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技工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提升探究
2022-03-17廖会科
廖会科
(广东省电子商务技师学院 经济管理系,广东 广州 510660)
技工院校思想政治课是对技工院校学生培养良好思想道德品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一名高素质、高技能劳动者的重要阵地。进入信息化新时代,我国技工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尤其在“互联网+技工教育”大背景下,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媒体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基于无线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出现的媒体形态,常见的类型包括手机、数字网络电视、博客、播客、视频、电子杂志等,它以开放性、广泛性和便捷性成为人们生活环境重要组成部分。
一、新媒体时代加强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
1.顺应时代对于技能人才的培养需求
习近平同志在出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要求,技能人才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当今时代发展迅猛,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现代职业呈现出专业化、智能化、复合型、创新型的特点,国家和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新媒体与思政课教学相结合,致力于培养全面性、综合性的技能人才,可以提升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法治教育、道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生涯、心理健康教育和实践能力,从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满足新时代对从业人员的要求。
2.传导主流意识形态,坚定学生理想信念
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参差不齐的非社会主义思潮和观点正在从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全天候的涌入,对当前技工院校学生的思想侵蚀简直是无孔不入。这些错误的思潮和观点戴着“趣味”“新颖”“个性”的假面具迷惑学生,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混淆学生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正确的解读,蛊惑学生否定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和科学性。习近平主席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结合,着力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技能人才培养的指引作用,把理想和信念的大旗树立在学生心中,引导学生将自身的职业理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新媒体时代思政课教学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学生对思政课重视程度不够
技工院校的学生中,大部分都经历过中考或高考的挫折,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学习兴趣不大,信心不足。他们报读技工院校的目的是学习一门专业技术,将来好就业。学生对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不重视,个别学生甚至出现思政课“无用”的错误认知,导致“排斥”思政课,上课出现懈怠、松散情况。同时,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抽象性,更容易令学生感到没必要学习,失去对思政课的学习热情。新媒体环境下,当代学生是新媒体时代的“原住民”,但受到自身局限性影响,学生容易被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所呈现的炫目内容和多彩形式所吸引,造成学生痴迷网络,沉迷游戏和各类社交、短视频平台,甚至出现孤僻和封闭自我现象,形成了“书本可以不带,手机一定得带”的怪圈,加剧了学生“轻视”思政课的心理。
2.学生对主体地位的认识出现偏差
当代技工院校学生成长于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从小接触大量的网络信息,能够娴熟地使用和运用各种新媒体技术,在如此长期接触和沉浸的影响下,学生对互联网信息技术具有高度依赖性。虽然一再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但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为了迎合学生对网络媒体的依赖需求,过分地盲目追求学生的主体地位,错误地认为教学过程“趣味性”越强,教学内容“娱乐性”和“时尚性”越浓,课堂气氛越活跃就越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却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混淆了“主导”与“主体”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缺乏了教师主导作用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停留在好玩、兴奋和看热闹的浅层面,这样的教学是杂乱无章的,无法体现和彰显思政课程应有的思想内涵和价值导向作用。
3.教师对新媒体与教学融合理解不透彻
习近平主席曾经说过,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思政课与新媒体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可以打破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的束缚,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但是当前部分教师却忽视了信息化创新的积极意义,以为把课本知识照搬照抄到课件上,穿插图片、案例或者播放视频,使用了电脑和投影仪就是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进行了融合。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融合,而是简单、生硬地将教学内容和电子设备进行“结合”,并没有真正将“教”与“学”融为一体,本质上仍然属于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没有充分调动,课堂参与度往往低下,教师经常“自导自演”,“自说自话”,学生无动于衷,容易进入照本宣科等恶性循环当中。
三、新媒体时代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提升的途径
1.利用新媒体,丰富教学内容
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教材为主,但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这种纯粹以教材内容为主的方式容易出现“照本宣科”、信息更新不及时、信息更新不对称的局面,让学生的思想认知无法跟上当前快速变化的形势。在遵循“内容为王”的教学规律前提下,通过借助新媒体,利用更多的网络资源来对教学的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展。网络空间拥有海量的信息,而新媒体具有开放性、丰富性和即时性等特征也使其日益成为广大学生学习的新平台。通过网络筛选提炼改编,将抽象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关注、讨论的新闻案例、流行话题、热点问题,从而使得教学内容紧跟社会发展动态,更加丰富多彩,能够从不同角度充分满足学生对知识的多元化需求和求知欲,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借助新媒体,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思政课教学要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教师的讲授,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无法彻底做到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通过相关网络信息技术,搭载新媒体进行教学的新方式,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时间和空间上来看,新媒体教学不拘泥于单一的教学场所,也不局限于某一个特定的时间节点,学生不再是“坐等受教”的角色。基于网络的开放性和延伸性特点,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媒介进行学习,从而使思政课教学针对性更强。在授课过程中,在原先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上通过添加动画、图像、音频、视频、数字文本等形式对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转换。也可以通过微博、QQ、企业微信微盘、百度云盘等APP,分享学生所需要的各种学习资料,引导学生随时积累思政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充分实现思政课的重要价值。
3.提高教师新媒体素养和教学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指出:“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讲好思政课,教师要精通专业知识和业务本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熟悉国内外发生的热点问题。同时,由于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生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倒逼着教师必须抛弃固有的传统教育理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道、以技术为用。要做到积极吸纳新技术,并将其融会贯通于思政课理论与实践教学中。思政课教师要多进入学生常用的网站和APP,及时掌握和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最新信息,向学生学习网络语言,了解网络环境,积极适应在QQ、微信、微博、短视频、网站等新媒体环境,改变创新教学设计,以更开放的姿态适应当前新时代的教育需求。
4.提高学生正确运用新媒体的能力
技工院校的学生思维活跃,对新事物抱有极大的好奇心,喜欢尝试新领域,能够熟练运用新媒体获取各种信息。据了解,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已占据用户80%以上的上网时间。学生的价值观形成过程都深受其影响。然而,新媒体所具有的开放、互动、共享等特性也会在某些时候对学生造成“反噬”,引发一系列的问题,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全新考验、严峻挑战。例如:2019 年8月20 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43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 年12 月,中国游戏成瘾人群已达27.5%,其中,青少年为网瘾的重灾人群,比例高达30.5%,也就是约三个青少年中,就有一个“网瘾少年”。可见,培养和教育学生洁身自爱,自律自控,提升学生正确运用新媒体的能力尤为重要。思政课教师可以用好新媒体传导主流意识形态,在思政课堂中精准发力,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新媒体,教育学生对网络中良莠不齐的信息进行辩证分析,提升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是社会科技进步的展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思政课教师要学会跟上时代步伐,积极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探索、改进新媒体与思政课教学融合的方式方法,拓展思政课教学的空间和渠道,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