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改革与对策探析

2022-03-17周盛发上饶师范学院

体育风尚 2022年2期
关键词:田径教学内容体育

周盛发 上饶师范学院

田径运动是一项简单且基础的体育运动,锻炼价值与竞技价值极高,尽管如此,在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中,田径课程作为主要教学项目却未将健身作用充分发挥。而新时期教育改革标准明确指出,高校应积极培养学生心理及生理健康,充分利用体育专业教学优势,明确教学目标,推动新式高校体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改革及发展,强化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及时反思当前田径课程教学创新影响因素,并积极探索改进措施,确保高校体育田径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有明显提升。

一、田径教育的重要意义

当前社会中,人类对于体育运动已然十分注重,尤其是田径运动已然成为社会群众的重点关注项目,并且近年来随着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学生群体对于田径运动认知也是日渐深刻。其原因则是,一方面该项运动较为简单、适合人群极为广泛,且运动难度和强度皆可自由进行掌握;另一方面则是田径运动在各教育体系中皆扮演重要角色,也是众多学生极为喜爱的课程之一,并且通过专业化、系统化的田径教育能够促使青少年加强个体技能和身体素质,继而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学生群体较为常见的体育运动方式通常包含跳、走、跑、投等几种动作,而田径运动恰好能够将该系列动作进行完美融合,以此为学生带来高质量的体育训练。此外,田径运动限制较少,基础要求较低,无论自身素质如何皆能参与田径运动练习。作为高校体育专业类学生的重点课程之一,田径运动拥有极为丰富活动项目,而在这一基础上对高校体育生进行针对性训练能够对其个性塑造、能力培养等方面起到一定推动作用,由此即可发现,专业度较高的田径运动教育对于高校体育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及教育意义。

二、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现存问题

(一)田径课程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体育教育专业是高等院校培养体育教师的主要途径,而体育教师则肩负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重要责任,因此,对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检验标准则是能否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体育人才。而田径课程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培养教育人才及体育教学师资具有重要作用。随着高校课程改革推进,该专业中的田径教学改革有重大发展,但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教学方法及掌握锻炼上依然有严重不足之处及明显缺陷。新时期教育背景下,体育教学专业的主要教学方向及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优秀、综合能力强的体育人才,并且该人才需具备良好教学能力。作为一名优秀田径教师,不仅要全面掌握田径运动基本实践常识及理论知识,更要确保增加学生基本体能同时,促进其生理及心理健康发展。另外通过田径课程教学可充分培养学团结合作意识及竞技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社会应变能力。但当前部分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目标局限性较强,仍注重技能知识培养,而严重忽略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并且高等院校的田径课程教学目标并不明确,并非以健身内容为主要核心教学目标,也无法满足新时期高质量、高素养的体育教师要求,该课程教学内容过于繁杂,缺少时代性、独立性,无法将田径课程教学实际价值充分体现,进而导致人才培养有明显缺陷。

(二)教学内容局限性强且杂乱无序

高校体育专业教学目标随着新时期发展正逐渐向全面化、多元化发生改变,从而推动体育教育专业内容不断创新与改革,否则教学目标则无法实现。因此,对该专业教学目标进行深度创新需以教学目标为改革基础,充分体现学生主导地位,了解学生发展及学习需求,将不符合教学目标、缺乏实际的传统教学内容予以抛弃,使新发展形势下的体育教育专业内容更为符合时代进步需求[1]。但实际却是该专业教学并未摆脱传统教学内容,传统田径课程教学内容多为运动技巧及理论知识,并未重视高校学生身体机能发育及心理健康成长。若高校教师过于强调理论知识教学,则对综合素质提升严重忽视,从而导致教学重点不够明显。并且目前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过于杂乱,重复内容较多,知识欠缺连贯性,且差异性不大,与中学田径课程一般无二,教材递进性不足,难以构建完善体育教育专业教材体系。

(三)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且枯燥

传统高校体育教学中,通常教师会作为主要教学中心,严重忽视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常见田径课程教学方式也多为教师主导,对学生进行组织和授课。而传统式田径教学课堂过于枯燥,强制组织学生接受理论知识及实操技能,容易让学生对此产生负面情绪,降低学生课堂参与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明确知识传授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田径课堂教学,避免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缺少实践活动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然无法满足新时代下的社会进步需求。过于枯燥且单一的教学方式及方法,严重限制高校学生个性化发展,并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而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所培养的体育人才,日后也只会在教学方面努力,将被动学习延续为被动教学,无法紧跟时代发展,对新型科学技术加以利用,并创新和优化教学方法。而这种教学方式也是影响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改革主要因素之一。

(四)田径课程教学评价不够完善

当前,体育教育专业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明显缺乏综合性、合理性及全面性。而具体考核内容与田径课程教学目标严重不符,并且该课程评价目的极不准确,部分教师认为,田径课程教学评价是为筛选学生该课程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水准,并未对该评价目的进行深入了解,此评价考核是为让学生对当前阶段性学习现状有充分认知,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及改进,同时增加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此外,高校田径课程评价并未对学生的具体学习过程进行客观评价及考核,只是注重最后结果,而对学生日常表现严重忽视,该评价模式和标准难以展现学生真正实力。通常在考试前,学生会机械性背诵,并未深入记忆,因此考核后对所学内容会快速忘记,极其容易造成学生高分低能,创新力及综合素质培养效果也无明显提升。

三、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一)重新树立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田径课程教学中,任何教育活动都需教师进行组织和主导,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改革首要任务则是转变该课程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思想。身为高校体育教师应主动承担体育教育专业中田径课程的改革重担,根据高校调查表明,当前高校体育教师对田径课程思想依然停留于竞技化,该教育思想不利于课程改革,需尽快加以改变,注重加强高校学生综合能力及个人素质培养比例,对体育教育及运动训练重新理解,并对教学思想重新定位,根据教学属性间的差异性,打破传统意义上的以技术、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并对当前社会体育人才需求标准深入了解[2]。体育教育专业属性是为传授相关体育知识,掌握锻炼方法,培养锻炼习惯,促进该专业学生全面发展。因此,体育教师需尽快转变思想教育观念,帮助学生拓展知识层面,丰富健身知识,加强学生综合素养培育。同时,教师需明确传统的高校体育田径运动教学已然无法适应当前学生个体需求,因此,各高校为确保自身所培养的体育人才质量需将习惯、能力、意识培养与田径知识技能进行有机结合,以此充分加强高校体育生的健身意识与能力,并促使其养成良好健身习惯。在具体教学阶段让学生群体按照自身兴趣爱好以及实际情况科学选择田径课程中所要进行训练的项目内容,以此实现强化身体素质的最终教育目的,同时这一方式也有助于学生个体改善对田径课程的学习态度。

(二)明确高校体育田径课程教学目标

高校田径课程教育改革需紧跟中小学体育改革步伐,明确该学科教育重任,是为中小学体育教学培养教师团队。应加强高校田径课程教学质量,对该专业课程学生要求也应有所提升。为强化当前高校田径课程教学质量,需从提升体育教育专业师资质量开始,建立创新性、主动性强的高校教师队伍,更利于高校体育专业教学改革及发展。明确田径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及综合素养,促进心理及生理共同健康发展。从中小学体育教学标准考虑,健康目标是体育教学中的主要课程,因此,田径课程也应做出适当调整,将综合素养提升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从而让学生对田径课程有全新认知。

(三)田径课程教学内容深入优化

在田径课程教学内容时,需明确体育教学改革重要要求,该课程内容设计需以中小学阶段田径教学情况为基础,该内容设计标准应注重培养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健身能力、团结能力及竞技能力等,将学校体育逐步向终身体育过度,以此作为高校田径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依托,并对现有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和拓展,对田径课程内容深入优化,可适当增加户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适应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运动技能[3]。教师可将田径课程教学与其他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如物理、心理、养生等,使教学内容多样化,也更为灵活,增加学生对田径课程的学习兴趣。为激发高校学生对田径课程的学习热情,可对传统田径课程训练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革,增加训练环节的娱乐性。此外,高校体育专业授课教师也应对周围的田径类项目及运动元素进行深入挖掘与拓展,各高校充分明确体育专业想要获得更好发展,必须立足于社会进行课程改革与创新。基于此,高校应以现阶段田径运动发展现状为基础,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拓展的同时,不断挖掘与田径课程相关教学资源,与此同时,体育教师应适当将田径运动项目的娱乐性及健身功能充分突出,例如,定期带领高校体育生进行野外生存或越野活动等项目内容。教学内容创新环节,教师所要做到的则是时刻根据当前社会人群健身需求针对性改革田径课程中的教学内容、时间和项目,以此让学生群体能够对该类运动的基本方法、技能和理论知识有充分了解,从而达到体能训练、健康发展的教育目标。由此即可看出,田径课程内容的全面更新是推动高校体育专业改革的必然要求之一,同时也是社会体育发展的关键性所在。

(四)对教学方式不断创新及改进

在高校田径课程授课过程中,需充分展现学生主导地位,通过不同教学手法,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深度挖掘学生内在优势,全面提高学生体育专业核心素养。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从旁引导,鼓励学生对课程进行探讨和分析,教师可通过专题开展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而教师则可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互动全面了解学生当前想法及观点意见,并推动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创新力[4]。此外,为提高当前学生的体育授课能力,教师可选取较为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对传统教学方式不断创新,将实践与理论充分融合,展现多样化教学手法,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对新时期下的网络技术、多媒体等教学手法充分利用,并将人工智能引入田径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注意力,开阔学生知识层面,提高课堂参与度,增加田径课堂教学效果。此外,体育教学专业是为中小学培养高质量体育教师,而田径教学能力则是体育专业学生必备教学能力。因此,开放性教学手段,对提升当前高校学生未来授课能力有重要影响作用。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综合性评价机制

在考核评价内容上,需对体育教学专业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加重过程评价,将整个考核评价过程分为实践能力及田径课程理论知识,具体考核内容需包括学生心理素质、个性发展、创新能力以及学科知识掌握程度全面融合,从而得出学生综合评价结果,并确保评价结果全面、真实、科学。在具体的评价方式上,需打破传统评价模式,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并与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进行充分融合,确保该评价模式下结果更具有可行性,让学生对当前学习现状充分了解,并及时改进[5]。此外,也可采取更为灵活的评价模式,将闭卷考核与开卷考核进行结合,也可以小组模式进行统一考核,加重实践能力考核比例,提高学生实践素养及创新力。

(六)强化实践练习,不断进行总结

为提升田径课程教学效率,强化该专业学生教学能力,不仅要将理论知识深化记忆,更应长期进行实践锻炼,并且,高校教师应加强实际生活中的学科训练,将理论知识大范围应用到实践活动中,以此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积累,并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不断优化和创新,使学生在成为中小学体育教师后,可充分将所需知识进行应用,让该专业知识体系更为系统化。此外,高校教师在田径课程教学中,需对自身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不断总结并创新,并要求学生对阶段性学习做出自我总结,对学习难点及重点不断巩固,确保个人素养及创新能力有明显提升。

(七)完善师资力量,获取政策支持

高校体育田径课程一直无法获取突破,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则是因学校内部师资力量有限,进而对该项课程教学质量产生一定限制,基于此,各高校需对加强体育教师田径运动综合素质给予高度重视。首先,提升教师主体现代化体育教学意识,促使教师能够对各种新型教学模式与手段不断探索和应用;其次,学校需定期对体育专业教师提供进修研讨机会,强化其专业素质和授课水准;其次,则是加强该专业教师责任心及事业心,在较强的事业心支撑下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推动高校体育教育这项事业进一步发展和转变[6];最后,为确保高校田径改革能够取得较好效果、师资力量能够全面完善,需要各院校本地政府部门与学校共同努力,除基本的物力及财力支撑外,也需针对该项课程改革出台相关政策,以此作为支撑,促进该项教学改革可以持续落实。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教育专业是为中小学培养体育师资人才的主要阵地,而田径课程是该专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通过树立教学理念,培养综合能力,明确该课程教育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建立科学性、综合性强的评价考核机制,强化实践教学训练,使田径课程教育改革更为符合新时期社会发展趋势,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也更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猜你喜欢

田径教学内容体育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2016体育年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我们的“体育梦”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
借助实心球进行田径训练之我见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