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家庭教育课程化实例研究
2022-03-17贺业欣
贺业欣
(杭州钱塘新区月雅河小学,浙江 杭州 310017)
自“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理念提出以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及道德情操的培养,学校、社会、家庭都要担当起育人的重任,积极探索有效方法。家庭教育在育人过程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十分深远,然而在现实中还面临着很多问题与挑战,大部分家长缺乏专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笔者针对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家长,思索如何开展家庭教育课程,探索更加有效的家校沟通方式。
一、家庭教育课程化的含义及价值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何教育孩子是每一个家长都需要攻克的课题。在“双减”政策落地后,孩子有大量的时间和家长相处,家庭教育薄弱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为更好了解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对所在班级的36名学生家长展开了调查。结果显示:班级中97.22%的家长觉得家庭教育十分重要,其中又有88.89%的家长认为自己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教育方法。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家长们已经普遍意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主客观等原因,他们没有途径去系统地学习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因此他们迫切需要学校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必须达成共识,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相互融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育教学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2]因此寻求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协调性十分重要。学校应该为想要学习的家长提供学习的机会,家庭教育课程化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路径。
家庭教育课程化是指,学校从提高家长科学育人能力入手,以课程化的方式对家长进行全面性、系统性、规范性的教育培训和教育活动指导,并建立长效机制,帮助家长提升家庭教育能力,增强家庭幸福指数,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1]同时,要形成以学校为主导、社会为依托、家庭为基础、学生为主体的良好教育环境。课程开发过程中要打造专业的课程研发团队,做好统筹、协调、宣传、保障等各项工作,更加有效地实现家校共育的目标。
通过系统的家庭教育知识学习和有效的家庭活动实践,家长获得了家庭教育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在面对家庭教育过程中的问题时,家长能够获得理论支持,从而有效解决问题。教育平台的搭建给家长提供了多样的亲子交互活动,促进家庭和谐,拉近亲子关系。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孩子在和父母相处过程中可以学习到更多样的知识和生活技能,培育良好品质和道德情操。一个接受了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会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态,他们在学校生活中也会更加积极乐观,充满自信。
二、家庭教育课程化方案设计
笔者积极寻求家长的配合,形成以班级为单位的家长学习团队,组建成一个以班主任为指导、家委会为核心、家庭学习小组为主体的家庭学习集体。为方便成员之间沟通学习和资源共享,家委会根据家庭住址距离的远近,将家长组建成7人一组的家庭学习小组,方便其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志愿者服务、假日小队、第二课堂学习等活动。
建立家庭教育课程体系前需要秉持以下五个理念:第一,树立以生命教育和生活幸福为核心的家庭教育观;第二,保障有力的身心健康养育系统;第三,加强重要人生节点的家庭引导力;第四,增加家庭日常生活教育含量;第五,发挥家庭成员的拓展性特长教育。由此笔者结合学校微课资源,开发出系列的家庭教育课程主题:(1)提升家庭教育的责任感与使命感;(2)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3)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业指导;(4)孩子的道德品质指导;(5)如何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在设置家庭教育课程过程中注重课程形式的多样化,以举办讲座、线上家长会直播、微课堂、公众号文章等方式为载体,为家长提供多样的学习方式。再结合家长开放日、家访指导、亲子阅读、亲子运动会等活动,帮助家长提高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知,积累相关知识储备,培育更多的学习型家长。
家长不仅仅是课程化建设中的学习主体,也是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在校内,要指引家长善于发现自身的职业优势、特长优势,将家长资源统筹规划起来,让家长走进学校,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导师,如开展烘焙、手工、编程、武术等课程;在校外,要指引家长带领孩子走出学校,带领孩子开拓视野,如参观博物馆、郊游、户外拓展训练等活动。
三、家庭教育课程化实践例举
1.开展家庭教育主题讲座,搭建空中课堂
学校德育处每年会组织一次家庭教育相关主题讲座,邀请家长来学校学习。为了满足家长的学习需求,笔者在班级公众号“骐骥中队”中也开设了“家长学校”专题,里面有不同主题的文章推送,每一篇文章都图文并茂,有的还结合了微视频讲解,向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知识,丰富家长碎片化学习时间。
【案例1】
小王是一个性子慢的男孩子,在写家庭作业上面特别磨蹭,平时都是要爸爸或者妈妈坐在旁边,一直催着才可以完成,因此家里经常“鸡飞狗跳”。他的家庭长期被这个问题困扰着。课后和他的父母沟通后才了解到,在家里为了让孩子抓紧时间写完作业,基本上什么方法都试过,昨天妈妈为了让他能“长长记性”愣是让孩子自己坐在书桌前写到了凌晨12点。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我把学校公众号的一篇文章“家有磨叽娃,怎么破?”转发给他的母亲。小王的妈妈看了视频之后,反思了一下自己,确实是自己平时对他的要求比较严格,写错了就会狠狠地批评他。现在写作业之前都会告诉他不用怕写错,有错的地方就改正过来,这样几天下来,果然他写作业的速度快了许多,家长也终于不再天天唠叨了。
2.搭建活动平台,拉近亲子距离
除了家访、家长会等常见的家校沟通方式,学校为家长提供了许多的机会走进孩子、了解孩子。全校每学期都会进行常规活动“家长进课堂”,以班级为单位每个月开展一次。家长自行备课,不限制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充分地丰富了校园课程。
每个孩子在每个学期开学前都会拿到一本“家校面对面”,这是一本沟通记录手册,里面分为以下几个板块:家庭作业、课外阅读内容、体育锻炼时长、雅芽难忘时刻、家长有话要说。这个手册可以让家长客观地记录下家庭教育的日常,也可以和老师进行书面沟通,反映自己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班主任也会及时给家长反馈,家校协力共同解决问题。
根据孩子的发展特点,笔者在不同的年级开展了适合孩子们的特色家庭教育活动,如一、二年级的亲子运动会,通过运动增强学生的体能素质,增进亲子情感;三、四年级的亲子共读,通过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制作出学习小报,让家庭教育的成果可视化;五、六年级的“一封家书”,通过书信方式让父母表达出自己对孩子的关爱,传递家庭教育观点,表达出对孩子的教导和期待。这些家长和孩子交互的活动,使家庭教育的成果可视化,让家长从中获得成就感、满足感。
【案例2】
小坤是班级里比较沉默的孩子,平时表现不错。我看到他妈妈在“家校面对面”里留言,表示孩子晚托后回家会花费大量时间完成作业之后,立刻与小坤进行了沟通,了解到孩子是怕回家后妈妈给留更多的作业才故意写慢的。小坤妈妈得知后,用信件的方式与小坤交流了想法,他们也都做了反思。妈妈首先承认了自己的行为没有顾忌到孩子的学习规律,孩子也主动与父母沟通,愿意接受适当的学习任务。此后,类似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过。
3.善用社会资源,丰富周末活动
秉持创新家庭教育方式的初衷,我鼓励家长带着孩子走进社会,亲近自然。家委会在活动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每一个学期家委会都会制定活动方案,积极宣传活动,取得家长的支持。周末的时间,每个家庭学习小组可以结伴同行,以学习小队的方式活动:走进杭州博物馆、刀剪剑博物馆、杭帮菜博物馆、丝绸博物馆等,了解杭州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每次实践活动都带有目的性,出行前家长要指导孩子,与孩子共同完成活动目标。
【案例3】
班级里小静的妈妈是一名导游,她主动承担了家委会会长的职务。结合自身的职业优势,她每个学期都会安排一次研学活动。本次的活动地点是江洋畈生态公园和杭帮菜博物馆。
出发前,家长和孩子们就做好了研学计划,每个小组成员们分工合作,提出“湿地公园有哪些有趣的生物”“了解杭帮菜的起源”等问题。游览途中,家长会在一旁用相机记录下每一个美好的时刻,还有的家长直接开启“野生动物大讲堂”,家庭教育就这样走进了大自然。
走过湿地公园就来到古朴的杭帮菜博物馆,看着一道道精美的菜品,孩子们不禁感叹烹饪技艺的高超,赞叹中华的美食文化。家长们在一旁讲述着属于老一辈餐桌上的故事,孩子们一边听着有趣的故事,一边了解了杭帮菜的起源和历史文化。这一次有意义的研学活动让家长和孩子都收获颇丰。
4.参与学校管理,保驾护航
学校在“家校携手护成长”主题下设置了多项活动:护学岗活动、食堂监督活动、爱心看护活动、义工筹备活动等。志愿者服务队在学校的各个领域不断发展壮大,家长通过活动增强了解学校、关注教育的能动性,加深了家校之间的信任。
【案例4】
海通街的尽头,每天早上车水马龙。由于学校位于十字路的交汇口处,而且还毗邻邵逸夫医院,每天都会有拥堵的情况发生,还经常出现交通事故。但学校建立了良好的安全联动机制,校内校外、上学放学都有专人定时定点定岗进行管理。在上下学时,校内外设立专职人员开展护校工作。校内有保安定时巡逻、排查隐患;校外有家长志愿护学岗,他们身穿红色背心,风雨无阻,大力协助。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保驾护航,孩子的上学路上才多了一份安心保障!家校齐心协力,为孩子撑起一片安全的天空!
结语
通过一系列的摸索与实践,笔者在开展家庭教育课程的过程中收获了一些经验,大部分家长都十分支持,积极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来。但是有少部分家长由于工作繁忙而导致精力不足,或受限于自身的能力没有参与进来。相信在家庭教育课程的不断推进下,他们会逐渐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会从一个学习者转变成教育者、管理者,最终形成观念的转变,真正实现家校领域的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