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校外实践教育与学生就业能力提升

2022-03-17柳丽平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育人大学生活动

柳丽平

(黄山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

2017 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 《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全面总结了产教融合经验,系统分析了产教融合的新形势、新需求,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可行性建议[1]。2012 年 1 月,《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发布,深入阐述了学校建立校外培养实训基地的重大意义,强调提出高校要继续加强校外实践活动育人培养基地体系建设。在实施“三全育人”和加强大学生综合就业能力培育的大背景下,特别是在当今就业形势持续严峻的背景下,高素质人才更是凭借自身就业优势而独占鳌头, 获得较理想的工作职位和满意薪资。 走出校园、面向社会大课堂的校外实践教学在大学生的人格养成、知识建构、能力塑造等方面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尤其是在大学生综合就业能力培育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是当代大学生进入职场赢得先机的一枚“点金石”。

一、“校外实践教育”与“综合就业能力”

“校外实践教育活动”是指学生走出校园,直面社会考验,在更广阔的领域内得到更多的实践及技能拓展的训练和教育。校外实践教育活动依从以人为本、立德树人根本要求,践行创新性全面发展的综合教育理念,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续。 一方面它在大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提高中必不可少,另一方面它敢于打破传统校内教育的束缚,使大学生的学识和能力更好地与社会环境相磨合,在社会中得到锻炼,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综合就业能力” 是指个人在具体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适应、执行能力,包括在工作中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等表现出的显性职业素质,以及在不断的工作实践和反省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个人品行道德和行为习惯等隐性职业素质。前者是一个人在职业活动中谋求发展和产生高效益的必备条件,后者是能否维系职业活动持续和人际关系和谐的驱动力[2]。

大学生在参加校外实践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不但可以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而且还可以锻炼自身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通过沟通交流、协同合作、融洽关系、处理矛盾等环节的磨砺,会使当代大学生逐渐正确对待社会环境,自查自省,提升个人涵养和道德修养,锻造乐观上进的心理素质,提高适应抗压能力,发挥特长优势,借此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积极就业,理性择业[3]。 大学生通过校外实践教育活动的有效实施,可以在不断的技能实践和经验反思中使自身的综合就业能力得到锤炼和提升,这具有积极的现实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校外实践教育”与“综合就业能力”目标同向同行

中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借鉴杜威“生活即教育”思想基础上,总结中国传统教育“知行合一”教育理念,提出“生活教育理论”,指出社会即学校,脱离教育实践的教育模式毫无意义。 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面对生活,要进入社会,就要走向生活。当前大力提倡的“三全育人”、实践育人等新理念,其实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教学理论高度契合,可视作为对其教育思想的延伸。各个层级的学校都在积极探索实践育人的有效路径,形成了积极有为的教育改革格局,大力开展校外实践教育活动是这场探索的重要面向。

校外实践教育活动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锤炼学生的意志和品质,使其巩固自尊心,提高心理承受力,以逐渐培养和提升学生进入职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够居于重要位置,发挥关键作用。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愈来愈高。 作为对现实的反馈, 高等教育将全面发展视为方向,专业过硬视作基础。 通过校外实践,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将课堂书面的知识转换成因应万变的智慧。

此外,参加校外公益类及其他实践类团学活动还可以强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情操,能够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勇气。社会服务型公益活动因其特殊的活动内容, 会给学生带来丰富的社会体验,身临其境可让学生感受到行动的意义、劳动的价值,收获满满的获得感,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实践的理解及树立其劳动荣誉感。

因此, 大学生若要拥有较高的综合就业能力,选择积极参加校外实践教育活动是一条正确的途径。 通过参加校外实践教育活动获得全面的能力实务训练,能够大大提升自身的综合就业能力,如此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大战中占据优势, 赢得主动。

三、校外实践教育在学生就业综合能力培育中的优势

校外实践教学具有培育和提高大学生综合就业能力所必备的多种品质, 既可以培养职业技能,深化其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认知,又可以不断提升学生个人职业道德素质修为, 为高校学生立志树德、成长成才,成为国家需要、社会认可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积极作用。开展形式灵活、内容充实、立意明确的校外实践教育活动,是学生成才并顺利进入职场的重要途经。

(一)巩固知识体系,提升动手能力,树立责任意识

大学生有别于中等教育阶段的青少年群体,因年龄层次、知识储备、认知水平差异明显,校外实践教育活动不可能以组建类似青少年宫、 少年之家、少年科技站等成建制公立机构进行,而更多采用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实践实训、见习、顶岗等方式。 通过各类的校外企业实践技术实训以强化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能力,将理论教学与实务操作有机结合, 培养并锻炼其独立动手的综合能力,激发其创造性能力使其得以能够创新性发展,让学生尽早发现其自身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方面的不足,并及时矫正[4]。 同时,通过组织参加普法宣传和社会公益志愿活动, 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培育大学生的责任和担当意识,完善大学生的人格。 不同形式的校外实践教育活动,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增强社会责任感等综合就业能力培育的重任。

(二)修养品行,提高涵养,培养思维能力

多元化的校外实践教育活动为大学生的成才创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技能训练、公益实践和各类赛事等校外实践教育活动,可以摆脱有限校园空间的束缚,步入社会、融入社会,接受有较强方向性和指导性的系统教育。 在实践活动中也存在某些内容和形式与学校课程教学关联性不强的情况, 但对于培育学生创业精神,帮助学生了解科学工作原理和过程,增长学生探知未知领域的兴趣等有很大作用。大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能够感受和体验到学校外的社会生活,从所见所闻中对自己的思想情操进行修正,改变看待问题的态度,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学会正确的处事方式,完善自身的人格。

(三)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创新能力

校外社会环境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力和物力,集技能训练和能力考验于一体。校外实践教育活动可以根据大学生个体兴趣的不同和学科背景的差异进行个性化的因材施教,对有自己独特见解和创新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因势利导地帮助其分析可行性,并提供实施条件为大学生的兴趣培养和创新锻炼创造条件。学生可以身心放松地将自己的个性展现出来从而学到本领,提高综合就业能力。校外实践教育活动又与社会经济发展互相契合,学生在校外实践教育活动中得到充分的自我锻炼,这种自我锻炼不仅是专业知识的增长,更多是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为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前期准备。

(四)培养理性择业观,树立劳动光荣的理念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为有效缓解学生就业难的压力,很多高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合作一体化教学创新模式, 诸如 “校际合作”“校企合作”“校所合作”“校会合作”等。大学生通过此类校外实践教育活动可以获得更多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参与校外实践活动可以深化其对专业知识的深入理解,增强知识的行动力,从而激发学生的职业热情, 促使学生沿着职业感知——职业认同——职业人格的层次循序递进,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5]。 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贯穿到实践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在注重学生选择与主体意识的前提下,将思想政治工作实践化、形象化、具体化,需要实践教育教师具备基本的思政理论知识,掌握思政理论运用技巧,以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辩证法、方法论为指导,帮助学生正确面对未来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达到“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目的[6]。

四、校外实践教育在学生综合就业能力培育实施中的短板

校外实践教育活动在大学生综合就业能力培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某些方面又存在一些缺陷亟待解决,以便可以更好地发挥校外实践教学的积极作用。

(一)传统教育观念的掣肘

在实践中实现理论与现实融合,高度契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校外实践教育的开展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多参与到实践中来,增进和巩固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认知,在实践中升华理论修养[7]。 作为在空间上与传统教育差异明显的新尝试,校外实践教育的开展是高等院校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中迈出的坚实一步。但由于传统校内课堂教育的影响,专业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提升几乎无法同步而行,校外实践教育活动的功能存在一定限制。 诸多高校缺乏长远的教学和培养计划,依然存在理论灌输式的单一教育方式。校外实践教育的受重视程度普遍不高,且存在着与课堂教育脱节的情况,“两张皮”的现象较为突出。

(二)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备

师资队伍建设是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和关键所在。 无论校内或校外,教师在教育中都居于主导地位,是学生的领路人,应不断校正学生专业发展的方向, 培育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观,激发学生校外学习的主动性[7]。 参与到校外实践教育活动中的教师需要具有过硬的专业功底和较强的组织力与渲染力,更应具备开阔的教学视野,能够通盘考虑和策划准备活动,不断改进并提升教育活动的开展质量。 目前高校教师队伍整体仍有缺口,教师综合能力提升的途径还尚不完备,高水平的校外实践教育师资凤毛麟角,十分稀缺,加之年龄层次、教育背景、学历水平、职称结构等的具体约束,导致部分教师对参与校外实践教育有抵触情绪,无法顺利投身校外实践教学中去。师资队伍的短缺让实践活动的规范性、计划性严重不足,使实践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难以达到全面提升学生就业素质和能力的教学目标。

(三)实践配套机构建设迟滞

目前大多数校外实践教学采取随机设置,临时性较强,学校实践教学方案的制定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脱节。很多高校校外实践教育的课程设置并未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没有实地调查用人单位的实际用人需求,缺乏有力的调查研究数据。 学校不能够准确了解当代大学生关于未来的迷茫困顿,也不了解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相关要求。 因此,各高校应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发展需要、行业市场需求,建设一批高质量的时间基地,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8]。

教学体系缺乏对实践教学活动的制度设计,且缺少运行保障。科研、教务、财务等职能部门存在轻视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情绪,这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功能缺位,特别在经费使用、学生管理、教师配备、实践场地和教具配备等诸方面短板明显,缺乏统一制度的监督管制,使得校外实践教育活动流于表面形式,虽然目的性强但收效甚微,更使得校外实践教育活动在综合就业能力中的作用无从显现[9]。 校外教学需要校内支撑,也需要整合社会资源。 目前校外服务教育机构规模、 设施和服务水平差异较大,尚未形成良性系统的运行机制。

五、提升校外教育实效,突破瓶颈困局的思考

(一)把准导向,优化工作方法

2018 年,《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 》(以下简称 《意见》)正式发布,其中明确提出: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工作目标核心点, 形成高层次高水平的专业应用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优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企业接班人[10]。《意见》从人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教学资源、教学管理等多个角度系统论述了构建一个全方位、全过程、深层次融合的校外实践协同育人新思路。

为此,各高校应提高认识,从思想上重视校外实践教育活动, 从质地上将其区别于校内教育,认识到校外实践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其不可替代性,真正认可其切实提高人才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此外,应将作为课程教学任务关键部分的校外实践教育活动置身于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位置,寻找校外实践教育活动与校内教育衔接的突破口,使现代校内教育与校外实践教育活动相互补充,从而让学生在校内得以全面成长, 在校外能够全面发展。 同时,重视和探索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新工作机制,提出切实可行的问题解决对策与措施,才能够真正有效做到校企协同实践育人和不断提高本科教育教学水平。

(二)动态监测,及时创新工作思路

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工作形式不同、 内容不同、侧重不同,校内学科教育的理论讲堂是传授基本知识、解析基本原理、启发逻辑思维,是指导实践教育活动的重要基础,而实践则是将理论知识直接转化成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和必要手段,是检验和验证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发挥学生群体主观能动性的有效方式,已由理论教学的“附庸”转变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催化剂[11]。

校外实践教育活动的重要性需要行动的支持,需要用行动论证和检验。充分利用校外实践教育活动的优势, 将学生从校内课堂带入到社会大讲堂,这不单是学识的增长,更是一种历练。同时,各高校应加大实践教学跟踪力度,对教学实效进行科学全面评估,探索切实可行的实践环节,不断改进和发现有效的校外实践教育活动方式方法,立足于校外实践教育活动现实, 打造一批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经得起实践考验的校外实践教育精品活动和示范实践基地。在不断创新探索中将那些能够发挥重要示范作用、有较高社会知名度和良好社会影响的校外活动实践基地保留下来继续延用,以真正发挥它的示范作用。将社会实践教育与学校理论教学工作有机融合为目标统一的整体系统,才能真正帮助广大学生就业群体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使学生综合能力可以更好满足不同岗位职业发展的具体现实要求。

大学生综合就业能力培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意义重大,需要把握好教育环节的各方面,并有机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协作配合,力求达到提升综合就业能力的目的。高校各部门应建立一套健全完善的教育工作领导机制,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能,健全和规范高校实践教学活动运行的规章制度,保障大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和创新就业能力培养各个环节的有效运行,建立一套体系完备的高校实践教育督导评价工作制度,以督导评价促成果发展,让校外实践教育活动的积极意义全面释放,使更多的人去认同校外实践教育活动在大学生综合就业能力的作用与地位[5]。

六、结 语

校外实践教育活动的诸多优势日益显现,它在提高大学生专业技能、规范品德行为、培养正确人生观、增强身心健康等方面均有积极意义,引起教育界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但校外实践教育活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公众期望值高,但存在问题较多。

高校应持续整合校内教育和校外实践教育的各类资源,完善校外实践教育制度建设,科学规范指导,创新实践教育形式、丰富实践活动内容,扩充校外师资队伍的培养储备,在校外实践教育开展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不断磨炼提升,使校外实践教学在实践中不断精进, 在持续完善中不断提高,以此全面提高校外实践教育育人质量和教学水平,真正发挥校外实践教育活动的现实意义。

大学生应提高对校外实践教育与自身综合就业能力提升之间关系的认识,充分利用校外实践教育平台,积极投身校外实践教育活动,注重自身实践能力的提升,增强自身综合修养,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工作作风,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综合就业能力,以期能够在就业择业的竞争中赢得更多机会。

高等教育肩负新时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继续解放思想,勇于创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服务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校外实践教育的意义不言而喻,可以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帮助学生顺利适应未来就业市场。在持续探索中不断提升校外实践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是未来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发展趋向。

猜你喜欢

育人大学生活动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六小”活动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活动随手拍”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