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机械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着力点

2022-03-17杨茂芽刘向红

机械职业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机械类双高高水平

杨茂芽 刘向红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300)

为深度落实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国家于2019年启动了“双高计划”项目,经过全国广泛遴选,最终197所高职院校成功入围[1-3],获批“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以高水平专业群为单位实施专业建设,目前正在按照备案教育部的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实施建设。2021年,国家发布《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4],针对类型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技能型社会、职业本科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推上了新的历史高度。国家在“双高计划”“提质培优”等职业教育高端项目推进的基础上,将高质量发展的文件通过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形式进行印发,足以说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机械类高水平专业群作为助力我国实现“创造大国”目标配套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其涉及专业在197所“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中占较大比例,建成后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国家经济发展。亟须双高建设单位聚焦机械类高水平专业群服务面向,在深刻领会国家文件指示精神的基础上,分析并厘清机械行业领域,尤其是智能制造领域的超高速发展趋势下,机械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制订详细的优化举措,保障本专业群能够紧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稳定培养企业高质量发展新时代需求的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一、高职机械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问题分析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作为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院校按照教育部备案实施年度任务建设,教育部通过国家“双高计划”监测平台每年填报绩效任务数据和“双高”典型案例进行管理。大多数省份已经对标国家“双高计划”布局,启动并实施了省级“双高计划”建设,系统推进一批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经过国家级和省级“双高计划”的引导,未入选国家“双高计划”的职业院校也陆续按照“以群建院”的思路进行专业整合,实施专业群建设。本文聚焦机械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现状,进行综合分析,认为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从机械类专业群体系设计到专业群系统化融入的课程思政元素不足;二是信息化背景下机械类专业群内专业目标定位有待进一步优化;三是群内专业之间存在壁垒,资源整合不足,群思维意识欠缺,专业群合力未充分发挥;四是跨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缺乏相应融合课程体系的支撑;五是专业群统筹群内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力度不足,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深度不够;六是传统评价模式难以适应信息融通能力背景下对专业群“一专多能”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二、高职机械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着力点

目前专业群在建设过程中不断暴露出课程思政元素内化力不足、人才培养目标跟不上企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群思维意识不够、跨专业融合性课程不足、企业参与专业群建设的深度不够、专业群评价的综合性不足等问题。为了进一步优化专业群发展目标,助力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一)强化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其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是目标,怎么培养人是内容和方法,为谁培养人是核心。因此,优化培养目标是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首要任务,目标定位[5]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未来人才的培养水平和质量。教育部 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进一步提出,要为我国产业走向全球产业中高端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而机械类专业群作为国家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核心力量,必须在机械领域提供专业人才支持。通过梳理,契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机械类专业群人才既要满足新时代经济发展,也要胜任未来中国走向全球中高端产业的用人需求,即未来培养的学生在满足掌握一定技术技能的基础上应该具备熟悉机械行业智能制造领域、了解国际产业发展、信息化能力强、具有一定沟通交流能力、善于学习和创造、综合素质高等特点,为机械类专业群高质量人才培养奠定目标基础。

一是聚焦专业群人才培养,将课程思政元素进行系统化融入。以系统提升机械类专业群课程思政育人水平为核心,结合群内专业行业背景、专业特色等,将爱国精神、精益求精精神、科学探索精神、集体主义、创新创业精神等课程思政元素进行详细划分,设立专业群基础课程思政元素案例集、各专业独具特色的课程思政元素案例集以及跨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案例集三种元素案例集组合而成的专业群课程思政案例库,并结合时代变化和专业发展特色进行更新,助力专业群建设和高质量人才培养。同时,配合国家“大国工匠进校园”等系列活动的开展,充分彰显工匠精神的核心素养要求和崇高价值追求[6]。

二是聚焦机械行业领域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以专业群为单元,充分利用国家高水平专业群能够培养企业所需的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和国家经费大力支持的资金与政策优势,面向机械行业领域,优选机械领域核心企业,积极主动寻求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打通学校与企业的资源、信息共享桥梁,使教师和学生充分熟悉产业领域,做到要“服务”,先“熟悉”,后“改变”,再“创新”。

三是按照信息化背景下机械类专业群各专业的跨界融合等对技能人才要求的新变化,实施强化学生信息化应用能力建设,做到掌握信息化的基本能力和基于信息进行专业技术学习的能力。同时面向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群内专业特色,分类综合设置基于信息技术融通的跨专业课程和项目化任务,培养学生善于钻研、创新创造等能力。

四是充分与企业进行信息共建共享,学生在校内学习期间,模拟其进入机械行业各领域后可能遇到的压力与挫折场景,设置相关任务,对学生提前实施受挫训练,提升其抗压能力,培养学生进入社会的适应力。同时聚焦专业群,基于机械创新设计类课程,通过机械创新能力、“互联网+”等大赛,组织学生以团队形式参赛,进行系统化训练与竞赛,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破除群内专业壁垒,实施群建设

2019年初,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这是对职业教育最大的肯定。为了有效落实该方案,同年国家启动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56所高水平学校分别建设2个高水平专业群,其余141所高校分别建设1个高水平专业群,足以明确专业群是要进行群建设,发挥群合力,而不是独立专业建设。但是,目前获批国家“双高计划”建设院校的校内高水平专业群在实际建设中,群内各专业依然面临因专业间存在壁垒而导致群合力发挥不足等问题,更不用说还未按照专业群进行专业整合,实施专业群建设的其他专业或者院校了。因此,面向机械领域产业升级、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跨专业人才成为急需等新变化,积极破除专业之间的内在壁垒,真正以专业群为建设目标,统筹规划整合群内专业资源,实施专业群建设,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专业建设的方向和使命。

一是对于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名单的高职院校,积极破除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内部专业壁垒,按照统筹发展的思路,实施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师资规划、专业特色发展、群内资源共建共享等,形成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经验,按照群建设思路,指导校内其他非国家高水平专业群的校级专业群开展相关建设,建立好梯队,为下一轮遴选做好充足准备。同时,对于未入选国家“双高计划”的高职院校,需要按照“以群建院”建设思路,优化重组校内相关专业,对接机械行业产业链,成立“双高”特色二级分院,构建高水平专业群,并借鉴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的经验教训,实施高水平专业群建设。

二是开展专业群建设过程中,要进一步强化群内专业组群逻辑研究、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群实践基地和群内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等关键环节,真正破除长期以来形成的以单个专业为核心进行资源配置、校企合作、招生就业等教育教学活动,实施以专业群建设为中心的配套资源整合,开拓群内各专业特色发展的育人新局面。同时,探索按照专业群进行招生,即学生在完成大学一年级基础课程的过程中,充分、系统地了解高水平专业群的群内专业之后,再根据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及兴趣点等因素,自行在群内各专业中选择具体专业,更加有利于学生未来的个性化发展;在兴趣的支撑下,学生可以进行更为专业化的特色专业学习,帮助学生在毕业时找到更为心仪的工作。

(三)按照“一专多能”要求配套实施跨专业融合课程设置

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使诸多产业结构和技术装备升级出现了革命性改革,尤其在智能制造领域的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由于生产过程的数字化、信息化,生产装备的高度智能化,出现很多无人车间或者自动化程度更高的工厂,这要求学生既要懂机械类行业企业新技术、熟悉行业信息化产业化、熟练应用机械工业智能化装备,还要具备一专多能、自学能力强、具有较强行业领域创新水平等特点,这也是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新要求。国家“双高计划”的实施为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对未来市场上学生机械领域职业教育的综合素养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单纯一个专业学到的相关知识已然无法满足机械领域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社会对学生职业素养和技能教育提出的新需求。因此,需要聚焦“一专多能”新需求,积极在以专业群思维进行跨专业融合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突出个性课程的选择,以达到强化培养的目的。

一是按照“一专多能”要求,优化机械类专业群的培养目标。紧密联合机械领域核心企业,企业为主、学校为辅,共同将企业对“一专多能”学生要求进行具体化,提炼出具体内涵,对机械类专业群的培养目标进行系统优化。然后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按照优化的专业群培养目标,在兼顾专业群内专业特色发展的基础上,按照不同跨专业发展方向,在专业群特色基础课和各专业优势特色专业课之间留足空间区域,进行跨专业课程的设置。同时,可以通过精简专业群基础课程和各专业课程门数,以及减少相关课程授课时间的办法,来增加跨专业课程的授课时间,尤其注意跨专业课程中企业资源的使用和企业一线人员的深度参与,将跨专业能力培养落实落细。

二是基于专业群与机械领域核心企业校企合作基础,在实施跨专业能力培养时,一方面专业群组织专业团队进入企业一线进行系统实践,充分了解核心企业生产管理、生产工艺技术现状、一线生产装备情况以及学生在一线生产工作情况等,提高授课教师的个人水平;另一方面积极引入企业一线生产与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定期为专业群师资进行培训,指导专业群共建共享实训室建设以及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中跨专业课程设置与应用等环节,尤其将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装备等共享给学校,使得学校能够及时了解企业最新动态,培养学生熟悉未来发展领域、掌握机械类企业最新技术及装备现状,以及面对问题能够独立解决的能力,真正发挥企业参与专业群人才培养的育人效力。同时,进一步向机械行业委员会靠拢,借助行业委员会的力量,由行业进行牵线搭桥,以专业群为核心,行企校三方联合开发与企业岗位需求度最为契合的专业群基础课程、跨专业课程和各专业特色课程等,并结合行业产业的发展,由行业主导,定期进行内容更新,使得课程内容始终跟得上机械领域行业发展需求和企业高质量用人需求,真正发挥专业群的育人合力。

(四)多措并举确保企业真正深度参与到专业群建设

企业作为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服务对象,不仅是学校就业出口畅通的保障,更是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质量的核心。2021年国家发布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指出,职业学校要主动吸纳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参与到职业教育教学全过程,包括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法改革、订单班培养、中国特色学徒制探索等重点环节,切实为机械领域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提供了良好契机和扎实的政策保障。这需要社会各方基于校企合作形势利好的大环境,多方推进,真正贯通机械类高水平专业群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过程化培养,做到学校和企业之间互融互通。

一是在法律层面,需要通过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专项立法,规定企业有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核心环节的义务,以及企业有权根据机械行业技术发展状况,按照企业实际用人需求对机械类职业院校提出人才培养相关方面的要求。通过法律层面的立法保障,彻底改变目前行业企业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积极性低、校企合作深度不足以及职业院校封闭办学等尴尬局面,真正打通职业院校实施人才培养与企业实施人才使用层面的“信息桥”,切实在两者之间实现培养即所求,提高人才供给与企业真正需求的契合度,助力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进一步制定能够激发企业自主参与高职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有力政策。以法律层面保证为基础,国家层面需要进一步统筹规划,引导学校所在区域的政府机构根据当地产业发展需求,分类针对深度参与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一定税收减免、土地支持等政策;并结合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绩效情况定期进行政府评价,按照政府评价结果等级,给予企业相应荣誉等实际利益,尤其对评价结果差的企业,要及时取消政府提供的配套减免政策,充分调动企业参与职业院校人才的高质量培养。

三是学校层面主动作为,做实做深校企共育。在充分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积极性的同时,基于机械行业领域企业用人需求,学校层面需要主动作为,积极对接并联合机械行业领域龙头企业,校企在学校内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在企业内共建校企合作工作站。现代产业学院以深度合作的机械类龙头企业用人标准为基础,校企共同实施机械类专业群人才的过程化培养。借助校企合作工作站,完成教师在企业的实践锻炼,通过参与机械领域企业生产管理,对机械领域智能制造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现状及发展趋势、产品设计的数字化、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管理、生产装备技术现状等进行全面掌握,牢固建立并发挥专业群学生与机械类用人企业之间的纽带作用,为校企共建共育奠定联合育人基础;另外,依托校企共建现代产业学院优势,按照机械领域企业用人需求,校企合作分类建立专业群群内特色专业订单班,实施更加专业的订单班培养,进一步提高合作企业参与机械类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编制、结构化师资培养、专业与课程建设、教法改革以及企业对订单班人才使用的过程性评价,强化企业一线生产环节的知识传授和实践环节的技能,校企共同提高育人质量,真正落实“双主体”育人。

(五)优化专业群评价模式,健全可持续发展机制

国家“双高计划”旨在建设一批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的高水平高职学校。专业群作为“双高计划”实施的重要载体,对于专业人才培养意义重大,尤其是在国家大力实施高质量高职教育背景下,“提质培优”计划、课程思政全覆盖、职业本科申报与建设等职业教育的重大项目都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面向机械领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械类高水平专业群如何通过机械类专业群评价模式改革,完善专业群评价标准,健全可持续发展机制,优化人才培养过程,实现高职机械类专业高质量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国家层面,按照“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对各行业领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和目标定位,聚焦专业大类分类制订能够检验专业群人才培养是否达到培养目标要求的基本评价标准,再由行业牵头联合行业领域内龙头企业按照行业企业实际要求进行完善和补充,并定期结合行业企业技术发展及相关人才培养需求进行标准优化与更新,引导职业教育人才的科学化评价,为机械类专业群建设提供质量标准保障。

二是优化评价方式,在机械类专业群人才培养标准实施专业群内部自评和校内外机械学科领域专家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价,重点针对机械类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过程核心环节、专业群结构化师资、企业对专业群毕业生满意度等指标,定期进行专项评价,并给出相关建议。同时,在学校组织评价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机械领域行业专家、机械领域行业龙头企业管理人才资源专家、一线生产管理和实践操作人员的比例和评价分值的权重,真正发挥行业企业专家的指导作用,保障专业群高质量发展。

三是健全可持续发展机制。为保障机械类高水平专业群高质量建设,依托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定期实施专业群建设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以机械类专业群建设目标链与标准链为依据,按照教育教学诊改工作“8”字型质量改进螺旋既定流程,从专业群的特色专业、结构化师资、课程设置、多样化学生等层面,通过诊改专家听取汇报、检查过程资料、现场疑点提问、给出评价和反馈意见等方式进行系统诊改[7],及时找准专业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优化机械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目标链与标准链,建成专业群可持续发展机制,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机械类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保驾护航。

国家启动“双高计划”,实施以高水平专业群为单位的高质量专业建设,是为了进一步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的需要,更是为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变提供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支撑。机械类高水平专业群作为制造领域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更需要在持续优化专业群内涵及硬件建设的基础上,以机械领域行业发展为导向,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吸引机械行业领域龙头企业深度参与专业群人才培养,畅通专业群人才培养环节与企业生产管理对接通道,切实培养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机械类专业群契合智能制造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的高水平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机械类双高高水平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我校2020年“双高计划”建设研究成果展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牵手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四元并举, 德技双高” 的校本实践
基于OBE理念的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机械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报告定量分析计算若干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