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的路径研究
——以甘肃农业大学为例

2022-03-17刘养卉侯庆丰

陇东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政治信仰培育红色

刘养卉,侯庆丰

(甘肃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优秀文化成果[1],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过程中凝结而成的文化精魂,是新时代培育大学生政治信仰的思想精华。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有助于创新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内容,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范围,进一步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工作,如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2]。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从大学生的个人实际状况及外界影响因素出发,合理运用社会教育、校园教育和红色文化资源,具体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的现状分析

2020年5月份,我们主要以甘肃农业大学一到四年级的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线上发放问卷和线下访谈的方式,获取研究的第一手资料。问卷共涉及大学生基本特征、对政治信仰的认知、对红色文化的认知、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现状、融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融入的对策建议六部分内容,旨在全面、准确、客观地把握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现状。问卷共发放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679份,有效回收率83.9%。现状分析如下:

(一)对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认知清楚,但学习的主动性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88.27%的大学生表示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有较大的关系。大多数大学生对红色文化与政治信仰的融合培育认知清楚,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红色文化资源的认知度较高,愿意接受红色文化,对红色文化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这得益于甘肃农业大学注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充分利用红色文化教育,使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过程中了解红色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发展脉络和精神实质,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形成。但涉及学习红色文化,参观革命遗址等实际活动时,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低。

(二)红色文化教育形式丰富多样,有效融入政治信仰教育不高

当调查“红色文化相关的活动您参加过哪些?”时,18.4%的学生选择“唱红歌”;17.45%的学生选择“参观红色旅游景点”;19.71%的学生选择“观看红色电影及影视剧”;16.88%的学生选择“阅读红色书籍”;15.04%的学生选择“听红色专题讲座”;12.52%的学生选择“参加红色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由此可看出,甘肃农业大学注重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红色文化教育类型较为丰富,能够满足不同需求大学生的学习需要。在红色文化资源是否有效融入大学生政治信仰上,表示“有效融入”的学生占总人数的65.63%,“一般融入”的学生占23.35%,“较少融入”的学生占10.48%,“没有融入”的学生占0.54%。可以看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资源有效融入政治信仰的满意度不高。

(三)认同红色文化教育,但对其融入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满意度不高

在学校开展与红色文化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上,表示“较多”开展的学生占27.99%,“较少”开展的占60.56%,“没有”开展的占11.45%。在学校是否开设“红色文化相关的专题讲座”上,表示“较多”开设的大学生占27.52%,“较少”开设的占63.85%,“没有”开设的占8.63%。在学校开展红色文化实践教育活动上,表示“较多开展”的学生占53.66%,“较少开展”的占44.13%,“没有开展”的占2.21%。由此可以看出,在网络平台出现红色文化相关的信息板块、开设红色文化相关的专题讲座、红色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三个方面,学校的开展情况较少。当调查“您的任课老师在课堂上对红色文化讲解得多吗?”,认为“有一些但不多”的占46.81%;认为“比较多”的占37.76%;认为“非常多且内容丰富”的仅占15.43%;当调查“您的授课老师是通过哪些方式进行红色文化讲解的?”时,认为采用“课堂灌输讲解”的占76.35%,“课外实践教学”的占16.86%,“其他方式”的占6.79%。可见学生对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在融入的方法上不是很满意。

(四)使用校园文化平台,进行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的程度有限

据悉,课堂和党团组织活动是高校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最常见的形式。通过课堂上的灌输和活动中的参与,使大学生树立和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而红色文化传播的其他形式则寥寥无几。当调查“学校的网络平台会出现红色文化相关的信息板块吗?”这一问题时,只有37.22%的学生选择“经常出现”;53.42%的学生选择“偶尔出现”;9.36%的学生选择“从未出现”。可以看出,学校的红色网站的普及率较低,没有营造好、利用好网络舆论环境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

二、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的影响因素分析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困境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我们可以从个人因素、家庭环境因素、学校环境因素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四个方面来探讨当前其培育困境中的影响因素。

(一)大学生个人对红色文化和政治信仰的认知模糊

当代大学生对于红色文化及政治信仰的认识较为模糊。首先是当代大学生在信仰的选择上显得较为迷茫。在信仰选择的调查中,43.9%的大学生坚定自己“有信仰的选择”,21.26%的大学生表示“不清楚”,34.84%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没有信仰的选择”。可见,有56.1%的大学生表示“不清楚自己的信仰”和“没有信仰的选择”,说明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是模糊的。其次是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不高,调查显示,“非常了解”红色文化的大学生仅占调查样本的6.43%,“比较了解”的占26.74%,“了解一些”和“不了解”的大学生分别占51.28%和15.55%,可见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直接影响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培育。时代的发展带来多元文化的碰撞,当代大学生大多处于心智不成熟且三观未定型的阶段。西方文化的渗透难以避免,影响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政治信仰的全面、准确的了解,导致大学生缺乏对自身政治信仰的判断,对当代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培育造成不良影响,对红色文化的代际传承也造成负面影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表现在部分大学生的政治信仰正在趋向于功利主义,参与政治信仰培育或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目的不再单纯。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在受到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进而变得追求功利化,这不利于对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培育。

(二)当代家庭红色文化和政治信仰氛围较差且重视不足

当前中国的家庭普遍对红色文化及政治印象的重视不足,且家庭中的相关氛围较差,大多数大学生对红色文化及政治信仰的重视程度受到家庭观念的影响较大,对相关红色文化及政治信仰的重视程度自然也不会太高。调查显示,家庭出身于农村的大学生占73.26%,城市的占21.08%,城乡接合部的占5.66%。农村家庭的大学生受农村环境及发展水平的影响,接受红色文化和政治信仰教育的机会自然较低,家庭氛围的重视程度也较低。同时,父母的文化水平也对红色文化及政治信仰教育也有极大的影响,父母的文化水平及家庭的出身影响着家庭中红色文化及政治信仰的思想政治氛围及重视程度。父母对红色文化的关注程度也在影响着孩子对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另一项关于长辈对自身红色文化的影响程度的调查中也显示,学生认为影响“很大”的占63.25%。可见家庭因素在红色文化及政治信仰培育的影响因素中所占据的地位。家庭作为个人一生所处时间最长的部分,其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家庭中的代际传递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因此,家庭中的红色文化及政治信仰的氛围及其关注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持续影响着孩子对于红色文化及政治信仰的态度。

(三)学校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的工作方式不够灵活

学校是红色文化、大学生政治信仰及红色文化融入政治信仰培育的关键一环,但调查显示,学生普遍反映学校在这些方面的重视不足。学校开展红色文化相关活动的频率总地保持在偶尔开展。学校在开展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的教育方式方法较为单一。当前学校的教育方式主要以课堂灌输为主,重理论、轻实践是当前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式,方式方法的单一带来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影响了教育的实效性。从学生的角度而言,以课堂灌输为主的红色文化及政治信仰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较为枯燥乏味的,学生接受度不高、认识不深刻,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的成效就不会显著。学校是否能清晰地了解当前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中的问题并从学生的实际体验出发,这是解决当前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困境的主要途径。

(四)社会环境对红色文化推广效果有阻碍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背景下,人们对财富的聚集显得格外重视,但人们在疯狂增加物质财富的同时,很容易忽略精神财富的获取,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不匹配是当前市场经济下的重要负面影响。在对目前冲击大学生政治信仰的主要原因中,认为“市场经济负面影响因素”的影响是主要原因的大学生占54.5%。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把握好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平衡是极为关键的,这关乎整个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而大学生如何在市场经济下寻求正确的政治信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否认同红色文化,就成为当前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困境中的重要问题。近年来我国文化建设呈现繁荣发展局面,文化创新形式丰富多彩,文化宣传工作得到进一步深化,但当前红色文化的宣传效果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宣传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大。文化氛围的营造还需要政府和社会组织更多的投入,只有构建一个拥有良好文化氛围的环境,红色文化的推广与发展及政治信仰培育的效果及效率才能进一步提升。甘肃省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不足,主要表现在红色文化基地自身存在不足,景点本身缺乏吸引力,文物保护不力,加之交通不便,工作人员工作不认真及宣传不到位等问题都严重阻碍了甘肃红色文化的宣传和传承。如何在保护红色资源的前提下充分开发和利用红色资源,是当前红色文化融入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中的重要问题。

三、优化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的路径

高校作为培育大学生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3]。”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信仰的是马克思主义,而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因此,高校对传播红色文化、培育大学生政治信仰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于己于国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丰富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的内容,创新培育方式

1.深化对红色文化的基础理论研究。红色资源不仅蕴涵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而且储藏着宝贵的精神信仰,它指引着大学生朝着正确的信仰前行[4]。要发挥红色文化成为坚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作用,就必须加强对红色文化的基础理论研究。第一,应大力推进红色文化基地建设。扩大实践教学基地的影响力,提高综合利用效率,使之成为思政课教学的优势资源。第二,挖掘甘肃红色资源。一是对甘肃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搜集、整理、甄别、加工并归类,形成纸质材料和电子文档材料,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二是对甘肃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研究。加强对甘肃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丰富内涵进行研究,并对其与“思政课”的相关资源进行建设,体现地方性特色,从而不断提高思政课教育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能力。三是加强教研室集体备课,对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的宏观结构和具体章节的安排进行合理规划与设计。

2.加大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甘肃省红色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全省共有红色遗址遗迹751处,且分布广泛,遍布14个市州。这些红色遗址遗迹,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甘肃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产生的英烈英模人物,取得的标志性建设成就和留下的革命精神遗产。红色文化的价值可以通过加大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得到进一步提升。高校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在保护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最大化地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要继续加强与哈达铺、会宁、高台3个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实践教学基地及南梁爱国主义与党性教育基地的合作,广泛深入地开展红色文化的研究与宣传,努力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理论研究成果,充分发挥示范、引领、辐射的带动作用;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优质的红色文化资源,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讲好中国故事、红色故事、改革故事,切实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亲和力和感染力,从而增强大学生思政课学习的获得感,培育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同时要继续聘请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专家和学者进校园,也要组织学生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参观学习,亲身体验红色文化的魅力,感受中国共产党的红色革命精神,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二)整合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的力量

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培育是多方联动,形成合力共同作用的过程;不仅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发挥作用,还要有家庭、红色文化管理机构、社会等多方的参与,才能实现红色文化有效融入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培育之中。

1.发挥学校培育的主渠道作用。学校在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培育大学生政治信仰的过程中发挥着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首先,学校要注重提升教师红色文化理论素养。教师首先是红色文化的“传道者”,具备一定的红色文化理论素养是讲好红色文化的基础。同时,也是政治信仰的引导者。大学生的正确政治信仰是多方作用的产物,其中教师的政治信仰的正确与否是其形成的重要因素。为此,一要加强教师对红色文化的系统学习和深入地研究,提高教育者的红色文化素质。二是培养和优化教师队伍。继续加大对教师红色文化的教育,充分利用暑期教师研学活动,实地参观红色文化基地,感受红色文化的伟大力量。同时引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毕业的优秀人才,不断优化教师队伍。其次,要强化思政课主阵地,加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高校是培育大学生政治信仰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进行政治信仰培育的主渠道,而红色文化是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回顾历史、感悟历史,开展党史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在教学内容上,要增强红色文化教育,从红色文化形成的背景、形式以及当代价值等多个视角,潜移默化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帮助大学生全方位、多方面地了解红色文化的深刻含义。另一方面,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采用讲故事、播放红色影片、自由讨论等方式,开设如微课、慕课等网络教育课堂,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5]。最后,要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程,拓展红色文化教育的渠道。近年来,我院教师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了“品味红色经典——影视作品赏析”课,对弘扬中国红色文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红色经典影视作品反映中国共产党人,爱国进步人士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所进行的浴血奋斗及推动国家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付出艰辛探索和不懈奋斗的历程。通过赏析《建党伟业》《闪闪红星》《地道战》《开国大典》《邓小平》等红色影视作品,帮助大学生充分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先烈为建立新中国而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情操,激励他们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发挥家庭教育的“辅助”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尽管大学生受父母的影响越来越小,但父母的思想和观念却一直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观念。因此,父母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和评价,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和评价。因此,父母要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形成正确的历史观;父母要高度重视红色文化,多参加红色旅游,观看优秀的红色影片,比如《长津湖》《八百》等,感受红色文化的震撼力,提高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并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发扬红色文化、红色精神,形成一个学习红色文化,崇尚英雄人物的家庭氛围,从而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培育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3.发挥社会教育的“大环境”作用。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一分子,无时无刻、无一例外都会受到社会教育不同程度的影响。有效利用社会教育这一“大环境”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在全社会掀起学习红色文化思潮,营造学习氛围。把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的生活之中,通过在社会中的耳濡目染,逐步影响大学生的政治信仰的形成。在社会中传播红色文化,有助于丰富红色文化的形式和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内容,为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做好铺垫。具体来说,一是使社会教育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播。营造积极向上的红色文化风向标,把红色精神传遍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学习每一位为新中国的建立、为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浴血奋斗的革命先烈的精神,为实现中国梦继续努力奋斗。二是使红色文化净化社会风气。社会发展和信息多元化,使得社会思潮多样化;而在全社会中倡导红色文化的学习,可以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使社会成员特别是当代大学生更多地接触到社会中所倡导的主流文化,提高辨别是非真假的能力,更加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

4.发挥政府的制度保障作用。当调查“您认为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政治信仰是否需要政府的参与?”这一问题时,84.28%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可见,政府在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政治信仰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当调研“您认为在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政治信仰方面政府应该怎么做?”这一问题时,27.7%的学生认为政府应“在政策上对红色文化教育进行鼓励和支持”;26.18%的学生认为政府应“大力发展红色文化事业和产业”;24.8%的学生认为政府应“加强红色文化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21.33%的学生认为政府应“完善红色文化融入大学思政教育的评价机制”。因此,政府要加大对红色文化的投资力度,保证经费的充足,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从硬环境建设来说,加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文物的保护与修复工作;从软环境来说,加强对解说人员的培养,不断提高其服务能力。同时要大力发展红色文化事业和产业,为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三)构建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的平台

1.加强校园文化平台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个学校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建设的程度直接体现在学校的精神风貌和学生的精神品质上。把红色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可根据学校所在地的红色文化并结合学校特点,营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校园文化,发挥校园红色文化活动在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过程中的作用。一是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与红色文化相关的学生社团,发挥社团作用,积极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如红歌比赛、红色文化知识竞赛、红色作品制作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社团活动中感受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新中国的历史以及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伟大,真正理解和领会红色精神,增强政治信仰和提升思想觉悟,主动接受红色文化教育。二是鼓励高校与高校、高校与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沟通与交流,不断提高自身在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过程中的能力[6]。

2.加强社会实践教育平台建设。想要增强当代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全面了解,从而培育他们的政治信仰,不仅要发挥思政课课堂教学的作用,还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教育作用。积极有效地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身临其境,通过直观的感受使他们内心受到启发和震撼,从而培养他们对红色文化的敬畏和发自内心的热爱。近年来,甘肃农业大学进行的“大学生红色圣地暑期社会实践:寻根革命圣地——延安学习巡礼”活动,甘肃农业大学暑期思政实践小分队赴延安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通过参观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枣园和杨家岭等革命圣地,访问了延安市八一敬老院的革命前辈,聆听革命故事,了解革命历史,加强对延安红色文化的认同感,进而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心。2018年,“红色文化进校园”甘肃农业大学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正式启动。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用优秀的红色文化滋养青年学子的心灵,教育引导大学生铭记历史、奋发向上、砥砺前行。大学生通过看展览、聆听报告、讨论、写心得体会等方式,加深了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与认同,从而增强了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3.加强校园网络交流平台建设。要想通过红色文化教育达到育人的效果,就必须充分利用网络交流传播这一平台,丰富红色文化传播的途径。网络空间这一阵地如果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政治信仰不去占领,就会被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的思想所占领。当下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大学生政治鉴别力有限,有关国家的一些负面或虚假的信息报道,极易消减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尤其是红色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因此,我们要积极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在校园局域网页上建立反映意见,回答问题,互动交流,在线讨论的直接通道,使学生时刻感受到学校始终是“为学生服务”“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彰显校园文化的有效性和导向性[7]。也可以在大学校园网上开辟红色文化资源专栏,开设相关“红色资源”网站,建立一些“红色树人网”“红色资源港湾”“心灵红色”等独具特色的网站,加强大学生政治信仰的教育;还可充分利用微信群、QQ群、贴吧等媒体群,利用自媒体开展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同时要加强网络监控和网络安全管理,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了解我国政府决策过程,参与政治活动,使大学生在政治实践中学习政治知识和政治理论,在政治实践中培养政治情感和政治意志,以及参与政治能力,从而提高其对红色文化的认同。

猜你喜欢

政治信仰培育红色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论政治信仰在党的政治建设中的作用
新时代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坚定政治信仰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追忆红色浪漫
杭州市“90后”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与分析
转型期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基于“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状况”的调查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