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文相融,读写组合
——新高考下艺术班学生读写教学策略

2022-03-17付桂泉

语文天地 2022年10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音乐艺术

付桂泉

随着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发展,社会对艺术生的需求逐年上升,随之而来的是艺术教育的快速发展和艺术生队伍的迅速壮大。近几年,高考艺术生的人数已经突破百万。面对这一庞大的学生群体,如何在有限的高中三年里既能有效提高其文化成绩,又能持续提升其艺术水平,始终是艺术班教师必须直面的课题。从2021年开始,江苏省高考纳入国家统一考试,考试科目实行“3+1+2”模式,在文化课考试前进行艺术专业水平测试。这一新的高考模式无疑对艺术生的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样对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下面针对艺术生的特点,结合教学案例,仅就新高考模式下艺术班学生读写教学策略作初步的探讨。

一、用艺术的眼光审视教材

语文作为基础性学科,和艺术有很多共通之处,比如苏轼在《东坡题跋》下卷《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评论唐代王维的作品时指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明确指出了文学和美术之间的关系。《尚书·尧典》中记舜的话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直接说明了文学和音乐的关联,文学是音乐植根的土壤,音乐是文学的翅膀。实际上,唐诗和宋词本身就是可以入乐传唱的。《毛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则又点明了文学和舞蹈的关系。可见,语文和艺术之间是相通互融的,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也可以提升文化底蕴、艺术品位和审美情趣。这不仅有助于艺术生在高考文化考试中提分,而且能激发艺术生艺术专业学习的灵性。

例如,在讲解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两句诗的时候,从美术的角度去审视教材,利用美术班学生善于想象的艺术特长,让学生描绘诗句所呈现的山间夜景并用绘画表现出来。一轮圆月挂在高空,月色皎洁如水,如水银一般倾泻下来,透过山间松树之间的罅隙,洒在松林之间,给漆黑的夜晚抹上一层水银之色。视觉上由高到低,山间清澈的泉水在石头上潺潺流淌,发出清脆的水声,给宁静的山间增添一丝动态之美。描绘的虽然是夜晚山间清冷的画面,却并不给人以死寂的压抑,反而有一种灵动的韵律,这种动静结合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生命形态,也是作者所追寻的艺术境界。美术生出于专业的敏感性,很容易把握住这首诗写景的特色,从而在脑海中构思出王维笔下的山居场景图,不仅能轻而易举地理解并牢记诗歌内容,而且能身临其境地感悟到诗歌所描绘的动静结合的画面之美。

二、从艺术的角度解读教材

在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时,针对音乐班学生对于声音的敏感性特长,可从音乐的角度去解读。如“大弦嘈嘈如急雨”描绘出声音的急促粗重,“小弦切切如私语”则写出了琵琶声的细微轻柔。“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描绘出大弦小弦交错演奏时声音的层次感就如大珠小珠掉落在玉盘中所发出的清脆之音。“间关莺语花底滑”用黄莺婉转动听的叫声来比喻琵琶声的清脆圆润;“冰泉冷涩弦凝绝”用冰下梗塞的泉流比喻琵琶声的凝滞不畅。“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用银屏爆裂、水浆激溅、战场上骑兵刀剑碰撞的重金属音乐来展现琵琶声的高亢激越。音乐是表达情感的,通过对琵琶女演奏的音乐的解读,学生很容易理解琵琶声的高低起伏表现了演奏者内心的波澜起伏。琵琶女在演奏的同时也在回忆自己的一生,所有的兴衰荣辱都通过手中的琵琶演奏了出来。利用音乐体验教材,利用音乐解读教材,学生对于音乐背后的人物遭遇和情感起伏就能更准、更真、更深地把握了。

三、用艺术的方法学习教材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这对于艺术生来说尤显重要,针对艺术生普遍偏感性的特点,如果能用艺术的方法来学习教材,即让艺术生结合自己的特长来主动探究,定能产生情真意切的体验,这何尝不是因材施教的别样诠释。

如,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时,面对美术班学生对色彩的细腻感觉,让学生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其所呈现的壮美画面,并且边展示边讲解:画面中秋日漫山遍野火红的枫林构成了这幅图的远景,在“自古言秋悲寂寥”的季节里,作者却“我言秋日胜春朝”,这壮阔的红色不正是象征了作者革命的豪情吗?再往近处看:“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红绿色彩的鲜明对比让人眼前一亮,在这碧如蓝的江面上,船只争先恐后向前,体现了革命者的昂扬斗志。头顶的雄鹰在搏击长空,象征着青年毛泽东奋力拼搏的激情;水底的鱼,则体现其“胜似闲庭信步”的革命乐观精神。这一幅生机勃勃、绚丽壮阔的湘江秋景图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了青年毛泽东的革命情怀。

又如,学习史铁生《我与地坛》这篇课文时,可以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懂你》作为背景音乐进行多层次朗读。由于这首歌的铺垫部分到高潮部分声调有明显提高,加上音乐班学生对音阶特别敏感,所以在歌声的烘托下,学生很快从歌词中概括出了文章第二部分写母亲的真情实感:“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写出了母爱的无私伟大;“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写出了作者史铁生刚瘫痪对于母亲痛苦的忽视;“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则写出了在母亲去世后的幡然悔悟,用课文中的原话说就是“可惜母亲已经不在了”。通过音乐去感悟史铁生对母爱的赞扬以及自己的后悔之情。最后,在全班齐唱《懂你》中结束,这种艺术美感的熏陶,胜过教师说教千百倍。

四、读写组合,达成写作高效教学

1.坚持写周记和读书笔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学生大量的阅读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持续实践。阅读是一种了解作者内心情感和人生感悟的有效方式,也是增厚文化底蕴,积累写作素材的前提。通过思考性的阅读,我们能了解作者对于人生或者世界的看法,阅读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过程,在作者的引领下,我们能遨游于作者所创造出来的广阔世界,增加人生阅历,获得和作者情感上的共鸣,这些都将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有了大量的阅读积累,写作才能“厚积薄发”。

在教学实践中,因为艺术生要兼顾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学习,所以笔者仅仅要求他们每周坚持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周记,把一周以来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用艺术的笔触记录下来。同时,每个月布置一本书的阅读任务,并要求在阅读的过程中写下读书笔记,对书中的内容或者作者的观点进行点评分析。如,在读曹禺的《雷雨》时,文中鲁侍萍对着儿子周萍说:“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让学生写下鲁侍萍此时内心的复杂情感。通过前文的阅读,学生能够设身处地沉浸到剧本中去,面对三十年未见的儿子,鲁侍萍内心的思念、失望、痛苦、愤慨的复杂情感就很容易诉诸笔端,让学生在读写中走进作者内心,实现情感共鸣,进而理解作品主旨。

2.结合阅读布置仿写、缩写、扩写、改写

《新课标》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基于此,在阅读过程中除了要完成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外,也要提升学生写作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布置一些仿写、缩写、扩写、改写任务,让学生在原文基础上进行艺术性创造,从而提升写作能力。如,在阅读郁达夫《故都的秋》时,为了让学生掌握作者通过寻常生活细节表现故都之美的写作特点,让学生结合生活经历,以《故乡的秋》为题进行仿写;在阅读长篇叙事诗《琵琶行》时,让学生把《琵琶行》缩写成一篇短小的现代文;在学习王维《山居秋暝》时,让学生紧扣诗歌中空山、新雨、明月、松、清泉,竹子,渔舟等意象,参照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用散文的形式扩写出诗歌优美意境;在阅读《祥林嫂》时,让学生把祥林嫂生活的背景从旧社会放到新社会,改写祥林嫂悲惨的一生,使她在新社会里翻身做主,赢得人生的主动权。

3.将历年高考作文题融入阅读教学

在阅读教学中,怎样让学生把文本阅读和高考衔接起来,发现文本阅读对高考作文的积极意义,是需要思考的问题。把高考作文题目有意融入相关阅读教学,是提升课堂阅读教学现实意义的有效方法。例如,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要求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材料要求学生高扬时代主旋律,着眼建党100周年,讲述中国的奋斗故事,照应民族复兴梦想,彰显当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表达对现实的思考。“可为”,是站在时代角度进行理解,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非常有利于青年奋斗;“有为”,是站在个体的角度思考,青年应该在这美好的时代奋发向上,有所作为。在阅读茹志鹃《百合花》时,就可把“可为与有为”融入教学活动中。在艰苦岁月里,无数的革命先烈前赴后继,用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青春的赞歌。通过阅读教学,结合高考作文,引导学生理解小战士为了争取人民幸福生活做出的牺牲,以新媳妇为代表的普通民众大公无私的胸怀,以及为了同一个理想形成的军民鱼水情深的和谐关系。在以后的作文中实践中,这篇阅读就是很好的素材。

又如,江苏省高考作文题:我们常常用古人所说的“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来谈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写作固然如此,仔细想想,小到生活、学习,大到事业、人生,又何尝不该这样呢?在讲解屠呦呦《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这篇阅读文章时,就可以结合其人生经历,解读屠呦呦从小立志将中医学发扬光大,并以此为目标,几十年如一日的持之以恒,最终发现青蒿素,为全世界治疗疟疾提供了中医学方案。屠呦呦的励志故事不仅能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屠呦呦身上体现出来的大国工匠精神也对高考写作大有帮助。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意渗透高考作文,既可增强阅读教学有效性,又可达成写作教学高效性,还可培养艺术生学习的主动性。

艺术生是高考群体中一类特殊的学生,作为江苏省重点艺术高中的一位语文教师,我肩负着培养艺术后备人才的特殊使命。在江苏省新高考模式下,教师必须倾注更多的心血,尤其是必须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艺术品位,智慧地把艺术和语文相融,把阅读与写作组合,切实取得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艺术专业水平测试和文化课高考的“三赢”。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音乐艺术
纸的艺术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音乐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