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景交融 各美其美
——《荷塘月色》鉴赏教学的两种方法

2022-03-17武四代

语文天地 2022年7期
关键词:荷塘月色图解荷塘

武四代

基于《荷塘月色》“情景交融,各美其美”的写作特点,大多数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囿于“美文美教”的思维定式,或陶醉于品味文本深挖艺术价值,陵节而施,满堂一言;或拘泥于赏析语言感知情感价值,浮于表面,丧失灵魂。为弥补当前《荷塘月色》教学不足,笔者试图将新式图解文本法与传统语言赏析法相结合展开鉴赏教学,引导学生在想象与思辨中解读文本,品悟情景,升华文本阅读价值。

一、图解文本法在《荷塘月色》鉴赏教学中的运用

1.引图赏文,激发联想

《荷塘月色》这一散文以描绘景色、传达情感为主,与叙事丰富、跌宕起伏的记叙文相比较,对于学生而言吸引力较弱。此时,教师就可设置“引图赏文”的课前导入环节,指引学生在解读图片内容的同时赏析《荷塘月色》行文特点。具体而言,教师可依次出示“初夏池塘草茵茵”“冬日残荷化作泥”的图片,让学生在赏图的同时分享自身赏图的心情,并进一步说明产生这一心情的缘由。在教师的指引下,本文的鉴赏重点随之抛出,即鉴赏朱自清笔下的“景”与“情”。

2.画图解文,明确重点

李海林教授曾表明:“教学之事,活动在此,而意在彼。”在成功导入后,教师可继续布置以下活动:首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给《荷塘月色》画插图。为帮助学生明确课文重点,即“景”与“情”之间的关系,教师应对小组作出如下要求。

(1)在插图上分别以红、蓝笔勾画出朱自清先生夜游荷塘的“情变”与“景变”线路。

(2)在绘制完成后,每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分别阐述本组所勾勒的“情变”与“景变”线路,并陈述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画线路”这一创新形式教学活动的过程,这也是激发学生好奇心理,引领学生主动鉴赏文本,了解“情变”与“景变”关系以及作者“情景交融”写作特点的过程。与教师以往采用的口头灌输式教学法相比较而言,画图解文更能激发出学生潜力。

3.识图破文,拆解难点

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剖析,深度鉴赏明确重点后,还需层层递进组织学生找寻难点,拆解难点。学生通过前期的画图解文可见,在作者所描绘的“情景交融”中,“情变”与“景变”线路起伏变化并非一致,而是有离有合,错落有致。此时,教师就可以在黑板上呈现正确的“情变”与“景变”线路起伏变化图,并在为学生解读图片的同时,逐一拆解难点,解疑释惑。

教师指向“离合图”提问:如何理解“情变”与“景变”线路的离合关系?图片与文本比较,所绘内容的差异性尤为突出,可感性高。学生通过识图与朗读文本的形式就能迅速抓住本文的鉴赏难点,并掌握其真正内涵:“情”与“景”的结合是采用“正衬”的写作手法,以乐写乐;“情”与“景”的相离是采用“反衬”的写作手法,以乐衬愁。在辨图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文本的重难点有了初步把握,教师在之后再展开语言赏析教学,也更易为学生所理解。

二、语言赏析法在《荷塘月色》鉴赏教学中的运用

1.聚焦词句,领悟价值

以往学生在阅读全文时,曾向笔者提出过这一问题:“我感觉全文写得很乱。第一段是引入,这部分内容可以理解。第二段突然谈及了与上文毫无瓜葛的荷塘边的树,且只是简单提及却没有接着写下去,但读至第五段时又发现作者再次提起。再看课文的后半部分,发现全是在叙述与荷塘月色无关的江南采莲。总感觉全文写作很突兀,十分令人费解,更不用说体会美感与情感。”此时,我建议学生从作者的两个“忽然想起”入手,将目光聚焦于特别的词句,在厘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领悟文本价值。

首先,教师可从语义上引导学生理解字义。“忽然想起”意同“出乎意料”“突然想起来这么一回事”,有着事情发生相当突然,事先没有任何铺垫的意思。从“忽然想起”一词可见,作者此次夜游荷塘是一次偶然事件,并无征兆。除此之外,从“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荷塘是日日走过的”也可以看出。当学生意识到夜游荷塘是作者抑郁时的无意之举,便能解释为何全文从文字上看“漫不经心”,但背后所渗透出的忧郁情感却明确统一,并达成了“形散神聚”的写作特色。

其次,教师又可从心理学角度引导学生体会情感。从心理学上看,人们在苦闷之时倾向置身于与自身情感反差较大的情境之中以排解自身落寞。第一处“忽然想起”作者就采用了对比联想的写作手法,将内心的孤寂不安与静谧安好的荷塘相对比,暗指作者择一处清幽之境排解自身苦郁。这就解释了作者为何突然写到“观荷”,又为何在“人散路静可独处、妻哄儿眠事已清”的情况下“悄悄地披了大衫”去荷塘赏月。第二处“忽然想起”与心理学中的接近联想较为吻合。“接近联想”是指围绕两种存在相似关系的事物所展开的联想。作者先写“观荷”,然后再用“忽然想起”引出江南采莲旧俗,这是“观荷”与“采莲”之间的接近联想。

2.融情入境,理解表达

在文中第三段,作者先是着重描写了个人独步徐行时所体会到的独处之妙,但又突然写下了“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居”这句话。使得原本较为清晰明朗的行文结构瞬间令人费解。在鉴赏时,教师可让学生将文中涉及这两组含义的句段悉数寻找出来并加以揣摩,在感知作者情感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理解这一矛盾文字背后所要表达的真正意图。

学生通过阅读全文可见,热闹与群居的内容主要出现在作者联想关于江南采莲旧俗的叙述之中。而与冷静、独处相关的内容,则体现在作者在现实生活中的荷塘之畔欣赏月色的体验之中。作者将荷塘的宁静清幽之美与采莲旧俗中的游玩嬉戏之趣相对比,实际上是采用的反衬手法,表达内心的孤寂与愁绪。通过前期的图解文本教学,学生不难理解这一写作手法。“那为何作者要采用这一写作手法呢?”教师再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具体分析。从作者不愿向妻儿吐露心事而选择散步自我排解,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位性格内敛之人。性格内敛之人习惯于为他人考虑而隐藏自身真正想法。作者虽内心汹涌,但仍希望给读者以和谐感受,因此才描绘各种喧闹、嬉戏场景试图缓解读者的共情之感。思至此处,豁然开朗。

图解文本法作为新时代教育思想中的创新教学方法,注重以图片形式调动学生思维,深化学生对于文本知识的理解。语言赏析法作为传统散文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教学方法,尽管存在不足,但也有其过人之处。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具有较高艺术价值与情感特点的散文著作,其中所描绘的景物丰富且深含情感。教师将两种方法相结合展开鉴赏教学,引导学生从景物出发,发挥想象、体会情感、剖析文本,有助于学生深度挖掘文章内部逻辑与情感智慧,提升个人鉴赏能力与水平。

猜你喜欢

荷塘月色图解荷塘
作品: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小荷塘
热闹的荷塘
荷塘
荷塘三记
荷塘月色
图解十八届六中全会
图解天下
《荷塘月色》解读的时代文艺特色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