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课堂的“瘦、绉、透、漏”

2022-03-17徐雪婷

语文天地 2022年3期
关键词:新装语文课堂文本

徐雪婷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尤其在人文与审美领域,形成了许多具有高度启发性的文化因素。就拿赏石这一园林文化来说,一块石头,瘦得精神、绉得到位、透得朦胧、漏得空灵,乃是石的艺术境界的最高者。笔者教学之余,不由感悟,在初中语文课堂的构建中,教师如果站在课程标准的高度,站在学习者核心素养生成与提升的角度,站在当代与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素养的广度看,不妨力求语文课堂的“瘦、绉、透、漏”。

一、大胆“瘦”去冗余因素

长期以来,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给不少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带来困惑。就语文教材提供的文本,有字词句段篇;就对学生学习行为训练,有读、写与口头表达;就语文学习的内涵,有基础语言知识与文化常识、文化思想的领悟等,还有涉及其他学科的不少内容,教师往往觉得丢弃哪一个方面,都不放心,一是担心会不会影响后续学习,二是各类考试(包括高中招生考试)中会不会考到,语文课堂最终变成各类上述因素的堆砌,语文课堂的庞杂程度超过了任何一门学科,学生花费的时间不少,但是语文素养的生成效果有时差强人意。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在于,从核心素养生成与提升的视角,大胆“瘦”去冗余的语文课堂教学因素,精选知识内容、精练语文思维。

例如,在朱自清散文《春》的教学时,不妨紧扣课文的主旨,帮助学生体验语言的精当与美、文章结构的精巧、文章由景而生的人生感悟,大胆瘦去无关的内容,大胆瘦去个别生字词的近似钻牛角尖的理解与探讨,大胆瘦去对重点段落的过度解读,而是让学生反复朗读,细细品味。特别是在多媒体充斥的今天,多数语文教师在教学《春》这样的文章时,要克服多媒体代替学生的自主朗诵,进而使学生产生理解文本的冲动。多媒体在这里是多余的,削弱了学生对语言的阅读、想象空间,使得学生对文本呈现的语言情境被屏幕上强行植入的视觉形象代替,学生对语言的自我建构被打断,被淡化,不同学生对“春”的情境的想象被单一的屏幕形象强制取代。语文教师的课堂中,从语文课的导语引入到词句篇章的教学,多媒体技术被滥用,冗余的信息冲淡了学生对语言文本的直接感知与思维。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的随堂训练中,尽量瘦去思维训练层次较低的内容。有些语文教师同一节课堂中,就某些字词句反复组织学生默写,甚至罚学生抄写,就一节课而言,这实际是冗余的教学训练。其实换个做法,比如“细水长流”,将默写内容系统性分散到平时的各节课中,学生机械训练引起的课堂教学疲劳大大减少,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精力用于突破课堂教学的难点这样会更好。

二、细心“绉”缬重点因素

语文课堂恰如九曲黄河、万里长江,有转折、有波澜,有广度也有深度,其中的重点恰似顺江河看两岸,大自然在游览者面前呈现多层次、多视角的风景。恰如叠太湖石的盆景艺术,在石头堆积的地方,曲径通幽,多方式、多层次、多角度地绉缬出纹路、图案、情境,语文课堂教学的展开,要在紧要的重点之处,艺术性地将重点因素通过课堂文本的组织呈现、教师的语言表达呈现、学生活动的创建按照一定的层次逐步揭示,引起学生深度思考、促进学生递进式理解体验,同时不妨多换几个角度引领学生阅读、思考、理解、学习与应用。

例如,鲁迅先生的经典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的文化元素太多,知识量较大,语言点不少,恰如进了大观园。但是,由于语文课堂的教学时空资源有限,不能均匀用力教学,而是应该突出重点,即百草园场景与三味书屋场景的对比。这两处场景的对比,教师不必求全面,也不必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从静态的景物描写的对比、语言文本中的语气与情感寄托对比、人物的活动描写对比等, 多角度、多层次展开对这一重点教学内容的教学过程,帮助学生真正体悟到百草园与三味书屋背后蕴藏的文化心理元素、情感元素与作者的思想元素的对比。

当然,对重点内容的绉缬,不是对重点内容的铺天盖地的堆砌,不是反复的没有层次的呈现与解构,而是在变化的视角、变化的层次、变化的深广度、变化的情感体验中绉缬。

三、巧妙“透”射深层因素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时看似肤浅的语言文本中,蕴藏着深层次的可资利用的教学因素。过去不少语文教师情不自禁地主动对学生揭示这些深层次的因素,甚至于强行灌输这些元素,学生知道身边风景绝佳,奈何不是自己探索、自己逐步深入所得,始终无法入景、进而生情。因此,语文教师不妨“留一手”,以巧妙的组织、呈现方式,只给学生暗示、激励与导向,将语文课堂需要触及的深层因素恰当透射出来,让学生循着或明或暗的线索,在充满趣味与激动的气氛中积极参与思考、讨论,达到见微知著、由点带面、由此及彼的深入学习,最终掌握语文课堂教学中深层因素。

例如,名篇《社戏》教学,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很值得讲究一番。多数语文教师按照八股式的课堂教学程序,从字词语义的疏导开始,逐段讲解观看社戏过程的各种情景与人物描写,逐段兜售教师解读出的要义,最后全文总括。一篇充满文化哲思的散文,被肢解与解说,所有的深层因素都是教师直接点出、学生被动消化。其实,教师不必越俎代庖,不妨针对某个典型的段落提供一份思考问题的清单,和学生一起解决这份清单上的问题,启发学生这份清单的问题是怎样提出的,为什么提出。接着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自己创设自己的问题清单,让不同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之间交流问题清单与思考结果。

当然透射的方式太多了,可以是问题组,还可以是示例,或者类似文本的学习过程启发等。不同的教师、学生,课堂透射深层因素的方式不同。

四、系统“漏”泄拓展性因素

语言学习在于不断拓展所学语言的内涵、功能,语文课堂仅仅是语言学习的引子,大量的拓展性因素,教师不可能也没必要在课堂中全部达成。因此,如何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容、方法,值得关注。笔者认为,教师通过系统的有计划的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开发拓展性因素为学生延伸语文学习提供线索、航向,极为有效。

例如,教学安徒生《皇帝的新装》,通常语文教师通过各种教学过程,最终达成了学生对文章的直接哲学命题的感悟,课堂教学的终点就到了。但是,我们认为,这堂课其实还可以继续延伸——从文章的文本中出发,思考:“皇帝”若真不知新装的虚伪,那么接下来这一新装展示的后续结果是什么,“皇帝”若真知新装的虚伪,那么接下来这一新装展示的后续结果是什么。课堂之后,不妨指导学生接着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文本续写,并表达出自己对各种“皇帝新装”的思考,以此能够讽刺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只要学生能够合理合情地完成这一延伸,语文课内核心素养生成与提升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之外就会开放意料之外的绚丽花朵。

总而言之,讲究语文课堂的章法,让教师可以摆脱累而无功的机械式教学过程,学生也变得乐学爱学,比如本文提出的“瘦、绉、透、漏”,未尝不是一种目前教学环境的较好选择。

猜你喜欢

新装语文课堂文本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披新装的有理数运算题
《皇帝的新装》后传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