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都连家参与郑芝龙、郑成功对外贸易考

2022-03-17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长泰江都漳州

刘 涛

(1. 肇庆学院 肇庆经济社会与历史文化研究院, 广东 肇庆 526061;2. 龙岩学院 闽台客家研究院, 福建 龙岩 364012)

目前,学术界关于明代中后期漳州府海澄县月港与泉州府晋江县安海镇的贸易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如陈博翼《从月港到安海——泛海寇秩序与西荷冲突背景下的港口转移》从区域史视角,翔实考证了福建沿海主要对外贸易港口从漳州月港转移到安海港的过程,对后学多有启发[1]。然而,这些研究成果在深度与广度上仍有可拓展的空间,如还可从民间族谱进行考察。族谱记载虽是祖先叙事,但也可从中觅得相关蛛丝马迹,尤其是南明时期的史料,值得深入研究。通过民间文献考察,现已发现漳州府长泰县善化里岗兜社(今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枋洋镇江都村)连家早在万历二十一年(1593)就移民南安大盈驿,继而迁居安海,又播迁同安,江都连家子弟连继振获得郑芝龙信任,终因“暧昧通盗”而遇害。如此,江都连家是否与在安海发展对外贸易的郑芝龙,以及在厦门发展贸易的郑成功有关?关于郑芝龙安海对外贸易的参与者,尤其是民间参与者,历来关注的学者不多。明代万历中叶,来自漳州府长泰县的百姓为何要放弃在漳州府海澄县月港参与的合法对外贸易,舍近求远,赴泉州府晋江县安海参与对外贸易?长泰百姓如何与郑芝龙、郑成功结缘?为此,本文通过广泛搜集地方志、文集、族谱等史料,从连继振深受郑芝龙赏识入手,分析其中原因,继而考察连继振所在的长泰连家与郑芝龙、郑成功之间的关系,揭示地方社会历史变迁,还原文本的书写过程,探索郑芝龙、郑成功对外贸易的影响。

一、连继振获得郑芝龙赏识的原因

(一)连继振获郑芝龙信任任职福宁州

连继振在南明隆武元年乙酉(1645)获郑芝龙任命,担任福宁州都司。

《长泰上党连氏江都族谱》记载:“百二,讳继振,奏挺公自云:庶子,隆武乙酉年受郑芝龙劄副补福宁州都司卫,生天启丙寅年,顺治戊子年以暧昧通盗事被杀,年二十三,与堂侄淑葬南靖畲埔头。娶黄氏,生子幼殇。”[2]1连百二即连百二郎,使用数字郎名,其名继振,是其父庶子,生于天启六年丙寅(1626),卒于顺治五年戊子(1648)。郑芝龙任命连继振,从其时隆武帝定都福州来看,福宁州是福州的门户,连继振出任福宁州都司,实则被郑芝龙委以重任。连继振因“暧昧通盗事”而遇害,与其堂侄连淑葬于南靖县畲埔头。娶妻黄氏,生子,早夭。

连继振的生平事迹为奏挺公所述。奏挺公指连继振之父连松,字奏挺:“松,字奏挺,本之公次子,生万历庚辰年又四月晦日午时,卒顺治戊子年十一月初五日卯时,寿六十九。娶杨氏,无子。娶妾生子曰百二,以暧昧通盗,为族人所杀,立弟杉第三子完为后。”[3]80连松生于万历八年庚辰(1580),卒于顺治五年戊子(1648),连松卒年即连百二遇害当年。连松原先娶妻杨氏,未有子嗣,因此纳妾,生子一人,即连继振。连松在天启六年(1626)生连继振,年近五十岁“上寿”之年。江都连氏宗族嫡庶之分明显,其妾虽因母以子贵见载族谱,其姓氏及娘家情况却未获族谱记载。

连继振的嫡母杨氏:“杨氏,在坊杨荣户子雍公女,生万历辛巳年十月一日辰时,卒康熙壬寅年二月廿六日酉时,寿八十二。夫妇合葬老寮后埔仔,坐庚向甲兼酉卯。”[3]81杨氏是长泰县城在坊人,此“杨荣”是其宗族户籍名称,其是杨子雍之女,生于万历九年辛巳(1581),卒于康熙元年壬寅(1662)。杨氏与其夫连松合葬长泰,可见杨氏虽未因连继振事件受到影响,但改变不了连松因遭丧子之痛而去世的实情,长泰连氏宗族将连继振事件归咎于连松“教子无方”。

(二)连继振、连淑因抗清而遇害

连继振的堂侄连淑,由于族谱仅载宗族第九世,即连百二这一代,因此未载连淑生平事迹,只能从族谱记载的连淑父母情况管窥连淑生平:“斧,奏馨公次子,生万历庚戌年十二月廿八日戌时,卒崇贞癸未年九月望日巳时,年三十四,葬双溪口稷仔园中,坐亥向巳,娶陈氏,生一子,曰淑。”[2]1连淑之父连斧,生于万历三十八年庚戍(1610),卒于崇祯十六年癸未(1643),其妻陈氏,即连淑之母陈氏:“陈氏,同安西英人,改适。”[2]2陈氏是同安县人,夫死改嫁。从连淑与连继振同葬南靖来看,两人关系密切。以连淑在连斧二十五岁时出生,即崇祯八年(1635),可知其九岁丧父。从明代男子十六岁成丁来看,连淑丧父时尚未成年,作为其父连斧的唯一血脉,很可能留在连家,未随其母改嫁,得到连家的接济,得以生存下来。连淑与连继振年龄相仿,两人是儿时玩伴,因此同葬南靖。然而,从连淑远葬南靖来看,其未能在江都故里祖地埋葬。究其原因,应与连淑死因有关。连淑因何而死,族谱未载。从连淑死时的年龄与死后的葬地来看,连淑与连继振应死于同一年,即顺治五年戊子(1648)。连淑时年十四岁,尚未成丁,无法迁居南靖安家。连淑也应死于非命,与连继振一同遇害。为何连氏族谱未载连淑死因?究其原因,应与连淑死时,连斧早已去世,连淑生母陈氏也已改嫁多年,因此连家未再追究连斧的教子责任有关。此外,连淑虽因“暧昧通盗”被族人杀害,但连继振有官职,比连淑的辈分高、又年长数岁,连继振因此被江都连家认为是“暧昧通盗”的“主谋”,连淑则被认为是连继振的“帮凶”,而未专门记载连淑死于非命。

尽管连继振、连淑因“暧昧通盗”而遭族人杀害,但此“盗”之由来,族谱却未记载。此“盗”具体所指,应从长泰地方社会历史变迁说起。虽然清朝早在顺治三年(1646)就开始统治漳州,但长泰直至顺治五年戊子(1648)地方社会才稳定下来。康熙《漳州府志》记载:“(顺治)三年,大师入漳。”[4]此“大师”指清军,此“漳”指漳州府城。顺治三年(1646),清军入漳州,清朝开始统治漳州。另据康熙《长泰县志》记载:“邑中亡命者,啸聚山谷响应。芹山、珪山、望寨各立头领蚁附各千余人,号曰起义,实剽掠也。乡民筑寨避之。然牛酒粮食之费亦不能免焉。自丙戌冬至戊子春始稍定。”[5]此“丙戌”指隆武元年丙戌(1645),此“戊子”指顺治五年戊子(1648)。连百二担任南明隆武政权武职,直至顺治五年戊子(1648)因通“盗”被杀,此“盗”即抗清义军。从长泰连氏族谱在清朝所修,可知从清朝角度而言,抗清义军被贴上“盗贼”的标签。长泰地方秩序安定,长泰连氏宗族站在清朝一边,唯独连继振一人曾经获得郑芝龙的任命。从连继振接受郑芝龙任命后未改旗易帜追随清朝来看,连继振坚持抗清,直到顺治五年戊子(1648)。长泰连氏宗族出于自我保护,对南明隆武将领连继振进行捕杀,并牵连追随连继振的堂侄连淑。由于漳州直至顺治三年(1646)才接受清朝统治,在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灭亡后,接受南明隆武政权统治。虽然清朝否定南明隆武政权的合法性,但是长泰连氏族谱仍然记载南明隆武政权,因此长泰连氏族谱留下连继振获得郑芝龙任命的记载。

(三)连继振获得郑芝龙信任存在的问题

郑芝龙骁勇善战,连继振应有一些武艺,否则难以获得郑芝龙任用。郑芝龙纵横海上,擅长海战,其任用的武官多与海洋有关。然而,连继振故里长泰县是传统山区,航海并非连继振专长,如何获得郑芝龙关注?

以往有南明隆武政权时期存在郑芝龙与黄道周之争的说法。郑晨寅《论黄道周、郑芝龙关系与南明隆武朝之覆亡》认为郑芝龙出身武将,黄道周身为文官,由此引发文武官员之争。又因为郑芝龙来自海商阶层,黄道周来自士大夫阶层,导致海商阶层与士大夫阶层之争[6]。明代重视里甲户籍,户籍出身区分明显,地域观念较为浓厚。如洪承畴说服郑芝龙降清,则与二人都是南安同乡有关。从二人籍贯来看,郑芝龙故里泉州、黄道周故里漳州,是否存在来自泉州与漳州两地官员的隔阂呢?

从明末清初漳州府属县族谱记载的黄道周与郑芝龙的形象来看,两人相差悬殊。如时属漳州府的漳平县就流传刘角斌在江西广信府担任推官,遇到北伐抗清的黄道周途经广信,奉命回到漳平招募义士前往福京复命,获得隆武帝钦授招讨使的祖先叙事[7]。连继振获得郑芝龙信任,存在三个问题:其一,连继振来自漳州,郑芝龙来自泉州,连继振为何能够超越地域之分获得郑芝龙赏识?长泰虽然最初隶属泉州,然而早在北宋时已划归漳州,直至清代皆隶属漳州府管辖。可见连继振是地道的漳州人。其二,连继振来自山区,郑芝龙来自海洋社会,两人分属不同的文化圈,为何连继振却能超越文化之别,备受郑芝龙青睐?连继振故里长泰县江都地处山区,自古以来就是小农社会,崇尚耕读传家。郑芝龙则来自海洋社会,耕海为田,商贸气息浓厚。与来自海洋社会的郑芝龙大为不同,连继振如何在隆武帝建立政权的当年,就获得郑芝龙关注,被委以重任?其三,福宁州依山傍海,以舟楫见长,航海并非连继振所长,如何能够承担起重任?要回答这些问题,须从连继振的宗族说起。

二、江都连家参与安海对外贸易

(一)连继振宗族多人迁居南安大盈驿

《上党连氏江都族谱》记载:“戍,深之公子,生崇贞庚午年,戍自祖父锵瑟万历间往南安大盈居住,传父深、叔洪,又移居晋江安海,至戍又流寓同安,播迁不常,戍故,而锵瑟绝。”[3]124此“崇贞”即“崇祯”。连戍的祖父连铿,其族谱记载:“铿,字锵瑟,子奎公第三子。”[3]33连戍生于崇祯三年庚午(1630),自连戍的祖父连铿起,历经其父连深、叔父连洪,直至连戍,祖孙三代旅居在外。连铿在万历年间迁居南安县大盈,连深、连洪兄弟迁居晋江县安海,连戍迁居同安县。连戍未有子嗣,连铿一脉绝嗣。

连铿为何迁居南安大盈?其族谱在连铿兄长连镇一栏详细记载了连家迁居南安大盈始末。连镇谱系如下:“镇,字锵环,子奎公长子,生嘉靖己亥年五月初六日戌时,万历癸巳年与弟侄移居南安大盈驿,后复归家,卒万历甲寅年三月初一日卯时,寿七十六,合葬林口庵内山,坐癸向丁,娶王氏,生五子:长济、次淑、三温、四涵、五浡;女一,适西门王文奎户藩公。”[3]31连镇字锵环,是连锵瑟的长兄,生于嘉靖十八年己亥(1538),卒于万历四十二年甲寅(1614),在万历二十一年癸巳(1593)与其弟侄迁居南安大盈驿,后回到家中。与连镇一同迁居大盈驿的“弟侄”,即连锵及其二子连深、连洪。连镇三弟连锵:“铿,字锵瑟,子奎公第三子。”[3]33连镇之侄,即连锵二子连深、连洪:“深,锵瑟公长子,从父往安海,生、娶、卒、葬未详,生一子曰:戍。”[3]62“洪,锵瑟公次子,自幼往安海,生卒俱失志。”[3]62

连铿、连深、连洪等生卒年月、配偶均不详,仅载连深生子连戍。究其原因,应与连锵、连深、连洪三人从事的职业有关。连锵、连深、连洪常年旅居在外,可能导致与长泰故里联系不多,因此长泰故里未有其生卒年月、配偶的记载。这一点,与连镇晚年返回长泰故里定居,因此留下生年记载有一定关系。但也有不符合常理之处,即连镇既然返回长泰故里,为何未将与之迁往大盈的三弟连铿生卒年月以及配偶资料带回来?

连铿、连深、连洪一家生卒年月、配偶资料不详或另有原因。连镇、连铿、连深、连洪等迁居大盈的具体地点是大盈驿。连镇若因从事贸易而迁居大盈驿,将是单独前往,而非与其弟连铿及侄连深、连洪等一同前往。可见连镇、连铿、连深、连洪迁居大盈驿实际上另有原因。

(二)连深、连洪参与安海对外贸易

连深、连洪迁居的安海,即晋江安海镇。连深、连洪兄弟为何要从大盈驿迁居安海?杨捷《平闽纪》记载了大盈及安海的历史地理情况。《遵奉谕旨咨督院》记载:“即令议减福宁城守守备一员统领驻守大盈、小盈二处,以塞东石、安海之冲。”[8]卷5,39a大盈与东石、安海毗邻,连深、连洪兄弟可从大盈就近迁往安海。《遵奉谕旨咨督院》又云:“至于大盈、小盈,尤为山寇要冲。”[8]卷5,38b大盈为“山寇要冲”,来自长泰山区的连家自然可发挥所长。《檄左营游击朱起龙》述及:“照得大盈、小盈以及前埔、竿头、灵水,俱系边海要汛。”[8]卷10,28a“大盈”地处“边海要汛”,自然可迁居位于海滨的安海。

连镇、连铿、连深、连洪迁居大盈,源于大盈毗邻东石,可作为连镇、连铿、连深、连洪参与东石贸易的中转站。首先,大盈与东石关系密切。又云:“照得大盈、小盈……且逼近东石逆穴。”[8]卷10,28a大盈与东石毗邻。其次,东石以海外贸易著称,东石澳、东石港的海外贸易尤其发达。聚集东石者来自内地。《檄左营朱起龙》记载:“东石之贼,皆内地奸棍为之。”[8]卷10,22a东石地处沿海,聚集东石者却来自内地,长泰地处山区,自然也是内地。东石与安海关系密切。《檄左营朱起龙》又云:“试就安平、灵水、前埔、竿头等处界口论之,数处皆东石出没之咽喉。”[8]卷10,21b此“安平”即安海。安海是清初东石“贼寇”的咽喉。东石,即东石澳,时属安平港。连深、连洪因此从大盈驿迁居安海。

那么,连镇定居大盈驿期间是否参与对外贸易?回答是肯定的。除了上述大盈驿与东石、安海毗邻,连镇之子连浡兴建江都寨也可反映连镇确曾参与对外贸易。

漳州民间团筑土堡。万历元年《漳州府志》记载:“漳州土堡,旧时尚少,唯巡检司及人烟辏集去处设有土城。嘉靖四十年以来,各处盗贼生发,民间团筑土围、土楼日众,沿海地方尤多。”[9]漳州民间兴建土堡始于嘉靖末年(1561—1566),“团”字反映兴建土堡需要大量金钱,系合力完成。康熙元年《宁洋县志》说得更直接:“宁民所居多在山麓,散而不聚。每数家则并力作一土堡,寇警足以御患。”[3]48此“宁”指时属漳州府管辖的宁洋县,兴筑土堡需要数家合力,与宁洋县一样地处山区的长泰县亦然。

连浡如何能够以一人之力兴建土堡?连浡生平事迹:“浡,字易之,号太瑞,锵环公五子,生万历辛巳年八月十三日,卒康熙甲辰年十二月十七日,寿八十四。娶郑氏,生二子,长樽、次艮,女一,适在坊刘孔伯户思价公。公万历间为寨长,筑江都寨以捍寇,至今赖之,卒葬土结仑。”[3]60连浡是连镇第五子,生于万历九年辛巳(1581),卒于康熙三年甲辰(1664)。其在万历年间作为寨长,兴筑江都寨,距其父连镇返乡时间不远,连浡兴建江都寨所需费用与连镇参与对外贸易获利密切相关。

连镇、连铿、连深、连洪参与东石、安海对外贸易,连深、连洪据此直接迁居安海参与对外贸易。

连栻从安海出发迁往吕宋(今菲律宾)参与对外贸易。“栻,隐之公长子,生万历己丑年,往吕宋死。”[3]88连栻,生于万历十七年己丑(1589),明代男子十六岁成丁,其应在万历三十二年(1604)以后迁往吕宋。连栻与连镇、连铿谱系如下:“三世:佛祖,字时崇,号侃斋。”[3]3“四世:清,字朝贤,侃斋公第二子。”[3]7“畅,字朝敏,侃斋公第三子。”[3]9“五世:通,字明奎,朝贤公长子。”“仙,字子奎,朝敏公长子,生三子:长镇、次鏻、三锵。”[3]21“六世:钲,字锵顺,明奎公次子。”[3]27“七世:潜,字隐之,锵顺公四子。”[3]44

连栻即连潜的长子,其祖父连钲的同曾祖堂兄弟即连镇、连铿。虽然漳州月港也可前往吕宋进行对外贸易,但根据连镇、连铿、连深、连洪早在万历二十一年(1593)经大盈驿参与安海对外贸易,结合安海发展吕宋贸易来看,连栻应从安海出发,参与吕宋对外贸易。

三、结语

第一,江都连家与郑芝龙、郑成功渊源的认识思路。连继振并非仅仅因为武艺而深得郑芝龙赏识,从其时闽南是宗族社会来看,连继振是宗族成员,与其宗族成员关系密切。虽然连镇、连铿、连深、连洪长年定居他乡,但连镇晚年返回江都故里,其子连浡又兴筑江都寨,并成为江都寨寨长,对江都故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然因此拉近了寓居泉州的江都连家成员。明代注重同乡情谊,以县为单位,连家因寓居大盈驿,与郑芝龙有南安同乡情谊。因连深、连洪定居安海,而与郑芝龙又有同乡情谊,故连家早在万历中叶就参与对外贸易,自然备受郑芝龙关注,据此加深对连继振的了解。不能因为连家来自山区,就认为其与海洋无关。也不能因为连家来自漳州,就认为其从漳州月港参与对外贸易,虽然漳州月港自隆庆元年(1567)起直至明末已成为明朝合法的对外贸易口岸,但走私贸易利润更高。连深、连洪迁居安海的时间,从连戍生于崇祯三年庚午(1630)来看,连深其时已定居安海。其时,郑芝龙定居安海,发展海外贸易。连深、连洪虽来自山区,却早已参与安海对外贸易,又有连栻参与对外贸易,具有一定经验,从而获得郑芝龙的关注,参与郑芝龙对外贸易。由于追随郑芝龙、郑成功从事抗清活动,连继振、连淑被贴上“暧昧通盗”标签,连戍生平事迹书写也遭到选择性失忆处理。

第二,江都连家发展历程深受郑芝龙、郑成功影响。通过对江都连家与郑芝龙渊源的深入研究,可管窥江都连家与郑成功的关系,达到全面认识江都连家发展历程的目的。崇祯三年(1630),郑芝龙定居安海,发展对外贸易。连深、连洪其时已定居安海,应参与郑芝龙海外贸易。安海对外贸易拉近了郑芝龙与连家的关系,通过连家认识连继振,连继振由此深得郑芝龙信任。与此同时,连戍也参与郑芝龙安海对外贸易。而连栻就从安海前往吕宋参与海外贸易。到南明隆武二年(1646),郑成功坚持抗清,不仅连继振、连淑参与郑成功抗清义举,连戍也追随郑成功。郑成功在厦门发展国内与对外贸易,其时厦门隶属同安县,迁居同安的连戍应参与其中。

第三,对当前郑芝龙、郑成功研究的启示。新时期郑芝龙、郑成功研究,应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文本分析,重建史实,应置身于更广阔的时空,揭示地方社会历史变迁,还原文本的书写过程,分析其原因与目的。其时是世界大航海时代,无论是来自海洋社会的郑芝龙、郑成功,还是来自山区农耕社会的江都连家,因海结缘,走到了一起。相关研究既要关注宏观历史及历史名人,又要关注微历史及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深入发掘与之相关的历史文化渊源,还应跳出传统的郑芝龙、郑成功研究视野,多方面研究与之有关的人物,为深入研究郑芝龙、郑成功服务。

猜你喜欢

长泰江都漳州
扬州江都区三个强化 做好防汛应急准备
扬州江都区 “三聚焦”办好民生实事
枕戈待旦 令出必行 扬州江都区毫不松懈保春节安全
敦煌秀
扬州江都区开展“五个一”专项行动
南康漳州龙
福建漳州面煎粿
漳州: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铮铮忠骨昭后人——纪念长泰游击队总队长吴三地烈士诞辰100周年
马长泰楹联艺术全国研讨会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