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疆治理研究》专栏主持人语

2022-03-17

昆明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卫所和亲民族性

以学术实践与理论指引的高质量互动,推进边疆治理研究创新发展

李艳峰

(昆明学院 人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214)

“形而下”的具象探析与“形而上”的抽象思考,是学术研究中密切联系又相互促进的两个基本面向。依此,本期刊出的4篇文章可以分为两组,刘亚涛的《戍守与布防:明代云南府及其卫所分布探析》和朱映占的《民国时期西南边疆民族赴内地活动情形述论》属于前者范畴,刘兴成的《近百年来和亲概念研究述评》和李书豪的《边疆性与民族性的整合:20世纪上半叶西南调查研究的反思》则为属于后者范畴的学术史研究。

有明一代,王朝中国在云南地区基本实现了均质化治理的经略目标,而军事力量的有效驻存是其重要的支撑因素。云南府是当时云南布政使司的政治、军事中心,也是稳定在整个西南边徼统治的基石,明廷自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年)平定云南后,就开始在该府部署大量军事卫所。刘亚涛《戍守与布防:明代云南府及其卫所分布探析》一文便分析了云南府卫所主要依托重要交通线和军事要地而进行的布防格局,指出其“内重外轻”的设置特点。而朱映占的《民国时期西南边疆民族赴内地活动情形述论》则归纳世居于西南地区的民族人士去往内地的多种情形,肯定了其对于加强边疆与内地之间交流融合、认同凝聚的积极促进作用。这两篇文章一同呈现了边疆治理方面“边缘”与“中心”双向联结的多样历史情景。

学术研究作为一种社会实践,随着量的不断积累和丰富,其自身的继承与发展,其生命活力保持所依赖的新领域开辟、新话题发现、新价值构建等需要方法论层面的理论指引。第二组文章即是“和亲”与“西南调查”问题上“研究的研究”。具体而言,在近百年来学界围绕古代和亲概念所做的大量界定分析中,由于对所系主体最初限于中原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传统看法的突破,和亲概念的内涵、外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为了能够有助于和亲领域研究的深入推进,刘兴成在其《近百年来和亲概念研究述评》中主张,在今后的研究中不仅需要加大对和亲概念的词源学考察,还应加强对和亲政策内容特征、主体特征的提炼与归纳。此外20世纪上半叶,因应严重边患危机而形成了数百万字的西南调查报告,之后学界局限于民族史或边疆史学科的单维度考察,很难获得对于西南调查的系统认知。所以坚持“西南”为主体的探究视角、“边疆性”与“民族性”有机整合的观察策略,应该可以为西南调查研究的深化提供新的可能,这正是李书豪《边疆性与民族性的整合:20世纪上半叶西南调查研究的反思》这篇文章想要和大家分享的。

对于拥有深厚东方传统又“其命维新”的现代中国,边疆治理问题依然是人们必须予以充分重视的。2021年12月8日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边疆研究所主持下“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安全与发展研究中心”的成立表明,在挖掘过往有关边疆治理的丰富实践内容当中具有超越时空的历史价值,并由此为新时代中国国家建设事业提供史学领域的智慧支持方面,学术界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猜你喜欢

卫所和亲民族性
清代卫所裁并概述
清代东南四省卫所裁撤研究
试析十六国北朝和亲的特点
丝绸之路上的和亲
从“封王戍边”到“和亲弭兵”——西汉初期北疆边防策略探析
政治关系亲属化才是“和亲”的真正内涵与实质
卫所、藩王与明清时期的宗族建构——以韶山毛氏为中心的考察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
论工笔重彩画的民族性
明代土家族地区羁縻卫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