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开展“四史”教育的价值与实践

2022-03-17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四史辅导员历史

李 浩

(安徽大学 物质科学与信息技术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四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树立大学生群体“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和民族观至关重要”[1]。 同时,“高校‘四史’教育虽是讲历史,却又不是简单的历史教育,而是和当代中国政治紧密相连”[2]。 辅导员是大学生“四史”教育的主要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应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层面深刻理解“四史”教育意义,注重在教育过程中积极应对可能遇到的挑战以确保教育成效。

一、辅导员开展“四史”教育的价值意蕴

大学生“四史”教育是辅导员实现“政治领导”和“思想引导”的重要方式,是辅导员的政治担当、重要职责和育人手段的具体展开。

(一)“四史”教育是辅导员的政治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着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21 年5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的通知》,要求在全社会开展“四史”宣传教育[3]。 辅导员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开展大学生“四史”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首先,“四史”教育是落实党中央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各项要求的具体行动,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青年师生融会贯通学习“四史”重要指示的具体举措[4]。 其次,“四史”教育是树牢大学生正确政治方向的必要途径,是拉近大学生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必要内容。 再次,“四史” 教育着眼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要举措。

(二)“四史”教育是辅导员的岗位职责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总结历史经验,善于从历史中明晰方向、汲取力量。 “四史”教育能够强化大学生对中国革命、 建设和改革发展历程的历史认同,是辅导员履行“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职责的重要方式。一是辅导员在特定的时间节点开展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建党百年之际以全面系统的“四史”教育有益于引导大学生以大历史观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深化历史认同,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二是“四史”融入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关键节点上,赓续红色基因有益于培育大学生奋斗精神、革命精神、担当精神和奉献精神,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进共同富裕具有现实意义。三是“四史”教育能够凝聚青年大学生群体献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5], 越是关键时刻越是需要辅导员引导青年大学生从“四史”中正确认知当下所处的历史方位, 自觉担当历史使命,磨砺本领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三)“四史”教育是辅导员的育人手段

“四史”拥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是辅导员实现“四史”育人的案例宝库。 第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是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历史观是人们对待社会历史的总开关和总阀门,能否树立科学的历史观是正确对待历史虚无主义的前提性问题”[6],“四史” 所展现的是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经验和教训,也是近代中国道路选择、制度创建、理论建构和文化传承等一揽子社会变革发展历程,是辅导员教育大学生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正确评价历史,树立正确历史观的法宝。第二,“四史”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历程的集中展现。“四史”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的全面总结,是其知重负重敢于担当的奋斗史,是其攻坚克难、百战不殆的斗争史,是其善作善成、勇于革新的成长史,是大学生学习的榜样和实践的动力,辅导员应守好这不竭的精神源泉教育大学生成长成才。 第三,“四史”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生动体现,如建党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疫精神等,是当代大学生奋斗路上攻坚克难的力量源泉。

二、大学生“四史”教育的核心要义

大学生“四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辅导员应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注重从坚定自信、深化认同、 凝聚共识等方面循序渐进开展富有成效的教育。

(一)坚定自信,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是破除和抵制社会上长期存在的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方式。改革开放后,中西交流日渐增多,部分国人无法直面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的巨大差异,逐渐形成一种新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这股历史虚无主义区别于近代以来的“尊西崇新”和“全盘细化”等思潮,“不仅彻底虚无中国历史文化,还虚无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史,虚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和社会主义建设史”[7]。

中国崛起在客观上改变了世界格局,以美国为主要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已将中国视为主要竞争对手。虽然西方发达国家不能再以实力论英雄而藐视中国, 但仍然利用国际话语体系和宣传领域优势,在国际社会肆意攻击中国内政,在中国国内豢养“公知”为其背书引导舆论,刻意歪曲历史、“制造”历史,翻炒“历史冷饭”,宣扬革命时期敌对势力攻击中国共产党的言论,妄图影响党史定论,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妄想动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使中国“变色”。基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利益等因素考量,西方发达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对中国采取对抗政策由来已久,并且会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 鉴于此,辅导员开展“四史”教育既是增强大学生历史自信、“四个自信”的必要途径,也是“促进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继续向好发展的必然要求”[8]。

(二)深化认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历史启迪当代。 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西方凭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优势,长期掌握世界发展主导权。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社会等方面长期落后于西方。面对山河破碎、国弱民穷的局面,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9],并取得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成就。当代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朴素的家国情怀, 认同党的执政理念,认同国家发展模式。 他们自信且“平视世界”,不盲目崇拜西方模式,对西方“普世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9],从唯物史观来看,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程是不断探索的过程,既有成就和经验,又有失败和教训。过去一段时间,一些网络“大V”“公知”甚或学者抓住一些社会热点新闻,以看似客观公正的视角对公共事件予以评判,以“自问自答”的巧妙方式带节奏,夸大历史时期的革命失败、改革受挫,“以反思历史之名指桑骂槐或借题发挥”[10], 甚至从文化层面认为“中华文明属于内陆型文明,源于黄土和黄河”[11],不能与西方的现代海洋型文明相提并论,而进行自我矮化、自我否定,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认同。 针对上述情况,高校辅导员应从长远和全局着眼,从党的百年奋斗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着手,强调“党的革命精神始终没有丢,坚持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10],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三)凝聚共识,汇聚民族复兴磅礴力量

历史照亮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5]。 历史和实践都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现代化进程“正在开启一种新的文明类型”[12]。世界并不“太平”,当代中国同时面临着两个大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相互连接、深度影响,但我们只要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走下去,一步一个脚印,妥善处理国际国内两个方面的事务,民族复兴必将实现。

虽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已经显现,但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叠加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较多不确定的风险依然存在,这需要后继者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执着的战略定力和强烈的行动共识。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直接推动者, 辅导员应以史为鉴,凝聚大学生共识,既要说透彻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的成就和经验, 讲清楚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结合中华五千年文明讲清楚近代一百多年的落后只是历史的非常态, 也要说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新的世界历史意义”[12],引导大学生“树立大历史观,从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作用、联系变化中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13],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不止。

三、辅导员开展“四史”教育的实践路径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重要且特殊的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价值引领的师长,共同学习的朋辈和信息技术手段运用的“学生”,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在“四史”教育中具有独特优势,有利于辅导员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言传与身教并重。

(一)整合资源,优化教育内容

当代大学生群体眼界开阔, 思维活跃,“理性、务实”[14],有独立见解和质疑精神,简单的课程教学和空洞的实践教学已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大学生“四史” 教育的出发点在于增强历史认同和政治认同,落脚点在于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如何通过“四史”教育最大程度凝聚大学生群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共识, 献力伟大征程的行动共识,关键在于面向大学生群体讲好“四史”故事。 辅导员叙述四史故事时要方法得当,内容方面既不能空洞无物也不能以理说教, 既要有故事向理论规律的推导过程,讲清内在逻辑,也要有实践向引导教育的亲身示范。 教育内容的充实与否,首在充分挖掘“四史”资源,否则将落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

辅导员挖掘“四史”教育资源以优化教育内容,一是以书本学习为主。 辅导员要精读细解《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改革开放简史》《社会主义发展简史》等,在做好内容辅导的同时,注意区分学生专业等知识背景进行针对性的重难点讲解,注意把握节奏,既做到原原本本读,也要分段分类穿插递进,做到久久为功。 二是以党史学习引领“四史”教育。 辅导员一般兼任党支部书记,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史学习为主线贯穿“四史”教育,厘清历史脉络,诠释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伟大成就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三是挖掘校史中的红色基因。 国内高校大多诞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建立初期或是改革开放后, 校史往往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史相互交融,涌现出许多红色故事,辅导员可以因地制宜,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会同学校档案管理部门整理红色校史资源,在实践中加深认识和理解。 四是挖掘高校所在地的四史资源,尤其是地处革命老区的辅导员可以整理好发生在身边的红色人物故事,讲述革命先烈的故事,传承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也可以就近组织实践活动。

(二)善用媒介,创新教育方法

大学生“四史”教育具有深刻的复杂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做“人”的工作。社会现实是教育的基础, 当代中国社会仍然存在人均收入不高、贫富差距较大,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行业发展不平衡等社会问题,地方政府在面对突发矛盾时力不从心引发负面舆情的事例时有发生。高度发达的网络媒体快速传播讯息的同时,恶意歪曲事实的负面舆情屡见不鲜。这些复杂情况一方面要求辅导员加强“四史”教育,正本清源,从源头上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另一方面要求辅导员不能局限于常规的“四史”知识教育,而要创新教育方法,畅通教育渠道以达到教育目的。

辅导员应创新大学生的“四史”教育方法。一要正本清源。 “四史”教育基础在于学史,从哪里学关系到传递的价值取向, 当代大学生信息渠道多,容易受到猎奇心理影响,在学习上有所偏向。 辅导员应建立自己的学习内容传播站,如开通“四史”学习专项公众号,授权转发优质文章,或是鼓励大学生自我创作相关文章以加深理解,也可自行结合所思所感撰写相关文章,起到带头学习的榜样作用。 此外,辅导员还要及时化解相关舆情,组织队伍参与引发舆情的话题讨论,在实践中锻炼学生干部队伍强化“四史”教育。 二要健全机制。 大学生“四史”教育是高校“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高校应建立健全教育机制,注重形成学工队伍、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合力强化全员育人,统筹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强化全程育人,协调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媒介功能强化全方位育人,辅导员应深度融入“三全育人”体制机制更好发挥主阵地作用。 三要发挥朋辈效应。 朋辈身份是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联络的较好渠道。辅导员要将朋辈身份具有的天然优势作为媒介,时常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学习方法,发挥“四史”学习领头雁作用。四要创新渠道,“眼球”经济发达的高校,如何吸引大学生目光是辅导员必须掌握的一门学问。注重把握风向,“带感”出新增强体验,如推荐优秀影视剧,组织观看优秀“四史”故事片,组织红色故事演讲及开展“四史”知识竞赛等。

(三)突出引领,注重教育实效

大学生“四史”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是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关键。 “唯物史观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 如果历史观错误,不仅达不到学习教育的目的, 反倒会南辕北辙、走入误区”[15],正确“四史”观是大学生正确评价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百年征程的前提,是客观认识中国共产党历史贡献的基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跑,各高校辅导员应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四史”观,坚定“四个自信”, 树牢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心。

高校辅导员应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四史”观。首先,应抓住主线开展教育。 四史归根结底是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民族解放、 国家富强的百年奋斗征程,辅导员应以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和行动为主线全面推进“四史”教育,使大学生在学习中深化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动力的根源性认识, 增强认同感、使命感、方向感。 其次,应注重教育对象差异性。 辅导员要区分教育对象的教育背景实施“靶向”教育,如大文科专业学生注重思辨分析, 引发思考深化认同,而大理科专业学生则注重史实论述,去伪存真加深理解。此外,要区分学校类别,找准学校特色实施“精准”教育。 如拥有红色校史资源的高校,注重加强以校史为重要内容的“四史”教育,厚实内容感;参与“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研发的高校,注重“科技报国” “科技强国”精神的薪火传承。 要区分学生类别,本科生可以班级为单位结合形势政策课程、军事理论课程进行教育,研究生应充分发挥党支部作用,在学习“四史”中深化党性修养和历史认识。再次,应注重教育层次性。辅导员要善于根据教育规律由内而外开展从认识、观念到信仰的层次性教育,在孜孜不倦树立大学生正确“四史”观上下功夫, 在循循善诱提升大学生思想认识上下功夫,在循序渐进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上下功夫。

四、结 语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百年党史中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也是百年党史的第三个历史坐标。该决议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大学生党史教育、“四史”教育的纲领,辅导员应以此为基础引导大学生对“100 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改写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16](P5)进行深刻总结,成为大学生学习“四史”的“同路人、带头人和引路人”[17],亲身示范学习“四史”,带头宣讲宣传“四史”,注重引导领悟“四史”。

大学生“四史”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工程,是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钙片”。主干必修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专任授课教师普遍偏少, 师资数量明显不足”[18], 部分辅导员、 班主任等思政教师学科背景难以支撑大学生“四史”教育,填鸭式的“只讲成绩,不说问题,学生就会觉得你回避问题,只讲好的一面,这是简单的宣传,是对他们进行‘洗脑’”[19],这些都在弱化大学生“四史”教育的效果。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关键节点上,辅导员要自觉扛起政治责任,心怀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增长知识储备、磨炼本领,以“四史”教育为抓手涵养青年大学生的“志气、骨气、底气”,使其“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5]。

猜你喜欢

四史辅导员历史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队史连“四史”
新历史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