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生物培养皿艺术大赛育人价值的探索

2022-03-17聂志妍方文娟王翠平上海健康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微免教研室上海201318

基础医学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培养皿培养基大赛

聂志妍,方文娟,刘 毅,王翠平,刘 婧,施 锦 (上海健康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微免教研室, 上海 201318)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医学要回归人文”的呼声不绝于耳。重视与探索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显得至关重要[1]。调查显示,当前国内医学教育存在学校人文教育不足和学生对人文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2]。学校应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医学教育与专业教育双向整合。医学专业教师要具备必要的人文知识,在专业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建设富有人文底蕴的隐性课程[3,4]。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检验人才在德智体美各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5,6]。作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课教师,需要深刻理解医学与人文艺术的关系,利用专业教学资源用心设计,实现医学人文与专业课的结合[7]。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作为医学检验专业核心课,对学生的全方位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8]。在数年的教学积累之后,笔者挖掘了一系列蕴藏在微生物学检验课程中的医学人文、艺术、思政等元素,作为必不可少的教学目标融入教学过程,以提升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学习兴趣,养成高尚的职业操守。其中微生物培养皿艺术大赛活动显示出多方面的育人效果,分析总结如下。

1 微生物培养皿艺术大赛的组织实施

1.1 大赛方案制定

1.1.1 参赛对象 参赛者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和卫生检验检疫专业有一定微生物学知识背景的学生,二年级学生正在进行医学微生物学课程学习,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不同阶段的学生对于活动内涵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和体会。

1.1.2 耗材准备 选取教学中常用的菌种和培养基。如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等,培养基包括普通营养琼脂、血平板、SS平板、科玛嘉显色平板等。赛前为同学提供各种微生物在不同平板上的典型生长特征图片以供参考(如溶血现象、菌落的颜色、表面粗糙或光滑等)。

1.1.3 竞赛规则发布 大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为筛选真正的优秀作品进入决赛,初赛要求:作品重在创意和主题,不得抄袭他人;每人有1-2块平板可选(普通营养琼脂和血平板),但不得随意浪费;创作绘画时可有参考图案,但不可直接透视描画;作品提交的同时需要创意描述。决赛的基本要求是在初赛的基础上增加了平板和菌种的选择,让同学可发挥的空间更广阔。

1.2 大赛组织实施

大赛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由微免教研室统一安排初赛、决赛、评奖环节。所有报名参赛同学进入比赛微信群。赛前:请同学们提前构思艺术创意,利用在线表格统计每位同学选取的菌种和培养基。赛中:在佩戴无菌手套和口罩等安全防护下,各自领取菌液(颜料)、一次性接种环(画笔)、平板培养基(画板)等,无菌操作下完成作品的创作,放置培养箱培养。第二天观察,拍照。赛后:教研室教师对所有初赛参赛作品进行初评并选取进入决赛的同学。决赛实施流程同初赛,决赛作品通过网络展示并接受在线投票,最终结合网络投票结果、教师评价及校外专业人士评价,决出获奖名单。

2 赛后调查和学生反馈

为探索微生物培养皿艺术大赛的育人效果,在赛后设计调查问卷,听取学生反馈和体会。问卷内容包括学生专业背景、对本次大赛的理解、参赛体会和建议。发放问卷167份,收到有效反馈109份,完成率76.27%。

从反馈结果得知:76.15%的同学参赛初衷是对微生物绘画感兴趣、感到新鲜、好奇、愿意尝试;68.81%的同学希望提高微生物操作技能;97.25%的同学认为有助于无菌操作意识的培养和严谨科学态度的提升;95.41%的同学认为本次活动激发了对微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00%的同学认为本次活动有利于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97.25%的同学认为激发了创新和探索精神;91.74%的同学认为要完成一幅优秀的微生物平皿艺术作品,需要体现科学与艺术巧妙的融合,81.65%的同学认为需要微生物专业知识的支撑和个人绘画基础,80.73%的同学认为需要创作灵感;97.25%的同学认为如有活动机会愿意再次参加。数据表明活动获得了学生的普遍认可,学生能够从中收获知识和乐趣。

下面选取部分学生表达的真实体会和感受:“我觉得培养皿绘画和普通的绘画的区别在于后者能够即刻呈现出图案,而前者需要在特定培养条件下经过24 h或更久的时间后才能用肉眼观察出。因此,在培养基上勾勒图案时就得不断地想象我现在画的菌未来的样子。”“我觉得细菌绘画一方面是对细菌本身在不同培养基生长状态的深入了解,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在创作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意外,特别是细菌生长脱离掌控,不在原定的位置生长,在无奈心塞的同时也意识到细菌的危险性,我们需要小心应对它们。”

3 微生物培养皿大赛育人效果分析

微生物培养皿大赛不仅是一场微生物学的兴趣拓展活动,对教师和学生而言,还是一次深度学习的机会,潜移默化中有着多方面的育人价值。

3.1 提升生物安全意识

微生物作为生物界最为庞大的群体,大多数情况下是悄然无息,隐形难见,在自然界和生物体内默默地繁衍不息。但临床上微生物多具致病性。作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微生物操作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最重要的就是生物安全意识。比赛中,同学们为了实现作品的最佳效果,非常注重无菌操作,理解了课堂上和临床中强调的无菌操作的意义,进一步体会到生物安全意识对于专业的重要性。

3.2 培养科学思维

学生通过不同程度的微生物课程学习,已认识到课堂学习的重点是针对微生物操作基本功的训练,进而到各种临床致病菌的检验和鉴定,是作为“刑侦警员”的身份检验各类标本中的“致病元凶”,接触到的微生物都是“穷凶极恶”的“坏角色”。而在充分掌握了关于微生物的知识和技能之后,需要用科学的态度去发现和探索。微生物并不全部是丑陋和凶恶的,人类需要对自然界和生物界心存敬畏,辩证看待微生物的存在。一切问题均需要用科学的思维进行分析判断。

本活动中利用的显色培养基是一种新型培养基,在临床上可以通过直接观察菌落颜色对菌种做出鉴定。设计微生物绘画作品过程中,引导同学探究显色培养基的原理,拓展新思路,知其然的同时知其所以然。

3.3 激发思考和创新精神

微生物培养皿艺术大赛为学生提供发展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机会。细菌本身形色难辨、虚无缥缈,在培养基上作画难度可想而知。学生只有充分了解不同微生物的生长特性,才可能构思;只有充分了解培养基的种类、平皿的大小、微生物在不同培养基上的颜色表现、生长速度、菌落性状才能让构思成形,还需要考虑绘制工具的选取、无菌操作环境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激发自己的创新精神,思考分析,巧妙构思,发挥创意。从每一副作品的创意描述中可以发现学生的所思所想,是对美好生活的感触、家国情怀的表达、高尚品质的向往、青春洋溢的热烈。这种精神的激发是积极的、主动的、发自内心的。

3.4 提升艺术人文和审美素养

将艺术气息与科学实验结合在一起,枯燥的微生物被同学们用想象力变成了美好的艺术品,精心设计的图案描绘到培养基表面时,仍旧是“空”的,只能在想象中填涂,在摸索中描线,当完稿放入温箱时心里仍旧是悬疑的。微生物画作犹如是一只小天鹅,是用爱心和温度“孵育”出来的、是从无到有的、是动态变化的。创作成功与失败都要遵循微生物的生长规律:营养物质、培养时间、培养温度。打开温箱拿出“画作”,看到人物、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用另一种生命活灵活现地跃然皿上,那一刻是欣喜的、自豪的,也有的时候是无奈的、苦笑的,因为微生物和我们一样,是活的个体,如何控制它还需要技巧的摸索。艺术需要精雕细琢,医学同样需要严谨求实,融艺术审美于微生物学教学不仅有助于开发和增强学生的审美需求、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还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专业自信、培养健全人格。只有在艺术与医学紧密结合的氛围中,医学生才能体会到艺术人文与医学的巧妙融合,感受到医学的魅力[9]。

3.5 渗透课程思政

检以求真、验以求实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核心追求。爱岗敬业、严谨细致、勇于探究是检验人的核心素养。平皿培养基、接种环、无菌棉签、酒精灯对于微生物学习者是如此熟悉,勤学苦练之后会满足于划出标准的分区,分离纯化获得更多的单个菌落,为检验提供依据。而培养皿艺术大赛中的学生变成了一个个“专业”画家,以细菌为翰墨、平皿为宣纸,自由发挥,创作一幅幅非凡而又美妙的“艺术画卷”。从图案设计、绘制、培养到图形表现成形,时刻强调的是画作者的“三心二意”,即“专心”“细心”“耐心”,“三心”缺一不可,“寓意”“意境”,“二意”相互渗透。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微生物操作的专注力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锻炼了精益求精、踏实务实的工匠精神。微生物培养皿艺术大赛用柔和的艺术方式来启迪、诱导、感化学生,从开始的好奇心、感兴趣到爱上微生物学习,爱上检验专业,引燃探索科学的热情,让学习变得妙趣横生[10,11]。

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归根到底,就是立德树人,这是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始终牢牢抓住的灵魂。当今医学院校的医学生只有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加强人文素质培养,才能更好地在日后艰难繁重的医疗实践工作中有所作为[12]。爱因斯坦曾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诊疗方法和检验技术仪器化,带给人的往往是机械的、客观的、数字的、理性的结论,但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需要的是人性化的、心灵的、人文的、感性的沟通。

本次微生物培养皿艺术大赛活动,是融科学、艺术、人文、思政为一体的教育探索和实践,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刻领悟科学与艺术的魅力,探究生命的意义,以点带面,让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增强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高尚的医学素养和职业精神。对接健康中国2030计划,教师在医学教育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拓展思路,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助力健康中国的发展。

猜你喜欢

培养皿培养基大赛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NASA and Space Exploration
微生物“长”出惊艳画作
一种用于药物抗菌试验纸塑料培养皿
卫宝香皂:培养皿告诉你细菌真相
蛹虫草液体发酵培养基的筛选
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对白芨增殖扩繁的影响
KBM581培养基:人T细胞诱导与扩增培养基应用指南
说谎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