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普职融通 赋能中小学劳动教育

2022-03-17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成才 2022年6期
关键词:融通基地劳动

■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王 蕾 许 欣

武汉市第一商业学校 李淑姣

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开篇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中等职业教育是中国特色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精准服务促进区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认可度日益提高。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门颁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强调职业教育要与其他各类教育“相互融通”“协同育人”。中等职业学校高质量发展须树立开放融合的教育思想,在师资、实践基地资源等方面与普通教育实现多渠道、多途径的相互融通,达成1+1大于2的教育效应。下面以武汉市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中小学校劳动教育协同育人的实践为例,谈谈我们基于普职融通赋能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一、“普职融通”的现实意义及实践预设

(一)普职融通的现实意义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是两种相对独立的教育体系。普通教育的核心要义在于培养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基础,是一种具有综合性、基础性的教育类型。相较而言,职业教育核心要义则在于对受教育者进行生产劳动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职业性特征,是一种就业导向与职业培训的教育类型。从微观视角来看,两者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教学方式、对社会劳动市场的敏锐性等方面存在差异。从宏观和更加统整的视角来看,两者统一于整个教育体系,是构建开放融合的现代教育体系和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培养目标的两个重要维度。

普职融通不是普通教育的职业化,也不是职业教育的普通化,而是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的融合、沟通。这种融合与沟通不是单向交流而是双向融通,是相互之间的目标综合、优势互补、路径沟通、信息交流、资源共享、机制衔接,甚至是机构整合。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作为两种教育类型,彼此之间的独立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所以,二者的融通是可能的、可行的。在新时代构建开放融合的现代教育体系背景下,两者的融合与沟通更加具有现实意义与实践基础。二者的融通不仅能起到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融通效果,更能通过共享和融通提升区域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效果,最终促进区域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二)普职融通的实践预设

普职融通照进现实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具体来说,普职融通大致需要经历“沟通”“嫁接”“融合”这样一种从低到高进阶式发展的历程。“沟通”的重点在于打破两者之间的界限,在合理把握彼此差异性和统一性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彼此可以相互借鉴的优势以及资源。“嫁接”的核心在于两者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教育教学资源、师资力量、教育保障机制、实习实训场地、教育质量督导与评价、社会资源整合等方面如何实现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共建。“融合”意味着两者既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又相互汲取了彼此的优秀经验和营养,取得了更高水平的综合育人效果。在融合的过程中,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学校在办学结构、机构设置上会逐步进行相应的调整,同时通过实际操作不断探索并完善其架构,促成有序和体系化的融通机制。比如,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学校的整合调整,会出现更加开放和多样性办学的综合性高中与综合性职业学校,届时受教育者可以通过学习教育机会的更加多元选择,增加对社会、劳动、职业的认知与体验,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二、职业学校在劳动教育师资与基地方面的优势

(一)把握职业学校资源优势,找准资源融通的切入点

较之于普通教育固定的学科学习特点,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专业涉及的行业众多,专业分类也很多元,教师资源和实践基地资源都非常充沛,在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中小学劳动教育内容、方式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若能实现普职融通,相信能有效促进中小学劳动技术课、特色校本课、实践活动课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优化中小学校的劳动教育效果。

1.劳动教育教师资源。劳动教育教师是构建劳动教育课程、实施劳动教育教学、进行劳动教育评价的专门人才。开展劳动教育离不开各类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的深入参与。相比普通中小学校,职业学校在劳动教育师资保障方面优势显著,我们需要找准师资融通的切入点,充分发挥职业学校教师资源的优势。一是对于职校拥有的门类齐全的专业教师队伍,我们可以特聘专兼职教师的方式直接为中小学校实施劳动教育课程提供专业师资;二是针对职校教师培训方面具备的专业实力,我们可以专项研修等方式为中小学校劳动教育教师提供课程实施所需的专业知识培训,通过教师能力的提升增强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效果。

2.劳动教育基地资源。劳动教育基地是开展劳动教育必不可少的硬件设施,也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资源保障。由于资金和场地的限制,具备自有劳动教育基地的中小学校不多,而职业学校因其实操性和适应性等方面的专业学习特色,一般都掌握有丰富的劳动教育基地资源,包括实习实训基地、实习单位、素质拓展营地、专业实操教室设施设备等。充分利用职业学校这些资源为中小学劳动教育服务,实现社会资源的开放共享,是推进普职融通的初衷之一,而建立劳动教育基地开放共享机制,则是进一步推进普职融通的重要着力点。

(二)把握普职融通阶段性特点,找准融通的侧重点

普职融通具有鲜明的教育阶段性特征,我们只有把握好中小学不同教育阶段劳动教育的内涵和要求,系统分析其中融通的侧重点,才能达成优化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效果。

1.小学及初中阶段。这个阶段受教育者无论是自我认知还是对社会和职业以及劳动的认知尚处于奠基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尚处于基础形成阶段,对职业和劳动的认知倾向于职业体验、职业感受、劳动体验等直观印象。该阶段普职融合和开展劳动教育的侧重点在于受教育者的职业探索以及相应的劳动体验,融通采用的主要方式是校内融合与校外开展项目实践活动相结合。如:普通中小学校内劳技课、劳动教育课程的开设,以及在校外和校际间联合开展的各类劳动实践、拓展训练、志愿服务等活动。

2.高中阶段。这个阶段的普职融通属于受教育者的职业准备期。在职业探索以及相应劳动体验的基础上,围绕升学和就业,该阶段融通的内容侧重于受教育者的文化知识储备、自我认知、职业定位以及必要的职业规划和劳动技能养成等方面。

如何更好更有效地实施普职融通,让职业教育与普通中小学校的教育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等顶层设计与规划的持续发力,对普职学校师资、实训基地、教育督导等方面的融通指明了方向,也给出了新思路。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学习,吃透文件精神,集合多方智慧和力量共同制定有效的融通机制,共同着力使普职融通落地落实并卓有成效。

三、普职融通视角下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策略

在不断建立健全普职融通相匹配的顶层设计与国家资格框架的宏观背景下,以及充分发挥中职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教师和基地优势的基础上,武汉市逐步建立了“五个一”的思路,即一所职业学校应对口联系一所普通高中学校联合开展劳动教育;每一所中职学校教师至少有一名老师担任劳动教育教师;每一所中职学校都要建成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每学期组织在校生至少开展一次校外劳动实践课;每学年对普职协同开展劳动教育课情况进行一次督导,促进普职融通,推进劳动教育深入开展。

1.师资融通

利用职校师资优势推动师资融通,一方面能缓解中小学校劳动教育教师不足、不专业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能通过职校教师专业化的引导,拓展中小学校劳动教育内容,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兴趣及劳动技能等综合劳动素养。

根据“五个一”的普职融通发展思路,近期职校与普通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方面的合作主要是“特聘”和“互派”。特聘主要是指普职学校根据开展劳动教育的需要设立劳动教育特聘教师岗位,采用灵活的聘任和薪酬支付方式聘请各类劳动教育教师。一方面普通中小学可以聘请职业学校教师担任特聘教师承担劳动教育教学任务;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聘请各行各业专业人士等担任劳动教育兼职教师或者实践导师。互派主要是指普职学校通过结对、互助、联盟等合作方式互派优秀教师到对方学校进行示范教学,联合开展劳动教育实践项目以及一体化课程开发与教学。如:近年以来武汉市第一商业学校在服务青少年宫小学劳动教育实践中,按照“普职共建、师资共享”理念,通过选派各专业教学部“双师型”教师与普通中小学班主任及劳动教育专业老师相结合的形式组建了35人的专兼职劳动教育教师团队,他们以不同的方式为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学与实践活动服务。

除此之外,普职融通还可尝试普职学校联合开展多样化的劳动教育项目合作。借助项目合作,充分发挥职校教师的专业指导作用,普及项目涉及的相关专业知识,引导学生动手实操,加强学生的职业体验。如:武汉市第一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在2021年职教活动周期间,邀请来自义烈巷小学的30余名小学生走进学校实训楼参观学校的陶艺制作、VR、玻璃热塑、摄影、3D打印、平面设计等实训室。在参观过程中,各专业教师的细致讲解让小学生们了解了实训室相关作品的制作工艺;之后,在专业教师的示范引导下,学生们也动手实操,获得了初步的职业体验。邀请中小学生来校进行职业体验,帮助学生更真切地了解未来职业的样态,了解未来职业生涯可能面临的问题与机遇。

2.实践基地融通

建立健全开放共享机制,实现实践基地融合,是赋能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条件保障。据调研统计,武汉市中等职业学校建有校内实训基地263个,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实践基地256个。其中,全市中职学校分三批建设了38个规模较大、效益较好、智能化程度较高的市级高水平职教实习实训基地(包括第一产业2所,第二产业15所,第三产业19所)。这些实践基地是实现普职融通的重要资源,均可在开放共享机制下为中小学校劳动教育校外实践提供服务。

基于武汉市现有职业学校丰富的实践基地资源,普职融通不仅可行,还大有文章可做。现今可采取比较灵活的方式实现融通,如可尝试以劳动项目为依托,普职学校开展战略合作,通过共享共建劳动课堂,打造一批具有较高区域影响力的职业学校劳动基地、中小学职业体验基地等为劳动实践服务的资源平台。其运行机制可从两个方向思考:一是以现有中职学校实习实训基地为核心,进一步打造劳动教育基地,并面向中小学校开放共享,赋能中小学劳动教育;二是按照“普职共建、内外结合”的思路,采用中职学校提供专业指导及合作的方式建设实践基地,充分挖掘和利用中小学校现有校本资源以及校外劳动教育基地的价值,全面服务中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建设和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

以现有职校实践基地为依托,按照职业学校产业类型的不同,我们可以尝试开展以下三种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普职融通的模式。一是第一产业(农业类)可以开辟类似“城市农场+生态农业+农耕体验”为特色的农学综合实践教育基地,为中小学校提供学生实习实训、乡村民宿服务体验、休闲食品制作、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和农艺休闲采摘以及青少年科普教育等劳动教育项目的合作。二是第二产业(工业类)可以开辟类似“机械制造+机电维护+工业体验”为特色的实践教育基地,为中小学校提供工匠精神传习、小家电养护和维修等劳动教育项目的学习与实践,辅之于劳动志愿服务内容的宣传与教育等。三是第三产业(服务类)可以开辟社会服务和职业体验项目的实践教育基地,为中小学生开展丰富的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如:武汉市第一商业学校根据“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的目标要求,向青少年宫小学、铭新街小学等五所学校开放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并联合开展了西点制作、小电器制作、茶艺、糖塑、陶艺、VR体验等职业体验活动。第一职业教育中心则在陶艺雕塑实训室专门设立了古瓷片陈列区向中小学校开放。陈列室实物的形象展示,不仅帮助学生了解了我国悠久的陶瓷艺术历史,培养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参观之后动手创作环节的设计,也让学生学会了简单的陶艺制作,加深了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与理解。

3.融通督导

教育督导是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保障。《纲要》指出,要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关于劳动教育保障情况和“学校劳动教育开课率、学生劳动实践组织的有序性,教学指导的针对性,保障措施的有效性等进行督查和指导”。如前所述,在劳动教育督查指导方面,我们可以尝试每学年对普职协同开展的劳动教育课情况进行一次督导,一方面是评价融通效果,另一方面,则可于督导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开展研究,提出改进建议或策略,最终达成促进普职融通更有效地推进,促进劳动教育获得更深入发展的效果。

一般而言,劳动教育督导评估主要遵循基础性维度、发展性维度、创新型维度的评价原则,聚焦于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软硬件基础条件、发展模式以及优势发挥、特色积淀等方面。具体来讲,“对普职协同开展劳动教育”的督导,我们认为应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劳动教育观念的确立,包括学校对劳动教育的认知以及开展劳动教育的理念等;二是劳动教育课程设置,包括劳动教育必修课的设置是否达标,课程实施方案、课程体系是否具有有效性、针对性,教师队伍的组建与培养情况如何等;三是劳动教育平台建设,包括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平台、普职融通项目以及模式的构建等方面的建设情况。

推进普职融通是实现培育全面发展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教育命题。需要指出的是,普职融通包括纵、横以及深度三个维度,其真正实现仍需要大量的实证研究与数据支撑。正如《纲要》所示,开展劳动教育要进一步发挥职业学校在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基地建设方面的重要优势,同时有针对性地强化教育督导对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保障作用。展望未来,普职融通开展劳动教育的模式,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及其专业发展,劳动教育基地的开放共享机制,以及劳动教育督导评价体系的建立等仍需进一步的细化,仍然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猜你喜欢

融通基地劳动
四链融通 创新发展 推动新商业人才培养改革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我的基地我的连
热爱劳动
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论教读与学写的生活化融通
圆满融通品佳境,《思泉鼎竹》意浓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