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忠义先生的古代小说整理与研究
2022-03-17王立,王博
王 立,王 博
(大连大学 语言文学研究所,辽宁 大连 116622)
一、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古代小说整理与研究
新时期以来,我国的文学研究经历了美学热、方法论热、文化热等多个带有学术史意义的发展阶段,在一些题材类型的专题研究方面突破性更大[1]。特别是2021年3月“新文科”建设提出以来,文学研究除了在几十年来探讨与实践的基础上、前提下进行之外,另一个题中自有之义是要加强多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重视选题的现实价值。对于文学的其他二级学科、文学外的其他学科门类,古代小说文献尤其值得重视。而若达到增强文科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减少重复浪费、无意义的炒作(包括发表、出版等),古代小说文献整理研究等基础性研究成果的学术史总结不应被忽视。古代小说文献梳理及其成果,具有古代社会民俗“原生态”的价值,可切实增强一些文化史专题探讨的“人文精神”,尤其是灾害文学及御灾赈济民间信仰研究、生态伦理、人性与社会正义等专题。侯忠义先生的古代小说整理与研究就有这样的多维价值。
二、侯忠义先生其人及其小说研究
侯忠义先生(1936—2020),辽宁大连人,北京大学教授,1955年入东北人民大学(今吉林大学)中文系,1959年分配到北京大学任教。工作求学的前30年,侯忠义先生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担任目录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后来调入北京大学图书馆,担任该馆古籍整理研究室主任。作为著名古代小说研究专家,侯忠义先生在古代小说资料整理方面贡献卓著。20世纪80年代初,侯忠义先生开始着手大面积整理明清小说,并成为这项事业的领导者、组织者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正值万象更新,为解决古代小说研究资料不足、亟待建设的问题,侯忠义先生率先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开设了“文言小说研究”专题课。曾经听过侯忠义先生这门课程的北京大学陈连山教授(北大博士),回忆本科的求学经历时说,侯忠义先生的课程在授课方法和内容上卓然一家,与当时的多数老师不同,他不把重点放到文本鉴赏方面,而是把关注重点放在了小说版本流传辨析上。侯忠义先生的课堂内容重视文献梳理,来龙去脉讲得很清楚,上课伊始大家多不大适应,但听着听着,就会感到眼界日宽,终身受益。北大硕士、博士,中央民族大学傅承洲教授也回忆,当年攻读硕士时要修一门侯忠义先生的课程。当时讲文言小说,侯忠义先生按时间顺序讲解每个朝代的主要作品,一直讲到唐代。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每部作品除了介绍作者和版本之外,先生还会重点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傅承洲教授回忆说,这一时期侯忠义先生讲课特别注重课堂效果。他的课堂语言幽默诙谐,经常引得笑声阵阵,但他并不以博得笑声为目的,将知识的传授、学养的传承放在第一位。有一次他介绍完一篇作品的情节,学生没有什么反应,他说这篇小说写得不好。当时傅承洲还演绎了一番,没有笑声。
众多师友谈起,侯忠义先生素以忠厚诚恳待人,雍容闲雅,笃于情谊,老朋友交谊都能善始善终,甚至对陌生人也能宽容善待。21世纪初的那些年,邻近的山东省古代小说与地方文化建设联姻搞得很红火,本文作者受该省这一领域领军者王平教授、杜贵晨教授约请,时常前往取经,每次见到侯忠义先生都非常温馨愉快。一次在山东省东平县开《水浒传》研讨会,会间主办方组织大家考察东平湖的“聚义岛”,行程中遇到一大汉执意拉着介绍“古迹”。前面队伍催得紧,侯忠义先生却不愠不火,我只好搬出现代史名人,介绍了侯忠义先生的专家身份,对方才不好意思地放行。侯忠义先生对地方群众传播古代小说的热情很欣慰,对他们过于热情的行为自然也能宽容。侯忠义先生的为人和他在古代小说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浑然一体,毫不违和。
三、侯忠义先生的古代小说整理与研究
总结侯忠义先生毕生治学历程,回顾他的古代小说研究,至少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全面考察了文言小说的发展历史状况和相关评论
侯忠义先生以古代小说文献建设为毕生志业,在研究中偏重文言小说目录、文献的整理。他追踪文言小说作品流传的各种单刻本、排印本、评论等,全面而有重点地考察文言小说和评论的发展历史状况,并在这些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虑及20世纪80年代的多层次教学和学术建设的补白之需,侯忠义先生与袁行霈先生合作,编写了《中国文言小说书目》。这部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1981年出版,成为较早面世的文言小说入门工具书。之后又不断有新成果:1985年4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言小说参考资料》,1989年3月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汉魏六朝小说史》,1990年3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言小说史稿》上册,1993年2月和刘世林合作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言小说史稿》下册,1997年6月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隋唐五代小说史》。除了这些专著,还有《绿野仙踪》《型世言》《荡寇志》等一大批小说校注在海内外面世[2]。不能不提的是,1989年侯忠义先生应邀请担任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丛书(530多种)的编委,广泛搜罗散布各地的版本,择精影印了包括大连图书馆馆藏的一批明清小说,几无遗珠之憾。并且在此期间,侯忠义先生还在全国范围内择聘学有专长、素有积累的业内专家撰写前言,并亲撰其中部分作品的前言。这些成果,无论在当时还是日后,均为重要的基本建设工程。
(二)整理与研究并重,宏观构想与具体建设结合
20世纪80年代初,时任春风文艺出版社资深编辑的林辰先生,顺应百废待兴的时代风气,呼吁大规模整理明末清初小说,提出重新评价古代才子佳人小说学术思想,并致力于打通古代小说的研究和当代小说的创作。林辰先生关于《明末清初小说选刊》的规划报告,最终获国家出版署、国务院古籍整理小组的批复[3]。侯忠义先生作为核心骨干,一直参与其事。后来,侯忠义先生承担了主编选目的工作,组织了多位专家学者整理出《中国古代珍稀本小说》丛书50种,并亲自撰写序言。这套丛书,体现了侯忠义先生整理与研究并重的思路,宏观的构想和具体的建设结合得非常好。丛书收录的50种小说,跨度从明朝中期到清朝末300余年,均为珍稀的白话小说。在丛书“珍稀”特色的整体构架之下,不但收书丰富,更注重版本的珍贵稀见,有不少小说选本是国内流传甚少、有重要价值的版本。这套丛书,除了为读者提供可以阅读的小说作品外,更为学术界提供了有价值的研究资料。丛书的种类,包括了《珍珠舶》《春秋配》等孤本及《鸳鸯配》等善本,也包括《合浦珠》《都是幻》《五鼠闹东京》《魏忠贤小说斥奸书》等稀见的本子。就丛书的内容来说,可谓覆盖广泛,涵盖了历史、世情、神怪、公案等诸多题材,而这种覆盖又不是概念化的。以历史小说为例,丛书中所收录的,都是以某一历史时期的具体的历史人物为内容的小说。《海角遗书》《魏忠贤小说斥奸书》在今天看来都属于历史小说,而在其产生的时代则被称为“时事小说”。再比如世情小说,在整理出版的过程中,侯忠义先生不但发掘这些小说的认识价值,也相当关注小说这种文体本身的审美价值。
(三)提倡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互动交叉研究,“不求全面和完备”
侯忠义先生基于宋元以后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相互提携中,竞相发展”的状况,提出并进行两者互动交叉研究。他注意到工作的层次性与整体互动效应,较早地设想编著“文言小说的书目、资料、作品选、发展史和概论等五种著作”[4]。侯忠义先生治学研究宗旨之一是“不求全面和完备”。譬如在选录方面,就更注重作者作品的代表性,注重资料的启示性。如与袁行霈先生合著的《中国文言小说参考资料》的总论部分,侯忠义先生收录了历代关于小说的概念、类别划分及其发展流变的论述文字,在排列上,严格按作者和作品创作年代进行排列。这一做法,有利于客观地揭示古人对文言小说之文学样式的认识,并清晰展现认识变化的过程。又如在先秦两汉时期,小说位列九流之外,被看成是“小道”,而唐代的《隋书·经籍志》中,却把小说家与儒、道并称。这样的排布,就清晰地显示了历史文化进程中小说地位的提升。侯忠义先生这样“求精不求全”的研究思路,便于单刀直入地探究问题,往往有独到的发现。
(四)宏观微观结合探讨,重视专题研究
侯忠义先生在古代小说的某些重要专题的研究上卓有成效,体现出了宏观微观结合的特点。如侯忠义先生对侠义文学的研究,在《汉魏六朝小说史》《中国文言小说史稿》等专著基础上,能注意从宏观上进行把握,梳理来龙去脉[5]。同时,又从主要作品上集中探讨[6]。而在小说史通篇把握上,则有所侧重,若前经后传,泽溉许多探讨研究武侠小说起源的后起之篇[5]。例多不举。还有对《燕丹子》辨析研究,从成书年代的考证,到小说类别,乃至于艺术手法的鉴赏评价,既有宏观概括,也有微观的阐发[7]。再如关于灾害文学的研究,夏明方教授指出中国的灾害学研究缺少人文精神,而其实侯忠义先生亦有同感,他对赈灾救荒事象的人文精神早有觉察。如他校注的明末陆人龙《型世言》,该小说第三十九回写能臣夏尚书(夏忠靖公)平水灾、赈救的隐喻:凶蛟兴雹毁屋摧树又夺蚌珠,夏得蚌化女托梦求助,及时祭海神得霹雳击蛟,为民除水患。如此救弱除暴描写十分符合御灾赈济的民间信仰,与明清官员为赈灾主体的实际相契。侯忠义先生指出《型世言》廉吏形象:“突出的如夏忠靖公,治河诛凶,锄强扶弱,拒绝报恩,高风亮节,殊为可贵。”[8]不论从明清小说的慕侠心理等亚文化认识价值角度[9],还是小说审美表现的民俗记忆对历史学意义上的灾害学研究的补充,侯忠义先生的功绩都是值得推重的[10]。
(五)主编古代小说大型丛书,重视普及传播
20 世纪,主要是1990年到1992年间,侯忠义先生与安平秋先生等一起策划主编了多部大型丛书。这些工作,从内容上看可以划分成两种:第一种是对古代小说作品的整理和编辑,比如《明代小说辑刊》《中国古代珍稀本小说丛书》的各辑;第二种是对于古代小说的研究,如《插图本文学小丛书》100种、《古代小说评介丛书》《中国小说史丛书》等。其中近600万字、达76种80册的大型丛书《古代小说评介丛书》,1992年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这套丛书在1993年10月,获得了第七届中国图书奖。仅这套中国古代小说小百科全书性质的丛书,就足以展现侯忠义先生在古代小说整理方面的功绩。《古代小说评介丛书》 包罗了古代小说研究各领域,覆盖广阔,体系完整,分类细密,堪称“开发我国古代小说宝藏的系统工程”。不仅如此,在编撰各种丛书的时候,侯忠义先生还非常重视古代小说的普及与推广。各种丛书的编撰当然是学术活动,但是普及推广的工作也不可少,唯有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与认可,研究工作才会水涨船高、与时俱进。在侯忠义先生的组织下,丛书的作者们知难而进,努力对书稿进行加工,以浅显的语言阐述深奥的理论。侯忠义先生参与策划、组织的其他多套丛书也是这样;如与杨爱群共同策划,由春风文艺出版社于1999出版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小丛书》;与安平秋、萧欣桥共同主编,由浙江古籍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的《中国小说史丛书》等,也都同样体现出在普及传播方面的精心考虑。其核心思路是兼顾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把学术性和趣味性有机融合;通过引导文言小说的阅读和欣赏,在20世纪末拓展古代小说研究的同时,开辟了以古代小说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