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2022-03-17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罗巧云

成才 2022年6期
关键词:专业课课程思政育人

■ 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罗巧云

一、高职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内涵

“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能力,在内涵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后者可以理解为教学的普遍性的能力,前者是一种“特别能力”。前者包含于后者,又是后者在“课程思政”背景下的丰富和发展。因为立德树人本就是高校教师应尽责任,是“课程思政”育人职责的体现。

“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应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宏观层面,作为职业院校的专业课教师有育人责任。从职业教育育人成才的本质出发,从国家意识形态的战略高度出发,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有“立德树人”意识,要从思想上认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严峻性。二是中观层面,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能认识到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具有把专业知识和思政知识相容的教学能力。三是微观层面,即教师在日常专业教学中结合自身学科的内容和特点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能力,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通过这三层能力的实现,落实新时代对职业教育育人的新要求,才能培养出思想政治过硬的职业技能人才。

二、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一)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一方面,高职院校有些专业课教师还认识不到时代背景和我国所处的复杂国际环境,忽视了“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另一方面,专业教师“立德树人”的意识不强,“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并没有在专业课教师中形成共识,认为“课程思政”是思政老师的职责,课堂上只重视专业知识和能力传输和培养,导致专业课程上缺少甚至没有“课程思政”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将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最后,有些专业课教师受自身成长所限,不认同甚至排斥“课程思政”的理念。总之,专业课教师的意识淡薄是制约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能力最重要的因素。

(二)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不足

“课程思政”育人理念能否顺利进行,关键在于专业课教师是否具备相应的“课程思政”能力,但是现实教学过程中,部分专业课教师是缺乏在专业课中渗透思政的能力。一是由于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不足,导致专业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思政元素的挖掘能力不足,不能将专业课知识与相关德育资源整体有效结合,导致切入点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实际课堂效果不好。二是在专业授课过程中,在思政元素的时机选择、突发情况的处理上,专业教师融“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不足,不了解思政教育的技巧,不能很好地加入思政元素隐形的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这是影响“课程思政”效果的关键因素。

(三)“课程思政”相关支持落实不到位

“课程思政”概念自从提出,备受教育部门重视,各高职院校也在积极践行“课程思政”的理念。但是这种重视,主要体现在意识层面,对“课程思政”的重视更多地还是在各类会议上、各类文件上,很少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对“课程思政”的相关培训还不到位。另外教材是专业教师授课的载体,是开展思政教育的基础,但是目前高职专业课教材依旧没有把思政知识融入进去,教材的编写还是仅仅注重专业性、技能性,没有囊括广阔的思政元素,这影响了专业教师对思政资源的挖掘。

三、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发展路径

(一)专业课教师加强思政理论知识学习,提高思政教育的能力

一方面,要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就要开展并完善“课程思政”教学的教育培训工作,加强政治素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还要提升专业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

(二)完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相关教材建设

教材是专业教师推行“课程思政”最重要的教学工具,教材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要在职业教育部门的领导下,引导各专业课领域的专业和学者在编制专业课教材的时候,不光要考虑专业性,同时也要兼顾我国目前的国情和国策,囊括科学素养、人文精神、道德责任等知识,紧跟党中央的步伐,防止专业教师只是单纯的教知识,帮助专业课程教师丰富“课程思政”资源库,提高“课程思政”的能力。

(三)健全“课程思政”的机制,加大资金、技术的投入

建立健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机制,不能单独依靠某些专业教师的努力,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提供资金和技术保障的支持。首先,在资金上,可以建立专项思政基金,通过专项资金的支持,满足专业老师根据个人偏好和需求开发“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提升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的积极性。其次,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协同多专业、多部门、多院校的专业教师协同发展,互相沟通,以解决思政团队的交流沟通问题,规避因为技术原因限制了“课程思政”能力的发展,更好地推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工作取得实效。

(四)优化高职院校思政建设评价体系

目前,在专业课程上的思政建设成效和评价机制并不完善,高职院校还没有统一的规定和硬性的要求,导致教师在专业课上面的“课程思政”缺乏动力,因此有必要健全专业课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将“课程思政”和教学质量的高低联系起来,把“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考核指标里,把增强学生的爱国精神、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人文精神和教师绩效挂钩,用绩效指标向教师传递国家“课程思政”的需求和导向,在机制上推动专业课教师进行“课程思政”,并对“课程思政”水平较高的教师给予奖励,形成正向激励机制,全方位地提高育人水平。

猜你喜欢

专业课课程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