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圆满中和”的传统价值观在现代陶艺中的体现与运用
——以陶艺作品《浮云》为例

2022-03-17景德镇陶瓷大学

景德镇陶瓷 2022年4期
关键词:砂纸浮云坯体

陈 盈 唐 珂 (景德镇陶瓷大学)

薄胎瓷是传统瓷器品种中最负盛名的品种之一,又称为“脱胎瓷”“蛋壳瓷”。薄胎瓷制作需经四十多道工序,且全为手工制作,其中经三次才能烧制成功。薄胎瓷始于北宋年间,至明朝成化时期,薄胎瓷制作工艺已走向成熟,流传至今。薄胎瓷多用于陈设瓷及灯具、刀具、茶具的应用,装饰纹样则丰富多样,题材林林总总,艺术特征方面,薄胎瓷具有“纯净、通透、简约、单纯、明亮”等特点。

太极不仅属于哲学范畴,也是一种美学形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陶瓷是泥土的打破重组,融合共生,与太极所传达的概念不谋而合。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传统哲学思想的结晶,不但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和科学的发展淡出人们的视线,反而因其不易被人理解的深奥哲理,随着认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彰显在人们面前。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看到许多包含太极元素的艺术品,使创作回归民族化,唤醒中国本土意识走向世界,是当下的思潮,也是值得我们认真进行深入研究的领域。

一、作品《浮云》的创作来源及设计思路

(一) 创作来源

磁铁是生活中应用得非常广泛的一种强力材料,常见种类为条形磁铁和马蹄形磁铁(图1)。将条形磁铁的中点用细线悬挂起来,静止时它的两端会指向地球南方和北方,指向北方的一端称为北极或S 极,指向南方的那端称为南极或N 极。同形极相互排斥,异形极相互吸引,小小的磁铁看似平平无奇,却让笔者不禁想到阴阳学说中的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的关系。

图1 马蹄形磁铁

“阴阳”一词最早出自《易经》,即所谓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对立、统一、互化”是其自身特有的三个特点。中国人爱好“以和为贵”,万事万物都追求一个“和谐”,传统阴阳哲学思想对于中国人的影响异常深刻,人们往往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完成系列相关作品,传达出“阴阳相交”“天地相合”这类古老深邃的思想观念。

(二)《浮云》的设计思路

陶瓷是艺术表达的一种载体,陶瓷的语言是直观的、可视的、形象的。从成型到装饰再到烧制的过程中,运用的手法多样多种,为陶瓷艺术的语言魅力增添很多色彩,选择陶瓷来表达阴阳哲学思想,笔者以为这是合适和恰当的。

传统陶瓷中的薄胎瓷(图2)是景德镇工艺名瓷之一,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轻若浮云”的特点,因其高薄、高透的特点,常被视为纯洁美好的事物代表,如“干净”“明亮”“灵动”,在阴阳学说中,凡是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薄胎瓷最能体现这些特征。

图2 明成化甜白釉刻花薄胎斗笠碗

作品外形选用“U 型”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变形(图3,图4)。在现代二进制逻辑中,阴阳可解释为在一个属概念“对立统一(全集U)”下的两个种概念“阴(集)和阳(集Y)”之间的一种不相容关系。

图3

图4

在原稿中,能很明显地看出器物堆叠部分与另一部分衔接生硬,没有美感,且体现不出陶瓷语言的魅力。因此笔者在此基础上对于薄胎部分进行修改,营造看似随意堆叠的散落效果,欲表达“简约”与“繁琐”的对比意义。

在泥料方面,与薄胎器物衔接的部分使用陶土制作,粗陶土中含有杂质较多,烧成后器物含有沙粒,质地粗糙,相比常见的光滑瓷土,粗陶的更有厚重感,能更好地体现“晦暗”“冰冷”“静止”之意。因市面上难以找到心仪合适的黑色粗陶泥,遂考虑在粗陶泥中添加黑色色料的方法制作所需黑色粗陶泥,或在粗陶泥坯上上以黑色釉来体现所需艺术效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笔者选用实验法以验证上述方法中的最佳方法。

在造型方面,用五种常见陶瓷器型壶、瓶、杯、碟、盏进行变形堆叠,设计好合适的大小尺寸,对应阴阳五行学说中的“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五行源于阴阳,而五行的本质也体现了世界万物的属性,它们彼此之间为相生相克的相互关系。“相生”是指“互相滋生,互相助长”的意思,“相克”是指“相互克服,相互制约”。

在色釉方面,运用中国传统五行色:白、青、黑、赤、黄进行装饰,加以选择经典太极黑白配色,粗陶为黑,薄胎为白。

二、作品《浮云》的制作过程

制作过程如下:

首先将作品分为两部分,用泥浆做出模种,因“拱形部分”为较规整的立方体,所以可以直接在模具中挤压成型(模具为木板拼接的立方体外框,木板吸水性较好且易于拆卸,在泥浆干燥成型后比较方便脱模)。而薄胎部分也可进行同样的操作,做出规整的立方体后,再进行细致的修坯工序。等到大致外轮廓出来之后,再用砂纸打磨,砂纸粗细目号不同,需选用多种类砂纸混合打磨,先将外轮廓用粗砂纸打磨平滑,再用更细的砂纸打磨细节,待到肉眼看不出凸起和凹陷,再使用手电筒或其他打光工具,或在光线好的地方仔细检查,再将细节补全,做好收尾工作。打磨完成后进行抛光,抛光是为了增加器物的平整度和光滑感,但“拱形部分”想要表面粗糙厚重的质感,所以省去了这一步。

模种完成后进行石膏翻模,大约花费两到三天,等待模具干燥的时间里,同步进行薄胎瓷的制作,薄胎器皿运用拉坯成型的工艺制作,薄胎的四十多道制作工序中,利坯是重中之重,需经过粗修、精修、细修等反复百次的修琢,才能将2、3 毫米厚的粗坯修至0.5 毫米左右。

模具准备好之后,以注浆成型的方式将“拱形部分”制作出来,薄胎部分则采用石膏模具印坯成型,根据所印坯体的大小,选择适当数量的薄胎坯体,堆叠在两瓣石膏模具中。因泥坯无需完全与模具的每一个细节吻合,所以泥坯只需延展出模具大致形状即可。

待石膏模具吸收一定坯体水分之后,坯体略有干燥收缩并具有一定强度时开模,开模后对坯体进行修整,并进行接坯。接坯完成完整造型后,整体进行素烧,烧成温度为900℃左右,目的是增强坯体硬度,不易损坏,在素烧坯上施釉,也不致因浸湿而散裂。

施釉方法选择喷釉法,使用喷枪使得釉浆雾化喷到坯体的表面,薄胎部分少至两三遍即可,粗陶部分则多至十几遍,以实现多色施釉和较厚釉层,最后应检查坯体釉层是否均匀,根据情况进行补釉或刮底,烧成温度为1320℃左右,以高温还原烧成。

三、结 语

马克思说:“人们创造历史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过去的延续和继承的条件下创造。”对此笔者的理解是艺术的创作不能超越时代的背景,也不能脱离自己所属的文化。陶瓷艺术的创作也应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作为陶工专业的学生,除了文化思想方面要达到要求,技术工艺更是重中之重,基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毕业设计成为笔者在学习期间唯一一件完整的自己经手所有制作环节的作品。从最初在脑海里的基础构思,到最后呈现在大家眼前的完整作品,这其中的每一步对笔者来说都是新的挑战和成长,在完成毕设的这段时间里,笔者收获颇多,比如查阅文献时只看教科书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多相关的专业书籍或是影视资料辅助;在信息爆炸的大数据时代,懂得如何搜索,如何运用网上的各种信息渠道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也是很重要的,创作需要紧跟时代。因为笔者实践经验不足,在制作过程也发现了许多问题,对于泥和釉的运用不够成熟,更让笔者明白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学习能更直观地发现自己的问题并解决问题,也对于今后的创作及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疫情的影响,不能完成实物,也是一大遗憾,但也因此了解到3D 建模制作,学习到从未接触过的领域的知识,也发掘了自己的新技能,更加丰富了自己的技术体系。

图5 陶艺作品《浮云》 60×15×260 厘米

毕业设计是笔者作为学生在学习阶段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步入社会的一份漂亮的履历,《黄帝内经》中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阴阳学说是认识世界的朴素世界观和最早的相对论,在以后的人生路上,无论是阴阳变幻之道,还是陶瓷艺术研究,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走得更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猜你喜欢

砂纸浮云坯体
凝胶注模成型制备TiB2-C复合多孔坯体的研究
一种陶瓷板的制造方法及陶瓷板
一张砂纸
百般皆浮云,淡然一笑间
砂纸式复合片的防刺性能研究
浅析超厚仿古砖在辊道窑干燥过程控制的注意事项
不畏浮云遮 巧识庐山面
陶瓷坯体预干燥方法
普通砂纸有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