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诗之路镜湖客籍诗人行迹与诗作考述
——兼论唐人镜湖诗创作动因

2022-03-17马路路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镜湖浙东

马路路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古往今来,文人骚客大多喜好游历山水、吟赏自然。浙东地区山水风光佳,尤其受青睐,“王、谢等贵族从北来南,一方住于浙江东部山阴、上虞等地,一面在首都又各有其田舍,长干、清溪间第宅相望。”①胡小石:《胡小石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40页。唐时,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等451位诗人先后游历至浙东。②竺岳兵:《唐诗之路唐代诗人行迹考》序,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版,第2页。诗人们自钱塘江入古镜湖③按,镜湖,在浙江绍兴市南三里,一名鉴湖,又名长湖,又名太湖、庆湖。《会稽记》记载:“汉顺帝永和五年,会稽太守马臻创立镜湖,在会稽、山阴两县界。筑塘蓄水,高丈余,田又高海丈余。若水少,则泄湖灌田。如水多,则开湖泄田中水入海。”见南朝宋孔灵符著《会稽记》,鲁迅辑录《鲁迅辑录古籍丛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17页。,经浙东运河、曹娥江至剡溪,过石梁而登天台山,游赏山水,吟咏不绝,创作了一千五百多首诗歌。1991年,竺岳兵先生提出将这条古代旅游热线、文化之路命名为“浙东唐诗之路”④1991年,新昌学者竺岳兵在中国首届唐宋诗词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宣读了“唐诗之路”主题论文,引起与会专家的共鸣。1993年“唐诗之路”论证会,中国唐代文学学会正式确定了“浙东唐诗之路”学术概念。2018年8月“浙东唐诗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台州召开。,简称“唐诗之路”。“唐诗之路”诸多景观中,会稽镜湖以其秀丽的山色湖光和深邃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大批文人接踵而至,击节高歌,唱和赋诗,对唐代山水诗和浙东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唐前镜湖诗⑤本文所论唐代“镜湖诗”,指一切与镜湖相关的诗歌,包括那些创作地在镜湖或创作地不在镜湖但诗歌背景、内容与镜湖相关的诗歌。作寥寥可数,仅有王羲之、王献之、谢惠连在其诗中提到镜湖。文学史上真正对镜湖的吟咏诗,始于南朝谢惠连《泛南湖至石帆》。南湖,即镜湖。《嘉泰会稽志》卷十载:“鉴湖在(会稽)县东二里,故南湖也。”⑥[宋]施宿:《嘉泰会稽志》卷一〇《湖》,《四库全书》史部第48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203页。谢惠连这首镜湖游纪诗,为后世镜湖诗歌创作开辟了先径。有唐一代,除贺知章、朱庆馀、严维、秦系等本土诗人热衷创作镜湖诗外,大批客籍诗人也游赏镜湖,感怀投笔,留下众多诗篇。唐代因漫游、任职、贬谪或隐居而至镜湖的客籍诗人有宋之问、储光羲、李颀、孟浩然、杜甫、孟郊、张籍、方干、李群玉等八十余人。通过对诗歌的创作地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可以观察文学空间版图的分布与位移。⑦王兆鹏:《唐宋诗歌版图的空间分布与位移》,《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6年第6期。为此,本文对唐代镜湖客籍诗人的行迹与创作情况进行钩稽,并分析唐代文人大量创作镜湖诗的原因。

一、李白四入镜湖

天宝元年(742),李白供奉翰林,后遭权贵谗毁,离开长安。李白在镜湖的行迹,按时间梳理于下:

(一)开元二十二年(734),李白邀蔡十同游镜湖

时年七月,34岁的李白邀蔡十同游镜湖。《早春于江夏送蔡十还家云梦序》一文可佐证。其中有云:

……既非远离,曷足多叹?秋七月,结游镜湖,无愆我期。先子而往,敬慎好去,终当早来,无使耶川白云不得复弄尔。乡中廖公及诸才子为诗略谢之。①[唐]李白著,[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70页。

(二)天宝元年(742),山东——会稽之行

时李白寓居东鲁(今山东),后携妻子至越中会稽。《旧唐书·李白传》载:“天宝初,客游会稽,与道士吴筠隐于剡中。”②[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卷一九〇,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053页。李白《别储邕之剡中》其中写道“借问剡中道,东南指越乡”“水入会稽长”“荷花镜里香”等。《子夜吴歌·夏歌》又云:“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印证了李白天宝元年曾游镜湖。

(三)天宝六载(747),经淮南至会稽

此行中,李白第三次游镜湖。《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梦游天姥吟留别》二诗提供了线索。《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写于开元二十四年(736),诗中有云:“秋山入远海,桑柘罗平芜。水色渌且明,令人思镜湖。”时李白居太原,见琴台湖光山色而忆起镜湖之行。天宝五载(746)夏,李白与杜甫、高适同游济南,诗酒唱和。后杜甫回长安,李白欲南下游越中,临行前作《梦游天姥吟留别》,写道“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③[唐]李白著,[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706页。,想象自己飞至镜湖。另有《对酒忆贺监二首》《重忆一首》《越女词五首》等诗,亦可佐证李白在天宝六载(747)到过镜湖。

(四)天宝十二载(753),从广陵至浙东

时年,53 岁的李白第四次游镜湖,《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二诗可证。“献纳少成事,归休辞建章”(《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指天宝三载(744)李白辞官离京之事。诗又云:“十年罢西笑,揽镜如秋霜”,可知诗人离京已十年。故此诗作于天宝十二载(753),当时李白南下宣城,游浙东各地。天宝十三载(754),李白在广陵遇王屋山人魏万,二人同游,临别之时作《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先写友人魏万的游行经历,次忆个人往事,以时间为序,悉数魏万在会稽、镜湖、曹娥江、剡溪、天台山等地行迹。魏万此行是追寻李白游踪,由“遥闻会稽美,且度耶溪水。万壑与千岩,峥嵘镜湖里”可知,李白在天宝十二载(753)到过镜湖。

二、刘长卿的镜湖交游

刘长卿,河间人。安史之乱后,刘长卿避难越中。大历四年(769),刘长卿作诗《过隐空和尚故居》云:“自从飞锡去,人到沃洲稀。”题中隐空和尚为越州僧,事见《全唐文》卷三九〇:

独孤及《唐故扬州庆云寺律师一公塔铭并序》:(一公)“初舍于会稽南山之南悬溜寺焉,与禅宗之达者释隐空、虔印、静虚相与讨十二部经第一义谛之旨。”④[清]董诰等编:《全唐文》卷三九〇,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963页。

由此知刘长卿曾隐居沃洲山。之后刘长卿又游镜湖、若耶溪等地,广交镜湖诗人。刘长卿任睦州司马时到镜湖,和镜湖本土诗人秦系、严维交游酬唱。大历十二年(777),秦系至睦州拜访刘长卿,作诗《耶溪书怀寄刘长卿员外》。刘长卿作《赠秦系征君》1首,秦系还将二人诗编成唱和集。同年,严维在越州,即将赴河南入幕,刘长卿作诗《送严维赴河南充严中丞幕府》,写道:“暮情辞镜水,秋梦识云门。”⑤储仲君撰:《刘长卿诗编年笺注》,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432页。“镜水”,即镜湖水。此外,刘长卿还有《蛇浦桥下重送严维》等诗赠严维,严维亦作《赠别刘长卿时赴河南严中丞幕府》《答刘长卿蛇浦桥月下重送》相和。

朱放隐居剡溪、镜湖期间也与刘长卿有交往。刘长卿《东湖送朱逸人归》云:

山色湖光并在东,扁舟归去有樵风。

莫道野人无外事,开田凿井白云中。①储仲君撰:《刘长卿诗编年笺注》,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437页。

“朱逸人”即指朱放。“山色湖光并在东”一句言明朱放将归会稽。刘长卿的《朱放自杭州与故里相使君立碑回因以奉简吏部杨侍郎制文》《送朱山人放越州,贼退后归山阴别业》《寄别朱拾遗》《喜朱拾遗承恩拜命赴任上都》等诗,亦可证其与朱放的交往。

刘长卿其他镜湖交游诗还有《会稽王处士草堂壁画衡霍诸山》《送人游越》《送崔处士先适越》《南湖送徐二十七西上》等。

三、其他客籍诗人镜湖行迹与诗作

以下考述客籍诗人镜湖行迹与诗作,诗人籍贯据陈尚君《唐诗人占籍考》②陈尚君:《唐代文学丛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38—170页。一文。

宋之问,汾州人。景龙三年至景龙四年(709—710),任越州长史,游越州。此次行程中,宋之问写了《春湖古意》《泛镜湖南溪》《游禹穴回出若邪》《湖中别鉴上人》《题鉴上人房》《早春泛镜湖》《郡宅中斋》7首镜湖诗。

刘希夷,汝州人。曾至江南,漫游越州东山、天台山、镜湖等地。诗《相和歌辞·江南曲八首》云:“北堂红草盛丰茸,南湖碧水照芙蓉”。“南湖”,即镜湖。

王翰,并州人。镜湖诗有《春日归思》1首。诗云:“不知湖上菱歌女,几个春舟在若耶。”“若耶”,即“若耶溪”,镜湖水系溪流之一。

孙逖,潞州涉县人。开元二年(714)制举登科,授越州山阴尉。孙逖宦游越地,至镜湖。《晦日湖塘》《同邢判官寻龙湍观归湖中》《和登会稽山》3首诗对镜湖风景进行了描写。

储光羲,开元二十一年(733)辞官还乡。天宝三载(744),储光羲与丁仙芝等人拜访贺知章,畅游若耶溪、天姥山、镜湖等地。镜湖诗有《献八舅东归》《酬綦毋校书梦耶溪见赠之作》2首。

卢象,汶水人。大历十四年(779),卢象在镜湖。诗《紫阳真人歌》云:“山阴旧宅作仙坛,湖上闲田种芝草。镜湖之水含杳冥,会稽仙洞多精灵。”

李颀,东川人。镜湖诗有《寄镜湖朱处士》1首:“澄霁晚流阔,微风吹绿苹。鳞鳞远峰见,淡淡平湖春。芳草日堪把,白云心所亲。何时可为乐,梦里东山人。”

孟浩然,襄阳人。开元十八年(730),孟浩然游镜湖,作《与崔十一游镜湖寄包贺诸公》。另有《自洛之越》《同曹三御史行泛湖归越》《久滞越中,贻谢南池、会稽贺少府》《题云门山,寄越府包户曹、徐起居》等诗亦写到镜湖。

杜甫,襄阳人。《新唐书》载,杜甫“客吴越、齐赵间”③[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卷二一〇,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736页。。据《杜甫评传·杜甫简谱》,杜甫在开元十九年(731)至开元二十三年(735)间漫游吴越,至镜湖。《壮游》诗云:“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④[唐]杜甫撰,[清]仇兆鳌详注:《杜诗详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566页。鉴湖,即镜湖。

高适,德州蓨县人。《秦中送李九赴越》中写道:“镜水君所忆,莼羹余旧便。归来莫忘此,兼示济江篇。”可知高适曾两次游镜湖。

鲍防,襄阳人,肃宗时任浙东观察使薛兼训从事。大历中,鲍防与严维、吕渭等37位浙东诗人在鲍防宅、兰亭、镜湖等地交游集会,联句唱和。联句编为《大历年浙东联唱集》二卷。另有诗《上巳寄孟中丞》赞美镜湖风景“若画屏”。

灵一,广陵人,曾在会稽、云门、沃洲等地居住。灵一云游各地,与皇甫冉、皇甫曾、严维等有交往。镜湖诗有《酬皇甫冉将赴无锡于云门寺赠别》1首。

皇甫冉,润州人。《秋夜宿严维宅》记镜湖之行。另有《徐州送丘侍御之越》《三月三日后亭泛舟》2首诗描写镜湖风物。

顾况,苏州人,晚年隐居茅山,多次漫游江南、湘黔等地。《越中席上看弄老人》云“不到山阴十二春,镜中相见白头新”,可知其至少两次游镜湖。另有1首《和知章诗》写及镜湖风物。

朱湾,西蜀人,曾两次归隐会稽山阴。《过宣上人湖上兰若》写道“十年湖上结幽期”“问我别来何所得”,可知此诗作于朱湾第二次归隐镜湖期间。

耿湋,河东人。《赠严维》一诗写景工致,清雅自然。颈联“海田秋熟早,湖水夜渔深”写唐代镜湖水面有葑田现象。

崔峒,博陵人,安史之乱期间避地江南。按《唐才子传校笺》,崔峒任拾遗期间至江东访图书,约在此时游历浙东。镜湖诗有《送侯山人赴会稽》1首。

王建,颍川人。《上李益庶子》写镜湖之清澈云:“藕绡纹缕裁来滑,镜水波涛滤得清。”

皎然,湖州人。皎然性情放逸,喜好山水,多次登天台山,游镜湖。镜湖诗有《题湖上兰若示清会上人》《题湖上草堂》等。

李贺,福昌人。《琴曲歌辞·蔡氏五弄·渌水辞》《月漉漉篇》2首诗写到了镜湖风景。

刘商,彭城人,辞官为道士,隐居山中。刘商与越州刺史元亘有交往,在浙东留有足迹,诗《送元使君自楚移越》可证。镜湖诗有《送人之江东》1首。

贾岛,范阳人,少年时游浙东,其诗多次描写浙东山水。《送人适越》有云:“晴湖胜镜碧,寒柳似金黄。若有相思梦,殷勤载八行。”“晴湖”,即镜湖。

朱放,襄州襄阳人。朱放曾隐居镜湖,诗多写江南风光,风格清越。《唐才子传》卷五:“(朱放)来卜隐剡溪、镜湖间,排青紫之志,结庐云卧,钓水樵山。”①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第2册,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343页。《经故贺宾客镜湖道士观》一诗写到镜湖。

陈羽,吴县人。曾漫游镜湖、若耶溪等地,与诗僧灵一交游唱和。镜湖诗有《送陆侍御入湖山》《中秋夜临镜湖望月》等。

刘禹锡,洛阳人。刘禹锡多次游历浙东,至镜湖,在《酬浙东李侍郎越州春晚即事长句》《浙东元相公书叹梅雨郁蒸之候因寄七言》《月夜忆乐天兼寄微之》等诗中表达对镜湖的赞美与思念之情。

孟郊,湖州武康人。孟郊性好山水,“越水”“晴湖”“镜中”“镜水”等是其诗中常见意象,可见孟郊对镜湖之喜爱。镜湖诗有《春集越州皇甫秀才山亭》《越中山水》《游枋口》《送淡公》《送青阳上人游越》等。

张籍,和州乌江人。张籍与白居易、元稹、朱庆馀等人有交往,曾在贞元十二年(796)、长庆三年(823)游浙东。镜湖诗有《送朱庆馀及第归越》《送越客》《送李评事游越》3首。

白居易,祖籍太原,因避乱、漫游、交友等原因多次至越州,在镜湖留有足迹,与元稹有唱和。作有《元微之除浙东观察使,喜得杭越邻州,先赠长句》《酬微之夸镜湖》《想东游五十韵》《同崔十八寄元浙东王陕州》《会二同年》《酬集贤刘郎中对月见寄,兼怀元浙东》等11首镜湖诗。

元稹,河南人。长庆三年(823)八月,迁浙东观察使,期间游历镜湖。镜湖诗有《送王协律游杭越十韵》《送王十一郎游剡中》《以州宅夸于乐天》《戏赠乐天复言》《再酬复言》《寄乐天》《酬乐天雪中见寄》《春游》等11首。

李绅,无锡人。李绅多次游浙东,《龙宫寺碑》曰:“元和三年,余罢金陵从事,河东薛公平招游镜中。”①[清]董诰等编:《全唐文》卷六九四,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7126页。“镜中”,即镜湖。李绅描写镜湖的诗有《宿越州天王寺》《却望无锡芙蓉湖》《江南暮春寄家》《新楼诗二十首·望海亭》《新楼诗二十首·满桂楼》《登禹庙回降雪五言二十韵》6首。

鲍溶,早年隐居江南山中,后游历四方。《上巳日寄樊瓘、樊宗宪,兼呈上浙东孟中丞简》《采葛行》2首诗均对镜湖景致和风土人情进行了描写。

徐凝,睦州人。镜湖诗有《八月灯夕寄游越施秀才》1首。诗云:“想得越人今夜见,孟家珠在镜中央。”“施秀才”即施肩吾,“镜”,指“镜湖”。

姚合,吴兴人。郑巢诗《送姚郎中罢郡游越》可证姚合曾游越州,“姚郎中”,指姚合。姚合《送朱庆馀越州归觐》一诗对镜湖进行了描写。

章孝标,浙江桐庐人。诗《上浙东元相》可证章孝标曾游浙东。“元相”即元稹,任浙东观察使。镜湖诗有《思越州山水寄朱庆馀》1首。

施肩吾,吴兴人。施肩吾好道,遍游浙东,留下了许多吟咏浙东风光的诗歌。镜湖诗有《越中遇寒食》《遇越州贺仲宣》《赠女道士郑玉华二首(其一)》3首。

张祜,南阳人。张祜钟情浙东山水名寺,漫游钱塘、灵隐寺、天台山、镜湖等地。《相和歌辞·拔蒲歌》作于第一次游镜湖时。另有《越州怀古》《忆江东旧游四十韵寄宣武李尚书》《将之会稽先寄越中知友》3首诗写及镜湖。

杜牧,京兆人。《荐韩义启》有云:“大和八年,自淮南有事至越,见韩居于镜上,三亩宅,二顷田。”②[唐]杜牧著,陈允吉校点:《杜牧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52页。可见,杜牧曾在大和八年(834)到过镜湖。镜湖诗有《盆池》1首。

许浑,润州丹阳人。其诗多登山怀古之作,五、七言律诗尤佳。许浑至少两次入镜湖,有《再游越中,伤朱庆馀协律好直上人》《送林处士自闽中道越由霅抵两川》3首诗可证。

喻凫,毗陵人。诗《送越州高录事》云:“官曹权纪纲,行李半舟航。浦溆潮来广,川源鸟去长。笋成稽岭岸,莲发镜湖香。泽国还之任,鲈鱼浪得尝。”知喻凫到过镜湖。

赵嘏,山阳人。曾在元稹任越州刺史期间游浙东,至镜湖。③《唐才子传校笺》卷七云:“(赵嘏)塞北归来,或从事、或宾筵于浙东观察使元稹幕。《唐音统签·赵嘏集》有《浙东陪元相公游云门寺》……又《九日陪越州元相宴龟山寺》……”元稹长庆三年至大和三年(823—829)为越州刺史。诗《九日陪越州元相燕龟山寺》《宛陵望月寄沈学士》写到镜湖。

项斯,江东人。《送顾少府》云:“行程须过越,先醉镜湖花。”《寄剡溪友》云:“船横镜水人眠后,蓼暗松江雁下时。”可知,项斯曾游历镜湖。

马戴,华州人。马戴中年时期游赏镜湖,留下了许多与镜湖相关的诗歌,有《春日寻浐川王处士》《题镜湖野老所居》等。

方干,浙江桐庐人。大中中,方干隐居镜湖,广交诗友。有《赠会稽张少府》《镜湖西岛言事寄陶校书》《陪王大夫泛湖》《镜中别业二首》《思越中旧游寄友》《初归镜中寄陈端公》《山中言事》《湖上言事寄长城喻明府》等20首镜湖诗。

李频,睦州人。李频居浙东多年,常在诗中赞美浙东名山秀水。镜湖诗作有《镜湖夜泊有怀》《越中行》《府试观兰亭图》等。

李群玉,澧州人。开成初年,李群玉游吴越,与镜湖处士方干有交往。诗《赠方处士兼以写别》云:“镜湖春水绿,越客忆归否。白衣四十秋,逍遥一何久。”大中二年(848),方干40岁,隐居在镜湖。

皮日休,襄阳人。皮日休第一次入镜湖时作有《奉和鲁望樵人十咏·樵风》。另有《鸳鸯二首》亦写到镜湖。

司空图,河中虞乡人。镜湖诗有《贺翰林侍郎二首》,其中写道:“太白东归鹤背吟,镜湖空在酒船沉。”

虚中,宜春人,唐末五代诗僧。虚中常与郑谷、司空图、齐己等交游唱和。虚中曾游湖湘,至越中。镜湖诗有《经贺监旧居》《悼方干处士》2首。

崔道融,荆州人,自号“东瓯散人”。崔道融曾与方干同游镜湖,诗《镜湖雪霁贻方干》可证。

章碣,钱塘人。《陪浙西王侍郎夜宴》写镜湖月色云:“稽岭好风吹玉佩,镜湖残月照楼台。”

罗隐,杭州人。罗隐遍游浙东,在会稽山、镜湖等地留下足迹,作有《春晚寄钟尚书》《初夏寄顾绍宗》《寄崔庆孙》《寄杨秘书》《姥山》等多首镜湖诗。

郑谷,宜春人。诗《寄题方于处士》有云:“山雪照湖水,漾舟湖畔归。”可知,郑谷曾至镜湖拜访隐士方干。

齐己,长沙人。齐己云游各地,游览浙江名胜,到过镜湖。有《寄镜湖方干处士》《盆池》《寄顾蟾处士》《塘上闲作》4首镜湖诗。

周元范,句曲人。长庆年间,周元范游镜湖,诗《奉和白舍人游镜湖夜归》《贺朱庆馀及第》可证。

张乔,池州人。诗《越中赠别》云:“东越相逢几醉眠,满楼明月镜湖边。”知张乔曾游镜湖。

曹松,舒州人。曹松早年生活窘迫,流寓江湖,诗多行旅之作。镜湖诗有《九江送方干归镜湖》《赠镜湖处士方干二首》《贺知章官至秘书监忆镜湖山水上疏明皇放归乡土仍赐镜湖山河五百里曹松题镜湖诗曰》3首。

贯休,婺州兰溪人。贯休曾漫游吴越,行迹至镜湖,与方干、曹松、韦庄、齐己等人交游酬唱。镜湖诗有《春晚访镜湖方干》《悼张道古》《早霜寄蔡大》3首。

李中,九江人。诗《送姚端秀才游毗陵》描写镜湖一带美景,曰:“若耶罨画应相似,越岫吴峰尽接连。”知其到过镜湖。

上述客籍诗人的诗歌对镜湖的描写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在镜湖时对镜湖风光、人文活动等的实体书写;二是不在镜湖时对与镜湖相关的一切的回忆书写。由此,镜湖不仅仅是一处地理空间,更是一个集政治、经济、风俗等为一体的文化空间。诗人借现实的地理空间创造出了一个诗歌空间,建构了文学记忆,建立了超时空的交际网络。

四、唐人镜湖诗歌创作动因

“越州好山水,峰岭重叠,逦迤皆见。鉴湖平浅,微风有波。山转远转高,水转深转清。故谢安与许询、支道林、王羲之常为越中山水游侣。”①[唐]李逊:《游妙喜寺记》,[清]董诰等编《全唐文》卷五四六,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5537页。王谢家族在会稽郡的经营,为越中增添了丰富的人文底蕴,强化了地缘空间与文学书写之间的传统联系。由前文考述可知,有唐一代,创作镜湖诗歌的诗人数量较魏晋呈大幅上升趋势。那么,镜湖缘何在唐诗中格外引人瞩目?唐代文人大量创作镜湖诗的动因何在?从诗歌创作主体的角度考察,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一)六朝名士山水情结的影响

宗白华先生认为:“汉末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却也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②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77页。这一时期,游观山水成为士大夫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山水审美成为士人心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需要。士人登山临水,见诸吟咏,在创作过程中“体道”“适性”。如孙绰云“席芳草,镜清流,览卉木,观鱼鸟”③[晋]孙绰:《三月三日兰亭诗序》,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1808页。;王献之《镜湖贴》说“镜湖澄澈,清流泻注,山川之美,使人应接不暇”①[晋]王献之:《杂帖》,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1617页。。

就特定的文学活动而言,朝代的更替并不会造成立竿见影的精神割裂。永和九年(353),王羲之、谢安、孙绰等42位江南名士在会稽兰亭修禊。初唐诗人王勃受此启发效仿王羲之,在位于西镜湖的王子敬山亭举行修禊活动,《三月上巳祓禊序》云:“携旨酒,列芳筵,先祓禊于长洲,却申交于促席。”中国人对于以山水为主的自然美的发现和表现,始于魏晋而至南朝而得到充分的发展。②赵沛霖:《南朝山水诗的美学特征及其贡献》,《文学遗产》2009年第5期。六朝名士发现了山水自然之美,在山水中寻求自由超脱之精神。这种深厚的山水情结与超脱精神影响了唐代诗人的审美态度与创作观念。这点从他们的镜湖诗作中可见一斑。如储光羲《酬綦毋校书梦耶溪见赠之作》:

校文在仙掖,每有沧洲心。况以北窗下,梦游清溪阴。

春看湖水漫,夜入回塘深。往往缆垂葛,出舟望前林。

山人松下饭,钓客芦中吟。小隐何足贵,长年固可寻。

还车首东道,惠言若黄金。以我采薇意,传之天姥岑。③《四库唐人文集丛刊·储光羲诗集》(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0页。

题中的“綦毋校书”即诗人綦毋潜,时任校书郎。“耶溪”,即“若耶溪”,镜湖水系之一。“沧洲心”,指归隐之心。“北窗下”,语出陶渊明《与子俨等疏》:“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④[晋]陶渊明著,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88页。诗首句写现实,次写梦境,最后表达尚道好隐之意,流露出对六朝遗风的追慕之情。李白亦然,一生四次入镜湖,留下了14首镜湖诗歌。《送贺宾客归越》云:“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⑤[唐]李白著,[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802页。尾句引王羲之以书法换取白鹅的典故,表达对贺知章才情的欣赏。《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又在梦里追寻谢灵运足迹,诗云:“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李颀也在《寄镜湖朱处士》一诗中表达对六朝名士无拘无束、纵情山水的诗意生活和自由人格的向往之情。诗云:“芳草日堪把,白云心所亲。何时可为乐,梦里东山人。”“东山人”指谢安。东晋时谢安曾隐居剡溪岸边的东山,人称谢东山。

这一类镜湖诗不胜枚举,如孟浩然《自洛至越》“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鲍防《上巳寄孟中丞》“今日会稽王内史,好将宾客醉兰亭”,元晦《除浙东留题桂郡林亭》“紫泥远自金鸾降,朱旆翻驰镜水头。陶令风光偏畏夜,子牟衰鬓暗惊秋”,李群玉《赠方处士兼以写别》“喜于风骚地,忽见陶谢手”,卢象《送贺秘监归会稽歌并序》“镜湖之水含杳冥,会稽仙洞多精灵”,齐己《塘上闲作》“闲行闲坐藉莎烟,此兴堪思二古贤。陶靖节居彭泽畔,贺知章在镜池边”,皎然《题湖上兰若示清会上人》“峰心惠忍寺,嵊顶谢公山。何似南湖近,芳洲一亩间”等。

上举诸例中,“东山”“谢公”“镜水”“陶令”“扁舟”“湖海”“兰亭”“杳冥”“仙洞”“精灵”等意象所勾勒出的镜湖文学镜像,折射出魏晋文化记忆在唐人心中的深刻烙印。在这些镜湖诗中,山水自然与人文关怀、历史理性达成了统一,构成了越中持续发展的文化生态链。

(二)文人交游群体创作趋同心理

中国文化地理学有一著名论断,即中国文化的中心有三次南移,第一次是东晋永嘉之乱后,第二次是在唐代安史之乱后,第三次是在宋代的靖康之乱后。⑥王兆鹏:《唐宋诗歌版图的空间分布与位移》,《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6年第6期。永嘉之乱后,伴随着士族南迁,文人交往活动也在江南一带频繁开展,尤以越中为甚。《新昌县志》称:“晋迁江左,中原衣冠之盛,咸萃于越,为六州文物之薮,高人文士,云合景从。”兰亭雅集后,文人间交游、雅集风气大开。正如钟嵘所言,“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①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309页。唐人延续了这一高雅文化传统。大历年间,鲍防、严维、吕渭等37位浙东诗人在鲍防宅、兰亭、法华寺、镜湖等地交游集会,联句成诗。《新唐书·艺文志》集部著录《大历年浙东联唱集》二卷,现存49 首诗、偈。其中,诗题直接出现“镜湖”的联句诗就有2 首,《征镜湖故事》和《自云门还,泛若耶溪,入镜湖,寄院中诸公》。《征镜湖故事》参加者为陈允初、吕渭、严维、谢良弼、贾肃、郑概、庾骙、裴晃8人,《自云门还,泛若耶溪,入镜湖,寄院中诸公》参加者为谢良弼、吕渭、郑概、严维、裴晃、陈允初、萧幼和7人。参加联唱活动的诗人都有共同点,或出任幕职,或闲居游玩,或有相似经历,在审美趣味方面“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这种“以诗会友”交际行为视野下的联唱活动,促进了中晚唐时期浙东文人群体的兴盛。

除上述浙东诗人外,客籍诗人也频繁交往、活动于镜湖地区,促使唐代镜湖诗走向繁荣。唐穆员《鲍防碑》云:“自中原多故,贤士大夫以三江五湖为家,登会稽者如鳞介之集渊薮,以公故也。”②[清]董诰等编:《全唐文》卷七八三,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8190页。许多唐人的镜湖诗是群体社交的产物。开元十五年(727),储光羲在洛阳与孟浩然、吕向等人相聚,唱和赋诗。时綦毋潜在长安,思念友人及越中山水,于是赋诗寄于储光羲,储光羲遂作《酬綦毋校书梦耶溪见赠之作》和之。大和三年(829),白居易因病去官,回洛阳,作诗回忆往昔游镜湖之事。周元范赋诗和之,作《奉和白舍人游镜湖夜归》,叙述与其荡舟镜湖、诗酒歌吟的经历。

另一值得注意的交游群体是镜湖隐士方干及其友人。大中(847—859)中,方干隐居镜湖,友人探访者众多,诗歌创作十分活跃。仅方干一人就作有《赠会稽张少府》《镜湖西岛言事寄陶校书》《陪王大夫泛湖》《思越中旧游寄友》《初归镜中寄陈端公》《湖上言事寄长城喻明府》等20首镜湖诗。其友崔道融作《镜湖雪霁贻方干》相赠,曹松作《九江送方干归镜湖》《赠镜湖处士方干二首》赠之。郑谷《寄题方干处士》诗云“山雪照湖水,漾舟湖畔归”,齐己《寄方干处士鉴湖旧居》诗云“闻君与琴鹤,终日在渔船”,可朋《赠方干》诗云“月里岂无攀桂分,湖中刚爱钓鱼休”,翁洮《赠方干先生》诗云“独向若耶溪上住,谁知不是钓鳌人”,虚中《悼方干处士》诗云“先生在世日,只向镜湖居。”这些人有着共同的山水审美情趣,从诗中也能看出大致相同的创作倾向和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这类镜湖交往诗作为一种媒介,增进了交往主客间的沟通,促进了友朋关系的发展,有助于文学和文化的传播。

此外,文人常因同僚好友关系同游山水,唱和赠答。现存唐人镜湖诗中,此类作品占有很大比例。《旧唐书·元稹传》载:“会稽山水奇秀,稹所辟幕职,皆当时文士,而镜湖、秦望之游,月三四焉。而讽咏诗什,动盈卷帙。”③[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一六六,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4336页。长庆二年(822),元稹任浙东观察使,期间广辟文士幕僚,结交友人,游赏山水,诗酒唱和,堪称一时之盛。时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杭越相邻,于是元白二人常常诗笔往来,唱和切磋,抒发对镜湖和杭州西湖两地山水风光的喜爱之情。元稹到越州任职前,白居易作诗《元微之除浙东观察使,喜得杭越邻州,先赠长句》祝贺,赞美镜湖为“稽山镜水欢游地”④[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524页。。元稹遂以《酬乐天喜邻郡》答之,表达与友为邻、共览美景的喜悦之情。至越赴任后,元稹又登会稽山、游镜湖,作诗《以州宅夸于乐天》寄白居易,云“州城迥绕拂云堆,镜水稽山满眼来。”⑤[唐]元稹撰,冀勤点校:《元稹集》(上册),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44页。白居易则以《答微之夸越州州宅》答和。元稹又以《重夸州宅旦暮景色,兼酬前篇末句》追酬。元白二人在浙任官与交游期间酬和创作的镜湖诗还有《酬微之夸镜湖》《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酬集贤刘郎中对月见寄,兼怀元浙东》《戏赠乐天、复言》《再酬复言》《寄乐天》《酬乐天雪中见寄》等多首。

如前所述,以镜湖为桥梁纽带的交游酬赠诗,打破了自然、艺术、生活之间的界限,反映出镜湖蕴涵的文化符号意义,体现了中国礼尚往来的优良文化传统。孙逖《和登会稽山》、孟浩然《与崔十一游镜湖寄包贺诸公》、白居易《郡中闲独,寄微之及崔湖州》、刘禹锡《月夜忆乐天兼寄微之》、鲍溶《上巳日寄樊瓘、樊宗宪,兼呈上浙东孟中丞简》、孟郊《送青阳上人游越》、温庭筠《寄湘阴阎少府乞钓轮子》、方干《湖上言事寄长城喻明府》、皮日休《奉和鲁望樵人十咏·樵风》等,都是此类诗的代表。这类诗多蕴藉自然,音韵与情韵俱佳,表现出诗人亲近自然的审美趣味和寄意山水的闲适情怀,从中亦能看出唐代诗人的社交网络。

共同的山水情致和诗性敏感,使唐代诗人频繁往来于镜湖,进行文化和心灵的交流,促进了镜湖诗的发展,增添了镜湖的文化底蕴。

综而言之,镜湖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情韵,不仅孕育了本土文人的诗情画意,更吸引着大批钟情山水自然的域外诗人游历不止。客籍诗人的镜湖诗,将镜湖山水与诗歌创作、文化发展联结在一起,向唐代诗坛奉献了许多优秀诗作,丰富了唐代山水诗歌画卷的内容。同时也促进了浙东地域文学的发展,使得镜湖成为一座璀璨的文化高标,推动了“浙东唐诗之路”的形成。

猜你喜欢

镜湖浙东
清代浙东曲家补考
陈镜湖烈士纪念馆
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
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
悄悄地
将先民们的宝贵财富留给后代子孙——记浙东千年古镇崇仁镇消防安全工作
宁波北仑明港高级中学 崛起在浙东海滨的特色高中
游镜湖公园
镜湖
夜游天镜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