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会计基础”课程思政教学问题研究
2022-04-27翟志华
翟志华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会计金融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习近平总书记把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喻为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把强化思政教育工作提升到了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从根本上凸显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地位。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将思政教育“润物无声”地渗透到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中,培养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能力。课程思政建设的全面发展,将教育内容从知识维度、能力维度提升到价值维度,是回归教育本质的必然选择。笔者在“会计基础”课程中,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灵魂,以动漫视频、典型案例、知识链接、热点讨论等为契合点,将适宜的典型思政材料融入“会计基础”教学,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坚持原则、依法办事、不做假账、廉洁自律、团队协作的会计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以实现“会计基础”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使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会计“诚信、敬业、法制”理念“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
一、高职院校“会计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
“会计基础”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通过对会计基本职业活动及工作流程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会计工作的本质,初步形成正确的会计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同时通过思政元素的植入,培养学生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为后续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和增强就业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会计基础”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摒弃了“重知轻行”“重教轻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但应试教育色彩依然浓重。教师过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上,未能结合课程特点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缺乏思政元素的渗透,教学过程设计和教育成果评价与思政教育脱节,没有将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功能贯穿于“会计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忽略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道德素养的培养。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切实推进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推动“会计基础”课程思政教学与时俱进。
(一)对课程思政的内涵认识片面
在“会计基础”课程思政“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过程中,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对思政嵌入内容、思政导入方法、思政传播形式等进行了初步探索。不少教师和学生都片面地认为思政教育是思政教师和辅导员的任务,都把“会计基础”课程思政当作“另外一种”思政课程对待,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思政的开展。一方面,在“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上,大多数教师着眼于讲授以资金运动为核心的企业会计核算内容,把会计相关专业知识点作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忽略了会计法律法规、会计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普及,不重视课程思政对大学生价值观养成和理想信念塑造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会计基础”课程的授课对象是身心处于全面发展时期、个性突出且自我表现欲望强烈的“00后”学生,他们的价值取向多元,思维更加活跃,相对于课程思政教学而言,普遍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更感兴趣。忽视会计职业素养培养和会计文化熏陶,必然导致会计课程无法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德育育人的作用。
(二)教育内容的关联度较低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割裂的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一是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重智轻德”专业课程人才培养方案所致。“会计基础”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对专业知识的传授,通过介绍会计基本职业活动、工作过程及加强技能训练,帮助学生了解会计工作环境、会计工作流程,熟练掌握基本的会计核算方法,为后续学习专业核心课程、考取助理会计师、增强就业竞争力打好基础。授课中,涉及会计职业道德的教学内容甚少,基本将思政教育委任于思政课程。二是部门之间缺乏协同合作。当前,专业思政课程属于公共必修课,而专业知识和技能则属于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教学内容。不同类别的课程由不同的教学部门承担,且“各自为政”,难免“同向”但不“协同”,无法形成协同效应,导致会计专业课程中思政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内容的关联度较低,呈现“两张皮”现象,不利于“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推进专业课程思政教学。
(三)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单一
在“会计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不擅长运用智慧型教学工具,依旧以“教”为中心,较少采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视频播放、小组讨论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交流较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此外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有些教师往往更注重知识传授,履行其“教书”职能,而忽略“育人”职责,鲜少挖掘会计专业知识体系中的思政元素,找不到思政元素与会计专业知识的有机“映射点”及“融合点”,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会计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总体设计
本研究将“会计基础”课程作为财会专业思政教学设计的“试点”,在该课程的“教”和“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探究课程思政教学总体设计思路(见表1),为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提供借鉴。
表1 “会计基础”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
三、“会计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路径
(一)提高师生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随着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步伐的加快,会计专业师生认识到了课程思政面临的新形势,体悟到了“会计基础”课程思政在教学育人过程中的重要性,将其视为一个以文化自觉自信推进高校文化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用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育人,占领高校文化育人主战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必备的职业技能之外,更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高职院校要定期为会计专业教师提供思政教学培训,举办多种形式的课程思政教学竞赛,鼓励教师从思政角度进行“会计基础”课程改革,将课程思政教学能力考核引入教师考评激励机制,不断增强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大学生是课堂的主导和中心,是高职院校思政建设和教育的主要对象。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优秀会计文化进校园、会计名家进课堂等形式,引导学生自觉将优秀会计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践行诚信、协同、奉献的职业道德精神,在学习中受教育、长才干,自觉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
(二)坚持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教育,思政教育为专业教育服务
高职院校教师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职业情操和人文素质,这样才能当好学生学习知识、锤炼品格、创新思维和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位和品行的“大先生”,并真正做到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教育,用思政教育为专业教育服务。教师在讲授“会计基础”课程时,可以基于专业知识体系,借助案例导入、微课视频、翻转课堂、专题讲座等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充分展示我国会计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努力使会计文化软实力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强国梦的强大动力;教育学生在以后的会计职业生涯中,应以相关法律及会计准则为准绳,进行合法、合理、恰当的账务处理和会计核算,了解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坚持走“国际化+中国特色”道路,坚信制度自信是实现强国梦的根本保障;引导学生遵循会计职业道德,恪尽职守,爱岗敬业,不做假账。依此,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达到如盐化水、润物无声的境界,实现“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
(三)挖掘思政元素,创新会计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为了充分发挥高职院校会计课程思政教书育人的作用,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当前学情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现代智慧型教学工具和手段,深入挖掘会计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法,力求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运用翻转课堂、微视频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视频播放、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丰富学习资源,让思政元素变得鲜活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让课堂“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