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强化网络意识形态供给侧安全的逻辑理路

2022-03-17李守越尚明瑞

陇东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网络空间话语供给

李守越,尚明瑞,任 斌

(1.甘肃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2.甘肃农业大学 甘肃农村发展研究院,甘肃 兰州 730070;3.庆城县人民检察院,甘肃 庆城 745100)

马克思说:“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1]170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当下各种社会思潮在我国暗流涌动,强化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尤为重要,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必须保证供给侧(Supply side)安全;“供给侧”即供给方面,最先是经济学中的概念,与需求侧相对应,而意识形态安全亦可从精神产品的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进行考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核心是要不断强化网络意识形态供给侧安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团结、凝聚各方力量,于复杂多变的网络空间中扩大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宣传主流价值,彰显时代精神、引领道德风尚,让党的主张始终成为网络空间的最强音。

一、新时代强化网络意识形态供给侧安全的价值旨归

放眼世界,我们面临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特征新表现。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激烈竞争前所未有,使得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中的交锋愈演愈烈。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必须控制信息的传播源头、加强发布前内容的审核与监管,如此,才能正确引导民众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导向。强化网络意识形态的供给侧安全更是构建意识形态安全命运共同体、网络信息化强国和抵制西方敌对势力意识形态渗透的必然要求。

(一)构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命运共同体的需要

近年来,全球一体化高速发展,各国经济、政治、文化等的交往日益密切,世界各国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逐渐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网络安全命运共同体”是指由网络构建的虚拟世界中形成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但不同意识形态之间又不可避免地产生角力碰撞,进一步强化我国网络意识形态供给侧安全,对于构建起网络空间安全命运共同体至关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于不同场合多次提及“命运共同体”,在向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致贺信中讲到:“世界各国虽然国情不同、互联网发展阶段不同、面临的现实挑战不同,但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愿望相同、应对网络安全挑战的利益相同、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的需求相同。各国应该深化务实合作,以共进为动力、以共赢为目标,走出一条互信共治之路,让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更具生机活力。”[2]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与各国合作共赢的理念,网络意识形态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必须大力强化网络意识形态供给侧安全。只有强化网络意识形态供给侧前端内容的准确性、安全性,才能保证主流意识形态在后续传播过程中的影响力、号召力。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网络治理,在治网、管网和用网方面的经验越来越丰富,体制机制不断取得新进展,也在保证网络安全建设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成果等,都是构建网络意识形态共同体的科学方法和刚性需要,也有效抵制了西方国家的文化霸权和意识形态渗透,营造和平发展的国际网络意识形态新环境,为构建意识形态安全命运共同体扫清路障。

(二)抵制西方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的需要

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这些成就无不刺激着西方国家的敏感神经,特别是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互联网的信息传播功能已成为敌对势力分化和瓦解中国的重要手段。为做好防范工作,网络信息供给侧安全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方面,高度重视网络信息的国际传播策略和传播规律,从网络意识形态的供给内容、供给手段、供给机制入手,以各国实际需求为基础、以本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创新为核心、以国际传播策略和传播规律为关键抓手,才能使我国主流价值观念等在国际上有效传播,全方位、深层次地向国际社会传递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客观真实地展示中国形象和中国态度,改变民众对中国的偏见和认识误区。另一方面,意识形态供给侧安全性的切实提高,使得我国在网络治理能力方面进一步加强。面对日新月异的“翻墙”软件和甚嚣尘上的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我们只有抓住供给侧安全,强化对不良应用软件和信息的管控,除去网络上的错误供给和虚假供给,才能将网民被“异化”的思维扭转至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方向上来,掐断处于供给侧的传播源而隔绝西方敌对势力用网络进行的意识形态渗透。

(三)推动网络信息化强国建设的应有之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目前,“互联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国家政治安全。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维护国家政治安全,”[3]10才能把握住这个最大变量,而互联网信息技术却是我国最大的“命门”所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卡脖子”现象从未消除,要想突破技术封锁,必须着力完善技术应用,推动供给侧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最新成果应用于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治理工作中,不断强化对技术应用的科学导引和风险把关,健全网络意识形态的信息审核和系统化治理机制,确保网络空间的制度有效实施,切实提高我国网络意识形态的效能,为推动网络信息化强国的建设奠定前端基础。

(四)净化舆论阵地进一步完善舆情监管的需要

由于网络空间具有开放性的特征,不论是内部舆论还是外部舆论都在其中汇集、扩散,不可避免地会造成舆论场域内的冗杂化和无序化。因此,强化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供给侧安全意义重大:一方面,充分利用大数据,搭建起前端信息供给检测系统,做到舆情检索、关键信息抓取和信息源的追溯等工作,保证内容的可靠性与真实性,使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在发布之前就得到妥善处理,着力破解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复杂的舆情困境,以营造良好的网络话语秩序、舆论生态,确保舆情监管工作有序开展。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正处于改革攻坚期、快速发展期,传统媒体平台在网络空间内的形塑作用日渐式微,必须促进传统媒体平台与新兴媒体平台的融合工作,在此过程中,做好网络意识形态供给侧的监管显得尤为重要,着力净化网络舆论阵地,是完善舆情监管的重要一端。

二、新时代强化网络意识形态供给侧安全的现实境遇

据互联网信息中心第4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最新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网民规模达到10.11亿,较2020年12月新增网民2175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1.6%[4],已经接近全国总人口的3/4之多,面对相对开放网络空间中的舆论乱象和去中心化的网络场域导致意识形态供给侧发生有效供给不足、无效供给过度和虚假供给泛滥等问题,多元社会思潮和网络信息技术迭代升级的双重性也不断冲击主流意识形态,着力强化网络意识形态供给侧安全举足轻重,准确把握和应对新时代深化网络意识形态供给侧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保证主流意识形态入脑入心的重要内容和内在需求。

(一)网络开放空间中供给乱象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日益成为人类活动的重要空间和现实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现实社会的运转运行影响颇大。在开放的网络空间背景下,受商业资本操纵出现的包装性供给、娱乐化的网络消费主义滋生的诱导性供给和国内外西方价值理念影响下的颠覆性供给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产生极大威胁。

1.流量为王和利益至上的商业资本操纵下网络舆论乱象频现。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独立发挥资本职能,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一种资本形式。换句话说:“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5]871资本家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而用尽各种手段,一方面,社会中部分非主流媒体在利益的驱使下,将一些未经核实或为吸引眼球的传闻上传至平台端口,并发布虚假信息、发表不实言论,严重违背事实真相而呈现于客户端来误导群众,使网络舆论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另一方面,境外资本和商业资本为达某种目的,出现控制前端网络舆论供给的情况,甚至操纵舆论走向,不良社会思潮和错误观点借助网络平台大肆扩散,导致在网络空间中充斥着大量真伪难辨的言论和出现非(反)马克思主义言论,使得泥沙俱下,在舆情的裹挟下让网民产生思想混乱,从而陷入认识误区,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侵蚀和消解,弱化其引领力,所以,在流量和利益的驱动下,资本力量操纵网络舆论乱象的问题亟待解决。

2.泛娱乐化的网络消费主义逐步滋生。信息技术为人们提供了更加自我的思想空间,网络系统平台会根据个人兴趣等大数据形成网络“信息茧房”。所谓的“信息茧房”是指人们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蛹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在网络信息传播中,消遣娱乐类信息便会被不断地进行推送,久而久之,会将人们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之中。网民作为“消费者”的身份也越来越明显,使得泛娱乐化的网络消费主义倾向愈加严重,加之受传播“圈层化”影响,他们对严肃的时事政治,新闻事件关注度不高,主流意识形态的稳定性进一步被削弱。因此,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供给侧安全受泛娱乐化的消费主义逐步滋生影响,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民众处于安逸享乐之中且丧失上进心等情况,甚至可能危及社会的良性发展,主流意识形态将面临呈现不足的冲击和引领力丧失的风险。

3.国内外多元西方价值理念的交织渗透。价值理念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关于西方国家的价值理念,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评价:“西方国家在这方面是很下功夫的,虽然执政的党派不断更换,各领风骚四五年,但他们的价值理念保持着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制度设计、政策法规制定、司法行政行为等都置于核心价值理念的统摄之下。”[6]111这也反映出不同的社会思潮、社会舆论、社会情绪、社会形态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存在外源性渗透的风险和内生性分化的风险。一些西方国家通过网络推广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等所谓的“普世价值”,导致网络上出现多元化的“价值尺度”,部分网民的思想认识发生偏差、扭曲,时常存在利用西方那套价值理念来评判是非,对我国的核心价值理念产生怀疑,这将会加剧主流意识形态边缘化的风险。

(二)网络去中心化场域中供给失真

互联网作为信息传递的新形式,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作为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形态和内容产生形态,是相对于“中心化”而言的新型网络内容生产过程。中心化是信息的集中发布,参与者往往没有话语权,而去中心化是内容不再是由专业网站或者特定的人群所产生,而是由平等的全体网民共同参与和共同创造的。参与者可以有话语权,共同生产信息,且可以发声和自由传播信息。这样一来,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就会出现供给主体的分散化,供给内容相对冗杂,供给管理乏力。所以在去中心化的网络场域中发挥最大优势的情况下,其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觑。

1.去中心化使得供给主体的分散化。一方面,广大网民不仅只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且还获得了自主选择的权利和相对自由的表达权利。随着自媒体平台的繁荣发展,虚拟的网络平台的信息受众面更广,二次传播(多次传播)过程中会加上个人情感和看法,信息真实性难以保证,如若错误信息一经传播而形成“舆论震荡”,短时间难以把控和追踪;另一方面,传统媒介受众面逐步减少,现代网络平台和自媒体平台被网民普遍接受和使用,平台会平等地给发布者上“热门”的机会,被更多的网民看到,这个过程中也不断有“新人”成为头部创作者或相关领域内的热门博主,发布权主体已由原来的平台运营方转变为广大网民,在此情况下,娱乐类、生活类、大众类创作主体的数量巨大,拥有巨大粉丝量、作品阅读量,在用户信息发布的过程中难免出现难以想象的负面舆论群体效应,导致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供给侧乏力,难以及时进入网民视野并正确引导群众。

2.去中心化导致供给内容的冗杂化和海量化。互联网新应用降低了网络信息发布者的准入门槛,每个网民都可通过“两微一端”(微博、微信及新闻客户端)等新平台新应用发布各种信息和传播各个领域的思想观点,在内容生产过程中,一个热点话题会被无数个博主和创作者进行二次剪辑后再发布,使供给内容进一步泛化,个别前端发布者或者别有用心者对内容进行重构、歪曲,导致发布内容失真,形成难以控制的后果。自媒体平台和应用成为网络谣言的直接载体,加之大部分网络媒体使用“推荐算法”的缘故,针对每个个体喜欢的相关类型,进行精准推送,容易造成供给内容的粗制滥造,网络媒体平台本应该承载的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将受到严重冲击。

3.去中心化致使供给管理的无序化。互联网发展是将资源进行更高效整合与利用,网络空间的“去中心化”容易发展为“无中心化”,形成了“全民书写”的信息生产模式,如若没有相应的管理秩序和规则,网络意识形态的传播工作将难以践行实施,太过扁平和自由的场域导致问题得不到集中有效处理,过于自由的个体聚散也会使得办事效率低下,一个信息源在经过扩散后可能出现多个版本,由于审核能力有限,难以对信息有效处理和精准控制。根据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的互联网发展将是在国家的宏观指导下,存在众多“次中心”进行管理。由于网络用户选择的多样性和政府经济手段的干预将使互联网巨头必然会有多个而不是一个,而在巨头集团内部又因互联网开放自由、业务竞争等特性细分多个“次中心”,如果“次中心”管理模式建立不起来,将会出现网络意识形态供给在管理过程中的无序化和无力化,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产生极大阻碍。

(三)互联网治理能力的相对乏力

1.网络意识形态话语的创新度不高。在互联网信息时代,各种网络热点和新词层出不穷,为网民所喜闻乐见和热议,相比于规范化的意识形态话语,网络语言反而更能吸引大众关注,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形式等未做出很大改变和创新,网民的接受程度不容乐观。一方面,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供给语言过于追求专业化和程式化,忽略了普通民众的接受度和理解度,这也是当前意识形态话语生产的短板所在,其吸引力和凝聚力降低。另一方面,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基本还停留在“宏大叙事”层面,被网民认为是“大而空”的语言,不易从心理层面自觉接受,导致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社会号召力大打折扣。因此,网络意识形态话语创新度难以提高,网络主流意识形态所包含的深刻意蕴和价值图景也就不易被大众所理解、消化和感悟。

2.网络信息平台的整体监管度不强。随着网络环境的日益复杂,网络平台信息良莠不齐,而网络意识形态的综合治理工作需要经过复杂的过程,从最前端的内容创造到信息发布、内容审核、信息传播,再到最后的信息曝光等,任何一个阶段都需要进行监管。整体而言,虽然当前投入的意识形态治理较多,但互联网本身具有的“实时性”和“交互性”特征,使得治理成效并不是特别显著。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互联网是一张网,网信工作应该是一盘棋。”[3]10我们必须下好这盘棋,做好监管工作。就监管主体而言,虽然当前已转换为网络意识形态主体多元化的监管模式,但实际治理阶段却存在各主体互相推诿、权责不清的情况,各主体间协同性不强、融合度不够,监管主体问题较突出;就监管手段而言,网络意识形态供给侧治理虽然对关键词和相关话题可以进行管控,发布内容有专人审核,但成效却不是很理想。尽管国家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互联网法制化治理进程也在持续推进,但关于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专门性法律法规较少,所以,长久看来网络意识形态供给侧安全法律保障亟须完善,依法治理水平治理能力有待加强。

3.网络意识形态的对外衔接度不够。互联网高度普及的今天,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对我国的现实社会问题有着价值指向性,对政治利益和政治地位有着强烈的内驱力,主流意识形态要想方设法去扩展场域,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从国际社会中看:由于各个国家的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等存在差异,各个国家在交流过程中,可以发现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语言与国际网络语言衔接工作做得还不够完善,别国在接收我国意识形态信号过程中普适性不够,未能真正理解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意义,也缺少说服力,导致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从国内方面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过于抽象,意义深长却很难短时间彻底领悟,导致在国内的外国人接受也较为困难,对这些国内的本可以担任意识形态宣传者的外国人很难做到形象生动、通俗易懂。所以只有加强意识形态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才能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由此看来,当前网络意识形态语言的对外衔接度亟待提高。

三、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供给侧安全应对策略

(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值得高度重视。网络已是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掌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就是守护国家的主权和政权。”[3]54要想掌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强化理论武装工作,就必须建立健全马克思主义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各项制度,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武装广大网民头脑,用以指导网络实践,持续扩大网络宣传阵地建设,不断做好顶层设计以此来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在供给侧的政治领导力。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加强党对互联网信息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坚持党管互联网,加强党中央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7]。近年来,为进一步预防和化解网络意识形态风险和不断加强网络意识的管理和治理,必须制定并出台相关文件,做好保障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制度导向工作,保证党对网络平台和媒体的引领力、管控力和影响力,使网络平台媒体逐步树立起彰显主流价值、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还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平台发展,逐步消除商业资本操纵下的舆论乱象,正确引导网络走出娱乐化的消费主义倾向,从供给侧发力来梳理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理念,在实现互联网持续健康发展、商业合理化盈利、各种正向社会观念交融碰撞的同时,更好地服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打造网络空间的清风正气。

(二)加大网络意识形态体系建设

为进一步强化网络意识形态供给侧安全,做好体系建设,必须统筹好以下四个阶段的工作:一是要完善网络意识形态的责任分配体系。明确各级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与职责和网络平台分管部门、媒体平台发布内容审核人员、媒体人或者信息发布者等的职责与责任;二是保证内容供给安全。坚决杜绝发表有悖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言论和信息,持续传播优秀文化,用正向言论和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利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中国底蕴和话语体系。不断加强爱国主义建设,开展爱国教育等。进一步保证网络意识形态供给侧内容的正确性;三是严控信息传播过程。一方面,对于正确的信息和言论,继续流量支持和曝光量,构建主流意识形态媒体矩阵,发展壮大网上舆论阵地,产生正向舆论集群效应;另一方面,对于错误的言论和有悖于我国意识形态的言论,必须停止传播并及时予以删除,严重者予以问责和处罚;四是强化网络法治保障。将互联网安全提升为法律责任,制定相关法律,形成由部门通知到党内法规再到全国性法律的法律构建层级,明晰个人以及组织的相关法律权利和义务,使网络空间在法律保障中平稳运行,从而构筑起完整的互联网法律体系,进一步强化网络意识形态供给侧安全保障。

(三)完善网络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保证网络意识形态供给侧安全的硬件基础,硬件设施犹如地基,如若硬件基础建设不到位,网络安全就是空中楼阁。因此,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

第一,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网络主流媒体,逐步形成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舆论大格局。充分将最新互联网技术和主流媒体的资源禀赋融合,采用政府主导,新技术引领发展的模式,从“渠道建设、传播模式和平台建设”上切实落实,从而构建起舆论传播新高地。第二,持续打造形如“学习强国”等的意识形态新平台。网络主流媒体具有让人们信赖的权威性与品牌优势,是舆论宣传引导的重要平台。“学习强国”是以学习型政党建设带动学习型社会、学习大国建设的重要阵地,创新形式多举措推广“学习强国”模式,持续打造类似平台,以此不断夯实争取政治理论基础,明确正确的主流思想,深入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党建思想结合实际工作具体化推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高效开展。第三,培育网络生力军效力,着力提高舆论导向力,始终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充分利用媒体平台来发声亮剑,积极培育网络生力军,广大党员、学生和网民等要坚定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政治意识和政治定力,积极抢占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宣传阵地,努力当好网络意识形态供给侧绝对安全的生力军,让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遍千家万户。

(四)坚持内容供给侧的话语创新

强化网络意识形态供给侧安全要坚持话语体系创新的思路,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的吸引力,要在话语的对象、表达和主题上有所突破和创新。第一,以贴近话语对象为导向,不断创新话语理念。网络信息获取中出现的“圈层化”现象,造成信息获取的闭塞化和网络意识形态话语与对象之间存在的认知差异。破解“圈层化”造成的困境,必须建立和创新网络意识形态供给话语理念,以大众化,通俗化的话语供给形式贴近网民和群众生活和需要,达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话语导向。第二,以转换话语表达为手段,不断创新话语方式。在泛娱乐化的网络层级中,必须改变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在传播中的表达方式,避免生硬的和官方式的言语形式,使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接受度更高。应始终坚持“亲民化”的话语表达手段、灵活的表达方式和机动的话语传播形式。第三,以优质话语主题为核心,不断创新话语内容,达到有效的传播力度。还应加大优质资源供给,提高信息供给的时效性和实效性。因此,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优势,创新工作思路,始终坚持“内容为王,质量取胜”的网络意识形态供给侧核心思路。

猜你喜欢

网络空间话语供给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共建诚实守信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探讨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