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与教师职业幸福提升路径探讨
2022-03-17王安建
●王安建
校长犹如总设计师,学校发展的“局”设计好了,学校一切工作才会沿着良好的轨道运行。校长犹如一校之魂,学校发展的“魂”引导好了,办学的一切思路才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集众之力,同心致远,一起向幸福出发”,是现代学校管理不变的理念。教师是学校发展的 “生力军”和“动力源”,抓好教师队伍是校长管理学校的核心工作,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是这一核心中的关键点和命脉。
学校当营造怎样的人文环境?如何营造?如何在人文环境中达到“育生”“育师”的双赢目标? 如何让教师在领航学生生涯的同时获得职业幸福感? 这一系列问题是校长必须仔细思考解决的问题。
正是基于这些思考,都江堰市锦堰中学形成了优化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格局,实现了高质量发展,连续十年获全市综合考评一等奖,彰显了众口赞誉的“锦堰现象”:低进高出,高进优出;考场赛场,成绩卓著。
一、建设有温度的学校制度,成就教师职业幸福
如何让看似冰冷刻板的管理制度变得有温度而有生机,这是成就教师职业幸福的重要问题。
(一)面向“人”的发展——关注师生生活细节
1.重视民主建设,体现制度建设的公平、公开、公正
坚持制度是为了约束人、激励人而非束缚人,并体现绝大多数人的意愿。如制定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时,我们拟写了《“未来三年,我们怎么走”问卷调查表》,广泛征求意见,再拟定初稿,有关“教师发展与评价”“绩效考核” 等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制度,均由众人议政,经教代会审议修订后才出台。
2.倡导“走心的氛围”,以“最好的姿态”优化运行机制,践行“人文见长,和谐发展”办学理念
坚持营造“七心”氛围,即德育精心、教学热心、教研活动虚心、校本课程用心、工会工作贴心、后勤保障暖心、家校沟通尽心,使之成为锦堰师魂。
坚持“六必访、六必谈、四互助”制度,这是锦堰长期坚持的人文传统。即教职工伤病、生育住院必访,生活及家庭遇到困难必访,有重大家庭纠纷必访,受到处分处罚必访,发生意外事故事件必访,家有红白喜事必访。对新进教师、刚退休人员必谈,教职工发生矛盾必谈、思想波动必谈、违规违纪必谈、岗位变动必谈、受到批评必谈,做到思想互助、生活互助、学习互助、业务互助。
管理中很多问题的解决要靠制度,更要有足够的沟通、交流和对话。当管理得到教师理解支持,甚至不计报酬欣然接受时,那种幸福感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我校在弘扬锦堰文化基础上,提出了学校制度导向的“两字三化”管理。一是“顺和”两字,就是在锦堰顺、在锦堰和。关系和谐,相处顺心,锦堰就会成为师生的心灵家园,工作学习就有了主动和激情,就能形成锦堰内在的洪荒之力。二是“三化”,全力把事情做到最好。首先是规范化,有规矩有标准有制度,人人按规范做。其次是精细化,重过程重细节,人人把工作做到位。再次是人性化,管理既有刚性又有人味,充分调动每个人的能动性、创造性。
(二)面向未来的发展——促进师生发展
提振奋进之心,我校提出了发展方向:创办一流知名的学校,拓展品质、人文、特色、幸福之路。我们如是表达对幸福的理解:锦堰中学面临很多困难,但让学校在我们手中逐渐变好是一种幸福;教师专业成长做出成绩,得到认同,赢得口碑,是教师最大的职业幸福。并用有“温度”有“生机”的考核制度,助推教师专业发展。在制度运行中,坚持民主公开公正、一切为了促进师生发展等原则,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
(三)面现实问题——在“三化”中创新改进
坚持针对学校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不断改进优化制度。坚持常规工作制度优化管理,不断发现和及时解决问题。坚持特色工作专题化管理,每月专题节日如“艺术节”“学术节”“运动节”“读书节”等,都通过专题研讨,搭建多种平台,促进师生多元发展。
二、引导师生“个性成长”,成就教师职业幸福
人的天赋和潜力不同,人生之路各有精彩,但是态度决定成就,缺乏风骨与冲劲的人生,注定缺少绚烂。没有奉献激情和奋进之心的学校,必定死水微澜。为此,我们在“育生”“育师”方面提出“做最好自己”的发展理念,经多年探索,形成“全育教育·锦堰花开”育人理念。
(一)铸造锦堰风骨,培育锦堰之魂,入脑入心入行
“做到最好,拼到无力,成为最好的自己就是最幸福的人。”我们希望锦堰师生都有这样的风骨和冲劲。
“努力做好自己、超越自己,成为最好的唯一的自己”,是我们激励自己、鼓励师生的座右铭。于教师而言,努力做到“四有”,勤教善研,敬业精业,以团队的姿势挺立,一分责任百分担当,对学生不抛弃、不放弃,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就是教育最大的成功。这才是教师职业生涯最大的幸福。于学生而言,就是做到学识与品格双修、体能与特长均长,实现品德、学业、特长三优,这才是学生为未来发展储蓄力量的最好状态。
2015年以来,我们坚定这样的信念,特别是利用锦堰讲坛、开学典礼、家长会、班会等平台,让全校师生和广大家长知晓,做到入脑入心入行。
(二)“全育教育·锦堰花开”,师生教学相长的幸福
深入践行“全育教育·锦堰花开”育人理念,我们把认知和能力、创造和实践、历练和眼界放在首要,构建起“品德优、学业优、特长优”的三优“全人”模式。
全育教育:体现教育的全面、全程、全体性,即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人。我们大胆尝试,改变教育以“做事”为目的的传统模式,以塑造未来为目的,倡导以“育人”为本分,强调以开发人的理智、情感、身心、美感、创造力和精神潜能为目的,为学生生涯导航。
锦堰花开:是基于校本特色课程的特长培养。作为全国科技体育传统校、成都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我们在保证高质量实施国家课程基础上,利用校内外资源,以“科技体育”为主特色,开发了科技体育、体育技能、艺术技能、思维训练等四大类二十多门特色课程,科技模型、定向运动、电子百拼、无线电项目成为拳头项目,定向越野连获成都赛8 次一等奖,纸飞机参赛全国获金牌。
(三)让历练丰富多彩,让视界更宽更远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要落地生根,还需见多识广,在历练中蜕变升华。因此,学生参与国内外研学、交流、比赛等活动,非常必要。
引动于“为学生生涯导航,成就学生未来,成就学生幸福生活”主旋律,我们与国际友好学校——泰国南奔府纳塞维塔亚科学校、区域联盟学校——电子科大实验中学、友好学校——上海梅园中学、对口建设友好学校——康定市藏文中学进行师生交流活动。学校大型艺术节、学术节、运动会、定向越野积分等级赛、素质教育成果展示等活动,让每位同学都有属于自己的触动与风采。
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在成都市、四川省、上海市乃至全国赛场,锦堰学生都展露了锋芒。学生参加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外研学活动和国内夏令营活动,拓展了视野,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
(四)在探索中强化“觉悟文化”,成就教师职业幸福
锦堰人在学科素养培养、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强化了觉悟文化。觉悟文化是个人或团队在长期的自我管理、自我提高、自我激励中形成的一种内动力和素养。锦堰人一路历练,形成了自身对课程、岗位、学校发展一种不断探究创新的文化。
针对学生阶段目标与全程发展目标未能有效融合,脱离生活实践等问题,我们积极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生活化。针对七年级学生所学课程与小学科学课程脱节问题,兼顾高中课程学习需要,开设了七年级“生活中的物理”、八年级“生活中的化学”校本课程,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兴趣、技能和能力,形成科学素养,提高把“死”知识变“活”的能力。注重课程生活化,一是立足并深入教材,夯实文化基础,提高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二是开发有特色的生活课程,丰富生活认知,提高生活品质。如美术工艺品制作、木工、无土生态循环盆栽、插花、手工饺子、养殖、磨菜刀等课程都深受学生喜欢。
(五)师生关系亲情化,师生同行中的幸福
建立具有人文情怀的师生关系,是锦堰中学班级管理的基调。
锦堰老师十分注重融合师生情感,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责任担当意识,具有“不抛弃不放弃”的爱心和坚持。
老师们对教育充满热情,拥有无私奉献的爱心和善于发现的慧眼,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育教学风格。吴敏老师喜欢课余时间与学生群聊、侃大山,在不经意中了解学生情况,并进行针对性地培养引导。唐雪晖老师形成了蚂蚁精神,她坚持每周都给班上同学写一封信,鼓励每位同学,在她坚持下,小蚂蚁们有了“永不言弃”的冲劲,由原来的0 指标到中考有4 名学生考上省重点高中。
好的班级文化能凝聚师生的精气神,形成强大的内驱力。2016年以来,我们坚持师生共同打造个性化班级文化,班名不再是数字,而是个性十足;有了各自的班徽、班训、座右铭和温馨、激励的环境布置。
在锦堰,很多好作风已成常态。如每月教导处、德育办组织召开分层学生座谈会,跟参会学生作深入交流,助其学习成长找原因、添措施;老师们既关注学生学业,更关注身心健康,如父母般呵护学生,和学生一起策划活动,一起跑步,一起欢笑。
三、营造“和谐氛围”,成就教师职业幸福
让教师在和谐的工作中感受幸福。我们注重创建和谐优质的班级、年级教师团队,给教师创造安全、舒心的工作环境,给所有教师平等的工作机会,让所有教师看到学生的希望、自己的希望、学校的希望。
让教师在各种平台上体会成功。学校致力于给机会,给担子,给目标,给帮助,予协调;多表扬,多鼓励;多搭建学习、交流、展示、反思的平台,促进年级互助、同伴互助、学科互助,助推教师成功。
让教师在管理过程中体味尊重。学校评价教师看重过程,考核弱化结果。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看人长处,用人长处。只要努力过的教师,都能得到认可,只要爱学生的老师,都能得到尊重。
全育教育,滋养全才,全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要实现这一美好愿景,任重道远。在“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理念指引下,只要众志成城,经过精心培育的优秀素质种子,终将破土成长,参天挺立。教师的幸福之花终将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