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儿”后形容词感情色彩变化考察
2022-03-17杨同用王湛博
杨同用,王湛博
(浙江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浙江杭州 310023)
“有点儿+A”结构中的“有点儿”属于程度副词,A代表形容词性词语[1]。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将“有点儿”作程度副词时解释为:表程度不高,稍微。同时他对“一点儿”“有点儿”的语义及语法进行对比,指出了二者用法的异同点。这一解释得到了大多学者的认同。多数学者对“有点儿+A”的研究多关注其贬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点儿”与形容词性词语组合时其语义多为贬义或表示消极意义[2]。范妍南认为,“有点儿+不+积极形容词”“有点儿+太+积极形容词”两种结构使该结构后方接褒义形容词的条件,并关注到语境在此结构中的作用,而正是因为一些特殊语境的存在才使原本不常见的感情色彩变得合理。同时其还认为是语境的作用使这种结构在句中所表达的是一种消极、负面的评价。实际上即便A表达积极意义,前边加上“不”或“太”后则使整个结构变为表达消极意义[3]。邹妍妍则提出“有点儿+褒义形容词+了”结构中形容词语义会出现由“-AP”向“AP”的转变。以上学者主要考察了“有点儿+A”在某些特定句式结构中感情色彩的变化[4]。
田宏梅提出“有点儿+A”结构虽在多数情况下表示消极、负面评价,但也有少量表示积极或中性语义。她认为所有“有点”后的被修饰成分,不论“如意”还是“不如意”,其实都是属于一种“异态”。与它相对应的“常态”,经常是人们所希望的。但有时“常态”也可能是人们不希望的,因此该“异态”则为“如意”[5]。乔冠颖认为该结构只有在表示意外、亲昵和打趣的语用状态下才会转变为褒义色彩[6]。王震、吴长安则着重分析了“有点儿+A”结构中“反预期”的现象,并认为引起该变化的主要外因是“中性形容词的过渡”[7]。董嫒媛等注意到这种结构中形容词在某些特定的语言环境及网络流行语中可以是褒义,但限于文章篇幅,并未对这种结构进行深入分析。以上学者主要从语用角度出发对“有点儿+A”结构感情色彩转变进行了讨论。但以上学者考察的角度不同,本文将根据语言现象,对该结构中A的类型进行总结,同时进一步探讨“有点儿+A”结构感情色彩,由消极占主导逐渐转变为同时接受积极色彩语义的原因。
一 “有点儿+A”结构形式与意义
(一)结构类型
“有点儿+A”结构中的“有点儿”是副词,表示程度低。A可以是形容词,也可以是形容词性短语,还可以是外语形容词。
本结构中的形容词可以是单音节形容词,也可以是双音节形容词。单音节形容词,如:“景色有点儿美”“心情有点儿好”“有点儿准”。又如媒体广告中:“农夫山泉,有点儿甜”;方言中:“这个娃娃还有点儿乖。”(电视剧《凌汤圆》)但是当这样的“有点儿+单音节形容词”出现时,虽然可以看出,表示的则是中性和褒义的感情色彩,但语感上会给人们预设一个言外之意。双音节形容词,如:“我感到有点儿激动”“有点儿开心”“有点儿兴奋”“有点儿新鲜”“有点儿暖和”。其中形容人时,A一般是表示心理状态的形容词,形容物时;A多描述事物本身特征的形容词。
形容词短语与形容词语法特征相同,因而凡是形容词能够出现的场合,形容词短语亦然。“有点儿”后加形容词短语,具体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还真有点儿可亲可爱呢”“我就感到有点儿非同一般”“有点儿漂洋过海的神气”“有点儿像过夏天一样”。其中“过目不忘”“可亲可爱”“非同一般”“飘扬过海的神气”“像过夏天一样”都具有形容词语法特征,可以受“有点儿”等程度副词修饰,在句子中经常作谓语。
“有点儿+A”结构中的A可以是形容词,也可以是形容词短语,前贤研究也大多注意到这一点。从结构形式上说,中性或褒义的A与贬义的A并无不同。近些年又出现了“有点儿+外语形容词”。这一类组合是在社会发展中逐渐产生的,虽正式书面形式较少,但多为非正式场合的日常对话和新媒体网络用语。如:有点儿cool、有点儿high、有点swag、有点儿man、有点儿Lady Gaga。这一类表达多为中英文结合,英文部分也多为英语口语常用的形容词与一些具象化的名词。如“有点儿man,有点儿Lady Gaga”主要借用“man”(男人)这一语义中的“有责任、有担当、敢想敢做”等义项,用来对某人某事表示赞赏,以及“Lady Gaga(人名)”这一国际巨星含有的“国际范”义项,用来赞扬某人的气场或穿着打扮。
(二)结构意义
句法结构是形式,语义则是通过句法结构体现出来的意义。在“有点儿+A”中,“有点儿”作为一个表示“程度低”的修饰性副词弱化了“A”的语义。一般情况下,只要一个形容词有级差,就可以受任何程度副词修饰,不论其程度高还是程度低,而形容词感情色彩一般不影响其能否受程度副词修饰。然而在“有点儿+A”结构中,人们注意到其中的形容词往往是贬义词或表示消极意义。我们发现,近些年尤其是口语和网络中的褒义和中性形容词也可以出现在这个结构中,但使用上还是受到一定的限制。据董嫒媛等统计,“有点(儿)”后接表“不如意”的词语的用法,数量远远超过表如意或中性词语的用法[8,9]。为什么许多积极和中性形容词不能进入到“有点儿+A”结构当中,这还要结合语用平面进行分析。
二 语用原则下“有点儿+A”结构感情色彩变化的合理性
在特定的语境中观察“有点儿+A”结构,可以发现其中包含着语气等语用形式。正是为了达成这些语用结构,一些词被“有点儿+A”排除在外,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大量的积极语义词通过语用层面合理地进入到了“有点儿+A”结构之中。在真实的语用情境下,高度赞扬或直接否定的现象较多,较少情况会出现程度低的赞扬,如“这料子有点儿好”。因为往往程度低的赞扬会暗含一种言外之意,虽语义相通母语者却不常用。但反之,母语者却会说“这料子不错”这样的句子。二者语义基本等同,表示程度低的肯定,但后者受语用环境的影响明显更低。结合前面提到的形容词常与“很”“不”连接的用法,语用习惯可能也对该结构感情色彩接受度产生了一些影响。
“有点儿+A”在普通话中最早是表示贬义或消极意义的,之所以出现了越来越多表褒义和中性感情色彩的现象,是由最开始的几种特殊语用环境中发展而来。
(一)合作原则下“有点儿+A”结构感情色彩分析
合作原则(简CP),Grice认为在人与人交际过程中遵循着一定的原则,交际的双方都身处这些规则之中,以便达成信息传递的目的[10]。并将CP分为四个范畴: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A:“他素质真低,你不觉得吗?”B:“他还是有点儿可爱”(微博)。对话中A传递给B的信息是“他的素质低”,并询问B是否赞同。B回答的却是“他有点儿可爱”。这就违背了合作原则中的关系原则,答非所问。虽然B可以理解A提出的问题,可B刻意违背关系准则而传递一些言外之意,也就是B可能不赞成A说的“她素质低”这个命题。只是B以更委婉的方式回答,且由于使用了语用模糊,并为了遵循委婉的表达方式,B用“有点儿+可爱”的结构,只是用“有点儿”这个程度很弱的副词限制了后面“可爱”这个褒义形容词感情色彩。这样的用法在对话中并不少见。
(二)礼貌原则下“有点儿+A”结构感情色彩分析
礼貌原则是英国学者Leech在其语用学原则中提出的六个准则。在慷慨原则和谦逊原则中,说话人会尽量缩小自己的好处而极力渲染自己的损失,或减低对自己的赞扬而尽量扩大对自己的贬损[11]。这与“有点儿”+褒义形容词的语义及用法十分契合。如:“简直美若天仙”“夸张了,只能说有点儿好看罢了”(微博)。所以,该结构感情色彩转变是符合礼貌原则的。
(三)言外之意
“看不出来,你有点儿凶(厉害)撒”“还有点儿丰富”这一类句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暗含一种言外之意。“你还有点儿厉害呀”其实包含着“本来认为你没有这么厉害”之意,表示一种出人意料。“晚餐还有点丰富”暗含的言外之意是“本想着是品类单一的粗茶淡饭”。这一类的“有点儿+褒义形容词”结构通常会在“有点儿”前加上“还”字,使语义更明显。
(四)交际策略下的感情色彩合理性
Tarone在1983年参考不同学者对于交际策略分类后总结出五种交际策略:转述、借用、求助、手势、回避。其中转述又分为:近似表达、造词、迂回三种形式[10]。当不知道如何表达“轻微污染”时,可能会说成“有点儿不干净”,此处的“有点儿”+褒义形容词成为了一种符合交际策略的同意转换。在英语中我们把这种变换叫做“paraphrase”,但值得注意的是,多数情况下需在褒义形容词前加上“不”。
三 方言中“有点儿”+褒义和中性形容词用法泛化的可能
除了语用原则为该结构后形容词感情色彩的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外,方言可能也在其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11]。邢福义主张对语法结构进行多视角的观察,并对动态、立体型研究。他的“两个三角”中的大三角理论提到方言对比研究方法对笔者很有启发,笔者从小在川渝方言区长大,于是尝试以川渝方言为例探讨“有点儿+褒义形容词”的运用。
(一)民国时期川渝方言语料中的“有点儿+A”感情色彩分析
选择民国时期这一历史时间段是由于有较多语料直接或间接地记载了川渝方言特色。笔者其中选择了受众较广的电视剧《山城棒棒军》,并参考了启尔德的《Chinese Lessons for First Year Students in West China》。启尔德来自加拿大,他从1892年开始便在成都开办西医医院,即今华西医院。齐尔德的研究著作是四川方言与英语直接转换对照的研究,具有很强川渝方言的代表性[12]。
“你还有点儿凶撒”(电视剧《山城棒棒军》)。这句话结合语境可以很好地理解出句意,即“你还有点儿厉害”。当然这个“厉害”的语义是褒义的,而现在当四川人说出这句话时可能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判断表示认同赞赏还是暗示一种戏谑嘲讽的意味了。“这个路有点儿转”(启尔德),此乃启尔德研究中用到的例句。具体解释为客观描述路的状态,且多在与他人寒暄时使用,并不表示特别的感情色彩,即可以理解其感情色彩为中性。“娃儿有点儿乖”“娃儿好乖”则在四川方言中表示的意思都是这个孩子很听话,很优秀或者长得俊俏,表褒义。川渝地区受访者多数认为“有点儿乖”这一表达十分合理,并且认为它是日常中会用到。结合“娃儿有点儿乖”这句话的语义可以发现,在川渝方言中某些时候似乎将“有点儿”这一本来表示模糊且弱的限制范围程度翻转到一种明确且强的级别,与“很”“非常”一类的程度副词类似。笔者认为这样程度副词修饰程度翻转具有一定研究价值与空间。
(二)现代川渝方言下“有点儿”+A感情色彩分析
当下川渝方言与民国时期又有了一定的变化。“有点儿巴适”“有点儿安逸”“有点儿撇坨(简单、容易)”是川渝地区常见的表达,前两者表示“比较舒适舒服、满意”,后者表示“比较容易达成”。朋友间吃火锅时会经常听到以下对话:“这家火锅啷个样?”“有点巴适”。意思是“你认为这一家火锅怎么样”“很好”。这里的“有点儿巴适”表示非常明确的褒义。
(三)川渝方言对普通话的反作用假说
根据以上分析情况,“有点儿+褒义形容词”在川渝方言中有较多实例,如今这种用法则不断向网络化、年轻化发展。因为方言中这种使用情况很普遍,就可能形成一定的顺势差,并对普通话产生一定影响。川渝方言使用人数本来不占少数,近年来一些综艺节目和音乐形式全国性地走红如说唱,进一步加速了川渝方言在全国范围内对于青年人的影响力。所以笔者认为,川渝方言中较多“有点儿+褒义形容词”的日常用法可能对普通话中“有点儿+A”结构感情色彩变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四 英汉对比视角下“有点儿+A”结构的感情色彩转变原因分析
汉英对比是语言研究常用的方法。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一些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此结构时会在自己的母语中尝试找到对应的结构,如“a little/a bit/some/kind of”。由于本文讨论的是“有点儿+A”结构的感情色彩,这里便自动剔除英语中很少用来修饰形容词程度的“some”,但也表示“一点儿、稍微”意义的“somewhat”纳入比较范畴。
(一)“a little/a bit/kind of/somewhat+A”感情色彩分析
在英语语法中对“a little/a bit/kind of/somewhat+A”结构没有明确规定后面所加形容词感情色彩,但从日常该结构使用中可见一斑。“she seemed to be a little calmer than before”“I feel a bit nervous”“you are kind of good students”“It's somewhat cold today”。首先可以发现“kind of”多用来形容词加有形容词修饰的名词,与“硬是有点儿老板样儿”以及前述中提到的“有点儿+外语形容词”具象化名词类似。而“a little”多用来直接修饰形容词。在英语基本语法规则中“a little”后加形容词,既可以是积极形容词,也可以是消极形容词。“a bit”虽然常同“a little”换用,但还是有一定差别,即“a bit”更加口语化,且从程度副词层级来讲,其程度稍弱于“a little”。“somewhat”强调“稍微”的含义,语用特征表现为“委婉”,且后接形容词感情色彩多为贬义,与之前汉语中“有点儿”后的普遍贬义形容词用法有些类似。综上,笔者认为“a little/a bit/kind of”更适合与本文讨论的后接中性与褒义形容词“有点儿”进行进一步比较。
(二)“a little/a bit/kind of+A”与“有点儿+A”对比
英语“a little/a bit/kind of+A”与汉语“有点儿+A”两种结构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在使用该结构的感情色彩上。汉语中“有点儿+A”结构主要表达消极意义。通过对部分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中无人认为“a little/a bit/kind of”限制了后面形容词感情色彩。即母语者认为该结构后可以毫无限制地加入形容词,且后面的形容词常常是比较级,而汉语没有词形变化,因此汉语中只能通过加入“更”“最”等程度福词来体现这一变化,而“有点儿”本身就表示程度。笔者分析发现,英语中“a little/a bit/kind of+A”结构对感情色彩是无限制的,而汉语的“有点儿+A”结构在传统语法中显然是向消极意义偏向。现代汉语中出现越来越多的“有点儿+A”结构表积极感情色彩的用法,从某种角度上表明了汉语在这一结构的使用上向英语趋同。
(三)英汉对比角度下的感情色彩转变原因假说
考虑到英语对当下社会的影响范围,不难将“有点儿+A”结构感情色彩变化与之进行一定的联系。在母语为汉语的交际圈中,第二语言为英语的人占到了绝大多数。据统计正在学习英语的国人就达三亿人,其中还未统计已经学成或参与工作的人数。这其中极大部分原因是由于国内的教育模式从九年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阶段,英语都作为主要外语被纳入必修课程中,且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不断加强,与英语为母语国家间交流也愈发密切。在国人的英语水平不断提升和运用的过程中,英语难免会对汉语发生一定的迁移影响,这就很可能导致“有点儿+A”结构受英语“a little/a bit/kind of+A”的影响而发生感情色彩的范围扩大。这一点假说还可以从前述的新媒体语用现象中得到一些佐证,即“有点儿high,有点儿man”这一类结构在日常中的运用。可见,现代汉语中已经出现了较多“有点儿”直接加入褒义英文单词,并用来表达积极意义,即便这一用法多出现在新媒网络用语与口语中,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说明英语对汉语产生的影响。当然,该变化并非凭空产生,该语用现象变化的产生和语用环境及语用原则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五 结语
语言是约定俗成的,是发展变化的。从前述可以看出“有点儿+A”结构在当下语言运用中越来越多的褒义色彩被大众接受,对于该结构感情色彩的限定越来越少。这极有可能是因为方言和通用外语的影响。因而对这样的语言现象最好采取宽容的态度,接受这样的语言运用现象,因为它很可能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变成下一个阶段的“约定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