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舆论生成、传播与引导研究
2022-03-17牛祥荣
牛 祥 荣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
网络媒介是大学生群体制造舆论、传播舆论、消解舆论的重要载体。关于网络舆论问题,目前学术界主要从传统媒介对舆论的影响和自媒体对舆论的影响两个视角进行研究;前者以传统媒介的发展为主线,重点探讨互联网的发展对大学生网络舆论生成与发展的影响,进而提出引导策略;后者则以自媒体视角为切入点,探讨网络舆论的特点及其自媒体的发展对大学生网络舆论生成与传播的影响。这两个维度的研究对探讨大学生网络舆论的相关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但目前学界对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网络舆论的变化与特点的研究仍略显不足。大学生群体正处于思维和情感都十分活跃的年龄阶段,在网络舆论中表现出较之其他群体更为活跃的思维,更为开放的言论和更为张扬的主体独立意识[1]。基于此本文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下,从舆论主体、舆论媒介的变化及舆论的特点等方面分析大学生网络舆论中出现的问题,并从国家、社会、学校、个人等不同层面提出引导策略。
一、青年大学生网络舆论的变化
随着信息全球化的发展,新媒介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的运用日趋普及。在青年大学生网络舆论中,新媒介既是信息源、又是信息中介。与传统媒介相比较,新媒介以其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广、使用率高等诸多优势迅速占领市场。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淘汰了许多传统的舆论媒介,不断催生舆论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升了网络主体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加速了网络舆论的生成与发展。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变化与发展,大学生网络舆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主要的有三个核心变化:一是传播媒介的变化;二是舆论主体的变化;三是舆论主题的变化。
(一)传播媒介的变化
新媒体的发展突破了传统媒介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有着明显的改变。根据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普及率达59.6%,较2017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6%[2]。新媒介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运用日趋普及,使青年大学生的舆论参与方式更加多样化。诸如贴吧、论坛、网络聊天室、微博、微信等都可以成为他们发表舆论的重要渠道。这些新的舆论媒介在传统舆论媒介的基础上融入了视频、图像、声音等新的元素,使得当下大学生的舆论呈现得更加生动、直接、真实[3]。
(二)舆论主体的变化
近几年来,新媒体的运用逐渐普及到青年大学生当中,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使青年大学生舆论角色发生明显的改变:一是公众由原来的信息接收者转变为信息发布者,甚至是一些重要信息的制造者;二是公众由舆论过程中的意见跟进者转变为议题的倡导者,甚至是某些重要的议题和议程的设置者和发起者;三是在舆论事件中,公众的主动性会被激发,他们往往会成为舆论的踊跃参与者,甚至是事件的引爆者,常常使得政府部门和官方媒体在舆论格局中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4]。随着新媒体的发展,青年大学生无论是在舆论话语权还是在舆论主导性方面都由弱向强发生着改变。可以说,新媒介的发展加速着整个舆论空间的改变。
(三)舆论主题的变化
随着网络日新月异的变化与发展,青年大学生对社会突发事件和社会负面消息愈发展开舆论。他们更多倾向于关注以娱乐性为主的公众话题,而对教育、政治、经济等官方话题只是标题式浏览。青年大学生传统的舆论主题往往是官方指定的社会热点与新闻事实。然而,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青年大学生舆论的内容更加多元化,呈现出放射性特点。受新媒介发展的影响,青年大学生舆论的主题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有所改变;在空间上,舆论信息的来源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他们不仅关注于校园生活,而且更多关注校园之外的社会新闻信息,打破了传统舆论信息来源单一的现象;在时间上,互联网的发展突破了传统媒介受时间的限制,信息的传播更加自由和可控。因此,在新媒介的影响之下,网络舆论表现出新的特点,无论是舆论信息的获取还是传播都更加具有时效性。
二、青年大学生网络舆论的特点
(一)舆论内容的丰富性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舆论的内容十分丰富,包罗万象,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校园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环境,外来因素容易介入,加之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舆论信息的选择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素材[5]。新的网络时代条件下,青年大学生不仅能及时了解到书本信息,还能通过互联网及时捕捉到校园之外的社会热点问题,校园与社会二重环境为青年大学生的舆论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源。青年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舆论主体,他们通过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开阔视野,与其他舆论群体相比,他们具有更高的理论素养。所以,即使对待同样的舆论对象,青年大学生既可以用现实的观点去看待历史问题,也可以用历史的观点来分析当今的时政热点。因此,舆论环境的开放性与舆论主体的特殊性增强了青年大学生舆论内容的丰富性。
(二)舆论主体的互动性
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也是一个开放的世界。舆论空间中,每个青年大学生都有同等权利自由发表舆论,且舆论不受身份、地位的限制。首先,舆论媒介使用的平等性加强了舆论主体之间的交流互动,青年大学生对舆论事件可以自由地转载与传播,也可以通过评论与留言对其观点展开舆论。其次,青年大学生的年龄结构决定了他们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身心特点,正是由于独特的身心特点导致他们都更加喜欢表达观点和发表舆论,增强了网络舆论的互动性。此外,新媒体的出现,正好也迎合了他们彰显个性的性格,极大地提高了舆论参与的积极性。传统舆论方式的单一性限制了他们表达观点的机会,而新媒体的隐蔽性与虚拟性为他们表达个人观点、发表言论、参与讨论提供了新载体。当下,与传统舆论相比,舆论的互动性和主动性显得更加活跃[6]。面对同一条信息,大家都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舆论过程中还会形成两个观点对立的群体,群体之间根据不同的观点展开激烈地讨论。
(三)舆论传播的及时性
新媒体的发展加速了信息源与受众之间的接触,使得舆论信息的传播具有充分的及时性。信息全球化加速了舆论信息的传播,舆论信息一经发出,下一秒就会出现成千上万的浏览量。互联网传播的及时性要求我们准确快速的反应、积极主动地解决。否则,川流不息的信息流很快就淹没了重点信息,影响到下一阶段的信息处理。一方面,互联网的传播极大地突破了地区乃至国界的限制,联通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扩大了舆论信息的来源,加强了舆论主体的联系;另一方面,新媒体信息传播突破了时间的限制,舆论信息的发布者与消费者几乎在同一时间关注同一信息,加之舆论主体参与范围之广泛,其影响力超乎我们所想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舆论信息的传播与传统舆论相比,周期短、时间快、效率高。
三、青年大学生网络舆论出现的问题
(一)舆论内容简单化
现代信息技术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加速了网络舆论的发展与变化。自媒体为网络舆论的生成、传播提供了重要载体,青年大学生既是网络舆论的制造者、传播者、又是舆论信息的消费者。在网络舆论中,部分青年大学生为了追求个性、博人眼球,在选择舆论信息时断章取义,忽视了信息的真实性,违背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事求是的原则。甚至为了在评论区抢占头条而忽视了舆论信息本身的客观性,进行人身攻击。比如,2018年1月,湖南长沙辅警当街打死伤人的金毛犬遭人肉搜索,信息被挂上外网,家属被上门骚扰,在强大的舆论下,几天内受到几千条谩骂的信息[7];2019年4月网民在朋友圈称:“滁州二中学校在带学生去芜湖考试途中,经过梁园路段时发生严重车祸,目前离世九人,还有很多孩子很严重。”[8]消息刚登上网页,就纷纷迎来各社会群体的疯狂转载与舆论,大家纷纷对这一事件展开不同的讨论。最后,经滁州警方证实,此事件导致九人离世的消息属于造谣。舆论主体只关注事件的舆情状况,盲目跟风,根本不在意事件的真假,这给舆论对象带来了重大的心理伤害。因此,青年大学生要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不仅要报道事实、记录事实,而且还要对舆论信息进行持续跟踪,不仅要关注舆论事件本身的真实性,理性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还要以正确的舆论方式引导其他舆论群体开展舆论。
(二)舆论立场从众化
大学生群体具有社会差异性,因而在网络舆论形成过程中,一部分青年大学生成为舆论的引导者,另一部分则成为被舆论引导的对象。成为网络舆论引导者的那部分青年大学生具有理性的判断思维和成熟的辨别能力,他们不会轻易成为意见的跟进者,在对待舆论信息时,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知识文化水平做出科学、理性的判断分析,表达自己理性的观点。然而,被网络舆论所引导的那部分青年大学生相比之下缺乏理性的判断、分析能力,容易成为意见的跟进者;他们的舆论表达容易受其他舆论群体的影响,盲目从众,舆论表达缺乏理性思考。根据调查研究显示:有11%的受调查者表示网络舆论中的一些观点完全能够影响自己的观点,49%的受调查者表示网络舆论中的观点大部分能够影响自己的观点,有32%的受调查者表示只有少数观点能够影响自己的看法,只有8%的受调查者表示网络舆论中的观点完全不影响自己对事物的看法[9]。舆论分为理性舆论和非理性舆论两部分;理性舆论会对舆论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引导其他舆论群体正确开展网络舆论,而非理性舆论会对舆论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一旦舆论信息是负面的,则会使舆论的负面影响越扩越大,引导其他舆论主体走上舆论的阴暗面。青年大学生作为网络舆论的重要组成力量,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理性开展舆论、引导舆论。
(三)舆论表达片面化
新的网络环境下,部分青年大学生的舆论表达出现片面化的倾向。首先,对待舆论事件,他们只是简单地关注事情的表面现象,不深入了解事件的本质,对事件背后的隐情缺乏理性思考。调查显示,14%的青年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在舆论中较为理性还可以接受,29.5%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在舆论表达中基本可以接受,40.5%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在舆论表达中是片面的,非理性的,16%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的舆论表达无可取之处[9]。可见,青年大学生的舆论表达带有明显的片面性特点。其一,受各种快文化的影响,当今网络舆论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快浏览、快评论、快转载现象。对待舆论信息仅简单、粗糙地浏览了一下标题,就疯狂的进行评论与转载。这种标题式、快浏览的现象在很大程度歪曲了事件的真实性,特别是一些负面消息的伤害则会更大,一旦消息发出去就会裂变式地扩散开来。其二,舆论表达片面化还表现在舆论的参与只是阶段性的互动,而不是持续关注事件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很多的青年大学生只是为了标新立异,为了抢头条而凑热闹式地参与网络舆论,缺乏对舆论事件的持续跟踪。
(四)舆论心理娱乐化
青年大学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社会群体,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都与其他社会群体有一定的差异。在网络舆论过程中,他们既具有其他舆论主体的共性,又表现出独特的个性,即追求独特是当今青年大学生开展网络舆论时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当前,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多为“90后”和“00后”的独生子女。即一方面,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他们天生带有孤独的心理,好奇心强烈;另一方面,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海量的娱乐信息传入青年大学生的生活,影响着思维方式的改变,明星效应强烈。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影响导致青年大学生在舆论信息选择时尽可能根据自己的个人喜好去选择。他们对舆论信息的选择更多地是为了彰显自己的个性心理,倾向于娱乐性话题和公共性新闻,对医疗、教育、民生等方面的时政热点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例如2017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春节联欢晚会就出现了舆论娱乐化现象。舆论主体不是讨论哪首歌曲唱得好,哪支舞蹈有艺术,而是讨论主持人的口红色号,关于讨论主持人董卿口红色号的舆论信息瞬间上了热搜。
四、舆论不当带来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的飞速发展,自媒体所表现出来的评论虚拟性、渠道多样性、速度及时性等优点加速了它在青年大学生群体中的发展,迅速成为大学生舆论传播的主要载体。网络舆论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正确的网络舆论有利于引导舆论事件的顺势发展,也有利于引导舆论群体理性分析事件本身。但是,舆论不当则会加速舆论的传播速度,歪曲事件本身的真实性,不仅会给舆论对象带来困扰,而且还会给社会的和谐带来消极影响,甚者还会引起社会的恐慌。
(一)舆论信息不良造成价值冲击
在舆论信息传播中,不同的文化相互融合,各种腐朽、低俗文化和西方价值文化纷纷映入青年大学生的眼帘。由于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加之青年大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对信息的辨别能力差,就容易使青年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偏离正确轨道。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正不遗余力地通过文化侵略、文化渗透等形式对我国青年学生大肆宣扬其意识形态与价值理念,其目的在于把西方所标榜的“公平正义”“普世价值”“人权至上”等价值观植入青年大学生思想之中,从而进行文化殖民。西方的文化渗透一定程度上给部分青年大学生造成了强大的价值冲击,使他们面临信仰淡化的危险。舆论信息不良带来的价值冲击具体表现为功利性主义蔓延、集体主义丧失、马克思主义信仰淡化等方面[10]。受到西方落后、腐朽文化的影响,个别青年学生信以为真,推崇西方价值思想,他们认为理想十分空洞,目标十分虚无,追求眼前的现实生活乃至奢侈享乐才最为实在,甚至过分宣扬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面对文化发展的多元性,青年大学生要练就一双慧眼,努力提高文化辨别能力,提升文化自信。
(二)舆论方式不当引发网络事件
随着自媒体软件的普及,现代社会人们多借助QQ、微信、微博等聊天软件关注社会新闻,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是却忽略了舆论不当会带来较大的隐患;舆论不当不仅会造成精神崩溃,而且还会导致网络暴力的发生,给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部分舆论主体为了吸引眼球,抢占头条,他们在信息选择时忽视了舆论信息的现实价值,反而选择一些消极、不良的负面信息迅速炒作,造成了网络暴力。2016年报道过这样一条消息,2018年山东济南24岁青年大学生把陪读母亲杀死[11]。经调查发现,事件的主要原因在于该青年承受不住网络舆论的压力,造成精神崩溃,从而失去理智后做出如此悲痛的行为。可见,舆论方式不当带来的负面影响会使舆论对象做出各种违法甚至犯罪的行为去发泄他们的情绪,表达自己的不满。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有着巨大的差异。因此,舆论主体应正确开展舆论,积极传播正能量,既要正确对待舆论事件,也要积极引导舆论朝正面方向发展。
(三)舆论过度伤及无辜
自媒体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舆论信息的发展与传播,但是一旦掌控不好开展舆论的度,就会造成舆论过度。特别是对一些负面消息而言,舆论过度则会加速信息的传播与扩散,给整个社会带来重大的负面影响,伤害到更多的无辜人士。西安音乐学院药家鑫杀人事件引起的舆论关注让人感到吃惊。药家鑫本人已经受到了法律的严惩,可是很多自媒体舆论主体却不放过他的父母,进行人肉搜索,捕风提影,让药家鑫的父母受到了严重的伤害。“许多媒体在舆论的传播过程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过度宣传舆论事件,对双方当事人都造成了伤害[12]。”所以,对待舆论事件,我们既要实事求是地全面分析事件的缘由,力求确保事件的真实性,正确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同时也要对舆论开展严格把控,不要过度、过分宣传与评论,预防舆论过度,造成二次伤害。
(四)舆论工作不完善引起社会恐慌
舆论工作后期的引导不仅关系到舆论本身的发展,而且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近年来频繁出现由于没有做好舆论引导工作而引起社会恐慌的现象。例如,2018年报道出来的“非洲瘟疫事件。”[13]在此次事件中,大量的网民过分宣传、过度舆论,然而地方政府却没有及时做好舆论引导工作于是导致了部分群众的恐慌,造成广大消费者不敢吃猪肉。2011年日本海啸大地震引起的“抢盐帝”[14]事件,由于事件前期没有做好充分的舆论引导工作,许多商家为了牟取暴利,谣言海啸和地震会造成食盐不足。当时,由于舆论信息在社会中传播开来后缺乏及时的舆论引导,导致了群众疯狂购买食盐,不仅对社会经济的有序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而且还引起了部分群众的恐慌。
五、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视域下的网络舆论引导策略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通过创办报刊等媒体过程中对新闻事业的客观认识和基本看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求新闻信息要立足于客观实际,实事求是、准确无误地反映事物的真实面目。而当今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舆论在传播中暴露出弊端,如新闻的真实性面临挑战,舆论不当、舆论过度和舆论引导不及时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对舆论事件本身的发展不利,而且对舆论主体、舆论对象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因此,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正确指引下,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大学生的头脑,引导青年大学生正确开展网络舆论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规范网络舆论内容
规范舆论内容是引导青年大学生正确开展网络舆论的首要前提。积极健康的舆论内容有利于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与发展,有利于舆论环境的构建。国家应规范青年大学生在参与网络舆论时发表的言论,及时制止肆意转发、评论那些有损国家形象、给社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的言论,积极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舆论观,引导大学生理智开展网络舆论。一方面,要加强规范网络舆论的内容,对那些不利于青年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落后、低俗、虚假舆论采取零容忍态度;另一方面,加强线上、线下管理,严厉打击各种非法宣传活动,防止不良舆论信息进入校园。对那些传播不良信息、宣传虚假信息、过度宣传信息的行为及时打击,从源头治理,从根本治理,为青年大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舆论空间[15]。
(二)提高青年大学生网络素养
青年大学生长期的生活环境具有特殊性,与一般社会群体相比较,他们接受外面环境的机会相对较少,缺乏社会经验。同时,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心理认知尚未成熟,辨别能力差,缺乏正确的舆论观。因此,在青年大学生舆论主体中,应该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灌输于每个大学生思想之中,特别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筑牢青年大学生的思想之墙。青年大学生是网络舆论发展的重要舆论主体,他们的网络舆论素养关系到舆论是否正确开展。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不断涌入,青年大学生面临文化入侵的挑战,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认知方式等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在面对西方的文化渗透与文化入侵,青年大学生要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打造一双慧眼,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前进,不断提高自己的网络舆论素养,树立正确的舆论观。
(三)加强网络舆论管理
政府在对网络舆论监管手段上,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精确监管、及时监管。在监管对象上,要对准主要目标,把自媒体用户作为监管的重点对象。如今,部分新媒体滥用舆论自由的权利,为了吸引眼球不断宣传虚假信息,开展不正当舆论。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自媒体的舆论监管力度,制定和完善相关舆论制度,为网络舆论的正常开展提供制度保障。此外,打击各种宣传虚假信息、低俗信息、利用落后、腐朽文化误导青年学生价值观的行为,从源头上坚决阻止各种消极思想、不良文化和反动言论在学校的传播和蔓延,为青年大学生打造健康、安全的舆论空间。同时,社会和学校应加强联系,创新网络舆论方式,共同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思想舆论引导活动。通过校园网、学校网站、校报、学校宣传栏等途径不断构建有利于青年学生舆论发展的校园文化体系,并根据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开展针对性的舆论引导工作,提高他们的网络舆论意识、引导他们开展正确的网络舆论[16]。
(四)完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
网络环境下的舆论信息主要来自各种媒体的报道和自媒体的宣传。信息全球化背景下,以自媒体为载体的网络舆情传播迅速、信息流量大,依靠传统的人工舆论引导难以处理。因此,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建立一整套现代舆论引导机制。对待网络舆论,要有理、有节地从正面引导,既不能灭火式打压,也不能放松式管理。坚持疏通与引导相结合的引导方式,尤其对于网络评论性言论要尽量包容,情绪性言论尽力疏导[17]。舆论监管的方式是多样化的,不同的国家采取了不同措施。如美国国会及政府各部门先后通过了《联邦禁止利用电脑犯罪法》《通讯正当行为法》等130项法律法规。英国在谣言治理方面,在社区设立了公民咨询局。日本在电话、电视、网络等方面都建立了行业协会组织。行业协会归总务省管辖,由此通过总务省对行业协会发布通知,从而间接地管理电视、电话、网络等,防止谣言的传播[18]。因此,我国在自主建立现代舆论管理体系的同时,应积极借鉴其他国家关于舆论引导的管理机制,优化我国舆论引导结构,积极推动我国网络舆论健康发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的手段和方法更加多元化,加之大学生作为网络舆论中最为活跃的一个群体,但同时也是一个盲目跟风、容易被误导的群体,他们心智尚未成熟,对信息缺乏鉴别能力,这就给网络舆论的监管与引导带来更大的挑战。一直以来,党和国家对网络舆论工作十分重视,多次召开网络舆论会议,要求不断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和网络内容建设,为青年大学生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舆论生态环境。新时代面临新挑战与新形势,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青年大学生的头脑,本着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大学生网络舆论信息的选择、舆论信息的传播方法上给他们以引导,从而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