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以初中英语高效课堂为例

2022-03-17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天津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导图分层创新能力

■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刘 敏

初中阶段,英语教学方法的选择应以生为本,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英语水平,从实际出发,探索教学策略的应用。与此同时,结合教材英语知识点,选择契合学生需求,满足教学要求的方法,才能打造高效的英语课堂。在授课期间,教师应注重学生思维方面的引导,帮助其深刻记忆英语知识,激发其创新思维,为学生形成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一、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深度阅读的能力

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时,单纯地把教学目标聚焦在阅读文本的重点单词和语法上。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对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缺乏对文章的逻辑分析。因此,大多数学生没有能力进行深层次的阅读,也无法有效地理解阅读文本的内在含义,这就导致了学生对英语阅读缺乏兴趣。

(二)未有效地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也是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深度、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敏捷性和开放性。在大多数课堂教学中,教师只强调英语阅读的解题能力,而忽视了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缺乏多元化思维,导致学生在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中陷入被动状态。

(三)教学实践活动仅限于文本

学生消耗大部分精力在机械记忆上,缺乏实践性练习。但实践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单一的阅读教学形式使学生渐渐失去了对阅读材料的好奇心,也无法真正地体验英语阅读的魅力,更无法将所掌握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于生活。

二、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课堂激趣

英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先将其学习兴趣调动起来,让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状态,这样课堂教学才能更加高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才更加扎实。在情境创设阶段,教师可以选择贴近生活的内容,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以便学生快速掌握学习信息,使其和知识的距离更加贴近。这样能快速调动学生思维,使学生不但能把握学习重点,还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有利于思维和能力的提升。同时,情境创设还需要教师注意资源的高效利用,以教学资源对学生思维进行引导,使其乐于参与问题思考,与他人互相探究,完成思维碰撞,深入理解英语知识。

(二)设置疑问,激发思维

课堂问题的设置十分重要。在问题环境中,学生不但能进行思考,还能产生疑问,勇于突破原有的思维限制,从多个角度进行问题思考,参与语言交流活动。在授课阶段,教师可以通过问题,让学生回答,培养其求异思维,鼓励学生勇敢提问,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发展创造性思维,进而培养创新能力。例如,在“Rainy days make me sad”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第一,借助多媒体展示不同天气的情景,如阴天、晴天、多雾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二,提出问题“How do you feel about different weather?”,引导学生用英语、肢体语言、神态表情等创造性的表现出在不同天气时自己的心情。大部分学生雨天都会产生忧郁的心情,但还有一些学生是喜欢雨天的,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What’s the reason for your favorite rainy day?”,引导其创造性的回答问题。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三)注重启发,培养思维

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依托创新思维才能形成,而创新思维是建立在学生对事物有深度认知并找到事物发展规律基础上。在英语课堂中,教师需合理选择教学素材,并对教学内容精心处理,科学设计教学流程,关注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培养其对信息的分析能力,对语言的表达能力,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想象思维也能得到快速发展,通过系列逻辑活动的设置,能提高学生创新思维,拓宽其思维广度,最终形成创新能力。

(四)丰富方法,优化课堂

课堂教学方法的选取关乎学生是否能理解英语知识。在以往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思维常处于被动状态,课堂参与热情不高,这样无疑会影响授课效果,也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提升。鉴于此,教师需根据学生需求,科学选择教法,优化课堂流程,彰显学生主体地位,为其个性化表达提供空间。教师可以选择合作学习、情境表演多种方式辅助教学,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施展,逐渐深入理解英语知识,提高创新能力。例如,在“Go shopping”单元内容的讲解过程中,由于该单元主题和学生生活较为贴近,笔者选择了商场中的购物对话内容,应用学生熟悉的文具、生活用品等进行购物话题的讨论。在授课阶段,笔者重点安排了合作讨论、情境表演等教学模式。在讲解重点词组时,笔者安排学生探究want/ask/help somebody to do something之间有什么区别。各小组学生分工合作,利用造句的方式,将词组置于语境中,总结其用法的差异之处。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发散思维,积极思考。有的学生说“My mom want me to go shopping with her today.”还有的学生说“He never help her do housework.”通过例句,学生可快速区分相似词组的含义,了解其用法,并在合作学习的模式下有效发挥创新思维。

之后根据本节课学习主题,笔者为学生设计情境表演活动,要求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的关键句型创新对话内容进行购物表演,对话内容如下。

Shopkeeper:Can I help you?

Student:I want…

Shopkeeper:Wait a moment.There are some….Have a look.

Student:Wow!They are beautiful.How much are they?

Shopkeeper:They are…

Student:It's too expensive.

Shopkeeper:How about this one?It is cheaper.

Student:OK,I'll take it.

学生还可以根据具体买的物品和实际场景发散思维,灵活运用语言表达形式,培养深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依托实践,辅助教学

对学生英语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外实践,辅助课堂教学。学生在开放式的环境中,思维更容易发展,进而形成创造力。英语教师需将语言放在实际的语境中,让学生参与实践,才能形成创新能力。同时,实践活动还能帮助学生内化知识,使其感受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教师还可以应用课外实践,作为课后教学的辅助,为学生组织其感兴趣的比赛活动,鼓励其参与,在活动中发挥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Could you please clean the room”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或者是鼓励学生自由组队,使他们在互帮互助、集思广益的学习形式中共同根据教材内容编写英语舞台剧本。在此过程中,学生会通过运用所学知识,查找需要的信息,编写台词与故事情节,还会根据剧本内容制作演出道具,可以有效地提升创新能力。

(六)借助思维导图激发创新思维

教师在初中英语深度阅读教学中,还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引领学生实现层次清晰、结构分明的深度阅读学习,利用思维导图工具可视化的特点,提高学生获取、处理、内化、应用信息的能力,深层解析文本内容,领略作者思想,发展创新思维。制作思维导图时,教师要将文章的关键词或中心问题作为思维导图的主干,引导学生找出其他重要信息作为枝干进行补充与完善,以此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中,产生深层的思维活动。同时,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制作不同思维导图的方法,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创造性的制作思维导图,从而提高创新能力。例如,在Unit5的阅读课中,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促进学生对文章主旨中心的把握,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采用思维导图,用不同颜色的笔或不同的方式标出文章的Title、Topic、Main facts、Key words等。通过对文章关键信息的提炼和梳理,学生可以有效梳理文章的脉络,思维逻辑会更有条理,方向会更清晰。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学生可以把握文章的重点,了解文章的行文结构。在英语阅读中按照思维导图框架寻找文章中的关键点与核心内容,能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与逻辑性,使学生在图示认知的学习模式中对文章内容理解得更加全面与深刻,而且在设计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能得到有效的激发。

(七)实现分层教学

1.合理展开层次划分。分层教学法的优势就是要确保教师能够展开因材施教,毕竟学生之间的英语水平差距比较大。因此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合理划分学生层次,展开因材施教,而在层次划分过程中教师不能够将自己的主观判断带入学生分类过程中,分类要公平公正,禁止给学生贴上的标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成绩分成A、B、C等几个组;还可以按照学生的性格进行分类,如活泼型小组、内敛型小组、沉着型小组、温顺性小组,等等。如果在分组过程中学生有任何的不满或者问题都应该及时为他们解决,疏导学生的心理,确保分组后英语教育任务的顺利进行。而在展开分层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任务和教学内容的设计,确保任务和教学内容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组别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此构建英语高效课堂。

2.英语阅读类的分层作业设计。阅读是初中阶段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如果学生在当天课堂上完成的是英语阅读文本的阅读任务,那么教师便可以为学生设计阅读类的分层作业。既然是分层作业的设计,教师就必须在作业的难度上进行重点考虑。例如,对班级中英语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在他们进行文本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要求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或流程图的形式,将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呈现。这样的英语作业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进一步通过更为直观的形式对文本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梳理,从而有助于强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另外,学生在通过思维导图或流程图进行信息梳理的过程中,也有利于强化他们对文本信息进行总结的能力。对英语综合能力较差的一类学生,教师便可以适当降低阅读作业的难度,可以根据学生所读的文本内容,将基于文本的思维导图的基本框架为学生绘制出来,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框架进行文本内容的填空。对班级中那些英语综合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英语阅读类的作业更能符合他们当前的基本阅读学习学情,也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地完成这样的作业。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作业中获得发展,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也能在思维导图的制作和填充中得到提升,这对构建高效英语课堂有积极意义。

3.英语听力类分层作业的设计。听力方面的强化练习也是初中阶段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听力作业,教师也应采取分层教学的模式,为学生设计分层的英语听力作业。从当前初中阶段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的情况来看,听力依然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整个班级中学生的听力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如果教师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进行听力任务的安排,很可能会导致班级中一些听力水平较差的学生很难完成英语作业,无形中也会打击他们学习的信心,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教师可以从不同听力类型作业的不同难度入手,为学生进行分层类的听力作业的设计。比如,对班级中一些英语听力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完成听力填空类的任务或听写类的任务。在听力填空类的任务中,学生需要就自己所听到的内容将空白处补充完整;而对听写类的任务,则需将所听到的句子完整地书写,并保证语法的正确性。而针对班级中英语听力水平较差的学生,教师则可以安排他们完成一些较为简单的客观题听力作业,如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听到的文本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或判断所给的句子的正误等。

4.公平展开分层评价。为确保分层教学方式在初中英语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在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之后,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要及时做出分层评价和反馈。对基础薄弱的同学要尽量提供正向积极的鼓励,稳固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使他们对英语产生兴趣,通过日积月累,学生的成绩就有所提升;而针对基础较稳固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他们提升性的建议,并指出他们在学习中仍存在的不足,引导这些学生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学习水平。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战略,公平地展开分层评价,在构建高效英语课堂的同时,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三、结语

总之,在英语课堂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需要依赖优良的教学氛围,因此,课堂教学首要任务就是调动学生兴趣,营造情境,在情境中创设疑问,使学生形成求异思维。与此同时,要关注对学生的启发,重视其思维深度的培养,拓宽其思维广度,发挥教学方法的应用优势,让学生最终形成创新能力。除此之外,可以开展实践活动,为学生思维创新提供良好的平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高效地学习英语知识,以此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并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

猜你喜欢

导图分层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烃思维导图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