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商科专业“课程劳育”的困境与对策探析

2022-03-17李婷婷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劳育商科劳动

李婷婷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1.引言

2020 年3 月,中共中央正式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文件深刻指出:要全面完善各个学校的课程体系,劳动教育元素要渗透到其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方案当中,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构建劳动教育课程,另外,其他课程可根据专业属性,适时适度增加劳动教育相关内容,借鉴“课程思政”的定义,可将其命名为“课程劳育”。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强调德技并修,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中做、做中学,理实一体进行专业教学。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的这些特点,决定了需要通过劳动教育确保人才培养模式的良性发展。截至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结合不同的专业,与思政教育融合推进劳动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同时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劳动价值观不强,劳动意识薄弱,对劳动的认可度不高;家庭劳动教育缺失、片面;劳动教育还未能有效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等。在我国通常把商科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相关的专业类别联系在一起,高职商科主要培养的是财经商贸类应用技能型人才,除了强调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培养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如个人表达、商务沟通、活动协调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如何在这些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融入劳动教育,进行“课程劳育”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

2.国内外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现状分析

2.1 国外研究现状

近现代,国外学者研究劳动教育主要源于两个方面:第一是在马克思恩格斯“教育与生产劳动须结合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第二是“做中学、学中做”思想模式下的劳动教育。比如英国、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就秉承了这种模式,这些国家的劳动教育偏向于“手工艺制作教育”,劳动教育蕴含于技术教育中。其中,日韩主要是依据西方发达国家学校劳动教育的相关思想,不仅追求学生的技能提升,也重视学生在劳动中取得的成果;英美等发达国家倾向于将职业技能素养和劳动教育相融合;德国倾向于通过劳动让学生去认知劳动的世界,让学生对未来的职业选择做好充足的准备。而在课程劳育方面,国外研究在课程定位和教育内容方面表现为:

(1)课程定位:倾向于技术教育

很多国家课程劳动教育的发展大多遵循从“手工操作”到“工艺学习”再到“技术创新”的过程[4]。课程劳动教育的内涵起初仅仅包含手工制作、社会劳作等相对简单的劳动形式,随着技术教育思想的演进,教育的形式逐渐丰富起来,目前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对现代各种新技术的应用逐渐成为大学教育的重点发展方向,更加注重技术与劳动的融合[1]。

(2)教育内容:兼具丰富性和层次性

国外课程劳动教育的内容既丰富又有层次感,强调劳动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课程内容总体可以概括为社会体验、家政、手工等。社会体验活动在校内和校外都以专业实践的方式进行,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劳动意识,活动类型主要包括社团活动、社区义务劳动等[2];而家政类的课程主要面向女性大学生,内容设置上涵盖了健康、膳食和家务活动等内容,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开展家庭劳动的兴趣;手工类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劳动方面的意识和技能。

2.2 国内研究现状

在我国,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研究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现状。例如,施艳青[3]分析了高职劳动教育研究历程;段翠英[4]从马克思劳动观视域研究当前高职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姜绍兵[5]等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意见。

(2)研究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模式。例如,刘晓[6]、郭凌敏[7]从完善学校工作机制、加强与其他课程的互动融合、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劳育考核评价体系、搭建劳育协同平台等方面分析劳动教育的模式。

(3)研究职业院校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例如,周微[8]根据人才培养现实需要构建职业院校学生劳动思想培育的路径;林华开[9]提倡要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家庭的基础作用、社会的支持作用,共同推进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协同育人。

(4)研究高职课程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例如,有些学者提出应在思政课程中创新育人体系,培育大学生劳动教育观念,优化课程劳育教学,加强学生劳动技能培养;焦兰萍从劳动教育与思政课实践教学契合的意义与原则出发,提出了相应的路径对策。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综合国内外劳动教育研究现状,国外学者趋向于在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引导下注重劳动教育的培养,国内学者从劳动教育培养现状角度出发,结合当下时代背景,以及专业素养教育、思政教育,研究劳动教育培养的模式和实践对策,但大都是从学校或社会角度出发,结合专业素质培养进行课程建设的研究相对较少。针对商科专业课程理论性强的特点,找出“课程劳育”的难点,提出“课程劳育”的实施对策,达到专业素质培养与劳动教育提升的双重目标很有必要。

3.高职院校商科专业“课程劳育”的困境

3.1 商科专业学生劳动意识淡薄

在现代社会,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人工智能的崛起,带给学生极大学习便利的同时,无形中让很多学生产生了企图不劳而获、渴望一夜暴富的不良心理。这种情况在高职院校商科专业学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很多学生认为仅靠一张嘴或专业技能就可以赚钱,其认为的劳动即“脑力劳动”,至于体力劳动技能并非必须具备,劳动意识极其淡薄。

3.2 学校不够重视劳动教育,课程劳育评价难

到目前为止,很多高职院校未开展劳动教育,未将劳动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实践中,未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劳动教育的课程名称、学分等,缺乏明确有效的学习内容和目标,在课程评价中劳动成果评价相对较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重视专业技能学习,而忽视了劳动知识教育,不清楚在毕业时需具备“劳动技能素养”的这一要求,更谈不上在实习工作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的体现。

3.3 学生家长缺乏正确有效的教育理念, 社会氛围误导学生的劳动价值观

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对孩子劳动价值观的形成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的一言一行以及生活习惯对孩子的影响极大。现代大学生之所以会有“不爱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的现象,与家庭中父母忽视劳动教育或父母的劳动观有一定的关系。当今很多家长对劳动会有如下的行为或态度:忽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关系,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过于重视孩子的智力教育而轻视了劳动教育;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是最重要的,干家务是家长的任务与孩子无关;笃信“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会有好的前途。这些错误的思想导致了很多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此外,当下有一些社会现象影响甚至误导了部分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观。高房价、高消费使一些大学生毕业后的工资用于还房贷等消费,部分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影响其劳动观念,认为只有高收入的劳动才是有价值的;职业教育被部分家长及同学认为是“考不上好大学只能退而求其次”的无奈选择;在学校,部分同学好吃懒做、在宿舍不打扫卫生、上课迟到、熬夜打游戏、平时吃穿攀比等现象频繁。这些现象都会影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更加影响大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的形成。

4.高职院校商科专业“课程劳育”的对策

OBE 是美国首先提出来的,作为教育强国的美国,人们对其在科技方面的表现并不满意。例如人造地球卫星由前苏联抢先发射,人们开始反思教育的实用性和成果的重要性。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OBE已成为英美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其最大的特点是成果导向,强调如下三个问题:(1)我们想让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是什么;(2)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3)如何知道学生已经取得这些学习成果。这些问题反映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就是明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制定有效的教学举措、确定教学的评价机制。

4.1 商科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劳动教育内容,提高学生劳动意识

高职院校商科专业可根据学生生源特点和对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将劳动教育分成个人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模块、社会模块四大板块,将劳动教育的内容细化到思想形成、劳动文化学习、劳动技能训练、社会实践训练四个方面,这样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实习实训单位能共担劳动培养责任,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

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首先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物流劳动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如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劳动教育技能及素养:在仓储作业中能熟练使用物流基础设施设备,能对设施设备进行维护保养,能对仓库中的货物进行清查盘点及正确的保养,能对仓库内的货物定期进行盘点等;其次在专业课程中加入劳动教育的内容,明确课程内容和考核评价方式;最后与合作企业重新确定实习实训内容,将劳动教育融入到实习实训内容和评价中,如将劳动教育评价加入到毕业设计评定体系中。

4.2 学校建立“课程劳育”评价机制

如何在课程中评价“劳动教育”是现今课程劳育的一个难题,尤其是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等典型的商科专业而言,课程劳育并不像工科专业具象,那么课程劳育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需要制定一套多元化考核评价办法,明确考核责任内容,全面记录学生课内外劳动和实践过程和结果,建立激励惩处制度,如设立劳动教育奖学金。第二,将商科专业的职业素质和劳动教育紧密融合,尤其是核心课程明确提出劳动素养目标,将其纳入到课程考核的指标体系中,比如物流管理专业的《现代物流装备与技术》课程将设备的维护保养、现场的6S管理纳入到课程考核体系中。

4.3 家校协同弘扬劳动精神,与企业打造劳动教育共同体

如前文所言,家庭教育尤其是我国家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在整个成长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在校期间,学校与家长不能割裂,应共同承担对学生教育的责任。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家校之间可以充分利用微信群等途径让教师、家长和学生保持联系,在大学期间营造“劳动最光荣”的氛围。大学生班级辅导员可以作为家长的联络员,定期与家长探讨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充分发挥家庭与学校在学生劳动教育中的作用,让学生远离不良社会风气,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高职院校要做好劳动教育,也要考虑合作企业的参与,要处理校内学习与校外实习的关系,充分发挥政府、企业以及相关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与学校共建劳动教育共同体,发挥各自的作用。借助校企合作的机会,构建学校、社会、社会组织共同组成的师资团队,切实发挥实习实训基地的作用。

高职院校商科专业应结合各自专业特色,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开发实习实训学习模块,让学生有机会多参与到企业行业的劳动实践中去,尤其在毕业顶岗实践中要将企业行业最新的劳动技能素养要求融入到毕业实践评价当中。

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专业教师团队要充分做好企业行业的岗位调研,将物流岗位所需具备的劳动技能素养融入到专业课程内容中,在毕业实践工作中,与合作企业做好协调,让学生参与到各物流岗位的劳动实践中,不断提升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

5.总结

基于OBE的高职学生课程劳育体系构建,是以劳动教育培养目标为着力点,其课程设置、具体项目实施、课程评价方式均是围绕学生实现确定的劳动目标而开展的。运用此理念,能有效解决现阶段高职院校课程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推动劳动教育与专业学习、生产劳动、社会实践同向同行。

猜你喜欢

劳育商科劳动
We reap what we sow校园农耕育英才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叶圣陶教育思想下的草编劳育对话教学创新实践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新商科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魔法农学院:立德涵育 建构劳育魔力
新时代大学生劳育培育路径探究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