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梁革命老区农村民居设计策略探析
2022-03-17王伟
王 伟
(陇东学院 美术学院,甘肃 庆阳 745000)
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任务,随着社会的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绿色发展逐步崛起,绿色生态体系也在逐步完善。尤其是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强化了民居设计的统一规划和管控。
南梁是陇东地区一颗耀眼的红色之星。“一带一路”战略为陇东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作为古丝绸之路上咽喉要道,陇东地区是重要的文化交流之地,占据着中国与欧亚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位置。”[1]在伟大的战略背景下,农村民居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重点,强调农村住宅不仅要满足居民实用的生活要求,还更应该体现其中的文化属性,根据南梁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建造符合绿色、环保、文化精神的居住空间。
一、南梁农村民居设计现状
近几年甘肃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南梁民居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农民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农村住宅拔地而起,但正是由于过度追求经济发展,农村环境问题却日趋恶劣,造成了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的浪费。
南梁地区农村住宅主要以自建为主,缺乏专业规划,随意性大,盲目建造,重建设,轻环境,少文化,农村出现了新房一片片,但居民的生活环境和民居中的文化属性却未有改善,尤其南梁红色文化在民居设计中很少有体现。在偏远地区,民居建设由于地理原因,常分散自建,常常以政府划拨的宅基地,或者将原有的住宅拆除重建,住宅建造的布局常常根据农民自己的想象随意建造,规划和布局往往靠居民自己的主观意愿,不考虑可实施性、安全性、文化性等。另外,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的建设呈现盲目追求“大”“高”的怪圈。农村住宅设计缺乏合理的指导,往往呈现盲目跟风,在南梁地区往往可以看见千篇一律的住宅样式,缺乏建筑的艺术性、文化性,与周围的环境也极不协调。
农村设施基本上没有投入,长期以来,农村的道路设施、排水设施、垃圾处理设施等方面,都是各户自行解决,各种农作物随意堆积,供水排水设施缺乏,直接导致村内随处可见肆意横流的污水,甚至污染了饮用水源,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
居民的房屋长期以来都是由邻近的民间工人建造的,而这些建筑工人由于技术和认识的不足,在建造房屋时,采用的建材都较为落后,很多建材污染重且资源浪费大,甚至已经被禁用或者淘汰,但这些材料依然在农村住宅建设中较为常见,这不仅破坏了生态资源,也造成了环境污染。南梁地区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大多民居设计材料使用过程中,并没有顾及舒适度和环境问题,例如被国家严令禁止使用的粘土实心砖随处可见,建筑过程中消耗的能源以及建筑材料本身带来的污染,他们却视而不见,促进了当地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建筑的外在形式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的,南梁地区的民居正在经历由土木结构向砖混结构转化,这一方面是由于人们的审美情感在发生着改变,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过于激进,一味地追求“新村新貌”,而没有考虑如何将民居建设与当地的地理风貌、红色文化、景观等相结合。在众多的住宅中,人们往往只关注了居住这一功能,而对于采光、通风、布局合理性、红色文化元素的加入等都直接忽视了。大部分住宅建设之前都没有经过勘测和测量,更没有设计图纸,这给后期住房的建设和居住使用留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且不经过合理布局,使用极其不便,且农民缺乏节地意识,盲目地使用大量土地建造,资源浪费严重。
二、南梁地区生态资源和红色资源的挖掘
南梁地区打造主旨“绿色”和“红色”相结合的民居,其核心在于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满足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的同时,能够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文、环境的和谐统一。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工程的大力开展,国家也陆续推出了生态民居建设的相关评价标准,主要是建立在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基础上,对民居的规划设计、文化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评估。
(一)南梁地区生态资源
南梁地区地处黄土高原,长期以来,这里的农村居民依照当地的自然环境进行房屋建造,与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凸显了当地传统民居的艺术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外来文化的带入,使得南梁地区的传统建筑遭到了破坏,砖、钢筋、混凝土建造的民居成为了当地大多数农村居民的首选。但这种新式民居却使得当地的传统建筑文化消失殆尽,造价颇高,资源浪费严重。”[2]
南梁地区住宅形式主要是窑洞以及木制构造房屋两大类,特有的建筑形式带有独特的文化符号。在住宅选址方面,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日照、通风、水源、交通等等,将这些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地形进行规划设计。南梁属于寒冷地区,冬季时间长,气温变化剧烈,因而在建筑方面要注意防寒、保温设计。民居多以窑洞为主,而现在木质构造的房屋在南梁地区较为普遍,窑洞建筑现存不多。传统的木构民居以硬山顶、三架梁无檐廊形式。当地木材资源短缺,为了获取充足的日照,房屋进深不大。民居均有院落,以院落的形式与其他公共空间区分开来。为了适应漫长的冬季,建筑尽量避免遮挡,间距较大的横向院落较为常见。院落的形式以“U”字型对称布局为主,另外单排房院式即“一”字型、“L”型等院落形式也较为常见,而这些布局主要是为了获取充足的光照。
农村住宅建设过程中,经济因素的影响颇大。南梁地区经济较为落后,人均收入低,建筑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因而如何建造既经济又适用的农村住宅也是中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直探讨的课题。对于经济落后的南梁地区来说,建筑的经济性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一方面,还需要考虑住宅的使用经济性,即节能环保以及房屋使用年限等等因素。对于住宅经济方面,首先考虑的是降低建造成本。“南梁地区的传统住宅建设所使用的材料有土坯砖、草泥等,这些建筑材料的使用可以就地取材,减少运输成本,且这些材料是经过长期的当地建筑演变筛选而来,十分符合当地建筑所需。利用旧的建筑材料,大大减少了材料成本投入。”[3]另一方面,需要降低建筑人工成本。南梁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农村住宅建设多为邻里之间相互帮忙的形式,所以必须做好当地建筑施工队伍的培训工作,让当地农民自己参与到民居建设中,可以大大节省人工费用,而且通过集中民众建造,能够加快普及生态住宅建设技术。
(二)南梁地区红色资源
南梁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应将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民居设计的一个切入点,提取南梁红色文化元素,如抗大七分校校部旧址、习仲勋旧居、大凤川军民大生产基地、寨子湾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列宁小学旧址、南梁革命纪念馆、军民大生产纪念馆、革命文物、红色歌谣、红色故事、戏曲、说唱、影视、绘画(国画、油画、版画等)、民间美术(剪纸、刺绣、皮影、布贴画等)、红色书籍等红色元素,利用历史学、图像学、社会学、设计学、符号学巧妙地将其应用到民居设计中,有了红色文化的衬托,使民居设计显得更加人性化,更富有地域特色和文化意蕴。例如“陕甘宁地区红色窑洞,人们称之为‘绿色建筑’的窑洞民居”[4]。
从政府到民间,对于民居中红色文化价值认识不够,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经济发展与南梁红色文化的宣传。民居建设过程中会使用节能环保的新能源、新技术,在短期内,让农民投入大量的资金去建造他们从未接触过的住宅形式,很难取得成效,政府应该通过红色文化的介入,积极地宣传红色建筑理念,让农民切实的感受到红色文化带来的变化,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开展红色民居建设。民居建设中红色文化元素的应用不可能一蹴而就,技术研发应与南梁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生态环境相适应,传统生态经验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住宅最终是要服务于农民的,所以民居建设必须根据南梁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来确定,例如经济状况,生产方式,家庭成员构成等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满足建筑的实用性需求。南梁地区红色文化是深深融入到南梁人民血液中的,故此建筑设计者应该将人们的审美、价值趋向、风俗习惯和南梁红色文化完全融入到建筑构造中,从地理环境、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红色文化等方面综合分析,建造适宜的,凸显红色文化、地域文化的新时代民居。
三、南梁革命老区农村民居设计策略
根据南梁当地的实际情况,从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红色文化介入等方面提出适宜的生态、红色民居建设模式;也就是说,民居需要结合现有的建筑技术以及当地特有的地理、文化环境,从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将实用、美观、生态、红色文化、经济等元素完美统一,从这种复合系统的角度提出具体的南梁地区民居建设的对应策略,即南梁地区的民居建设应该落实四个方面的节约,即土地资源节约、能源资源节约、水资源节约、材料资源节约。
(一)土地资源的节约
一般情况南梁地区新建民居在场地选择方面,依地而建,一方面节省了场地改造的费用,另一方面也能够保留传统的南梁地区原有的地形地貌。从地形建筑平面来说,应该确保建筑的平整性,传统南梁地区的“U”型和“L”型建筑,现在多为独立院落,使得体形系数过大,能耗过大,因而建议采用长方形的平面布局。为了降低体形系数,可以采用联排形式,因地形建设适宜的联建,但数量不能过多。
居民对于住宅建设有盲目求大的心理,从而造成了建筑用地与建筑材料的浪费,应该在满足光照、通风以及居住的基础上,合理提高建筑密度。南梁地区住宅多为单层,建议采用多层建筑,可以充分满足空间需求,并且在垂直水平面上,对于采光、通风等均无影响,节省而来的土地,可以作为庭院,或者用于其他基础设施用地。此外,南梁地区农业生产主要以瓜果种植为主,所以应当充分考虑储藏面积。建议利用地下空间面积,可以充分节省土地资源。
(二)能源资源的节省
“西北地区有充足的日照,这是当地特有的地理优势,将太阳能集中利用,可用于发电,改善住宅内部热环境,且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既不会造成污染,还可以替代多种不可再生资源”[5]。在南梁地区,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集热墙等等都充分利用了太阳能。南梁地区的特殊地理环境对于热能要求较高,因此在住宅设计方案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可以将需要热能较高的卧室、上房集中在朝南方向布置,在南面的空间应该采用大的集热面,充分利用太阳光能,可以建造阳光房,提高冬季居住的舒适度。而厨房、盥洗间,储物间等对热能要求不高的区域可以集中布局阴面。南梁地区的民居建设空间布局需要依照当地农民居住习惯,遵循动静分区、洁污分区等原则,对活动区、休息区进行合理的布局。客厅是家人聚集的公共空间,面积设置宽敞一点,可以考虑与阳光房相连。布局应该满足南梁地区人民的生活习惯,应适应现代农户生活中常见的聚会、娱乐等功能。卧室根据实际需求,一般设置为多间,可以将卧室与厨房相连,利用厨房剩余热能供暖。厨房炊事利用柴伙较多,所以要有存放柴的隔间,另外要有排烟和通风口,因为厨房烧柴烟雾较大,可以考虑将厨房单独设置。储藏间的设置可以合理分区,将农具区,农产品区以及一些杂物利用柜或者隔板等等进行放置。“西北地区的卫生间建造,舍弃原有的单坑式,采用旱厕与水厕并存的模式。一种旱厕是南梁地区一些农户采用的简易式分离式厕所,可以实现干燥、无臭的卫生标准,且不需要额外的开支用于建设,同时粪便可利用沼气池收集用于农业建设,符合当地实际。另一种形式是双瓮式,这种厕所形式是目前国家在农村大力推广的,造价低廉,且能够对粪便进行分离处理,用作农肥,在生态民居建设中可广泛使用”[6]。
“生物质能在广大农村地区储藏丰富,主要有农作物秸秆、牲畜粪便等。而这些能源可直接利用”[7],例如利用可燃烧的秸秆,用于供暖,这也是南梁地区长期以来的采暖形式。这些秸秆属于废弃农作物,利用这些能源,南梁地区的冬季可节省大量的煤炭资源。使用牲畜粪便产生沼气,南梁地区有大量的牲畜资源,其产生的粪便以及农作物秸秆可用于发酵产生沼气,沼气可用于取暖、做饭,而沼渣则可当农肥使用,这种有效循环的能源利用,可以大大节约当地的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南梁地区的木制构造房屋较多,对于木材的资源的损耗较大,另外,南梁地区的建筑用木材基本上依靠外来运输,建筑成本高,通过计算,利用预制混凝土构建能够显著降低成本。建筑房屋中的地面目前很少有保温措施,地面保温材料使用炉渣,不仅施工方便,且环保经济。墙体构造中,应该选用保温性能佳的材料,现在南梁地区采用的是厚实的粘土砖,保温效果差。建议南梁地区选用夹层外墙,中间利用保温隔热层,而当地的植物秸秆就可以直接利用,这是一种适宜的建筑材料。
(三)水资源的节省
南梁地区水资源较为匮乏,雨水利用则显得尤为重要。因而民居建设中需要考虑雨水收集设计,经过处理后的雨水可用于打扫、绿化等,大大节约了自来水用量。南梁地区主要采用做出坡度引流至雨水沉淀池,或利用具有坡度的屋面收集,利用水管引流。
水资源匮乏是南梁地区的一大特点,所以在建造生态住宅时需要考虑到水资源的充分利用。雨水循环利用便可大大节约水资源,所以住宅建设中需要考虑建筑节水系统,雨水收集系统。据当地人民回忆,当年红军战士和南梁老百姓共同创造了借助斜坡屋顶以及檐口叫槽设计,再利用水管引流进行雨水收集,收集来的雨水可用于灌溉。
(四)材料资源的节省
南梁地区的物质资源匮乏,对于生态住宅建设,可利用的材料也相当有限。在传统民居建设中,生土作为建材使用历史悠久,利用生土建材可以就地取材,不会产生污染,且不会对当地资源产生破坏。但现在由于缺乏制作生土建材的劳动力,且当地居民认为用土建造的房屋美观度不够。基于这种情况,可以使用现代科技解决生土砖制作问题,而针对其美观度问题,可以通过红色图像装饰设计可以解决,使得建筑凸显红色文化美感,显现地方特色。草泥砖也是当地主要的建筑材料,利用小麦秸秆,经过机械家也打捆,可以制成草砖,通常用于蔬菜大棚的隔墙,具有透气性强,导热系数低的优点;利用这些优点,草砖可以作为生态民居外墙保温材料,当地农作物秸秆可以作为保温材料使用,草砖可以局部使用,不建议用于承重墙建造,而可以作为保温墙和屋顶建造材料。将废物重新利用,节省资源,从而建造绿色生态住宅。
四、结语
南梁在民居设计中虽然有很多缺陷,但自身也存在很多优势,尤其是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红色资源,给民居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发展空间,进而扬长避短,提出了“四大节约模式”民居设计策略。在其过程中对土地资源、生物质能、檐口叫槽水管引流设计、生土建材、红色元素应用等进行了详细论证,充分尊重南梁地区的历史文化、风俗文化、红色文化、生活习惯等,设计出符合当地文化环境的现代民居。它不仅能够满足居民实用的生活要求,也让当地居民找到文化自信,尤其南梁红色文化图像化的视觉转向,进一步让南梁精神生活化,更好地去传承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