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意舞蹈对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教学的借鉴

2022-03-17张晓涵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舞蹈动作学科

张晓涵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武汉 430064)

创意舞蹈最早出自于鲁道夫·冯·拉班的“教育舞蹈”思想,是对“教育舞蹈”思想的实践。吕艺生认为:“动作是人类表达的一种形式,创意舞蹈建立了孩子们对动作的理解。它为所有即将进入舞蹈的要素打下基础。创意舞蹈让所有的基石在其中相互作用,孩子们融入在艺术过程中。同时它开启了学生的审美教育,培养他们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技巧。”[1]可见,创意舞蹈的意义正是在于开启学生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是开展幼儿舞蹈教育的实际需要。

1 创意舞蹈

创意舞蹈的形式主要通过对游戏、多媒体、其它艺术手段等的运用创造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其充分自主创意,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

琼·拉塞尔说:“我们并不关注舞者的培训、熟练的技术能力,或者发展出某种舞蹈风格来。我们所关注的是,通过培养儿童对动作的热爱,以及给予他们想象、探索与直觉的空间来进行教育。”[2]可见,“创意舞蹈”没有价值判断属性的"对"或"错"的动作,主要是通过培养儿童对动作的热爱,使其自发的进行舞蹈,从而发现儿童或学生的特殊素质,然后引导、发展出来。

苏珊·朗格认为,“表现性”(在其确定的意义上说来)是所有种类的艺术的共同特征。在作为“创造物”这一点上,它们是相同的,对于一切种类的艺术来说,那被创造出来的“生命的形式”都意味着同一种意思。舞蹈作为表现性艺术之一,强调用动作抒发人丰富的情感,而创意舞蹈与其它艺术种类的结合,目的正是在于激发幼儿或学生的兴趣,从而充分表现情感。正如苏珊·朗格所说:“一件艺术品就是一件表现性形式,这种创造出来的形式供我们感官去知觉或供我们想象的,而它所表现的东西就是人类的情感[3]。因此,相比于传统的舞蹈教学,创意舞蹈的教学则侧重于在舞蹈中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使其充分表现情感。

众所周知,传统舞蹈教学以口传身授法为主,“口传身授”分为“口传”和“身授”两部分。“口传”包括讲解动作、传授知识和渗透思想,“身授”即示范。而创意舞蹈则是立足于启发引导,以教师进行引导、启发,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使其进行独立的思考,它从本质上改变了师生之间固定的教与学的状态。由此可知,这种形式的运用重在教师“引导”,强调发挥学生“自主”。这样的教学氛围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学生在自主感的支配下所出现的不同想法、思路等极具独特,这也与舞蹈创编教学中强调的“个性”不谋而合,二者同是强调在舞蹈中窥见“个性”,从而能够形成个人或作品风格上的“艺术个性”。

2 借鉴创意舞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 必要性

2.1.1 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需要

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人在呼吁“创新力”的同时,依旧不可避免的在教育教学中强调结果而轻过程。在传统的舞蹈教学中,教师通过口传身授来讲解动作、传授知识,学生通过对教师的模仿进行学习,这种教法虽然使得学生快速达到技能课的教学目标,然而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角度上来讲,它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想,限制了其思维,抑制了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因而,将创意舞蹈融入幼儿舞蹈创编教学中,强调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模式,有助于变单纯模仿为创造舞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学中,学生通过教师适时适度提供相应的指引和帮助,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敢于大胆探索、敢于提出自己独到的观点。这样的方式使其获得了主动探究的机会,有利于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由此可知,借鉴创意舞蹈对幼儿或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需要。

2.1.2 是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个性是艺术的生命。创意舞蹈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视每一学习者为独立的个体,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注重当下的艺术体验,倡导尊重彼此的独特风格。将创意舞蹈融入进幼儿舞蹈创编教学中,关键是要做到因材施教,善于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通过引导,发挥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可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不同的学生产生个性交会和碰撞,由此可能产生更加独特的想法、新的思路,达到不同的效果。因此,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进而给学生一个健康、完整人格的舞蹈教育。

2.1.3 是增强课堂吸引力、感染力的需要

当下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重模仿、重技能、重结果”的现象,忽视学生的身心体验,忽视其学生的主观需要,使舞蹈失去“情之所至,舞之蹈之”的原有魅力,消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创意舞蹈通过即兴、游戏和口述等不同的形式来启发和引导学生,学生在课堂上并非机械的模仿动作外形,而是尝试探索与开发肢体创意的潜能,运用身体不同部位发展多样的变化,在不同环境中尝试人与物多种互动方式,从而探索合作。这种带有即兴色彩的舞蹈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释放天性,从而能够在舞蹈中认识自己,体验创造与合作的乐趣,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快乐。因此,这种形式有助于改变以往的教学弊端,增强课堂的吸引力、感染力。

2.1.4 是适应教学相长的需要

教育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影响,共同成长的过程。创意舞蹈的实施不仅对教师的课堂控制能力与驾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教师的知识面和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教师需是一位观察者,要能够观察到学生的个性特征,以便于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其次,教师需是一名引导者,应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大胆想象,使学生能以自发性的动作来创作,主动探索、发现关于他们自己、他人的以及周围的世界;再次,教师应是学生的帮助者,在尊重学生行为主体上给予帮助,帮助学生积极探索,使其感受到爱与欣赏;最后,教师需是一名游戏组织者,通过讲故事、做游戏、击鼓伴奏等教师与学生交互式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情境,“游戏化”的进行教学,促进学生发现探索动作的技能,以培养学生对动作的热爱,以及给予他们想象、探索与直觉的空间而舞蹈。由此可知,对创意舞蹈的借鉴是适应教学相长的需要。

2.1.5 是幼儿教师开展幼儿教育活动的实际需要

虞永平认为:“幼儿教育应该充分协调多种资源、多方面的教育影响,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使幼儿教育形成一个系统,使各种因素发挥整体的影响,以提高幼儿教育的成效,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教育必须是整体性的教育,幼儿教育需要高度整合。因此,对幼儿教育而言,尽可能地加强教育的整体性,这是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和需要的[4]。可见,幼儿园的课程虽然相对划分为语言、艺术、科学、社会、健康五个领域,但每个领域却呈现着整体性、综合性的特点,发挥着整体功能,这符合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由此可知,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舞蹈创编教学中,要注重岗位对接,突出各学科的综合能力,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仅仅是单一的技能训练。创意舞蹈教学活动内容涉及多学科领域,通过将其他的艺术学科与非艺术学科进行综合,创造性的设计舞蹈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与探索动作。对于学生而言,这种舞蹈形式涉及多学科领域,各学科的学习不孤立而存在,有利于促进学科融合,帮助学生在创编过程实施与五大领域课程相联系的舞蹈活动,这更贴近未来的工作实际,是幼儿教师开展幼儿教育活动的实际需要。

2.2 可行性

2.2.1 基于幼儿教育的指导思想的可行性分析

1989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的指导思想,强调幼儿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提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注重活动的过程,并提出教育要关注个别差异,满足发展中的不同需要,关注每位儿童的个性发展。幼儿教育指导思想的提出强调了幼儿在教育中主体地位,明确了游戏的教育价值,并提出关注幼儿个别差异的要求。2001年颁布的《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再次强调了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此外,在艺术领域的指导要点强调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作的快乐。可见,对幼儿进行舞蹈教育就是要以幼儿为主体,将游戏与舞蹈相融合,使其在游戏中,自由地利用肢体来表达内心感受,鼓励幼儿发挥自我、表现创意,强化幼儿的个性化发展。综上所述,在幼儿教育的指导思想下引入创意舞蹈是势在必行的,而幼儿教育的指导思想为创意舞蹈的实施奠定思想基础,因此,基于幼儿教育的指导思想的可行性分析,创意舞蹈的借鉴是可行的。

2.2.2 基于幼儿园课程管理政策的可行性分析

我国现行的幼儿课程管理政策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布教育指导纲要,规定总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实施原则,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执行纲要的具体指导意见,再由幼儿园为主确定本园的具体课程[5]。可见,当下的幼儿园课程普遍是结合各自的实际条件和需要,制定独具特色的园本课程,幼儿园对于课程设置相对灵活。由于创意舞蹈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多学科融合的特征,通过美术、语言、音乐等不同的学科领域的融合,以舞蹈作为媒介,进行综合性舞蹈教育,因此,舞蹈活动形式较为灵活,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如区域活动、主题活动、小组活动都可以开展创意舞蹈教学,由此可见,幼儿园课程管理政策对引入创意舞蹈提供了便利,为其提供了实施条件。因此,基于幼儿园课程管理政策的可行性分析,创意舞蹈的借鉴是可行的。

2.2.3 基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特点的可行性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对人才的培养紧紧围绕幼儿园教育实践教学与弹、唱、跳、画等科学融合,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全能型技能人才。因此,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特点来看,具有全能型的特点,学生整体的优势并不在于某一学科的单一技能,而在于各学科的综合训练。可见,在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教学中,适合以幼儿舞蹈为主要表现形式,恰当的融入其它学科,以舞蹈作为媒介,进行综合性舞蹈教育,这种形式有利于发挥专业优势,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综上所述,从学生全能型的专业人才特点来看,学生知识经验的综合性可以为创意舞蹈的实施提供教学人才的支持,因此,基于学生学情特点的可行性分析,创意舞蹈的借鉴是可行的。

2.2.4 基于幼儿艺术创新特点的可行性分析

幼儿艺术创新具有多种童稚性和儿童特有的浪漫性,幼儿艺术创新特点在于不拘一格的新奇创意、自主性是幼儿艺术创造之魂、幼儿艺术创新的超越性[4]。幼儿期是最富有创新精神的阶段,此阶段幼儿的精力充沛,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又富于幻想,因此,创造力是幼儿的天赋,在幼儿身上,这种潜能具有更大的开发空间。因此,基于幼儿艺术创新特点的可行性分析,创意舞蹈的借鉴是可行的。

3 创意舞蹈对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教学的借鉴

3.1 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意舞蹈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主,强调的是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模式。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舞蹈教学观念,由教师教授动作,学生进行模仿的教学形式,转为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进行自主创作的教学形式,也就是由单一的模仿动作转变为创造动作。这种形式的转变意味着学生从接受式学习转变为发现式学习,教学方法也从注重舞蹈技巧转变为知识与舞蹈体验的相结合,这种转换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性,使其能够进行创造性的自我表达。学生通过动作表达感受,又通过内心感受而呈现出独特的舞蹈,因为每个人个性不同,内心感受也不相同,表现出来的舞蹈动作也就不尽相同,所以,这种形式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了学生和幼儿的天性,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将舞蹈活动变为了精神创造活动,培养其创新意识,树立起以培养创造意识为主的舞蹈教育观。

3.2 注重学科综合,促进学科融合

创意舞蹈是以舞蹈作为媒介,通过结合美术、音乐、戏剧等学科领域,整合为综合性的舞蹈教育活动。张乐乐认为:“艺术‘整体’在于破除艺术学科之间的壁垒,找寻各门学科之间的联结点,避免学科间的分裂给人带来片面、局部的艺术体验。对于舞蹈美育而言,一方面学科之间联结点的找寻、整合的运用方式是为了在‘彼此关联’中能够更清楚地识别舞蹈的特性,让课程回到舞蹈本身时能够得到更多的启发;另一方面,舞蹈本身虽然已经包含动觉、听觉、视觉和语言的因素,但其‘综合性’还是有一定局限。因此将舞蹈的‘整体’视野扩大,落到艺术‘整体’层面去看待舞蹈美育的课程建设。”[1]可见:(1)舞蹈教育要强调“整体”,而不仅局限于单一学科,这里指的“整体”,就是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学科融合,也就是将舞蹈与各学科相关联,完成知识的迁移与结合,从而在融合的过程中,进行新的创造;(2)舞蹈与各学科之间融合是以舞蹈为主体的融合,与各学科之间的融合,是为了更好的进行创造。

由此可知,在幼儿舞蹈创编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应注重学科综合,促进学科融合,强调“整体”,避免艺术体验单一的问题,以此促成学生完成知识的迁移与融合,从而使其进行个性化的创造。教师的具体做法为:在确定教学主题基础上,关注其它学科在该教学中的教育价值,寻找学科融合的知识契合点,进行教学设计。以主题“大花猫与小老鼠”为例,这个主题可以与戏剧、绘画、音乐等学科领域相结合,如与戏剧相结合,教师可以以故事为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小老鼠的肚子怎么发出咕咕叫的声音,它怎么了?大花猫发出了呼呼的声音,它在干什么?”由此引导学生掌握猫与鼠的形象特点,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戏剧表演,学生在表演中会自主展现猫鼠的动作特征。又如与绘画相结合,教师可以以猫、鼠的图片作为导入,通过提问“小老鼠与大花猫在干什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绘画,画中会展现了猫鼠的形象特点,接着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绘画,来让其进行表演,模仿画中猫、鼠的形象,学生在表演中就会自主展现猫鼠的动作特征,随即教师结合学生展现的动作,帮助学生提炼出猫、鼠的动作特点,最终完成动作的创编。

3.3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创意舞蹈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与启发学生主动调动身体去了解和感受周围的一切事物,使学生尽可能的感受、想象。具体做法是:(1)还原教学情境,以多种信息化手段与教学相融合,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多方面感官体验,使其能够感受场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2)设计教学导入环节,可采用做游戏、讲故事、听音乐、看电影、情境表演等形式进行导入。以主题“飞吧,小蜜蜂”为例,在开展教学前可采用沉浸式投影,还原“蜜蜂在花园采蜜”的真实教学情境,由此调动学生的视、听觉感官体验,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发现蜜蜂的形象特点。教学以游戏为导入,在游戏中要求学生创造“蜜蜂”的各种造型,从而体验不同造型的空间感,创造独特的动作。这种还原教学情境与游戏导入的方式,可将学生带入至规定情境中,引导学生发现身体、了解身体,以创造出个人独特的身体动态。

3.4 运用游戏化教学

创意舞蹈通过运用游戏化教学,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鼓励学生在游戏中发挥自我、表现创意。众所周知,游戏是学前教育的重要手段,更是其不可取代的重要学习方式,幼儿通过在游戏的探索中学习,使学习充满趣味,而游戏的过程是幼儿自我发展的过程,有着不容忽视的教学价值。可见,在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教学中,游戏化教学是必要的。具体做法是:(1)根据教学主题,围绕教学目的,择取适合的游戏;(2)对游戏进行合理的调整,准备游戏材料制定游戏规则,以使学生能够通过游戏创造舞蹈。如以主题为“谁的尾巴最好看”为例,针对这个主题教师可以设计为角色游戏,围绕通过游戏熟悉各种动物的形象特点,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中创作不同的舞蹈造型的教学目的,将游戏规则制定为:以“谁的尾巴”的音乐为背景,分组分配相对应的动物角色,根据教师的口令做动作,音乐响起,教师说口令,动物们模仿动物行走的姿势,音乐暂停,则动物们停止动作,随即摆出相应的动作造型,如若音乐停止没有摆出相应的动作造型就要被淘汰出局。为使学生深度体验自己扮演的角色形象,教师还可投放游戏材料,如各类动物的头饰等。以此在这种游戏化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编兴趣,使其自然的投入到集体活动中,自由地利用肢体来表达内心所感,使每个动作发自内心、感物而动,从而“情之所至,舞之蹈之”。

3.5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的任务在于发现每个受教育者身上一切美好的东西。鼓励他们独立工作,进行创造,获取成功”。在创意舞蹈中,教师是引导者与启发者的角色,那么对教学而言,教师也要避免成为发号施令的权威者的角色,以避免学生在创编中的抵抗心理和畏难心理,避免束缚其思想,禁锢其想象力。幼儿舞蹈创编是艺术想象的过程,也是形象思维的体现,这种想象是编导将幼儿生活进行提炼、升华后在脑海中勾勒的一个看得见的事物与形象,然后用生动有趣的舞蹈动作赋予抽象事物以形态、姿态、色彩和情感,表现出幼儿化的独特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是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一方面,应该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被关注、被肯定,从而使其敢于用肢体表达自我,建立课堂中积极健康的精神环境;另一方面,需要建立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持续的自我学习,促使师生平等交流、相互启发,从而形成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

3.6 与幼儿园教师岗位需求深度融合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教学需考虑幼儿园教师岗位需求。幼儿教育艺术课程目标是让幼儿通过艺术感知周围的环境,触碰到生活、艺术中的美,并能够运用艺术表现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可见,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中,应该契合幼儿生活,贴近幼儿实际,探寻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应注重其综合能力,能将各学科融会贯通,进行有效地结合,并能将之转化为舞蹈,最终使幼儿舞蹈创编教学的成果能够真正适用于幼儿园,能使幼儿园为之所用。

4 结 语

随着对舞蹈教育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其重视程度日益提升,我们需积极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当然,并不是否定传统的教学方法,时至今日,口传身授法依旧是舞蹈中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但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舞蹈创编教学而言,我们不应只以“示范一模仿”形式贯穿,这使得学生甚至幼儿逐渐丧失对舞蹈的兴趣。创意舞蹈通过创造性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注重多学科的融合,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引导启发,使其进行舞蹈创编,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个性化发展,增强舞蹈创编课的吸引力、感染力,这是适应教学相长的需要,也是幼儿教师在幼儿舞蹈教学中的实际需要。新形势下,应不断增强幼儿舞蹈创编课的吸引力、感染力,通过不断完善、调整教学模式, 从而实现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教学的现代化发展。

猜你喜欢

舞蹈动作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动作描写要具体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