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技术在“教育应然”中绽放光芒

2022-03-17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李立新

成才 2022年6期
关键词:现代化信息化信息技术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李立新

今天,教育已大踏步走入信息化应用融合阶段,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已越来越凸显。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取得巨大进步,从教学辅助到学科整合,再到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短短的几十年,技术对教育的推动,早已从起初的“润物细无声”演绎成今天“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格局。现实意义上,技术已成为教育的重要驱动力,深刻地影响着教育形态、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在重构教育生态、优化教学质量,实现教学公平方面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其实,人类自有文明记载以来,技术就一直相伴而行。只不过技术走进教育,因教育固有的人文性与复杂性,步伐略显迟疑,前进中充满曲折——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大幅提升、物资产品加倍丰富,但也造成手工业者失业,于是有人怒砸工具,迁怒于沉默的机器;交流电应用初期,因为有触电者丧命,于是有人迁怒于电力线。凡此种种,技术在造福与负罪中蹒跚前行。

近几年,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对教育技术质疑和否定的声音。有人声称技术使人异化,使人不再成为纯粹的人;有人害怕技术成为主宰,奴役人类,人类成了技术的附庸。在学校,不少人抱怨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学生智力退化、视力下降、体力衰退。凡此种种,本来造福人类千年、促使人类文明大踏步向前的技术,如身负原罪必大加挞伐而后快。

更有一些“教育专家”,未曾真正研究过教育技术,却声嘶力竭地反对教育技术,不了解教育技术,却不断声讨课堂滥用教育技术。殊不知正是不熟悉技术,才会生硬地应用技术,正是不知如何合理选择技术,才会过度使用技术,这就如同一个刚独立生活应付厨事的人,即使切菜也会让人觉得别扭……

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影响着每个人的同时,也在塑造着世界。从技术哲学的角度来看,技术是被人来使用和传播的,要以人与技术的关系来看技术。当代著名的技术哲学家唐·伊德(Don Ihde)所提出的四种人与技术的关系被技术哲学界所公认:具身关系、解释关系、他者关系、背景关系。而序位第一的“具身关系”恰恰意味着:技术不仅仅是一个外在的工具,更是人类身体的延伸。

回首过去,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理念,经历了从“带动”,到“全面推动”,再到“支撑和引领”的变迁,彰显了教育信息化在推动教育现代化中战略地位的逐步升级。没有教育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对推动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已成为全社会有识之士的共识。

时代车轮飞速向前,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虚拟现实、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以更高的势能、更广的维度赋能教育、变革教育。技术于广大教育工作者,如利剑之于侠客,利器在手,何出机锋?是执剑蹒跚而行,不堪重负,还是人剑合一,所向披靡?是回避、抗拒技术应用,还是主动把握、迎难而上,化挑战为机遇?答案不言自明。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技术既已成为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育人要做的就是: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重,让技术在如身使臂、如臂使指的实践运用中,绽放“教育应然”的光芒。

猜你喜欢

现代化信息化信息技术
边疆治理现代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