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素质教育的理性回归与思考

2022-03-17

当代教研论丛 2022年5期
关键词:双减政策学科

李 月

(喀什大学 美术与设计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7)

一段时间以来,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短视化、功利性的教育问题并未获得实质性缓解,“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现象逐渐凸显。而与此同时,学校培训机构“鱼龙混杂”、良莠不齐、非法违规情况明显,严重背离了义务教育的社会公益本质属性。沉重的经济负担与重压,严重危害着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既增加了家庭教育成本,也严重破坏了教育环境和生态;既增加了教育的“内卷”性,也损害了教育公正乃至社会公平。2021年7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的出台,深刻表明了国家破焦虑、降虚火、推动教育公平发展的坚定决心,有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推动教育行业高质量发展。

一、“双减”政策的出台及主要内容

教育是民生之基。2022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打着教育旗号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紧盯不放,坚决改到位、改彻底。”“双减”政策的颁布施行,就是贯彻了以民生服务为中心,增进民众利益的理念,切实反映百姓关心的教育问题,传递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策略高度,努力形成义务教育良性生态的坚定意志,是以推进全国中小学生全面建设和蓬勃发展、健康成长为指向的重要文件,是中央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出现的短视化、功利化等问题,尤其是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无序问题等现象所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政策旨在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的不科学的德育评估导向,积极培育中小学生创新精神、创造力和综合素养,把原本属于中小学生自主探索、身心健康发展的时间还给学生;通过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与特长,促使学生全方位健康发展,从而真正感受到读书的快乐、童年的快乐,逐步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多年以来,国家教育部等均大力推动素质教育,包括绘画、声乐、舞蹈、体操、围棋等艺体类教育,以及其他素质类非学科教育。各省市也出台了中小学艺术教育评估标准,有的把美术列为中考的必考科目。“双减”主要针对学科类培训,同时也加强了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双减”政策对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时间学习的素质教育类培训,以及对非学科类的发展项目并未作任何约束,只是对课后服务项目作出了较为规范的规定,明确课后服务目的是扩大学生的学习空间,并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艺、劳动、读书、兴趣爱好等活动。当服务项目不能够适应大部分学员的兴趣爱好需求时,可以适度引入非学科类型的校外组织参加遴选工作,并形成了评估退出制度。这充分体现出了让孩子回归艺术教育的迫切性,更是表明教育是在向素质教育发展的理性回归和全面深入。

二、“双减”政策旨在形成“三位一体”的素质教育格局

“双减”政策的颁布与实施分别给三个主体带来了不同程度上的影响与变化:

首先从中小学生的视角出发,“双减”教育政策中直接触及到中小学生的规定有多项,比如:严格限定了家庭作业的时间,不允许在学龄前对孩子开展线上教学,不允许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参加在双休日和寒暑假等法定假期内的课外课程类培训班。同时规定,义务教育中学禁止以任何名目设置重点课,并大幅度地降低考核频次,小学一二年级不再实行纸笔考核,中学按照各学科实际情况进行一次期中考试,成绩不进行排名和公布,更加强调了要正确、科学、合理的利用考试这一手段……这一系列决定并不代表着对孩子将完全“放养”,反而改善了学校对于学生课余时间的规划,使学生从沉重的课业和校外补习中抽出身来,从而能够更充分的体验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渐渐地将课余时间自动投入到非学科类的学习中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也就意味着孩子从此有了决定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权利,学习不再成为孩子沉重的负担。最近几年,国家密集出台了关于教育评价改革和思想政治、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系列文件,已经非常鲜明地暗示了我们未来的人才是什么样子的。更贴切的讲,“双减”政策及其他教育改革政策的实施,并非不许运动员再射箭,而只是换了个更远的靶子,反而是在考验运动员。“双减”教育政策颁布后,全国各地方中小学校都积极响应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号召,迎来了不一样的新学期。部分地区还依据实际学情创新,提出了“5+2”“4+1”的学生课后服务制度,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多样化的发展需要,也改善了学校放学时段和家长上班时间不统一的问题,同时增加了学生更多自主读书的时间,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平衡和提高。很多学校除了增加到每日一堂的传统体育课之外,还面向全体学生提供了武术、羽毛球、乒乓球、田径等多门体育活动供自由选修,以强健学生的体魄,激发学生文体兴趣;并聘请各学科教师在学校组织丰富多元的社团活动,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发展和个性需求,让每位学生都能发现热爱。大部分学生的书包变为了“手提包”,减轻了肩膀上沉重的负担,保证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业量的减少,使得“母慈子孝”的亲子和谐画面逐渐增多。

其次从家庭教育的视角出发,部分业内人士指出父母素质教育观点与家庭教育行动之间的转变,是决定“双减”政策是否落地的关键因素。部分家长在得知政府正式发文进行教育“双减”改革之后是非常高兴的,因为政策切实解决了家长现在面临的很多难题,比如严禁老师和家长变相布置教学作业或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不再允许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进行校外学科类培训,让家长不再被教育“内卷”所裹挟……这些政策有效地缓解了家长跟孩子之间的紧张情绪,并且降低了家长在学科类培训上的投入。当然家长的教育需求依然存在,很可能会将目光转向政策支持的艺术等非学科类培训上,并且拥有了更为多样化和弹性化的选择,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以孩子兴趣为出发点进行教育选择,避免了因报学科班而引发的亲子矛盾。虽然还有部分家长商议着如何将孩子的学科培训转为“地下”,甚至继续抱团组成补课小群体,自行组织收费,通过一定的关系网请在职教师对孩子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补课,也就是所谓的“攒班”补习,价格相较于培训班还稍微贵一些。但是要更加注意的是中央文件中的一条新政策——“深化高中招生改革”,要形成一个“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学校招生考试录取模式,重在改变目前高中招生将部分学科成绩简单相加作为录取的唯一依据的做法,克服“唯分数”论,并且依靠不同科目特点完善考试方式和成绩的呈现方式,很明显把综合素质摆到了突出位置。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逐步落地,目前的教育培训方式很可能对未来升学的益处大大降低,那么牺牲掉孩子提升综合素质的时间去搞不一定适用的补习,无疑是得不偿失。换句话说,大家都开始换赛道了,你在老的赛道上抢跑还有什么意义呢!

最后从教育提供者的角度来看,一是学校方面,“双减”政策明令禁止在校教师外出办学,并且要求提高作业设计水平,不允许校外辅导机构高薪挖抢学校教师。这一系列措施从最大程度上优化了学校教学环境,并且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校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督促的作用。二是本次教育改革中影响最大的校外教培行业,不再允许注册新品牌,不再允许利用各种法定假期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进行学科类培训,不再允许学科类教育品牌进行融资和上市,不再允许线上教育提供“拍照搜题”等惰化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功能,不允许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提供学科类“一对一”培训服务等一系列举措,几乎将民营学科类培训机构逼上了“悬崖”。这一系列举措一经实施,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校外培训将逐渐走向“黄昏”,但是这并不影响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蓬勃发展。这就意味着教育资本有向非学科类教培行业涌入的可能,并且极大地促进非学科类培训行业的大发展。改革必然会伴随着阵痛,“双减”政策的发布冲击了当前国内的教育格局,为了能不被时代所淘汰,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地寻求突破,更好地适应新的教育格局。“双减”政策的实施将会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次重大进步。

三、理性思考“双减”政策

面对“双减”政策,一些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解读。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指出,降低学习压力,就是要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学生压力过重,会危害到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对读书没有兴趣,被动读书,不仅学习成效不高,甚至会产生扭曲的心态,将周围同学当成竞争的目标,也没有抵抗挫折的力量;而且学生包袱过重,没有时间进入大自然、走进社区,不了解世界、也不了解社会生活,没有开阔的眼界、丰富的见识、创造性思想和创新能力,对学生将来的学业和发展都非常不利。事实上,学生包袱减少了,读书兴致就增加了,心情舒畅了,学习效果会增强,学习成绩也会提高,学生会体验到读书的快乐,以及童年的快乐。

原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指出,政府贯彻“双减”政策,正是希望改变不科学、不合理的德育评估导向,减少学校短视化、应试化的教学方式,把属于学校的学习时间交给学校,促使中小学生身心健康蓬勃发展,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但减少学习压力也并不代表着没有压力,减少作业负担也并不代表着没有作业,课后的重复性训练和实践性活动等,都是检验中小学生知识水平掌握程度和知识应用能力的主要手段。还有一种声音认为,政策的出台是因为国家想减轻养育、教育负担,以便实施“三孩”政策,刺激其他领域的消费,也就是将在子女教育上的投入节省下来投到其他消费中。这姑且算是一种认识的视角吧!

“双减”政策的出台直面了若干问题,也回应了社会的呼声,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对于这些问题,“一刀切”只能是开端,而不能是唯一的解决办法。“双减”政策仍然需要完善,而更加重要的是,社会需要转变对教育的观点和看法,更多地以学生为出发点,把学生作为一个独立且完整的人。如果只以“名校”来判别教育成果的话,大多数孩子的教育都是失败的。教育,关键在于整个过程中对孩子能力的培养,对其健康体格与正确价值观等素养的塑造。

人人生而不同,成才之路亦有千万条。这个时代,存在着太多的可能性,无论孩子选择走哪一条路,社会、学校及家长要做的是不断给与孩子温暖坚实的后盾力量,提供积极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孩子成为内心丰盈且能够独立于世的人。

四、“双减”政策下素质教育的实施建议

要从源头上遏制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过重,势必要重视“双减”的决心和力量,不打折扣、不搞变通地将政策落实到底。但也要看到,一些地方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了问题,只有标本兼治,方能有效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细化监管,保障“双减”意见落地。好的政策需要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避免“一刀切”。相关职能部门要担起监管责任,监督培训机构做好“退场”的收尾工作,保障“双减”意见落地、落实;对具有资质的培训机构从严、从细加强日常监管,对不合格的培训机构要严厉打击,该取缔的依法取缔;同时要加大法治宣传力度,提高家长的维权意识。

学校要减少学生作业负担,并提供全方位的课后服务。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与服务,并通过保障学生的课后服务要求,进一步充实课后服务内容,解决参与课后服务老师和有关工作人员薪酬等问题,从而全面提高课后服务的品质,以适应中小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需要。

家长要改变教育理念,重视孩子发展规律。家长作为教育的第一责任者,应具备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意识到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才是真正的“为之计深远”。

扩大义务教育的优质资源共享,提升学校课堂教学品质。各地各部门在推动“双减”工作同时,也要逐步扩大义务教育的优质资源共享,统筹安排好教职工轮岗制度,以减少城市、地区尤其是全国同一地区的校际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抓好每一个学生,提升学校教学品质,真正夯实义务教育学校的主阵地功能。

深入推动教学评估,打破传统“三唯论”。当前出现的校外教师培训热潮,是群体性教育焦虑的体现。要从根本上治理校外培训热潮,必须减少家长的教育担忧,为就业市场形成多元评价系统;深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破除唯分数论、唯升学论、唯学历论,形成崇尚技能、淡化学历的社会氛围,让有能力的人赢得真正的尊重。

猜你喜欢

双减政策学科
政策
【学科新书导览】
政策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助企政策
政策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