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公安院校公安英模精神教育路径探究

2022-03-17丁凯旋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英模公安院校公安

丁凯旋,刘 颖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

2017年5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代表时指出:“广大公安英雄模范身上体现的忠诚信念、担当精神、英雄气概,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真实写照。”[1]新时代为公安英模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对这种先进精神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公安院校教育是公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安院校开展公安英模精神教育,具有着重大现实意义。基于此,将公安英模精神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是新时代公安院校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1 新时代公安英模精神的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发展积淀中的公安英模精神也呈现出了新的时代特征。新时代公安英模群体集中体现了忠诚、为民、担当、英勇的精神气质。

1.1 忠诚信念

忠诚信念是指公安英模在政治上保持绝对忠诚,忠实履行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职责使命,这是公安英模精神的首要体现。公安英模精神中的忠诚信念主要包涵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对党忠诚。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应当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定维护核心、听党指挥的政治信念,强化“公安姓党”的思想自觉,自觉将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推进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铸牢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的思想根基,才能保持正确方向、更好地担起新时代大任。第二,忠于国家。作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警察必须与国家意志一致。公安机关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重要工具,公安民警应当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而不懈奋斗,始终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第三,忠于人民。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坚持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应用落实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去,认真履职尽责、提高执法服务质量,让“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使命永不褪色。第四,忠于法律。公安民警应当坚持执法公正、依法办事、不滥用权力,加强自身法律知识学习,提高法律业务素养,打造新时代法治公安。

1.2 为民情怀

为民情怀是指公安英模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切实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使命,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公安英模精神中的生动体现,也是公安英模精神的核心要义。“服务人民”不仅是公安工作出发点、落脚点的凝结,更是公安英模对人民群众的责任与承诺。进入新时代,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要坚持民意引领,以群众的需求为导向、以维护群众的利益为准绳,全力做好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稳定的各项工作,以满足人民群众在社会公共安全、执法服务质量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1.3 担当精神

担当精神是指公安英模为公安事业公而忘私、献身使命的工作品质,这是公安英模精神的必备要素,也是公安民警忠诚履职的精神要求。担当精神主要包涵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履职尽责的工作作风。这要求对自身职责的清晰认知并且能够将其转化为行动落实。公安民警在任何时刻面对危害国家安全、社会治安秩序或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情形都能挺身而出,是这种工作作风的具体体现。二是奋发有为的职业追求。具体体现为公安民警在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担当的过程中,始终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先,主动作为破解难题顽疾、迎难而上化解多重矛盾;还体现为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的新要求而主动作为的积极态度。

1.4 英勇气魄

英勇气魄是指公安英模不怕困难、不畏强敌、不惧牺牲的职业品格,往往表现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沉着应对、能拼善赢,危急时刻英勇无畏、奋不顾身,全力维护国家安全、社会治安稳定以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行动担当。这是公安英模精神的重要体现和行为表征。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公安民警必须具备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置于首位,为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不惜牺牲一切的英勇气魄。

2 公安院校开展公安英模精神教育的重要意义

作为新时代公安队伍中的优秀代表,公安英模群体应当成为全体公安院校师生的学习榜样。公安英模精神意蕴丰富、导向明确,兼具鲜明的职业性与时代性,是推动公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

2.1 强化思想引领

英模人物不仅是公安英模精神的人格化具象,也是实现国家和社会层面价值追求的推动者,[2]他们的直观形象拉近了“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与公安院校大学生的距离。公安英模精神进校园有利于形成价值引导效应和动员效应,帮助公安院校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公安院校大学生做英模精神的积极追随者、践行者、发扬者和新时代公安事业的忠诚建设者。

2.2 提升职业认同

公安英模人物身上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标记,且多数出自基层一线,这些鲜活具体的英模人物在公安院校大学生群体中会产生强烈的共鸣。职业上的一致性使得公安英模精神对公安院校大学生更具吸引力,让他们对公安英模精神的时代内涵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加深了对人民警察身份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升职业认同感。

2.3 丰富教育内容

首先,公安英模精神和英模事迹为公安院校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鲜活的素材。每一位英模人物的故事都是生动的案例展示,是帮助公安院校大学生塑造精神世界、规范日常行为、激发责任感的宝贵精神养料。其次,将公安英模精神融入教书育人的过程可以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以弘扬公安英模精神为导向,筑牢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想阵地,使学生在学习、接受公安英模精神教育的过程中树立从警抱负、加强自身各项修养,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良好衔接、由价值理念向行为导向的转化。

2.4 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具有凝魂聚气、陶冶情操、展示形象、推动发展的重要功能。经过对公安英模事迹的宣传和学习,使广大公安院校师生能够进一步深化对公安工作性质和公安队伍主流价值观的认识并加以践行,在校园凝聚起一股强大正能量。公安英模精神与时代要求、群众期待以及警察自身的职业追求高度一致,[3]将其融入公安院校教育的全过程有利于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加校园文化特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容,推动公安院校校园文化的全方位发展。

3 公安院校开展公安英模精神教育的现状

当前,尽管新时代公安英模精神得到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与广泛宣传,但是这种先进精神文化在公安院校的具体发扬方式仍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不足,有待改进优化。

3.1 宣传工作的创新性不足

第一,宣传内容方面的创新不足。集中体现为对公安英模事迹的挖掘与整合不充分。公安英模人物通常被描述成缺乏感情的工作机器,导致英模人物形象在公安院校大学生心中刻板化,难以调动起模仿学习的积极性;英模人物的个体特点在宣传过程中体现不足,未能明确英模人物与英模精神的相互关系,英模的个人实践经历、培育过程往往一笔带过,导致可学性不强。第二,宣传载体方面的创新不足。目前公安院校多采取宣讲会、报告会等传统形式开展公安模范事迹的宣传学习,宣讲团队单向灌输、学生单纯接受,缺乏互动交流,影响了公安英模精神的传播与学习践行;当前公安院校多未创建公安英模精神的线上宣传阵地,或已创建但流于形式,多媒体运用不充分、不灵活,未能充分发挥线上平台的信息辐射与反馈功能。

3.2 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不深入

实现公安英模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促进公安院校师生形成正确的英模价值观念的必要路径。要将三者糅合形成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才能达到公安英模精神宣传学习的最佳效果。但就现状来看,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三者仍处于相对割裂的状态。首先,进教材是其他二者的基础,但当前对于公安英模群体先进事迹的宣传在现有公安院校教材中体现不多。其次,进课堂是进头脑的关键宣传媒介,目前在公安院校一方面没有开设公安英模精神教育主题的独立课程,更多采用主题教育、集中学习等作为教育方式,难以对学生产生持久的影响;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仍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学生的接受需求不能被及时关注,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进头脑是对进教材、进课堂是否有效的检验,同时也是将认知模式转化为行为模式的重要环节。[4]公安院校仍需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价值观引导,保证教材呈现、课堂所学真正为学生内化于心。

3.3 校园文化建设配合不足

当前,公安院校大学生参与公安英模精神教育的渠道较为单一,主要依靠思政课堂教学,警务化管理、学生社团活动等“第二课堂”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此外,公安院校也未能充分利用特色文化资源,例如在公安工作中涌现出的优秀校友的英模事迹,本应是公安院校弘扬公安英模精神的重要素材,但在宣传过程中对事迹的挖掘与整合却不够深入或重视程度不高,导致这种宝贵的校园精神文化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利用,无法充分发挥其感召与表率作用。

4 新时代公安英模精神教育的路径探究

4.1 提升宣传工作效能

做好宣传工作是公安英模精神 “进校园”的重要基础。首先,要准确凝练公安英模精神的时代内涵。深度挖掘他们身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信念、勇挑时代重任的无悔担当、一心为民的朴素情怀以及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采用 “仰视”与“平视”相结合的宣传视角,避免使公安英模人物“可望不可即”,更好凝聚认同、引起共鸣。其次,更新宣传理念。在公安英模事迹的宣传过程中,要注重实事求是刻画力求可信性、契合时代主题突出时代性、注重成长历程保证可学性。此外,也要注重创新学习的形式。建立专业化校园新媒体宣传团队,打造传播公安英模精神的网络平台,及时发布最新的理论资讯、教育材料等,广泛吸引学生关注,及时获得学生对教育宣传内容的反馈,积极对话学生进行互动,做到既有精神震撼、也有内心共鸣,让公安英模精神教育宣传真正实现与受众的“零距离”,从而提升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4.2 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

将公安英模精神融入公安院校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加强对公安院校大学生的系统性教育引导。第一,加快公安英模精神进教材、进课堂的步伐。在公安院校思政课校本教材编写中加入公安英模精神元素,还可以将公安英模精神教育作为独立选修课程设置。第二,切实保障公安英模精神进头脑。要把公安英模精神与时代发展与公安文化建设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伟大民族精神相结合,增强课堂讲授的时代感与吸引力,引导学生从理论层面把握新时代公安英模精神的丰富内涵,拓展教育引导的深度与广度。教师要鼓励学生更多参与课堂互动、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灵活运用案例式教学法,用事实增强说服力、感召力,促进实现公安英模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三者之间的相互配合、有机统一。

4.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公安院校可通过多种形式,将英模精神教育融入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营造学习英模、崇敬英模的浓厚氛围。以润物无声的方式,使向公安英模学习成为公安院校大学生共同的行为自觉。第一,推进校园物质文化建设。通过布置公安英模宣传栏、组织参观校史馆等方式,发挥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对广大师生潜移默化的认知影响,促进公安英模精神深植于心。第二,增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参与性。警务化管理是贯穿公安院校大学生生活的关键一环。要将公安英模精神教育融入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之中,在日常管理中注重引导,提升学生向公安英模学习的行动自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和“第二课堂”的教育功能,通过鼓励学生定期组织或参与宣传公安英模精神和事迹的活动,使他们在参与中学习公安英模的先进精神和感人事迹,坚定从警志向。第三,丰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形式。公安院校要充分发挥行业院校优势,整合学校特色文化资源。例如,推出公安英模系列文学作品,并用于教育教学;开展“公安英模进校园”“优秀校友回母校”等系列活动,邀请英模人物到学校中为公安院校大学生讲述自己的点滴故事与所感所悟,拉进学生与他们的距离,以更好地产生内心共鸣、体悟精神内涵。在这种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公安院校大学生凝聚职业认同、培植崇高理想,引导学生以公安英模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踏实刻苦学习,增强对公安事业的自豪感、荣誉感和使命感,激发弘扬公安英模精神的主动性。

4.4 抓好实践教育

公安院校实践教育是指公安院校大学生在参加警务实践、专业实习和重大活动安保任务的过程中接受的专业培训和指导。首先,要明确实习学警接收单位的教育主体责任,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延续性。实习单位为实习学警配置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优秀公安民警作为指导教官,使他们在走进基层、服务群众的点滴中感受责任担当,在与指导教官谈心交流的过程中深化对人民公安初心使命的认识。其次,带队学管教师要定期开展思政教育引导,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以多种形式开展忠诚信念、纪律意识和警察责任等相关主题的教育活动,着重提升其针对性和持续性。此外,公安院校还可以聘任公安英模人物作为学校教官,邀请他们定期到学校与公安院校大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业务实践指导,让学生能够更多、更近距离地与公安英模人物交流学习,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公安英模精神教育的热情,发挥公安英模的表率作用。

4.5 健全教育引导机制

首先,要完善教育宣传效果的反馈机制,注重汇总公安院校大学生的实际收获和意见建议,以此及时了解学生的接受效果和意愿,以便实时调整宣传方式和内容,使学生真正接受、认同公安英模精神。其次,强化警察职业生涯指导,引导公安院校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从入学伊始就要帮助学生按照个人特点设定目标,在此过程中要将学生的警察职业理想和公安英模精神渗透到职业规划中,并通过定期举行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谈心谈话等制度,促使学生在渐进式适应警务化管理的过程中强化警察意识、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警务技能,并确立正确的职业观,达到涵养英模精神的教育效果。[5]

5 结语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促进公安院校中形成崇敬英雄、学习英雄的良好氛围,让公安英模精神在新时代公安院校教育中展现伟大魅力,充分发挥其思想引领、精神感召、塑造英才的育人效果,为新时代公安事业蓬勃发展培育更多后备人才力量。

猜你喜欢

英模公安院校公安
英模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析
“老公安”的敛财“利器”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吴天祥亲给拾荒助学老人送大米和鲜花
影视艺术在公安院校素质教育中的价值探索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公安报道要有度
公安院校大学生身体意象研究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