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成效分析与提升路径思考
——以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2022-03-17廖素梅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成绩单成绩单第二课堂

廖素梅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州 350108)

引言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自推广实施以来,全国各高校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与改进,在内容设计、平台建设、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创新,形成富有学校特色的实践模式。作为福建省率先试点探索并全面推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高职院校之一,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2018年9月起试点推行,到2019年9月全面推广实施,三年多来已初具成效,但也存在问题与不足。

为了进一步分析“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施成效与存在问题,在总结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对“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施成效提升路径进行实践探索。本次问卷调查,主要面向2019级、2020级在校大专学生,收集学生对该制度实施的问题反馈与整改意见。共发放问卷1600份,回收有效问卷1557份,有效回收率为97.3%。文章数据分析均来自于所发放的问卷整理所得。

一、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成效分析

作为福建省率先试点并推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高职院校之一,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严格按照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中青联发〔2018〕5号)(以下简称《意见》)要求,结合高校共青团改革要求,激发共青团立德树人职能,强化共青团服务学生发展、促进学生就业的积极作用,立足学校实际,有效整合学校育人资源,发掘学校“冰心文化”内涵,形成了具有高职院校属性和“闽师专”特色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四有”工作体系。

(一)有工作制度——1项实施办法+1套实施细则

根据《意见》要求,在面向2个院系的2018级学生试点推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一年后,经总结实践经验和反思工作思路,并结合制度实施过程中师生体验与评价、课程质量与供给、平台功能优化与升级等方面的改进意见,2019年9月由校团委牵头,会同党工部、教务处、学生处等8个相关部门和8个院系,制定出台了《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办法(试行)》和《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积分评定细则(试行)》,从组织机构、项目设置、记录评价等方面,规范实施主体、课程模块、积分细则等内容,确保“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有制度可循,有方法可依,有细则对照。从制度层面明确将“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纳入大专生人才培养体系,要求每个大专生在毕业前至少修满3个学分(45积分),顺利完成各模块的课程任务方可毕业。

(二)有服务平台——1个管理平台+1个服务中心

根据“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要求和开放包容、协同育人的工作特点,学校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立足学校工作实际与高职院校学生特点,按照“模块-课程-内容”和“角色-积分-认定”三个层级进行课程化、标准化平台设计。定制开发了“青橙邦”第二课堂成绩单管理平台①,构建了“微信端”和“PC网页端”两个端口,活动平台、学分考核和网络认证三大系统,学校管理员、院系管理员、教师、学生四类角色和一份“成绩单”的平台运行管理体系。成立了第二课堂管理服务中心,设置办公室、策划部、督导部、认证部等服务机构。培养了一批专业化学生干部队伍,依托管理服务平台,实现“线上有数据记录,线下有监督管理”。确保活动发布、学生参与、过程评价、结果认证、积分获得、成绩认定等过程管理的标准化与精细化,让“第二课堂成绩单”成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可靠依据。

(三)有实施队伍——1个指导委员会+1支教师队伍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作为学校探索“三全育人”模式的制度创新,得到学校党委高度重视。为此,成立了“校、系、班级”三级制度实施工作组织机构,成立了“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工作指导委员会、系工作组、班级认定小组,明确三级实施主体具体工作内容,共同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确保顺利修满学分。同时,组建一支由学生管理干部、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创新创业导师和社团指导老师组成的第二课堂教师队伍。有效整合、配置学校的教师资源,基于不同类别教师的专业素养与个人专长,实现课程(活动)的“分类、分层、分级”指导,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课程选择的需求,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优势互补,相辅相成,从而提升育人质量和学生核心竞争力。

(四)有特色课程——1批优质课程+1个特色文化

自“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以来,学校结合“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与“三创教育”示范院校建设,从课程类别、组织方式、活动等级三个要素考量,从课程目标、学生需求、活动覆盖面三个维度评价,选择一批内容优质、可持续开展、学生参与性强的课程(活动)进行项目化建设,纳入品牌课程体系,构建了“理想信念、实践服务、文体活动、社会工作”四大课程体系。同时,基于学校独具特色的“冰心文化”,坚持“基于冰心精神的闽师职业素养教育”的育人理念,将“大爱、童心、进取、良知”的冰心精神融入“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实践。围绕“冰心文化”打造了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繁星艺术团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冰心文学社团活动、冰心读书会书香校园活动、冰心志愿者服务大队志愿服务活动等优质活动。

二、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存在问题分析

(一)制度宣传引导不足,学生重视度差异较大

学生对“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相关政策与实施方法、细则的知晓度与熟悉度,是该制度落实落地的重要基础,是确保学生主动参与第二课堂活动、修满毕业规定学分的重要保障。但在问卷调查中,问及“系部或班级是否就‘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传达过相关要求,同学们是否了解第二课堂的相关内容”时,表示“传达过,但印象模糊”的占28.58%;表示“没有传达过,完全不清楚”的占3.15%。问及“你是否了解在毕业前需要修满第二课堂成绩单多少积分或多少学分”时,表示“不了解”的占10.15%。调查数据反映出学校对“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相关的政策与管理细则的宣传及引导不够,未实现全员覆盖、人人知晓,造成部分学生对该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影响其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课程结构不平衡,学生参与度差异较大

当前,学校“第二课堂成绩单”成绩采用积分换算学分方式计量,15个积分兑换1个学分。学生在完成第一课堂学习要求的基础上,至少修满3个学分,即45个“第二课堂成绩单”积分方可毕业。其中,文化通识为15个积分,理想信念、志愿服务、职业技能分别为10个积分。在问卷调查中,问及“你参加最多或最喜欢参加的第二课堂活动模块是什么”时,选择“理想信念类”的占25.50%;选择“文体活动类”的占56.71%;选择“实践服务类”的占13.94%;选择“社会工作类”的占3.85%。同时,对学校“第二课堂成绩单”管理服务平台课程(活动)的综合指标分析可知,学生参与文化通识类活动占比为52.33%,理想信念类占比为34.62%,志愿服务类占比为12.9%,职业技能类占比仅有0.15%。数据表明,学生对课程模块的需求差异较大,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程度差异也较大,从而反映出课程(活动)模块结构的不平衡,课程(活动)内容设置有待完善。

(三)平台运行稳定性与用户体验感有待提升

根据四大课程模块,学校定制开发了“青橙邦”第二课堂成绩单管理平台,构建了“微信端”和“PC网页端”两个服务平台,构建了数据化记录评价与信息管理系统。但在活动信息维护、系统稳定性、活动补签审批、证书属性管理、预警提醒设置等方面,仍然存在管理运行问题。在问卷调查中,问及“你是否接受通过第二课堂平台了解和报名参加活动”时,表示“不太接受”的占比4.05%。问及“你是否收到过第二课堂成绩预警信息,你是怎么看待的”时,表示“没有收到”的占比48.23%。同时,通过与师生访谈,也征集到“系统较不稳定,经常闪退、信号延缓”“活动积分更新不及时”“预警提醒不及时”等方面的问题反馈。因此,管理平台的稳定性与功能的用户体验有待提升和优化,以提升学生对所参与课程(活动)的体验感、获得感和积极评价。

(四)学生对“第二课堂成绩单”的价值挖掘不足

学校“第二课堂成绩单”管理平台,实现了课程(活动)的过程性动态管理,将第二课堂活动量化为看得见的客观数据,为学生综合能力测评、各类评优评先、就业创业等提供详实可靠的依据。但在问卷调查中,问及“你参与第二课堂的主要原因是(多选题)”时,选择“修满学分,顺利毕业”占77.01%;“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占42.52%;“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占30.96%;“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占34.81%;“其他”占3.28%。问及“第二课堂成绩单对你的成长是否很有帮助”时,表示“不太有帮助”的占18.56%。可见,学生对参与第二课堂活动以及个人“第二课堂成绩单”的作用与价值认识不到位,对个人发展需求与能力优势分析不足,进而影响“第二课堂成绩单”的结果应用与价值挖掘。

三、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成效提升路径思考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福建省率先试点和全面推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高职院校之一。虽然在制度实施过程中仍有不足,但积极学习借鉴福建省其他院校在制度实施过程中的项目供给、学分制度、信息系统、组织运行、数据应用、质量监控、评价应用等方面的服务理念、设计思路、运作方式。[1]经过三年多的实践探索,学校在推行与落实“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已初具成效,并形成了一套具有一定参考和借鉴价值的实践经验。综合前文的实施成效与问题分析,从“强化、细化、优化、深化”四个方面着手,探索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成效提升路径。

(一)强化制度建设与宣传,明确校、系、班级、学生“四级”主体职能

强化制度建设,加强宣传引导,从制度层面明确“学校主推什么,院系主抓什么,班级主跟什么,学生主做什么”。一是从学校政策层面做好制度建设顶层设计,明确将“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将该制度的理念、路径、体系、机制等内容融入第一课堂,设置“第二课堂成绩单”学分,提高师生对“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重视程度,强化师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自觉性与自主性。二是院系、班级、学生“三级”实施主体要结合工作职能与任务,统筹院系不同专业、年级、班级学生的共性需求和个体差异,制定院系层面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方案。从而加强对后劲群体与优势群体的分类指导和过程督促,从认知、态度、行动三个方面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切实将第二课堂活动融入学生个人发展与成长。

(二)细化课程内容设计,打造特色“课程包”与专属“成长袋”

借鉴第一课堂“学科-专业-课程”的逻辑体系,充分发掘学校育人资源,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课程(活动)在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考核评价上的融合与互补。按照“模块-课程-内容”的三个层级,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参与主体、组织形式、考核方式、成效评价等方面,进行第二课堂课程(活动)的内容设计。一方面,以专业训练营、活动立项、成果展等形式,对优质、可持续开展的团学精品活动,专业特色活动、评价较高的系列活动、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和学生需求度高的课程等,进行常态化、规范化管理;另一方面,综合考量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共性需求和个性特征,对校级、院系、班级、个人的课程(活动)目标与内容进行分层、分级、分类设置,对课程进行精细化、个性化设计,打造特色“课程包”和专属“成长袋”。学生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课程套餐”,实现补短板、强专长和全面发展的目标。

(三)优化平台功能与提升平台稳定性,提高课程评价和学生获得感

大学生是“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最重要的主体,是最直接的参与者、受益者。基于学生的需求、以学生认可的方式是提高学生在第二课堂中获得感和成就感最有效的路径。[2]目前,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数据信息平台主要采用“网站+微信或APP”的服务模式。该模式以第二课堂网站平台为综合管理服务“大本营”,承载着系统管理、基础信息管理、业务规则配置、课程(活动)信息审批、信息维护、报表分析等功能。因此,在硬件配置与软件升级上,应研发各类适配版本,避免学生因平台操作不顺畅和系统不稳定等原因,降低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体验感与获得感。同时,在功能配置方面,应以提高用户体验为导向,以课程目标、课程模块、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要素为依据,不断完善数据库,增强各项功能的附着力,增强用户使用的黏合度。重点研发积分预警、个人能力模型分析、个人培养计划申报、活动社区社交等功能,结合用户体验与评价,分析学生的满意度、课程的丰富度、活动的参与度、活动的影响度等四个维度,以平台“看得见”的显性数据来“鉴定、诊断、改进、整合”学生“看不见”的隐性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我鉴定、自我提升的获得感。

(四)深化“成绩单”价值应用与成果转化,服务学生职业发展

“第二课堂成绩单”不仅是学生在校期间的“档案式”成绩单,也是体现学生兴趣特长与综合能力的“模块式”“素质能力式”的成绩单。成绩单的差异性既是学生个人闪光点、兴趣点、关注点、难点、痛点等发展多元化需求的体现,也是学生个人能力优势的综合展示,更是学校开展个性化教育和专业化人才培养的宝贵“思政库”。因此,“第二课堂成绩单”的结果应用与价值挖掘不能局限于学生毕业学分的“刚需”,更应从学校育人价值延伸至社会应用价值,通过大数据分析与能力模型搭建,量化学生综合能力养成过程与效果,构建学生“优势能力模型”,服务于学生自我塑造、学习深造、创新创业、求职就业等需求,成为学生自我评价、学校育人成效、社会选人用人的可靠依据,助力学生职业发展,服务学生创业就业,让学校所培养的人才能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人生价值。

四、结语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一项面向全国高校全面推进的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体系和工作制度,各院校从实施主体、载体、内容、路径等方面积极探索制度推行策略,形成富有学校特色的工作模式。但作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在制度宣传普及、实施细则设计、课程内容设置、平台建设运行、成效提炼总结、“成绩单”价值挖掘等方面依然面临较多现实困境。因此,需要各级共青团组织和教育教学部门联动合作,立足学生成长与成才需要,在实践总结中逐步将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打造成为学校人才培养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单位招录人才、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重要依据,为提升学校教育质量,深化共青团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发挥积极作用。[3]

注释:

①“青橙邦”第二课堂成绩单管理平台是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立足学校实际和院系专业特点,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和发展需求,委托福州青橙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学校专属的“第二课堂成绩单”网络管理系统,以实现学校“第二课堂成绩单”课程项目的发布、审核、考核、评价、认证等过程监督和信息反馈的平台管理与服务。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成绩单成绩单第二课堂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2018上半年纠“四风”成绩单
晒晒全面深改成绩单
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建设情况研究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
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对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启示
浅析实施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重要意义
成绩单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