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需求侧管理是新时代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2022-03-17张永妍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供给人类生活

丁 凯,张永妍

(1.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401;2.南开大学,天津 300071)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是保障经济畅通循环的关键,是党中央经济工作的基本理论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的情况下,党中央正式强调需求侧管理,充分反映出当前我国供需结构出现了新变化。充分理解和把握需求侧管理,不仅有助于把握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内在逻辑,也能够为人民实现美好生活提供思想指引。

一、需求侧管理的现实依据

(一)需求从“物”向“人”转变

“物”的需求体现为人最基本的肉体生存需求,而“人”的需求则表现为人对丰富的精神世界的需求。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了富足的生活基础。新时代,人民追求的已经不仅仅是吃饱穿暖的“物”的需求,而是渴望更优质的服务、更理想的就业情况和更美丽的环境等“人”的需求。

(二)需求从“量”向“质”转变

“量”着眼于总量性问题,在经济发展中表现为国民生产总值等可量化;“质”着眼于结构性问题,它内嵌于社会发展的微观层面,反映人民群众对社会发展的深刻关切。经过多年奋斗,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总“量”问题已基本解决,人民对“质”的需求不断提升。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道路上,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展现出了全新的面貌,人民渴望更优质的物质生活,对“质”的需求贯穿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需求从“林”向“总”转变

“林”的需求即个体的需求,“总”的需求即社会的整体需求,后者是前者的最终归宿。人的本质是社会人,个人活动无法离开社会,个体诉求必然在社会交往中不断演化成人民的共同诉求。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富足物质条件的基础上,我国人民的思想素质显著提高。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人民群众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动向,越来越将个人诉求与社会发展诉求统一起来,期待与祖国和时代一同成长,一同进步,一同迈向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二、需求侧管理的深层内涵

(一)保障需求:解决需求的安全问题

马克思认为,需求是人的本性,是人类实践的内在诱因,也是人类创造历史的驱动力。一方面,人同其他存在物一样,具有物种属性,因此人的活动首先受物种的尺度限制,即人必须先创造出衣食住行的基本生存条件,然后才能进行其他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需求是人的本性。另一方面,需求支配着人的现实活动,推动社会历史向前发展。人们在进行满足需求的活动时不仅同自然界形成联系,也在彼此间形成各种各样的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首先是由人的需求驱动而形成的。

人类的需求本性表明,需求是人类生活的基本要素,保障需求是人类顺利创造历史的基本条件。换言之,满足需求就是满足人的安全感。但是,当今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的大变局,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给人民的需求安全问题带来不确定性。任何国家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我国要想在当前国内外的发展局势中发展,必须全面而准确地认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国从现实情况出发,提出需求侧管理,为保障人民的需求和解决需求安全问题指明了方向。

(二)释放需求:解决需求活力不足的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需求活力并不是以自发的形式释放的,它会被各种因素遏制。在市场中,供给与需求的具体矛盾往往使人的丰富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需求活力受到抑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人民热爱生活,追求平等,期盼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生产的重点为“从次到好”,必须重视人民不断升级的需求,不断革新技术,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这样才能释放需求的活力,形成供需良性循环的新局面。因此,强调关注需求侧的问题,是符合当前国内外发展形势的正确选择。

(三)管理需求:解决需求的界限问题

“没有需求,就没有生产。”人的需求推动着社会生产力不断提升。在理论上,人的需求可以随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不断实现,但在现实中,需求并不能以自然形式向高水平转移。从这个意义上讲,需求应当被限定在合理的范围内。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扬弃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固有弊端奠定了根本的制度前提,使克服资本逻辑下的消极性需求变为现实。注重需求侧管理应通过加强金融管理,更好地发挥科技、资本等要素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功能;通过乡村振兴、区域一体化等战略促进要素资源灵活流动;通过法规打破行业垄断等限制人民需求健康发展的因素;通过管理投资渠道促进投资需求正向发展;通过加强就业等方式改善收入分配格局;通过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释放消费潜力,等等。这样才能解决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的需求问题,让人民的需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合理增长。

三、需求侧管理的现实意义

(一)需求侧管理能够实现“真”的生活

“真”即真理,是人对世界的合规律性认识,真的生活即合规律性的生活。人类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自己的生活,坚持求真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实践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当前,经济运行的现状必然要求调整需求侧,因此,加强需求侧管理符合人民对于“真”生活的需求,也是人民通达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

(二)需求侧管理能够实现“善”的生活

“善”即好,是人对世界的合目的性评价,善的生活是合目的性的生活。马克思认为:“人的活动和享受,无论内容还是存在方式,都是社会的活动和社会的享受。”当人类的活动既满足自己也符合社会其他成员的目的与需求时,人类就通达了“善”的生活。现阶段加强需求侧管理,能够改善产品供给质量,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扩大国内需求,使经济运行畅通循环,在不断做大蛋糕的同时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让社会朝着更加公平有序的方向发展,让全体人民过上“善”的生活。

(三)需求侧管理能够实现“美”的生活

人的活动最终应达到主客体高度统一,当人的活动既符合规律又满足目的时,人就会按照“美的规律”来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好生活必然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生活,是真与善相统一的生活,是美的生活。人类依照“美”的规律不断突破物质条件限制,越来越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开展活动,从而使世界越来越符合自己的理想,这个过程表现出人类活动所追求的终极状态,即按照“美”的规律达到的自由自觉的状态——通过劳动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今天,随着新时代特别是后小康时代的来临,美好生活与我们越来越近,需求侧管理成为新时代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四、结语

在日益走向深入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在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的基础上注重需求侧管理,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动态协同,这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理论创新与实践经验的统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注重需求侧管理正是以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为根本目标,基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情况,立足自身发展现实做出的重要部署。我们要增强需求侧管理对实现美好生活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推进需求侧管理,加快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形成,更好满足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

猜你喜欢

供给人类生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生活感悟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无厘头生活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