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路径探析
2022-03-17张雯
张雯
(山西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运城 044000)
马克思主意识形态立足于唯物史观,是揭示世界物质文化内涵及内容本质的重要科学理论。新媒体时代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信息化传播,将基于信息化网络体系构架,提升现代社会环境下马克思主义精神文明时代的影响力,有助于提高社会文明发展水平,对我国构建和谐发展社会新环境有着重要意义。正因如此,新媒体时代网络信息化媒体,对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宣传负有重要社会责任,是互联网环境下加强马克思主义精神内核及精神文明水平建设的核心关键。除此之外,马克思主义包含哲学、经济学及社会学等大量科学理论,其内在精神文明基础尤为深厚,对社会治理、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帮助,是信息化时代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也是弘扬积极社会文化精神的重要支撑,对我国未来阶段建立社会文明发展新生态也将发挥根本性的作用。
一、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困境
1.网络媒体发展质量及综合水平良莠不齐
新媒体时代信息化发展提高了新媒体信息传播效率,弥补了新时代信息传播的不足,但受限于信息化应用条件及技术条件等诸多因素。我国信息化媒体发展水平良莠不齐,各平台网络媒体信息处理能力也存在明显差异,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认知不足,导致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发展在新媒体时代受到一定程度的排斥。正是由于网络媒体质量差异,影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有效传播,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互联网时代发展逐渐边缘化,难以在现有网络环境下形成良好的时代影响力。面对这一困境,既需要有关部门做好对网络媒体管理协调,也需要对网络媒体信息化发展体系进行完善,提升网络媒体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知能力,使网络媒体能运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做好正面网络舆论引导。
2.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媒体社会监管、政府监管能力缺失
目前,我国网络媒体发展呈现多元化、规模化趋势,大数据信息化网络发展,为网络媒体更好地了解用户群体信息获取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持。为更好适应网络时代媒体环境,网络媒体发展逐渐趋向于对市场环境满足,追逐网络媒体信息效率及经济效率成为新媒体时代网络媒体发展新风向。从经济建设角度来看,促进信息媒体多元化发展的确能提高地区性经济发展水平,对促进经济发展良性循环有着一定的帮助作用。但从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发展传播来看,网络媒体多元化发展的基本趋向是不可控的,在非宏观干预情况下,网络媒体在为公众提供高质量服务同时,也不可避免对主流意识形态中心思想进行排挤,使新媒体时代网络媒体发展不再处于良好可控范围内,进一步加剧信息传播安全风险,极有可能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但由于我国网络媒体信息化监管体系尚不完善,相关部门对网络媒体监管能力较为薄弱,无法针对网络媒体发展诸多问题做好有效控制,使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发展受到限制。
3.互联网媒体的社会负面信息控制力不足
针对社会负面信息做好有效管控,是近年来部分地区政府机构及网络媒体平台的工作重点。虽然在信息源头的管控方面起到一定效果,但并未从根本上对信息内容做好筛选,部分网络负面信息在现有网络环境中仍然有较高曝光率。久而久之,公众过度接受负面信息,使其自然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形成抵触与排斥。随着公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抵触,网络信息媒体为更好迎合公众需求,必然无法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作为媒体传播核心内容,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新媒体时代传播的效率大打折扣。为此,未来阶段针对互联网负面媒体信息内容的把控,应从细节上做好对网络媒体信息资源的管控,提高政府机构在网络媒体方面的管控能力,使网络媒体信息化发展能围绕主流意识形态做好科学布局。
4.信息化网络自媒体助力社会不良风气传播
媒体是信息内容传播的重要媒介,承担重要的社会责任。但随着网络媒体信息化发展体系不断完善,自媒体逐渐成为新媒体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自媒体由于经营主体与传统企业有着本质差异,在内容制作及新闻信息传播方面尚无标准范式,导致自媒体发展成为新的社会不良风气传播集散地。例如,近年来网络上沸沸扬扬的“故宫奔驰女事件”“许某馨事件”等,均是由自媒体信息平台挖掘,基于网络媒体传播进行传播的。如此不良社会事件在自媒体添枝加叶之下,成为引导公众娱乐、加剧社会对立的信息化工具,对我国新媒体信息化发展构成严重危害,也对社会和谐发展造成不良影响。正是在自媒体网络环境对社会不良风气的助长,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空间被逐步压缩,难以在现有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融入网络媒体环境。
二、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的策略
1.加强社会媒体的信息化宣传
社会媒体是部分群众获取媒体信息的重要途径,利用社会媒体开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内容的宣传,有助于更好弥补主流意识形态内容宣传的不足,通过社会媒体进行宣传,一方面,可以加强新媒体平台信息流量,提高平台的社会曝光度,另一方面,亦可强化基层群众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了解,提升部分群众思想意识及精神文明水平,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能更好地融入部分群众的生产生活。此外,社会媒体信息化宣传,可以打破现阶段网络媒体及自媒体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垄断,促使更丰富的主流意识形态文化内容得以融入现有信息化网络体系,从根本上解决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时代影响力不足的问题,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舆论导向功能,使新媒体信息化平台能根据现有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更好地拓展多元化网络新闻发展空间,在为新媒体信息化平台提供信息传播应用支持的同时,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有效传播。
2.建立完善的网络媒体信息化发展监管体系
完善的网络媒体监管体系的建立,将从根本上杜绝网络媒体信息安全风险,使网络媒体信息化发展能朝着积极方向不断推进,切实将网络负面信息采用内容进行压缩,给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内容传播足够的空间。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得到政府有关机构的支持,同时也要保障网络媒体平台能对监管要求进一步执行,使网络媒体监管,能在不同维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为后续阶段更好地围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做好新闻媒体内容传播夯实基础。网络媒体监管体系建设必须要从我国现阶段网络媒体发展现状出发,既要保障网络媒体信息化发展应用的自由度,也要确保主流意识形态能在新媒体平台中占有一席之地,使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能突破现有媒体网络环境限制,更好地在公众视野中传播,为未来阶段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融入现有媒体发展环境奠定良好根基。
3.强化新媒体专业人才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培养
人才教育培养是文化教育输出的重要路径。强化新媒体专业人才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实践,将从根本上提高新媒体行业从业人员的素养,使专业技术人才能充分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在未来阶段岗位就业上以新的姿态将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融入新媒体发展体系中,切实弥补现阶段行业人才专业素质的不足,使新媒体行业的总体水平达到新的高度。在此过程中,高校必须有针对性地做好新媒体专业人才教育体系的优化,改变现有的教育发展格局,将弘扬主流文化思想及传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纳入现有的教育机制,进一步实现从人才教育角度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有效传播。与此同时,有关政府机构也应给予高校新媒体人才教育培养以一定的支持,派驻相关教育专业人员到有关院校指导工作,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未来阶段新媒体行业发展中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构成,为马克思主义意识的有效传播做好教育铺垫。
4.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信息化传播的创新路径
创新是行业发展适应时代新环境的必要条件。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信息化传播的方式、路径,则是基于现有新媒体信息化发展体系,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媒体传播进行深化改革,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信息化传播不再依赖于单一的网络媒体渠道,而是能从不同渠道对公众产生影响。例如,基于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平台开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新路径,利用不同平台的信息推送特点,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嵌入不同媒体平台信息传播体系,结合现有主流新闻媒体平台,为新媒体平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提供必要的支持,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可以从多个维度融入公众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为其更好地在新媒体时代提高主流意识形态内容传播效率奠定坚实基础。
三、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未来传播发展展望
未来阶段,5G 万物互联技术的广泛运用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升级,将为新媒体信息化发展开拓新的路径。届时,现有形势下新媒体信息化传播机制将不再适用于未来阶段的新闻媒体发展环境。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也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环境,做好对传播策略、传播方法的优化,充分利用多元化新闻媒体资源实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有效传播,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能以新的形式融入未来阶段新媒体发展环境。另外,未来阶段新媒体信息技术也将迎来新的时代变革,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不应过度依赖单一的信息传播模式,要根据主流意识形态文化传播的发展需求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策略做出调整,使其能紧贴时代发展做好充分改革准备,为未来阶段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更好地融入新时代环境创造新的机遇。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有效传播有益于加强民族内部团结,提高新时代媒体、公众的精神文明及思想文明水平,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发展新生态及强化新媒体主流意识形态文化传播能力的重中之重,对解决部分民族内部矛盾,完善新媒体信息化发展体系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