤,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恢复,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时小瑞.普罗帕酮与胺碘酮在心律失常中治疗效果差异及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影响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1,34(1):2.

[2] 章范满,池秀婷.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及对患者心功能影响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19):2.

[3] 危松青,曾津,周莲花,等.小剂量胺碘酮与盐酸普罗帕酮治疗小儿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4(20):2.

[4] 王琴.胺碘酮联合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对患者心功能及血清TNF-α,IL-6,hs-CRP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16):3.

[5] 鲍洪莹.胺碘酮,普罗帕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效果及对其心功能,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53):2.

猜你喜欢

心律失常胺碘酮疗效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39例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82例分析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82例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