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话平行结构研究回顾与展望

2022-03-17孙李英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句法共振语言学

孙李英

(河南大学 外语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1)

平行结构(parallelism)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构平行、意义关联的语言表达[1]399。平行结构研究分为独白中的平行结构研究和对话中的平行结构(简称对话平行结构)研究。以往这两方面的研究都是不温不火,但是对话句法理论的确立使对话平行结构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为其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因此,本文拟就对话平行结构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重点介绍对话句法理论视角下平行结构的研究,指出其理论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拙见,希望对未来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为此,笔者在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以“parallelism”“paralleled structure”“repetition”“平行结构”“重复”为关键词,检索了国内外主流语言学类、认知科学类和心理学类相关期刊文献,共筛选出 200多篇论文,以理论视角为线索对其进行梳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研究的出发点和侧重点不同,以往学者在研究平行结构时曾经使用了其他术语,如“重复(repetition)”“联结(alignment)”“对言(dui-speech)”等。

一、对话平行结构的多维度研究

根据分析采用的理论框架和研究的主要问题,已有的国内外相关研究可分为四类:平行结构的功能语言学研究、平行结构的心理语言学研究、平行结构的对话句法研究、平行结构的对话句法与其他理论的交叉视角研究。

(一)功能语言学研究

平行结构的功能语言学研究主要关注平行结构在语篇中的功能,根据研究关注侧重点的不同又可细分为平行结构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和会话分析研究。系统功能语言学家Halliday和Hasan[2-4]将平行结构作为语篇衔接的重要手段,挖掘书面语和口语交流中平行结构的衔接功能。其中,与平行结构直接相关的是词汇衔接手段,它包括同义、近义、反义、上下义等,这些手段具有维持话题和保持意义连贯的功能。国内学界,胡壮麟[5]85、张德禄[6]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汉语语篇中的平行结构,指出平行结构不仅要形式平行而且要意义关联。但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家更多关注的是书面语中平行结构的衔接功能;会话分析学家则主要关注口语语篇(对话)中平行结构的话语功能。Tannen[7-8]将平行结构和重复视为同一概念,相对全面地研究了对话中的重复现象,分别论述了重复在话语生成、理解、连接(connection)、交互和人际介入(interpersonal engagement)中所起的作用。重复能使说话人用更少的努力产出更流畅的话语,它提供了一个语义上并不密集的话语,有利于听话人快速地去理解;重复是语篇衔接的重要手段;重复在交互中可实现话语权的保持、显示倾听、拖延时间等;重复不仅能够连接前后话语,还能够连接产出话语的交际者,增强交际者的参与感、实现人际介入。两位Goodwin[9]发现重复是一种版式捆绑(format tying)。他们认为将对话交际理解成行为、意图,或是话步,就如同只关注音乐家的行为而忽略了音乐家弹奏的音乐本身;当前话语与先述话语之间的连贯可能存在于交际双方的措辞(wording)中。他们较早地注意到在会话交际过程中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问题。Schegloff[10-11]系统研究了单个说话人和多个说话人之间的重复现象,分析发现:单个说话人话轮内部的重复能够实现话轮重新定位、内部修复及为听者做调整等功能;不同说话人之间的重复则可实现信息收到的确定、起始修复,也可表示改正、拒绝和结束话段等。同国外一样,国内的相关研究同样集中于平行结构在交际互动中的功能上。朱永生[12]简述了重复除强调以外的其他功能,如表承认、表惊讶、表绝望、表紧张、表讽刺等。梁丹丹[13]论述了口语语篇中重复现象的类别及功能。她将重复分为非流利性重复、同构重复和相互重复。她从认知、人际和语篇衔接三个角度论述了重复的功能。在认知方面,重复具有注意提示和记忆加强功能、促进话语产生和理解功能、表达情绪功能等;在人际方面,重复具有接受-参与功能、话题延续功能和澄清请求功能。在语篇上重复可以促成句际衔接。她还借用了心理语言学家的心理启动机制解释重复生成的认知心理动因。权立宏[14]指出重复是除替换外汉语母语者在自然会话中自我修补的两种常见模式之一。

由上可知,平行结构的功能语言学研究系统而全面地探讨了平行结构的语篇、情感、语用等各项功能,但对会话交际中平行结构的结构平行与其所引发的功能关系的互动关注较少,同时也忽略了平行结构产生的心理认知机制。

(二)心理语言学研究

不同于功能语言学研究视角,一部分心理语言学家尝试挖掘平行结构背后的心理动因。Bock[15]利用实验首次提出平行结构的产生机制是心理启动(priming)。由于受心理启动的影响,交际双方倾向于运用相同的语言表达指代相同的事物、状态和事件,他们称之为词汇夹带(lexical entrainment)[16]。这一现象促使交际双方对某一语言表达实现概念协定(conceptual pact),从而促使词汇平行结构产生,该结构在交际过程中逐渐取得临时构式(ad hoc construction)的地位[17]。在概念协定研究的基础上,Pickering、Garrod[18-19]提出了对话交互联结理论(Interactive Alignment Theory),将平行结构的研究拉入对话加工的心理机制这一大的研究框架下进行考察。该理论认为,对话的顺利进行需要交际者在语音、音位、词汇、句法、语义和情景模式六个层次上实现相互联结,或者说实现相似的语言表征形式,也就意味着实现了六个层次上的平行。这样,六个层次上的平行结构得以产生。发生在一个层次的平行能引发另一个层次的平行,语音、音位、词汇、句法这四个层次上的平行属于形式平行;语义和情景模式的平行属于意义的平行,亦即意义上的关联。如此,形式的平行引发意义的关联。对话交互联结理论还认为,意义关联的直接动力来自心理启动,它能自动激活语言不同表征层次的联结;心理启动是自动的、无意识的,不需要加工努力和交际双方显性的协商,无须交际双方的概念协定。简言之,心理启动引发形式平行并最终带来意义的联结(连贯),从而推进话语的顺利进行。

平行结构的心理语言学研究挖掘出平行结构生成的心理启动机制,为平行结构的研究提供了心理学依据。但是该研究将意义关联、话语连贯的心理动因简单地归结为心理启动,未能详细阐释从心理启动到话语连贯的认知过程。针对这一问题,新兴的对话句法理论从认知和功能视角提供从心理启动到形式平行再到话语连贯的具体推理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心理语言学研究的不足。

(三)对话句法研究

2014年,CognitiveLinguistics杂志第三期专刊发表了关于对话句法理论(Dialogic Syntax,下称DS)的七篇文章,标志着DS的正式确立。DS是认知语言学和互动语言学融合的产物[17,20],它从认知功能视角分析自然对话中话语间的平行映射关系与共振效应,旨在揭示语言、认知和互动对意义推理的作用。该理论突破了传统的单句层面的线性句法分析模式,把单句内部的认知分析拓展到话语间的结构关系研究[17,21-22]。在会话交际中,言者会有意或无意地复用先述话语(基础话语)的语言资源,产出的目标话语与基础话语形成平行映射关系,进而促使话语间产生形式和意义的共振(resonance),这就是对话句法现象。平行是对话句法的外显特征,指会话中并置话语之间的对应表征关系,它能诱发对应成分之间的映射,进而激活它们之间的相似性感知[21]370,亦即共振。共振既包括相似性,也包括差异性[21]360。

在对话句法理论下,平行结构不再是单一的研究对象,而是被拉入基于平行结构的在线意义推理这个大的研究目标里。该理论通过分析映射结构(diagraph)[21]362,即平行结构间共振带来的超越句子层面的句法关系,来解释话语意义的在线建构。简言之,该理论通过分析话语间的平行对应关系来解释平行结构之间的意义关联。该理论认为,话语间“形式上平行很可能意义上也平行(关联)”[21]369。具体而言,在会话交际过程中,由于受到先述话语心理启动的作用,言者会复用先述话语的语言资源,产出目标话语。该目标话语和基础话语构成平行结构,平行结构间的平行映射关系引发话语间的形式共振,进而激活意义推理的类比机制,使看似没有意义关联的对应成分之间建立起意义的关联[21]。但是仅依据形式共振便做出意义的类比推理,进而获得关联的意义,显然这种推理并不充分。若想获得关联的意义,该分析过程中形式共振的同时必须加入话语间意义的认知加工过程,这样才能为基于语境的意义的类比推理提供意义支撑。

随着对话句法理论的引入[23-30],国内也开启了平行结构的对话句法研究。王寅、曾国才[31-33]在对话句法框架下分别探讨了英语中WH-问答平行结构的句法共振、语义共振和语用共振。他们将句法共振具体分为结构层面的共振和关联共振,结构层面的共振又细分为语音、词语、单句和句群层[31]。王寅、曾国才[32]基于心理学中记忆原理和构式语法的传承观建构了WH-问答平行结构语义共振的分析方法。在WH-问答平行结构中,问句不仅为答话者提供了具体的话语,同时也提供了一个语义图式,答句依据这一图式对其提供相关的例示性信息。王寅、曾国才[33]还论述了英语WH-问答平行结构背后的认知语用机制。他们指出,答话者A基于与问话者Q之间不同的关系和自身交际目的,实施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即完全合作、局部合作和零位合作。这三种不同的合作度决定了对应的三类不同的ECM结构耦合,进而产生与之对应的三类不同的信息共振,即完全共振、局部共振和零位共振。依据问和答之间句法对应性的程度,关联共振可以分为完全共振、部分共振和零共振。王寅、曾国才关于WH-问答平行结构的论述对研究对话平行结构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他们将句法共振、语义共振和语用共振分别在不同期刊的三篇论文中进行论述,不利于这三个方面的统一分析。

(四)对话句法与其他理论的交叉视角研究

针对上述对话句法理论意义加工缺失的问题,Zima[34]将对话句法理论与认知语法相结合,引入认知语法的识解模型和语篇分析模型,利用语言使用事件的动态更替和识解机制填补平行结构研究中的意义加工部分。

依据Langacker的认知语篇理论[35],在话语流中,话语对应视窗,视窗对应不同的语言使用事件,语言使用事件随着时间的推移由先前事件、当前事件和后续事件而不断展开。换言之,在话语交际中,对话平行结构的基础话语和目标话语分别对应两个连续的视窗(语言使用事件)。随着话语的开展,概念化者从一个视窗到另一个视窗不断地转换注意焦点(focus),而共振依赖交际者视窗的更新和注意焦点的转移。随着话语的顺利进行,先前事件作为已经激活过的概念基层是共振的基础。为了获得共振,说话人必须再次激活先前事件提供的共振基础,依据共振基础来解释当前话语。同理,每一个语言使用事件都反映说话人对客观情景的识解,在连续发展的话语流中,说话人的识解为听话人的识解提供基础,听话人的识解又为后续说话人的识解提供基础。因此,他们的识解在交互中具有连续性和关联性,从而引发共振。Zima[34]将对话句法和认知语法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修补了对话句法理论。但是,她没有区分共振的种类,这使其论证过程存在一定的模糊性;而且她只解释了词汇共振,并没有对句法共振进行阐释。国内,高彦梅[36]尝试结合Du Bois对话共振具体的形式表征方式与Hasan衔接和谐理论细致的“功能关系”描述,解释言谈进程中平行结构表层平行共振与深层功能语义关系之间的互动,实现对话句法理论和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解释平行结构中的优势互补和联合增效。刘兴兵[37]基于经典的语义三角理论证实了平行结构形式上平行、意义上关联的正确性,但也只是从理论上证明了这种观点的正确性,并没有提出具体而有效的推理步骤。孙李英[38-40]基于对话句法、认知语篇及识解的主体间性等理论,构建了基于形式介入的形义一体会话含义推导模型,即“形式介入>平行映射>形式意义二位一体共振>类比推理>会话含义”。具体而言,话语间的形式介入带来话语间的平行映射关系,进而激活话语间形式和意义的二位一体共振。形式的共振触发和突显意义的共振,意义的共振体现于识解的共振,即交际双方通过联合调试最终达成在某一识解维度上两种识解之间的意义对比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语境进行意义的类比推理,会话含义由此产生。该模型有一定的解释力,但是目前只是在汉语平行结构中得到了验证,其普适性需要进一步探究。

在对平行结构的形式与意义关系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同时,部分学者尝试结合对话句法理论与其他理论,细化平行结构的生成机制问题。Sakita[41]尝试引入Langacker[42]的范畴化理论。由上可知,对于平行结构的生成机制,不论是心理语言学研究还是对话句法研究,都一致认为其是心理启动。但是,这一心理启动的过程如何操作?换言之,这其中涉及何种认知过程?为解答这一问题,Sakita[41]借用Langacker[42]的“原型(prototype)—图式(schema)—扩展式(extension)”的范畴化关系细化了这一过程。听话人以对方话语为原型抽取其图式,并以此为模板,建构该图式的不同实例,即扩展式。扩展式与原型因具有相同的图式而构成平行结构。在话语流中,同一图式会被不断地例示,产出多个扩展式,进而产生平行、激活共振、实现话语连贯。因此,话语与话语之间的“原型—图式—实例”关系塑造了进行中的对话[17]457-459,[41]468,揭示了对话中语言基于自身结构的能产性特征和“语言建构语言”话语产生机制。Sakita借用Langacker的“原型—图式—扩展式”这一范畴化关系细化了心理启动这一过程,是对对话句法理论关于平行结构生成机制研究的丰富和补充。但是,在某些平行结构中,很难界定基础话语是否是原型。针对这种情况,Brne、Zima[17]提出对话平行结构的生成机制是图式化(schematization)和实例化(instantiation),即“实例—图式—实例”。这一提法解决了Sakita的原型难以界定的问题。不过,他们的提法过于简单,忽略了直接以基础话语为图式进行阐释而生成目标话语的情况;同时,在实例化过程中,言者必须提供一个具体的识解方式对图式进行例示,但是这一识解方式的选择并不是随意的,而是涉及一个相对复杂的认知过程。

二、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趋势

依据上述研究回顾可见,对话平行结构的研究主要在功能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对话句法和学科的交叉整合四大研究视角中展开。在功能语言学视角下,学者们将其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语言现象,对其在话语交际中的各项功能做了比较全面的探讨。而在心理语言学、对话句法及后来的交叉学科视角下,对话平行结构不再是独立的语言现象,而是被拉入对话的加工机制这样一个大的研究背景之下。在此背景下,平行结构的生成机制及其形式和意义之间的互动关系成为学者关注的重点,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平行结构研究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对话句法理论的出现,为平行结构的研究开启了句际结构研究的新视角,平行结构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突显,这必将为平行结构的研究带来广阔的前景。

(一)扩大研究范围

在研究内容上,以往的平行结构研究主要集中于平行结构的话语功能、生成机制及其形式和意义之间的互动关系等方面。但是,对平行结构表层平行共振与深层功能语义关系之间的互动研究依然不足,仍然缺乏一个翔实的平行结构生成机制,对于平行结构形式和意义关系的研究目前还没有一个具有普适性和操作性的推理程序。同时,对于平行结构的研究,不应仅局限于上述三个方面,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比如平行结构之于话语的塑造和会话顺利开展的作用、对话平行结构局部的稳定性、话语流中临时构式的产生及固化、对话平行结构涉及的语言的组合和聚合关联、线性句法与对话句法理论的互补性研究等。平行结构的研究也可以拓展到非语言符号的多模态研究,譬如在语言符号的分析中加入手势的作用[43]。此外,还可以加强平行结构的类型学研究,在多种语言中研究平行结构并从中找到不同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二)加强多学科理论融合

在理论视角上,要进一步加强语言学各流派的融合,实现联合增效。对话平行结构研究本身具有天然的跨学科性质,上述平行结构研究的四大理论视角体现了多学科相融合的趋势。在以后的研究中,对话平行结构的研究应在深入结合上述理论的基础上,借鉴互动语言学和构式语法等理论的相关成果。对话构式语法[17,44-45]的提出就是对话句法理论与构式语法相融合的产物,对话平行结构作为对话构式的一类,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同时,对平行结构的研究要坚持形义一体的准则,可以适当借鉴形式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事实上,对话句法理论视角下的平行结构研究已经借鉴了形式语法的语言形式表征方式,以构建体现平行结构之间语言形式映射关系的映射结构[21]362。

(三)提倡多样化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可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话句法理论视角下的平行结构研究尤其要注意两种研究方法的结合。平行结构的心理语言学研究一般利用定量研究方法(心理实验)证明平行结构从形式平行到话语连贯的心理动因是心理启动,但是它缺乏理论上推导过程的补充。因此,平行结构的对话句法研究补充了缺失的理论思辨内容(定性研究)。Moscoso和Du Bois[46]利用大数据和信息论(information theory)的数据计算方法来测试平行结构间的共振度(degree of resonance)。Du Bois[47]介绍了一款名叫Rezonator的分析软件,用于分析和量化平行结构话语间的共振和介入。随着科技发展,各种数据分析方法不断涌现,未来的研究还可运用R语言、Python等数据分析工具,以增强平行结构研究的实证性和客观性。

三、结语

本文就对话平行结构的研究进行综述,总结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对话平行结构研究是一个开放的、具有天然跨学科性质的研究话题,可从不同层面和不同视角进行研究,因此具有巨大的研究潜力,尤其是对话句法理论的确立为其提供了互动认知[48]视角。特别是在汉语中,平行结构(对言)是汉语语法的基础,存在于词汇、短语、语篇等语言的各个层面[48-49],因此汉语对话平行结构研究具有很大的价值。对于对话平行结构的研究有利于揭示会话发展过程中语言、认知、互动之间的关系,整合个人认知和社会互动,使认知走出“大脑”、走入社会交往,符合语言研究的社会和互动转向。因此,关于对话平行结构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猜你喜欢

句法共振语言学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ZJP56型组合绳锯组锯机超谐共振分析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安然 与时代同频共振
选硬人打硬仗——紫阳县党建与脱贫同频共振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改革是决心和动力的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