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解伟大建党精神基本内涵的四个维度

2022-03-17李学林

关键词:建党斗争理想

李学林 王 智

(西南石油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

在中国共产党的辉煌历史中,形成了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伟大精神。其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1]8的伟大建党精神,不仅是贯穿于中国共产党发展始终的一条中心线索,更是中国共产党人本质的集中体现。学者石仲泉认为,伟大建党精神是“党的精神谱系的伟大创新”[2],是从精神层面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总结,凝练概括和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道德和革命情操。在学者王炳林和曲青山看来,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源头”[3],“是贯穿、贯通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一条红线”[4]。对中国共产党有着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不仅是对百年历史经验的科学概括,而且也是新的历史时期开拓进取的思想保障。由此看来,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解决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这一重大理论问题。为全面研究党史人物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新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党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在百年的历史视角中回望过去,展望未来,更应该以伟大的建党精神为指引,不断强化自身,锻造优良品质。因此,从不同维度深入探究这一精神的基本内涵对我国当前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认识之维: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起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5]39,而且是党克服重重险阻的精神支柱。因此,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内在包含两个方面,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坚守共产主义理想。

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就是坚持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征程中数次置身于生死存亡的关口却又一次次绝处逢生,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究其原因,并非是偶然的运气,而是历史的必然。这一必然结果的关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马克思站在哲学的顶端,在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的哲学进行了批判、继承与发展,最终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科学理论,为人类社会打开了全新的认知视角,为改造世界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武器。其之所以被称为真理,原因在于经受了无数次的实践检验。从巴黎公社到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再到新中国的成立,虽然历经了挫折,甚至出现了倒退的现象,但每一次挫折和倒退最终都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以历史的跨越式进步作为补偿。其次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开放发展性。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方法论,以时代的诉求为依托不断地革新和发展。从列宁主义到毛泽东思想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代又一代的引路人用行动诠释着马克思主义的这一特点。1930年,毛泽东在其《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明确提出,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苏联的经验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6]111-1121941年,毛泽东通过《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正式拉开了延安整风运动的序幕。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进行了整顿,使党内的风气焕然一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邓小平旗帜鲜明地对“两个凡是”这一教条主义观点进行了批驳,指明我党应该遵循“求是”而不是“凡是”。因此,邓小平在关于市场经济的争论中一锤定音,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当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用实用主义的态度。[7]13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面对具体问题的时候,不能单纯地从真理中寻求解决方案,还要注意结合当前的历史和时代背景。另一方面,不能以有用或者无用的态度对真理进行随意地裁剪,要注意从整体性和连贯性的角度把握马克思主义。由此看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在坚持的同时以开放的、发展的、辩证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真理。历史也最终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指引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唯一的正确理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国人民点亮了前进的灯塔。”[5]688自此以后,中华民族迈向了波澜壮阔的崛起之路。

坚守理想就是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科学的信仰,是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进一步延伸。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8]15。一方面,为什么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首先,《中国共产党章程》中规定,实现共产主义既是我们的最高理想又是我们的最终目标。马克思主义政党之所以称为共产党,究其根本在于以共产主义理想作为基础。这不仅是共产党和其他党派之间的界限,而且也是区别马克思主义和社会改良主义之间的依据。从第二国际的演变到苏联的败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一次次告诫我们,只要无产阶级淡化了共产主义理想,最终都会陷入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泥沼。其次,共产主义理想是中国人民牢牢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的精神旗帜和动力之源。归根到底,共产主义理想就是人民的理想,离开人民去谈共产主义便是天方夜谭,因此,凝聚人心、团结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任务。而这一任务的关键就在于是否始终坚持最高理想,没有这样的理想信念支撑,就会在精神上得“软骨病”,就没有中国共产党今日的辉煌。另一方面,理想信念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在革命时期,毛泽东曾告诉美国记者斯诺:“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9]56例如,我党之所以能够造就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其根本在于无数红军战士心中坚定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评述长征时指出,艰难和死亡只会消磨人的肉体和生命,但理想信念却永远无法被摧毁。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之所以能够力挽狂澜、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10]110。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党上下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不断补充“理想信念之钙”。从铁腕反腐到制度建设再到思想建设,我党在一次次的自我革命中高扬起理想信念的旗帜。

综上所述,从认识的维度来看,伟大建党精神就是马克思主义真理和共产主义理想的高度统一。这既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逻辑起点,也是我们取得巨大成就的动力源泉。

二、实践之维: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

所谓“初心”就是我们为什么出发,所谓“使命”就是我们要走向何处。中国共产党能够由零到无穷,由弱小走向强盛,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11]530。马克思主义所指导的政党是人民的政党,共产主义所指引的理想是中华民族的远大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对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在实践层面的进一步细化。其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从理论层面来看。首先,坚守初心和使命是唯物史观的必然要求。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去观察和研究历史,是唯物史观的一个关键角度,这也是其与英雄史观的根本区别。人民群众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动性,持续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促进生产技术的不断更新,创造出了灿烂多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因此,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以来,就始终将人民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护人民的权益,始终站在学习者的角度,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知识。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传统,更是中国共产党的优势所在。因此可以说,初心和使命就是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牢牢团结在一起的黏合剂,是人民史观的必然所在。其次,初心和使命阐发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2]39为多数人谋利益,就是为人民群众谋幸福,这一论断是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原则。巴黎公社建立后明确要求,政府工作人员不仅要廉洁自律,重视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而且在收入上要与人民群众保持一致。这一规则的制定,奠定了无产阶级政党作为人民公仆的地位。因此,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的现实价值取向[13],服务于人民,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从母体中所继承的精神基因。

从历史层面来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打破所谓的“历史周期律”,其根本就在于对初心和使命的坚守。首先,从世界上其他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发展历程来看。例如苏联由盛转衰的过程告诫我们,一个执政党一旦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往往会走向人心涣散、众叛亲离的道路,最终会失去合法的领导权。再如西方早期的一些马克思主义政党,虽然也曾取得过瞩目的成就,但终究在资产阶级的威逼利诱下放弃了斗争,最终沦落为资产阶级的附庸。究其根本,依然在于忘记了初心和使命。不证自明,能否坚守初心和使命关乎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存亡。其次,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来看。我们不断地从历史中获得启示,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巩固着初心和使命。党的一大提出要对工人阶级进行援助;党的二大主张深入群众;党的四大再次强调要团结劳苦群众;党的七大将共产主义制度作为我们的目标;党的八大将中国共产党定位为工人阶级中最高的组织形式和最先进的部队。改革开放以后,党的历届全国代表大会都不断强化着初心和使命。从党的十二大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大会,这一主线贯穿始终。正是基于此,中国共产党才能行稳致远,愈发强大。

从现实层面来看。我国当前依然是发展中国家,且仍然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面临着来自诸多领域的风险和挑战,只有在发展的过程中才能不断解决矛盾。因此,发展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关键。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再到“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无不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当前,我国已经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这一宏大背景下,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制定发展策略直接关乎着人民的幸福和民族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兼具公平、质量和效率,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原点,明确了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的发展方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此看来,坚持发展就是坚守初心和使命。

党的初心和使命相互依存,互为前提。民族复兴的重要目的就是使人民获得幸福。人民获得幸福是民族走向复兴的重要前提。而上述目标的完成根本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伟大建党精神中明确提出这一点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三、方法之维:不怕牺牲、勇于斗争是伟大建党精神的要领

斗争和牺牲具有一定的关联性,斗争的过程往往伴随着利益甚至生命的牺牲。只有树立不怕牺牲的优良品质,才能进行彻底的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14]19正是这种将个人生死抛之脑后,坚持斗争的行为造就了无数的人间奇迹。

牺牲与斗争是共产党人的使命。马克思主义改造世界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与错误思想和落后生产力做斗争的过程。首先,马克思的一生就是一部个人的牺牲与斗争史。恩格斯曾说斗争是马克思的生命要素。青年时期的马克思在将目光转向社会的底层后,便毅然决然牺牲自我利益,投身于与落后政府的斗争中,以笔为刃为苦难群众发声。在其遭受迫害流亡他国之时,依然称自己为世界公民。在贫困和漂泊中继续与腐朽的制度做斗争,直到去世。其次,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批判中不断地发展,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的斗争性。马克思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入的解剖,从经济和政治的角度进行批判,揭示了其必将消亡的历史规律。与此同时,他的诸多著作以批判为名,例如《政治经济学批判》等,并且他还在理论上对错误的哲学思想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最后,马克思主义走向强盛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人的牺牲和斗争。马克思主义并非天然存在于中华儿女的血脉中,它的传播、发展和壮大是在无数中国共产党人的牺牲与斗争中实现的。仁人志士们在研究与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的过程中,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硕成果。在这一成果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广泛团结群众并投身于反帝反封建运动中,在民族存亡之际力挽狂澜,最终建立了新中国,使马克思主义扎根于世界的东方并茁壮成长。

牺牲与斗争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之中。首先体现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对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但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缺乏深刻的认识,在后期的实践中出现了诸如“左”倾等问题,使党的事业遭受了重大打击。遵义会议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早期领导总结经验,解决了反帝反封建的对象等问题,并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深入。从“农村包围城市”到“持久战”的提出再到重庆谈判,最终形成了适应中国革命实际的斗争方略。总的来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的不同阶段,依据不同的形势采用不同的斗争方式,使中华民族在跌倒后最终站了起来,为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打下了基础。其次体现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中。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针对新的历史条件,中国共产党以巩固政权和发展经济为主,开启了热血沸腾的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的征程。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新中国的经济得到了明显的改观。到“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开始在我国扎根。再次体现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和拓展阶段。1978年,伴随着国家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向经济建设的转移,斗争的意义和内涵也随之发生了改变。邓小平先后明晰了计划与市场的矛盾,提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宏观路径。随着苏联的解体,中国面临了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江泽民指出,我国在防止渗透和颠覆的领域面临着激烈的斗争。胡锦涛担任总书记时期,我国在面对困难和危机时主动开展斗争,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成果。最后,体现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分析国内外发展趋势后强调,“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15]15。例如,在制度领域和思想领域进行改革的同时,举国上下展开与贫困问题的斗争,最终在人类反贫困历史上写下了光辉一笔,完成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历史目标,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使民族复兴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因此,从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不难看出,勇于斗争、善于斗争尤为重要。遵循正确的斗争方法,才能避免无谓的牺牲,取得最佳的成果。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注定要斗争,要有所牺牲。不怕牺牲,勇于斗争的伟大精神是一个执政党应具备的要素。在新时代,及时完善和发展具有时代特色的斗争方法,抓住斗争要领,有利于我国增强自身的免疫能力,提高抵御未知风险和挑战的能力。

四、价值之维: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归旨

“忠诚”是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价值认知。忠诚于党和人民,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坚守,也是其政治担当和政治立场。忠于党是忠于人民的重要前提,忠于人民是忠于党的至高境界,二者在实践和理论层面上具有紧密的关联性。

对党忠诚。首先,忠诚于党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传承。党的一大在其制定的党纲中明确规定,申请入党者必须坚守党的规定,做一个忠实于党的人。在后来的古田会议中,这一要求被明确为入党的基本条件之一。与此同时,党的早期先驱,如方志敏、夏明翰等人以实际行动捍卫着这一基本准则。毛泽东在领导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多次强调“忠诚”二字,并在延安整风运动时辩证地指出,“忠诚”要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否则只能看作是奴隶主义。党的八大时,“忠诚老实”被写入《党章》之中,邓小平要求全体党员坚持这一原则,不对党隐瞒真相,歪曲事实。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围绕“对党忠诚、永不叛党,是党章对党员的基本要求”[16]189这句话展开论述,并将这一原则看作是培养和选拔领导干部的根本标准。其次,忠诚于党要坚持党的领导。一方面,我们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历史昭告我们,先有中国共产党才有新中国的诞生。在每一次历史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总是置身于困难的最前线,敏锐地把握时代脉动,巧妙地化解危机,为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要坚持和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的权威保证了我国开展各项事业时上下统一的一致性,党的集中领导是我国在面临各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发挥举国力量的重要保障。正如恩格斯在对巴黎公社进行反思时所指明的那样,“巴黎公社遭到灭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17]500。因此,坚持这一条就是内在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正是出于此,中华民族才能在短短百年内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不负人民。首先,不负人民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的出现就是为了让人民成为主人,通过不断地努力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属性。因此,中国共产党只有与人民坚定地站在一起,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才能达成这一目标。其次,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坚守。作为人民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在理论和思想上高度重视群众工作。早在党的二大时期,就已经对群众路线做了概括,要求党员在开展工作时积极深入群众,发动群众的力量。1943年,毛泽东正式提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观点,对党的群众路线做了进一步地拓展,并在党的七大中将群众路线上升为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将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并在每一个历史阶段加以强化与丰富。从毛泽东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从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到胡锦涛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再到习近平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无不体现着中国共产党服务于中国人民,与中国人民同呼吸的优良品格。最后,不负人民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以人民为中心,这是基于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把握和我国当前所处背景的深入分析所作出的重要论断。从这一论断出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推进改革,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人民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同时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1]11忠于人民、服务人民是中国共产党制定一切政策的依据。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达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最高境界,才能永葆青春,继续创造伟大历史。

五、结语

伟大建党精神的四个维度是相互交织、层层递进的统一整体。“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整个精神体系的起点,彰显了真理和理想对中国共产党人根本性的支撑作用。在马克思主义真理和共产主义理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切中历史脉搏,明晰何为初心、何为使命的问题,为“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找到了落脚点。并在此基础上坚定不移地围绕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开启伟大斗争之路。伟大斗争往往伴随着伟大牺牲,中国共产党人在“不怕牺牲、勇于斗争”的精神指引下,把握斗争要领,在“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价值追求中实现了集体的升华。继承和发扬这一伟大精神,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化对党史人物的研究,推进党的建设,而且有助于我们在新的历史征程中接续辉煌,实现民族复兴伟业。

猜你喜欢

建党斗争理想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朱允炆和叔叔们的斗争(下)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
建党九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