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吉州窑剪纸贴花的历史、特征和影响

2022-03-17苟小燕景德镇陶瓷大学

景德镇陶瓷 2022年4期
关键词:吉州窑贴花剪纸

苟小燕 (景德镇陶瓷大学)

吉州窑位于今江西吉安县永和镇,是中国古代著名窑场之一。它始于晚唐,兴于五代、北宋,极盛于南宋,而衰于元末,距今已有1000 多年的历史。宋景德年间,立永和为镇,置“监镇司”,掌窑业之事,自此永和镇瓷业大兴,后至元末终烧。吉州窑作为宋朝重要民窑,是一座综合性窑场,其独创的木叶盏、剪纸贴花盏和玳瑁盏均享誉中外。据考古发现,早在唐朝,就有剪纸贴花艺术与陶瓷相融合的案例,如唐代的寿州窑、长沙窑等皆有运用此法,其中以瓷枕上的剪纸贴花最多见。吉州窑剪纸贴花是在早期寿州窑、长沙窑漏绘花装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将剪纸贴花这一装饰工艺推向一个新的高度。除了剪纸贴花工艺,吉州窑还有木叶天目、玳瑁、窑变花釉以及剔花、绘花等,器型则有盏、盘、瓶、壶、炉等,产品远销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吉州窑丰富的陶瓷品种,新异的釉色装饰,多样的器物形态,精湛的烧造工艺,成为中国古代辉煌陶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名扬海内外。

一、剪纸艺术的发现及与吉州窑的结合

人们谈到陶瓷中剪纸装饰,自然而然地将目光集中于吉州窑,认为陶瓷中剪纸装饰是宋代吉州窑首创。但答案并非如此,探讨陶瓷中剪纸装饰的起源要从剪纸艺术的发展上说起。

据考古发现,中国最早的剪纸实物来自北朝,但是实际上剪纸这项工艺在此之前就已经出现。两汉时期,纸张作为一种新的书写载体开始出现,但是由于当时的造纸工艺并不成熟,纸张并未得到普及。然而即便如此,纸张这种新事物的出现还是给古人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人们开始将图案转移至纸张上,再利用镂空剪刻这一工艺将其单独裁剪出来,于是剪纸工艺就此诞生。到了隋朝,剪纸工艺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之后的唐朝还出现了许多以剪纸为主要内容的诗句,根据目前的考古资料显示,我国将剪纸艺术融入陶瓷装饰上也是在唐代实现的。在当时的陶瓷产品中已出现了不少剪纸贴花纹,如安徽寿州窑、湖南长沙窑、河北定窑等,都是这个时期的产物,并成为剪纸与陶瓷芝术相交融的典范。

到了宋朝,剪纸行业变得更加繁荣,诞生了许多剪纸名家。此期间剪纸贴花与其他工艺结合得更加紧密,在当时的漆绘工艺、雕花工艺都有体现,吉州窑因其民间性质,很快就受到这股潮流的影响。在寿州窑、长沙窑、定窑中的漏绘花装饰基础上,吉州窑艺人将剪纸艺术灵活地运用到了陶瓷装饰中,并以此为开端,开创了吉州窑极度繁荣的发展局面。

二、吉州窑剪纸贴花的制作工艺

吉州窑最早的剪纸技艺来自早期寿州窑、长沙窑漏花工艺的影响。

寿州窑的漏花印纹,即用薄兽皮预制各式的图案花纹,在器胎未施瓷衣前,将漏花印版贴在坯胎上,遂施白瓷衣,然后取下印版,胎上即漏成阴文花,再施黄釉入窑煅烧,便呈现浓厚色彩的漏花印纹。黑釉器则待施白色瓷衣后,将预制漏花印纹版贴上,施黑釉后取下印版入窑煅烧,即成黑釉白色的漏花印纹,其色泽深浅对比,纹饰质朴而俏丽。另外也见贴木叶漏花枕,但部分不像是用植物木叶作为漏版,似用剪纸刻成叶状。长沙窑的青釉剪纸漏花,则是将剪纸蝴蝶贴在坯胎上,施化妆土后取下剪纸再罩青釉烧成,无化妆土的蝶纹即成褐色漏胎。它同时也是一种胎装饰的较早范例。飞蝶纹银锭式青釉枕上的飞蝶看上去非常规矩呆板,既无笔锋也无立体感,较为平面。

吉州窑的漏花制作是把剪纸图案贴在泥坯上后,施一层黑釉,揭去剪纸,形成漏版印刷的效果;烧成之后,釉色与胎体本身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图案颜色,可将这一类制作称为“剪纸留白”,而通过两次施釉的剪纸装饰称为“剪纸贴花”。“剪纸留白”早创于剪纸贴花,从宋代至元代均见剪纸留白装饰产品实物传世。如吉安市博物馆所藏的宋代吉州窑“黑釉剔花火焰宝珠纹海碗”、南宋吉州窑“黑釉剔花杜鹃花纹四系罐”、元代吉州窑“黑釉剔花火焰纹圈足炉”等,实为剪纸留白纹,从实物上可看见旋坯纹,不见剔刻纹。可见吉州窑从初期到中、晚期还一直使用这一工艺。如果光是剔刻,效果不可能表现出如此工整对称的窗花纹。

南宋 吉州窑釉上贴花梅鹊图 吉安市博物馆

南宋 吉州窑釉上贴花吉语盏 吉安市博物馆

吉州窑的剪纸贴花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单色黑釉的剪纸贴花,另一类是窑变黑釉的剪纸贴花。单色黑釉的剪纸贴花的制作方法为“剪纸留白”,即将剪好了的图案直接贴在坯体上,施一层黑釉后将剪纸图案揭掉露出胎色。这种黑釉剪纸贴花成瓷后朴素自然,广受大众喜欢和模仿。窑变黑釉的剪纸贴花的制作方法是用两种铁含量不同的釉料,先后两次施于同一剪纸贴花的坯体。首先,在坯胎上施一次含铁量稍高的黑褐地釉,将制作好的剪纸纹样贴在所需位置后,再施一层含铁量稍低的釉料,揭掉剪纸纹样后入窑烧成。这样成瓷后的器物表层釉色呈现出类似蛋黄色斑的窑变色,下层为褐黑色剪纸图案的轮廓。而木叶贴花也与此原理相似,就不过多赘述。

三、吉州窑剪纸贴花盏的表现形式与特征

宋朝斗茶文化盛行,茶盏作为吉州窑的主要产品,深受市场的欢迎,尤其是那些极具时代特征的茶具如剪纸贴花盏,因颜色深沉,画面又极富装饰性,在不影响斗茶效果的同时又有观赏性,极受大众和士人的青睐。剪纸贴花运用于瓷的创造,不仅使吉州窑在宋代陶瓷市场中展现了自己的特色,而且其剪纸纹样可以重复运用在不同的陶瓷器物上,大大减少陶工们的制作工序,节约了大量时间,极大地提高了吉州窑的产瓷效率,满足了市场上的陶瓷需求。吉州窑三种独创工艺的木叶盏、剪纸贴花茶盏和玳瑁釉盏,是根植于吉州窑本土庐陵文化、禅宗文化和士人文化而萌生的美学工艺,把不同时空中赏玩者的目光汇聚在了这个小盏之中,去发现另一种清新之趣。

宋 褐彩剪纸双凤梅朵纹碗

纹饰选择方面,吉州窑早期的剪纸贴花以单色团花为主,剪纸形式来源于民间生活,多注重大体形象特点,整体特点具有技法随意,画面朴素,风格多样,能反映民众的意趣和心声。纹饰的选择也和当时的民俗或信仰有关,常见的植物纹如梅、兰、竹、菊四君子形象;水仙、桂花等人们喜爱的花卉;一些有着美好寓意的动物纹如喜鹊、鸳鸯、龙凤、蝴蝶等;文字类吉语则有福、寿、吉、长命富贵等,以及其他适合纹样来反映人们生活幸福美满的意愿。另外,吉州窑的剪纸贴花还注意到其本身黑白装饰的特点,避开了复杂的空间透视关系,呈现出“影画”一样的效果,使得一些夸张的造型和复杂的描写条理化,显示了民间美术强烈的生命力。

四、吉州窑剪纸贴花的现代影响

陶瓷作为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化载体和象征,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器具,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极高的文化与艺术地位,其中吉州窑的剪纸贴花又是传统制瓷工艺之珍品,具有浓郁的民间地方风格和汉民族艺术特色。

吉州窑作为我国颇有影响力的民窑,仅靠民间手艺人的传承显然会使许多工艺流失,而其宝贵的民俗文化也会随之消失,因此对吉州窑的各类艺术进行保护与传承显得格外重要。近年来,吉安县充分将吉州窑瓷文化与中国茶文化传承相结合,引导茶艺爱好者学习吉州窑陶瓷文化和茶文化发展历程,领会非遗文化内涵。同时,还从工艺、文化、寓意等方面进行宣讲活动,充分重视民间剪纸贴花的老艺人传授的课程等,这些都对传承与发展吉州窑民俗文化有着积极意义。

陶瓷的发展和历史信息的汇合,形成了陶瓷文化。陶瓷文化需要继承也必须继承,需要发展也必须发展,需要创新也必须创新。所以,我们要结合吉州窑剪纸贴花的现状,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与创新,以吉州窑民俗文化为主旨,将剪纸贴花融入到其他作品中去,如吉州窑博物馆围绕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融合当代的审美,设计出了一系列有剪纸贴花纹样的文化衍生品如帽子、衣服等,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再者,吉州窑剪纸贴花在器形等方面融合了传统审美与现代审美特征进行创新,不再拘泥于盏上,还出现了梅瓶、瓷板画等。现代剪纸贴花的陶瓷装饰,其纹样通过创新的方式采用剪纸刻花结合的技法,使画面不受工具、比例、透视等限制,在艺术上简练概括,产生大胆强调物体外型的剪影效果,注重造型上夸张、简练,提供了空间及形态关系,还给我们提供了虚与实、封闭与开放的空间及形态关系,具有古朴深厚的特色。这些基本关系的存在,为我们进行陶瓷装饰的节奏、韵律及移情的表现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现今吉州窑剪纸贴花工艺与其他装饰工艺的结合,赋予新的审美内涵,融鲜明大方的民间艺术特色和陶瓷特有的自然而华丽的釉色于一体,富有浓郁的民族审美情调。

五、结 语

吉州窑的剪纸贴花以其装饰构图简洁明快,形象生动,富有情趣,符合我国人民大众对传统造型意识的理解,显示出淳朴的民族情怀,在我国历史长河中乃至整个世界中熠熠生辉。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青年,我们更应该发现身上的古朴美,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变革、创新,以更加丰富多彩的剪纸贴花艺术形式来唤醒人们内在的情感,带着对泥土的深情来谱写中国陶瓷史上壮丽的篇章。

猜你喜欢

吉州窑贴花剪纸
吉州窑陶瓷中书法装饰的应用研究
“贴花黄”是怎么回事
剪纸
宋代吉州窑窑变瓷的创新
香港苏富比历年所见吉州窑拍品
吉安市博物馆藏吉州窑黑釉瓷赏析
●合同签订时,需要贴花履行印花税的纳税手续吗?
过年啦
延迟贴花技术
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