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介入治疗的那些事儿

2022-03-17程海辉

健康之家 2022年22期
关键词:影像学手术患者

程海辉

介入治疗指借助于各种医疗影像学设备(如X线、CT、B超等)作为引导,使特制导管或器械到达病变区域,不仅能实现疾病的诊断,还可进行特殊化治疗。当前,介入治疗已成为临床常见治疗方法,具有广阔发展前景。本次围绕介入治疗相关内容展开阐述,以期提升更多人对该疗法的认知。

介入治疗的发展

从医学领域分析,介入治疗是指在医学设备的有效引导下,经患者的各种腔道进入体内,便于医师进行诊断或治疗。该方法基于“不开刀暴露病灶”的基础上,借助于先进的影像学设备,于患者皮肤处作直径约几毫米的微小通道。在临床上,常见的介入治疗手术有支气管动脉栓塞术、肝脓肿引流、子宫动脉栓塞术等。如今,随着医疗技术不断提升,相关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更新,许多患者经过介入治疗后,明显减轻了疾病带来的疼痛。介入治疗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主要结合了“微创”的治疗原则,为临床许多棘手的病例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避免了各种操作难度大、复杂、风险高、并发症多、效果差的情况,确保传统的诊疗工作朝着更规范、更高效、更安全的方向发展。此外,该方法不仅能强化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减少患者身心痛苦,降低医疗负担。

介入治疗的特点及优势

介入治疗的特点

介入治疗应用价值突出,与其所具备的特点和优势有紧密联系。

关于介入治疗的特点,首先是创伤小。绝大多数的患者只需实施局部麻醉,甚至在治疗过程中还可与医护人员沟通,减少治疗所造成的应激反应;并且术后患者能很快下床活动,康复速度快。其次是操作便捷,安全性高,术后患者并发症风险相对较低。因该手术治疗方案是基于当前先进的影像学技术来操作的,在DSA、B超、CT等影像学技术的支持下,能确保医师进行精准操作,直达患者病灶位置。和传统的外科手术相比,患者不良反应少。

介入治疗的优势

为探究介入治疗的优势,可分别将该治疗方案和内科、外科治疗措施加以比较。针对需内科治疗的疾病,应用介入治疗法的优点是药物可直接作用于患者病变位置,在减少药物剂量的同时,能增加病灶处的药物浓度,提升治疗效率。对于需外科治疗的疾病,介入治疗优点如下:(1)无需像外科手术开刀暴露患者的病灶,通常只需在患者皮肤作约几毫米的切口即可满足治疗需求,对机体造成的损伤小,不影响外观美感,易被患者所接受,这对维持和谐的医患及护患关系,提升医院社会效益及树立良好形象有所助益。(2)大多数患者进行介入治疗,通常是采取局部麻醉,极大减少了麻醉对患者治疗安全造成的风险。(3)患者恢复快,对身体其他的正常器官组织无明显影响,能保障患者治疗后的基本生活质量。(4)针对部分治疗难度大的恶性肿瘤,介入治疗能减少对患者身体及其他器官的副作用,以免降低患者免疫力,影响治疗效果。

介入治疗的术前准备

若经诊断患者要接受介入治疗,为确保疗效,术前应做好准备工作。

心理准备

部分患者对介入治疗的认知度较低(尤其是受教育程度低、年龄大、理解能力差的患者),很容易在治疗中存在过度紧张的情绪。此时,医生要提前就患者的病史、基本资料等与患者详细沟通,予以足够的关爱和体贴,使其情绪平稳,避免对治疗造成不利影响。针对担心治疗风险的患者,可讲解该治疗方案的优点,并发放宣教手册;条件允许时,让成功治疗的案例到患者跟前现身说法。此外,叮嘱家属要充分发挥亲情支持的力量,多陪伴、观察患者,鼓励其勇敢面对治疗。

饮食准备

叮嘱患者治疗前的1周内保持营养、清淡的膳食方案,多吃易消化食物,不吃辛辣刺激、生冷、油腻食物。另外,若术前观察到患者有恶心、呕吐等症状时,要接受静脉营养输注治疗,以改善机体营养状态,提升抵抗能力。在介入治疗当天,患者应遵医嘱保持空腹,否则可能手术中会有食物反流、呛咳等危险情况。

作息准备

术前叮嘱患者保持充足睡眠,各项治疗及检查尽量集中操作,加强对人员的进出管理,最大程保障患者身心的舒适度,为手术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术前体检准备

患者应遵医嘱接受院内相关体检工作,如血尿常规、血压监测、心电图等,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碘过敏试验等;提前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尿、排便,为后续手术治疗奠定基础。此外,提前告知患者手术相关事项,让患者签署同意书,保障各项操作严格按照政策及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

介入治疗术后护理

在介入治疗的手术过程中,医生会随时观察患者情况,并询问患者感受。此时,患者要按照医生要求配合做动作,如屏气、转变体位、咳嗽、深呼吸等。介入治疗的术后护理,也是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需注意的要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血管性介入治疗

要根据不同患者的入路差異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1)若是经桡动脉入路,术后护理操作相对简单,为患者包扎切口,通常6~8 h即可,且注意适当制动。术后12~24 h内要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解除包扎,对患者的各项活动不会有任何不良影响。(2)若为经股动脉入路,术后需按要求卧床24 h左右,并逐步解除制动和包扎,再休息30 min左右方可下床活动。所有血管性介入治疗的患者,术后需严密监测体征情况。

非血管介入治疗

若是非血管的介入治疗,注意观察患者的要穿刺点处是否有出血、渗液,并叮嘱患者不可随意乱晃,确保引流管道通畅。按时检查引流管情况,保障无折叠、屈曲、牵拉,以免导致引流阻塞或是脱落影响康复。另外,针对有渗血、渗液的情况,要及时为患者更换敷料。

饮食指导

术后24 h叮嘱患者多饮水,保持在1500~2000 ml/d即可,以加快患者体内造影剂的排出。术后2 h内,最好促使患者的排尿量≥800 ml。另外,结合患者的营养状况、喜好等,做好饮食指导,多食用清淡、富有营养的食物,增加优质蛋白、维生素的摄入量,提升机体免疫力。

皮肤护理

观察患者术后的穿刺处皮肤,并询问患者穿刺处的感觉,测量皮温。若患者主诉有强烈的疼痛,或穿刺点压迫有血肿,要及时根据医嘱予以干预。

药物过敏

由于部分患者可能对造影剂过敏,护理人员要强化观察。当患者有皮疹、皮肤潮红、瘙痒等症状时,及时予以脱敏治疗,保障患者术后安全。

综上所述,介入治疗和内科、外科等治疗方法相比,有着独特的优势,应用效果理想。

猜你喜欢

影像学手术患者
怎样和老年痴呆患者相处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甲减患者,您的药吃对了吗?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认知行为治疗在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治疗中的应用
手术之后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颅脑损伤手术治疗围手术处理
医改如何切实降低患者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