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文化视角下苏南城市物流一体化策略

2022-03-17郑丽娟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苏南地区苏南运输

郑丽娟

(苏州市职业大学 吴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江苏 苏州 215004)

文化在区域创新和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彰显着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当一个区域的经济、科技等达到一定水平时,如果没有相应的文化支撑,没有同步发展软实力,那么区域的综合发展将陷入困境。吴文化系统全面、内涵丰富,为苏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数千年来,苏州、无锡、常州等城市在吴文化的孕育、滋养下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灿烂的精神文明,这一区域的经济实力始终处于全国前列。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苏南城市也应谋求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在地域文化、企业文化的驱动下,不断创新,形成集成化、一体化的物流系统,实现结构转型。不同城市要结成“利益共同体”,解决物流业协同发展的问题,形成区域内创新合作机制。文化认同是促成“利益共同体”不可或缺的。本研究以吴文化为基础,分析苏南城市物流一体化过程中的问题,探索同一文化背景下区域物流一体化的途径。

一、吴文化的主要特征

(一)兼容并蓄的融合精神

吴文化对苏南地区经济发展影响最深远的是兼容并蓄的精神。吴文化强调经济与文化的融合和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变化和需求,强调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注重稳中求进,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谋求发展。

(二)求真务实和重商的理念

苏南地区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经世致用,重商的理念深入人心,人们脚踏实地地寻求高效率的发展道路,充分体现了吴文化的力量和特征。只有求真务实才能促进区域经济稳步发展。在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向高质量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关键时期,苏南城市强调求真务实,这也是这一区域物流一体化的动力。

(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吴文化具有持续改进、不断求精的特质。苏南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形成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明清时期,苏作就是精品的代名词,苏南地区的劳动人民从骨子里透出精益求精的工匠作风。目前,苏南城市均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吴文化基因的作用下,人们将工匠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实施精细作业,不断改进,尽可能地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以高效率、高质量的方式发展。

二、苏南城市物流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吴文化是苏南城市都认同的文化基础。吴文化具有扩张性和传导性,在苏南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当前,苏南城市提出物流业一体化的目标,要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利益共同体”,但在实践中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体制性障碍使城市间横向协作程度不高

受行政区划影响,苏州、无锡、常州存在较明显的体制性障碍。由于区域保护和条块利益的驱动,各城市为了在物流一体化过程中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和管理权,协作程度不高,缺少跨越行政区划的一体化横向协作的核心力量。这些城市没有龙头物流企业,城市间物流企业的横向协作也比较少。不同的物流聚集区只是在比较小的地域范围或业务领域内发挥各自的物流功能,不同区域联系不够紧密、相互协作较少。实现跨城市、跨行业、跨企业协作的难度较大。

(二)智能化综合运输体系缺失

从2018年至今,苏南城市的社会物流总额逐年增长,物流效率处于14%~15%,低于发达地区的水平(一般为10%左右)。究其原因,主要是城市间的智能化综合物流运输体系缺失。每个城市根据自己的发展需求建设各自的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等物流基础设施,建立各自的综合运输体系,没有从宏观、长远角度考虑城市间的跨区域交通体系建设。苏锡常的公路建设依然存在结构性矛盾;铁路和航空运输体系依然是薄弱环节;水运港口的现代一体化物流服务功能也不够完善,散杂货比较多,集装箱货运量不高;城市末端配送体系也需要进一步完善。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利用智能化手段建立城市间的综合运输体系,提高物流效率。

(三)物流功能整合程度不高

根据《江苏省统计年鉴2020》,苏南城市的物流企业总数超过3万家,各种类型的物流集聚区约有200家,缺乏大型龙头物流企业。“小、散、乱”的企业占多数,在发展中缺乏清晰的市场定位,所提供的服务项目单一,局限在运输、货代、仓储、配送等环节,对于供需资源、服务资源、物流资源的整合力度不足,缺乏集约化管理,管理效率不高,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服务能力不强,尤其是与金融业、高新制造业等合作形成供应链的增值服务能力不足。总体上看,与上海等物流服务能力较强的城市相比,苏南城市的物流效率不高,物流集聚区规模不大,很难产生规模效益。

(四)智慧物流融合不足

苏南城市的物流企业基本上都能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管理,总体上看硬件投入比较多,但信息系统的功能不全,软服务能力不强。企业都有发展智慧物流的需求,但是由于资金和能力有限,智能化建设集中在硬件技术的配备上,如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仓储管理系统等。实际上,物流企业智慧化、信息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必须解决原有系统与现有系统的融合问题。然而,传统物流企业单靠自身力量无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跨企业、跨行业的协作和融合。企业均认为利用智能技术能够提高物流效率,但是为了争夺更多的话语权,往往选择“单枪匹马”的发展道路,再加上行业中也缺少规模大、实力强的龙头物流企业和智慧物流平台,从全局来看这样很难有效配置物流资源。苏南城市间的智慧物流融合发展程度不高,智能化的道路依旧很长。

三、苏南城市物流一体化的对策

(一)兼容并蓄,形成跨行政区域的协同机制

苏南城市只有对建立区域内物流业协同发展机制达成共识,才能在共同的吴文化指引下形成凝聚力、产生可持续的推动力。面对多重体制障碍,要充分考虑政府职能部门、物流行业协会、物流企业、客户的需求,以兼容并蓄的吴文化为基础,采取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建立既有明确分工又能高效协作的跨区域一体化物流管理体制。进一步简化区域内物流企业设立和开展业务的行政审批手续,鼓励物流企业从跨区域一体化的高度进行业务创新;进一步增强城市的统筹能力,提高城市间职能部门的沟通效率;进一步鼓励人才在城市间自由流动,实行资格资质互通互认制度,尽可能减少物流企业一体化的障碍。

(二)求真务实,完善智能化、一体化物流综合运输体系

建立智能化、一体化物流综合运输体系是提高物流服务能力和物流效率的重要保障。在求真务实的理念下,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充分考虑区域物流智能化、一体化建设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推广数字化物流综合运输活动信息载体(如电子合同、电子票据、EDI物流电子单证等)的应用,促进海关、港口、铁路、航空、公路、工商、税务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建设苏南城市物流信息互联共享体系,为江苏实施“互联网+物流”战略创造条件。加快苏南城市间的铁路网建设,提高铁路县级节点覆盖率,从一体化角度优化对欧班列运输线路,使各城市优势互补;充分发挥交投公司的作用,突破区域制约,加大高等级公路的投资力度,提高陆运的效率和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时空限制,加强苏南的港口城市与上海、浙江的港口城市的合作,从一体化角度出发错位经营,形成特色产业;结合江苏自贸区发展规划和定位,积极对接上海自贸区,利用信息技术创新保税物流,提高通关效率;优化苏南航空运输线路,最终形成智能化、一体化物流综合运输体系。

(三)精益求精,整合物流功能

利用信息技术和后发优势,建立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吸引中小物流企业在平台上发布信息。一方面,扶持有潜力的企业,使之成为服务能力强、效率高的龙头企业。另一方面,鼓励企业之间加强合作,根据苏南地区新兴制造企业的需求,沿着产业链上下游提供延伸服务,通过战略合作、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形成跨区域、多式联运的一体化物流体系,优化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信息管理、包装、装卸搬运分拣等物流功能,从而提高区域的物流效率和服务能力。要进一步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的融合,提供专业的物流服务,拓展发展空间。

(四)经世致用,提高物流信息一体化程度

依托信息技术,创新“互联网+物流”模式。面对苏南地区新兴制造业的物流需求,要增加城市间物流信息一体化的研发投入,支持跨区域的多式联运企业联盟平台建设,加快不同类型和功能的物流信息系统对接,运用区块链理念和技术,实现物流数据的整合和共享,优化资源配置,最终提高物流效率。充分利用现有信息技术(如大数据分析技术、云技术和北斗等),推广一体化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应用,对天气情况、交通路况、运输线路、运输货物、运输设施、人员等数据进行精准分析,不断提高物流服务能力。同时,整合线上和线下的物流资源,形成线上和线下联动的机制,拓展交易支付、融资保险、诚信评估、安全监控等增值服务。

猜你喜欢

苏南地区苏南运输
苏南年俗亦动人
国土空间治理视角下苏南地区农用地生态修复分区
路先生,我错了
苏南地区商业插画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家庭农场发展模式探析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苏南地区上古气井低产低效主控因素分析
近代苏南义庄与基层社会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