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建设背景下高职学生自我发展认知研究
2022-04-27王晓林
王晓林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招生就业处,江苏 南京 211168)
新时代背景下国家提出高职高水平建设目标,要求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建设是要提升人才竞争力,将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升到新的高度;高质量发展的目的在于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培养符合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需要的高水平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高水平建设应重视学生成长,关注学生自我发展认知。本文结合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创业思想调查结果、毕业生就业数据报告及江苏省相关就业数据报告,对高职院校高水平建设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一、关注高职学生自我发展认知的重要性
高等教育阶段的学习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大学生既需要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也要根据自身需求主动学习,实现个性化成长。不同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自我期待、自制力等不同,对于未来行业、职业和岗位的选择也不一样,学校的教育教学必须面对学生成长的特点。
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存在很多主观选择,很难通过学校、家庭强制并彻底改变,而社会因素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大学生的人格相对成熟,社会对于高职毕业生有很强的包容性,毕业生可以选择就业、升学、征兵入伍或自主创业,可以选择本专业相关岗位或者选择跨专业、跨行业的职业岗位。数据显示:江苏省2019届专科毕业生选择工作的占63.57%、升学的占23.33%、自主创业的占1.98%、参军的占0.59%[1]。
大学生自我发展认知主要涉及在校生如何设定学习目标和成长路线、怎样看待自我成长与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的关系、如何通过学习实践完成学习目标等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判断学习行为可能达到的预期结果,表现为自我目标期望。初步判断后,学生会评估学习活动的可选择性以及自身对于活动的热情、努力程度、效率与长期坚持情况[2]。一些高职学生在入学前就对大学学习进行了规划,设定了学习目标,分配了学习时间,入学后除了参与学校安排的学习活动、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外,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参与校园生活实践或校外社会实践,形成独特的成长轨迹。这样的在校学习过程,是高职学生自我认知发展的过程。高职院校在进行高水平建设的过程中,应更加重视高水平学生工作的重要作用。
二、高职学生自我发展认知的影响要素
大学生在校期间会通过学习、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锻炼学习意志,培养学习习惯,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提升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为进入就业岗位做充分的准备。但是,高职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存在巨大差异,他们对于未来的岗位或职业也有不同选择。如:笔者对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019级4278名学生的就业创业思想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你在就业、择业过程中会选择哪种就业方式”,选择自主择业、转本、接本、创业、入伍、出国、考公、苏北计划和尚未考虑的学生分别占总人数的28.45%、49.92%、8.23%、4.09%、1.68%、0.65%、1.64%、0.68%和4.44%。学生的选择受自我发展认知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一)国家政策与就业市场指引
就业市场指引对学生自我发展认知有重要影响。大学阶段的学习有明确的就业指向性。高等教育直接服务于社会发展,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是为毕业后的就业做准备。就业是大学生关注的问题,高考时的专业填报就是在有意识地选择就业方向,大学期间的学习往往也与就业相关。学生对于就业的关注实际上是关注社会需求,关注自身与就业市场的契合度。
国家政策对学生自我发展认知的影响,一方面体现在学生求职补助、人才落户、政策性招考、升学计划及考公考编等政策的直接引导上,另一方面体现在城市发展、高等教育建设等对人才培养的深层次影响上。就业市场能够反映学生在区域和专业内具有的就业竞争力以及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情况。大学生可以在就业大环境中思考自身所处的位置,构建自我发展认知,制订自我发展规划,设定在校学习成长目标,促进自身成长。
(二)学校层面的个体发展引导
学校的引导对学生自我发展认知的构建有重要作用。学校对学生自我发展认知的引导比国家和社会层面的引导更具体、更直接。高校可以直接将自我认知、自我发展引导作为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内容,关注学生自我发展认知的构建情况,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社会认知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制订自我发展规划,促进自我成长。高校可以通过学习过程、学习评价、实习实践和校园生活等来分析学生的自我发展认知情况,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价值观和个人发展目标,帮助学生把握成长规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高职院校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认识到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并在学科和专业建设等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此基础上,要对学生的个体发展给予积极引导,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发展需求选择个性化的成长道路,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家庭环境影响
家庭对于学生自我发展认知的构建具有隐性和长期的影响。对于学生自我发展认知的构建,家长的参与度很高。学生一般都在家长的指引下选择个人成长目标和职业发展路径、制订学习规划。虽然大学阶段的学习具有很强的自主性,但家长对于学生成长的影响是隐性的、长期的。学习独立性强、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完成度高的学生,一般都离不开家长长期的学习习惯培养、正确的引导教育、及时解决问题的家庭关系机制;而学习配合度低、难以完成学业的学生,一般都有疏于沟通的家长和教育缺失且关系不融洽的家庭。
高职院校应注重家庭因素对学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可以采取家校联系、家校共管等方式,从家庭角度入手,分析学生的自我发展认知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遇到的问题。在高水平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要重视家庭对学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延伸至家庭,让家长积极参与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了解学校高水平建设的内容,与学校一起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有力的支持。
(四)朋辈群体影响
朋辈群体对于学生自我发展认知也有明显影响。同学和朋友是学生社群关系的主要载体,他们一般处于相同的发展阶段、做出相应的成长选择。很多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往往会关注身边的同学,并以他们为参照;遇到困难时,也通常考虑向朋辈求助。如:笔者对于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就业创业思想调查的结果显示,对于“当你在择业中遇到困难时,你最想与谁沟通”,37.09%的学生选择同学朋友,选择“父母”的占36.67%。
高职院校需要从朋辈影响入手,注意学生群体性表现,了解学生群体对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评价的看法,在群体视角下观察学生个体的成长与发展情况。一方面,学校在进行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的过程中要积极抓学生典型,树立学习标杆,帮助学生取得成绩上的重大突破,带动学生群体进步。另一方面,学校要从学生整体入手,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防止“破窗效应”,积极帮助学生解决自我发展认知困难,防止负面情绪由点到面扩散。
(五)个体学习准备性和意志力
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是学生自我发展认知构建的主要动因。在社会、学校、家庭和朋辈群体的多重影响下,学生需要把外在影响内化为学习发展的自我认知,明确成长目标,制订成长规划。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能力、信息分析能力和自我督促能力是学生构建自我发展认知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学习思考和体验,培养学习习惯,明确发展目标,判断目标达成所需条件。如果缺乏学习的准备性和意志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会出现各种问题,不利于自身健康成长。
高职院校应关注学生学习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充分利用学习评价结果,从中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只有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高质量地参与教学改革和学校的高水平建设,才能满足学校高水平建设的需要。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学校高水平建设,是目前高职院校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
三、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发展与选择
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与自我发展认知直接相关。大学生在自我发展认知的指引下制订职业发展规划,开展理论学习和实习实践,以保障职业发展目标的实现。笔者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省高职专科学生为调查对象,发现当前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与选择呈现以下特点。
(一)就业选择中升学占比较大
升学是高职学生就业选择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校期间,高职学生积极为升学做准备,广泛参与升本考试课程学习。调查显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019届毕业生就业去向中升学占34.04%,2020届毕业生升学占57.36%;江苏省2019届高职专科学生升学率为23.33%[1]。学生对于升学的追求,体现了他们对于专业发展的自我要求,也是他们对自身发展的规划。这也说明就业市场对毕业生学历的要求有一定的指向性,尤其是对文科类专业学生。
(二)就业考虑的要素稳定
对于就业,高职学生最关注薪资待遇,而对于自身专业的发展并不是特别看重。笔者对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021届和2022届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思想进行了调研,对于“择业时,你优先考虑的三个要素是什么”,学生的选择如表1所示。
表1 学生对于“择业时,你优先考虑的三个要素”的选择
由表1可知,学生对于就业时考虑的要素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在10个要素中,两届学生所做的选择基本一致,其中最关注薪酬福利,其次是发展机会和工作地点,而对于专业对口、父母意愿等要素不够重视。
(三)职业发展规划完成度不高
大学阶段,学生能够提升自我发展认知水平、科学制订自我发展规划,主要体现在职业发展规划的制订与落实方面。对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的调研结果显示,制订过职业发展规划但没有实施的学生占47.73%,而制订并实施了职业发展规划的学生占38.15%。开展技能学习、提升综合素养、完成高水平学习任务是高职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目标,而缺乏职业发展规划的学生很难明确职业发展目标,更难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高职院校需要加强职业发展教育,及时引导学生在自我发展认知的指引下制订职业发展规划并认真执行,以更好地实现发展目标。
如上所述,目前高职学生的自我发展认知明确且具有稳定性。很多高职学生都有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但其中一部分学生不能贯彻执行;一些学生倾向于升学,在专业和技能方面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就业时倾向于追求福利待遇,对于专业对口要求不高。基于高职学生现有的职业发展和选择,对于高水平建设来说,高职院校应该努力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大国工匠精神。
四、高水平建设背景下高水平人才培养的新思考
高水平的人才培养要求学生既要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有广博的知识基础、宽广的视野和独立成熟的人格[3]。高职院校高水平建设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更高技能、更高水平和更高综合素养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高水平建设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国家开展职业教育改革,要将职业教育提升至普通高等教育同等地位,体现了国家对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和对高职学生成长发展的期待。高职学生要明确时代赋予的使命,打破职业教育成见,将自身的发展提升至国家发展、社会需要的高度,抓住职业发展机遇,积极提升技能本领,提高综合素养,积极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和社会产业的升级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生的充分发展,需要高质量的教学和管理。高职院校要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引下,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自我发展认知水平,拓宽专业、行业和社会视野,帮助学生提升职业能力,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开展德智体美劳教育,让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国家。这就需要高水平建设院校积极开展高水平学生工作,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理念,深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升学生管理和服务水平,将学生工作作为高水平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院校高水平建设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专业是高职院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和载体,专业建设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4]。高水平专业建设是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为了实现高水平建设目标,应关注学生在校学习的主体性作用,注重研究与分析学生的自我发展认知情况,强调学生对于高水平建设的重要作用。鉴于此,高职院校在进行高水平建设的过程中,应该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正视学生个体成长和职业发展的特点与规律,积极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学校、院系、专业的高水平建设工作,并将高水平建设工作落实到学生个体的成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