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瑙纵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

2022-03-17

陇东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景颇族共同体中华民族

陈 晓 艺

(云南民族大学 社会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重要内容[1];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也不断提到民族团结进步:“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与我国各民族团结进步和发展繁荣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目瑙纵歌作为景颇族文化的象征和精髓,不仅是景颇族历史的缩影,也映射出景颇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情感和生活态度;目瑙纵歌对于景颇人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有引导和凝聚的作用,也对景颇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契合之处和促进作用,彰显了其现代性价值。

一、目瑙纵歌的文化意涵

目瑙纵歌是景颇族文化的核心和精髓,是景颇族文化的标志,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学者曾说,如果对目瑙纵歌没有充分的研究,那么便不能正确认识景颇文化,更有“不参加目瑙纵歌,就不能全面了解景颇族”之说。

目瑙纵歌是景颇族先民与自然界、病魔和外来入侵者进行长期斗争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来的古老灿烂文化,是祖辈相传的民族魂[2]。在2006年,目瑙纵歌就成了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瑙纵歌将景颇族的祭祀仪式、民间习俗和民族歌舞表演结合于一体,是集中展现景颇族文化艺术的综合共同体。目瑙纵歌从最先祭祀神灵“木代”、祈愿幸福和财富的祭典活动,到如今演变为现代景颇族民众和国内外友人一起共度的盛大民族节日。有学者指出,目瑙纵歌不仅仅是景颇族辞旧迎新、欢度节日的时刻,也是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发展和提高民族经济、开展和加强科学技术、商业贸易交流的最好时机[3]。目瑙纵歌成了产生经济联系、促进商品交易、经济发展的契机,更是促进各民族团结与和谐、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和纽带[4]。

被誉为“天堂之舞”的目瑙纵歌作为景颇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其通俗含义是“大家一起来跳舞”,与“万人狂欢舞”的美称相呼应。在这个节日中充分展示了景颇族的音乐、舞蹈、工艺等民族艺术,给人以震撼人心的视觉盛宴。各民族在参加目瑙纵歌的欢乐中,增强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和衷共济,齐心协力共同构建祖国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构筑祖国边境安全稳定,共同发展繁荣。

二、目瑙纵歌与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契合之处

目瑙纵歌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且有益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景颇族以目瑙纵歌为依托,与其他民族文化进行交流和交融;在历史的长河中,以其爱国爱家、艰苦奋斗、勤劳勇敢和团结智慧的精神在缔造和发展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景颇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一员,景颇族人民的民族意识亦越来越多地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中,呈现出国家意识的特征,并在历史、政治、文化、经济、价值观等方面促进了景颇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彰显了目瑙纵歌的当代价值。

(一)目瑙纵歌强化对中华民族历史的正确认同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五千多年的历史交往交融和发展中,各民族团结互助、休戚与共,逐渐形成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也相互离不开”的民族共同体格局。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5]从历史上看,景颇族人民与其他民族一样,其同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捍卫祖国神圣领土完整英勇斗争,为西南边陲的发展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如1875年著名的马嘉理事件,1898年景颇族爱国英雄早乐东抗英,1910年景颇族人民反英运动等。景颇族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全力参与抗日,保家卫国,立下功绩,留下不可磨灭的历史记载。费孝通指出,近代中国被西方列强侵略后,激起了“各民族大认同的祖国观念”[6]。我国各民族在历史的进程和发展中、尤其在近代,贡献了自己的力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景颇族同我国其他民族一样,都是拥有共同历史叙事和历史记忆的命运共同体。在目瑙纵歌仪式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是颂吟景颇族创世史诗《目瑙斋瓦》。族内最有声望的斋瓦,把景颇族从远古至今的悠悠历史娓娓道来,诉诸后人,使景颇族的历史通过口头传诵承袭下来,也使景颇族的传统民族文化和民族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民族精神得以发扬光大[7]。人们在斋瓦虔诚的颂唱中不仅让心灵获得安抚,也增加了互助友爱和谐的情感,更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目瑙纵歌场里的“目瑙示栋”,是景颇族英勇无畏、开拓奋进的民族精神象征;“目瑙示栋”上刻画的舞蹈路线,代表着景颇族历史文化历程和踪迹,是神圣的符号。中华民族发展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不仅要强化了解某个单一民族的历史,更要强化对大一统为主流的中华民族历史的整体了解,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各民族发展历史与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的关系。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先建立在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认同基础之上,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景颇族历史的了解和认同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提供了基础。目瑙纵歌中所蕴含和呈现对历史的追溯重新点燃人们心中对祖国和人民强烈的爱,对幸福美好生活来之不易的珍惜。中华民族的苦难史各族人民都感同身受,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也由各族人民共享。

(二)目瑙纵歌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

目瑙纵歌在当地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被重视、重新发扬光大起来。党和国家出台了关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文件和政策,促使地方政府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古老又传统的目瑙纵歌得以被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政府进行挖掘、保护、传承、发展,才取得今日的成就,并诞生了“世界最大规模景颇族千人刀舞”“世界最大规模景颇族目瑙纵歌节万人之舞”两项世界纪录和创下了“世界人数最多的景颇族绿叶宴席”世界纪录[8]。每年当地政府在目瑙纵歌节到来之前都精心策划和安排,并如期举行这举族欢唱高歌的节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景颇族群众对当地政府和中央政府的爱戴和认同,目瑙纵歌也由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人民的积极参与而兴盛不衰;目瑙纵歌强化了景颇族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对伟大祖国的文化认同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而这些认同都有利于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有学者提到,民族共同体和国家政治共同体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代现实中,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彼此不能分开而独立存在[9]。双方若有一方不存在,都将失去意义。韦伯认为:“民族是一种与强大的政治共同体观念联系在一起的特殊情感因素……越是强调权力,民族与国家的联系就越是显得密切。”[10]不仅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有景颇族人民的代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均有其代表,这既保护了景颇族人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权益,也是国家政治共同体的体现。此外,景颇族当家做主,充分自主管理地区内部事务,为景颇族目瑙纵歌和其他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起到了保障作用。目瑙纵歌盛会上人们群起跳舞的路线图和具有象征意义的景颇先民迁徙图景,既强化了景颇人认祖归宗的意识观念,也加强了本民族认同;目瑙纵歌仪式中表达的集体文化记忆和象征性的符号叙事,不仅唤起族群意识,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也强化了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11];目瑙纵歌的繁荣发展,不仅体现了景颇族人民对本民族的认同,也体现了对国家的认同。

(三)目瑙纵歌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三大构成部分之一,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了灵魂和血液。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目瑙纵歌,有利于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

景颇族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许多有特色和富有成就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宝库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增强了景颇族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在目瑙纵歌的整个过程中,几乎包含了景颇族相沿成习的传统文化的最主要内容。作为其中的重要代表,目瑙纵歌还揭示了景颇族人民深层的精神世界,包含着景颇族及其先民勤劳勇敢、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勇于创造和爱国爱家的民族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提到:“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2]“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文化认同问题解决了,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才能巩固。”[13]目瑙纵歌原本是传统的祭祀性活动,现在演变为超越民族、超越地域的集文化交流、旅游、商贸于一体的包括丰收喜庆、歌颂祖德、欢庆胜利、纪念活动等内容的文化节日。正是景颇族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才有今天的目瑙纵歌。当下的目瑙纵歌,正是对传统文化进行辩证传承、改造和创新的结果,使得其更具有现代性和时代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才能吸引国内外众多游客前往参加这一景颇族的文化盛宴;而成千上万的人蜂拥而入德宏参加目瑙纵歌,正体现了对景颇族文化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

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与民族和睦的根本和灵魂,王希恩强调增强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本[14],文化认同有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中华文化共同体的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根基[15]。景颇族目瑙纵歌的欣欣向荣发展,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同,有助于民族团结进步,更是当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必要基础。

(四)目瑙纵歌有利于促进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目标的实现

作为景颇族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在当今全球化时代、旅游经济时代,目瑙纵歌仍具有很大的经济潜力和社会效益。每年政府举办的国际目瑙纵歌节,规格高、规模大、内容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突出,吸引着海内外八方来客慕名前来。政府打造一个目瑙纵歌文化园,集中展示景颇族传统文化。该园根据成熟的旅游发展模式创建,是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文化点,占地面积260亩,总投资1.6亿元。目瑙纵歌场和景颇族博物馆是园内最关键的亮点,而民族工艺品开发区是景颇族文化的延伸和体验,旅游购物步行街是展示和传播目瑙纵歌的窗口,配备的美食城、民居建筑、酒店宾馆等更完善了这一传统文化发展链条[16]。创下“千人刀舞”“万人之舞”世界纪录的目瑙纵歌节,得到德宏州政府的高度重视,成为德宏地区文化和旅游的招牌,是当地不断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宣传的一张亮丽名片。

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提到“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17],实际上发展也是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经济的繁荣发展,有利于解决我国当前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目瑙纵歌促进了当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民族平等、团结,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

另外,景颇族的目瑙纵歌也是全球狂欢的盛会,就如被称为“地球上最伟大的表演”的巴西桑巴节一样,不分国籍和种族、不分性别和年龄,来自全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到当地进行体验。当地政府将目瑙纵歌打造成举世闻名的、令人神往的盛会。在节日的展示和表演中,不仅让人不知不觉地学习景颇族的历史和文化,而且还能潜移默化地了解这个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多元一体,56个民族,56个兄弟姐妹通过这个活动,增进了解。在目瑙纵歌的载歌载舞中,景颇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愈来愈密切,定格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和谐共处、团结友爱的镜头中。这万人一起和谐挥舞欢跳的舞蹈本身就是团结合作互助和“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象征和体现。

三、弘扬目瑙纵歌,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目瑙纵歌根植在景颇族传统文化的沃土里,充满生机与活力。实现对目瑙纵歌的传承与创新,可以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是一项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文化工程。

(一)政府有意识宣传引导

景颇族目瑙纵歌传承和发展中取得的不错成绩是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取得的。在每年举行目瑙纵歌时,政府可以有意识地大力宣传和培育“中华民族一家亲”“我们是一家”“56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相亲相爱一家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等能充分体现家国情怀和中华民族大家庭观念和意识的标语。让民众在积极参与目瑙纵歌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爱国、一家亲、中华民族共同体等的情愫和温暖,让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个概念潜移默化地进入人们的意识和思维中。白玉宝学者指出目瑙纵歌节的核心愿景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华文化认同[18],持续举办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如目瑙纵歌节,在目瑙纵歌节中营造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氛围,有利于培育景颇族当地人民和从五湖四海前来参与目瑙纵歌的民众们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通过扩大交往交流交融[19]。目瑙纵歌是新时代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途径,有益于增强民族间的亲近感。它属于群众团体的仪式舞蹈表演,美国学者迪萨纳亚克认为,群体表演会孕育动人心魄的集体力量,而自我和个人的内在问题会被随之渐忘。舞蹈——和音乐一样——可以成为转换到另一种状态的手段,即通过对人类个体的存在获得一种更强烈的意识,或通过超越一个人的个体性而融入一个群体[20]。目瑙纵歌不仅是景颇族当地人民的节日,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人都可以参加,当大家欢聚一堂之时,没有界限,不分你我,形成了景颇族各支系成员和我国其他民族成员甚至与国外同胞友人沟通和交流的文化桥梁和情感纽带。景颇族是跨境而居的民族,在文明程度和通讯技术比较发达的今天,通过目瑙纵歌这样的盛会来沟通与交流民族情感,加强民族关系,意义重大。通过参与景颇族目瑙纵歌,各民族之间不仅可以相互学习民族歌舞,认识和理解景颇族目瑙纵歌的历史文化的源流和形成过程,还可以尝试景颇族美食,欣赏当地民居和了解各种风俗习惯,加深对话和交流。在传统的目瑙纵歌舞会之余,参与者还可以观看民族文艺演出、参加商品展销和各类招商引资会议,这些都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提供良好契机。

将目瑙纵歌开发为文化旅游产品,发展民族旅游,吸引世界各地的人,产生旅游经济和旅游效益,这不但有利于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而且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各民族共同繁荣也有利于形成和培育“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也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兄弟民族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初衷。

(三)构建民族互嵌关系

构建民族互嵌关系,是增进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和方式。费孝通提到,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21]。近年来目瑙纵歌的参与主体规模在持续扩大,不局限于当地景颇族人民参加祭典,外来参与者在逐年增多。此外,以前目瑙纵歌使用景颇族传统的民族乐器演奏,但近些年出现了西洋乐器。这不仅表明各族人民相互交流往来,民族关系互动,也体现了现代化和全球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及景颇人接受外来文化,与其传统文化和谐共生的心理和现象。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创造各族群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在一起”。我国各民族在长期共同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相互混居,求同存异,共同发展的格局,构建我国各民族关系互嵌,可以从日常公共生活、精神文化生活、经济活动、社会交往、文化交流等诸多方面着手,而目瑙纵歌恰恰就是这样提供给人们进行文化交流和经济互动的机遇和平台。目瑙纵歌囊括了精神生活、经济活动和社会交往等多方面的层次,是构建民族互嵌关系,进而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良好媒介。

构建民族互嵌关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22]。通过文化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让世界各地的人能更便捷到达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参加目瑙纵歌;通过参加目瑙纵歌,可以缩短各地人们的空间距离和情感距离。民族互嵌关系在人们的流动和参与中建构起来,在体会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过程中增强了各民族对国家的认同,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23]。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它与历史认同、国家正确决策的贯彻执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紧密相连。通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目瑙纵歌,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创设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环境和布局,构建民族互嵌关系,这是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桥梁,更在这些过程中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猜你喜欢

景颇族共同体中华民族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体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德宏傣族和景颇族高血压现状及影响因素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德宏州景颇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