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证书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探究

2022-03-17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等级证书产教电子商务

刘 柯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郑州 451450)

“1+X”证书制度是推进学校与企业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关系,提升专业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在职业型人才培养中,拥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功能和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在"课证融通"的背景下,更好地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明确自身发展方向,提高电子商务学习的实效性与有效性。然而要想借助“1+X”证书制度推进电子商务教学改革,就需要明确“1+X”证书制度的基本内涵,深入分析传统电子商务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唯有如此,才能切实提升教学改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发挥“1+X”制度固有的功能和作用。

一、“1+X”证书制度的基本内涵及其意义

“1+X”制度并非职业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的简单叠加,而是对职业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所呈现的学习成果进行转换、积累及认证。通常来讲“学历证书”主要体现了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是反映我国社会人力资源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而职业等级证书则反映了学生所拥有的技能水平和专业能力,体现了学生适应岗位发展诉求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通过落实“1+X”制度,能够帮助我国现代院校更好实现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专业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对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与学校教学水平拥有显著的现实意义。首先是教学改革。将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结合起来,必定为学校教学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调整培养方案、更新教学理念、设置专业课程、增强师资水平、革新教学模式,都成为学校教学急需破解的问题,与此同时也成为了学校在新时代发展下的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其次深化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1+X”制度的落实是推动学校与企业的协同合作,深化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的基本抓手。因此在课程标准与培养方案修订的过程中,企业将不再以局外人的身份出现,而是真正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全面分析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技能要求及培养标准。与此同时,还将肩负起测试与培训学校师生的双重责任。最后是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等级证书是考查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凭证,现代企业能够根据等级证书筛选出契合企业发展要求与岗位标准的优秀人才。而持有多种等级证书体现了学生拥有多种的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可以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发展。所以在某种程度上,“1+X”制度能够为学生获得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使学生在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的支持下,结合教师引导与学校规划,有目标、有方向地掌握实践技能,获得多类等级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此外,在“1+X”制度的影响下,教师不仅要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还应拥有多领域、多学科的能力,帮助教师通过利用信息化平台资源、教学资源库,夯实理论基础,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使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多元化、多样化发展的诉求。

二、电子商务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生物识别、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关键技术的兴起与普及下,电子商务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商业模式得到了有效创新,现代企业对实践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逐步提高。现阶段,我国多所高等职业院校、普通高校增设了电子商务专业,拥有15万余人“在校生”,主要包括跨境电商、移动电商等专业类别。所以电子商务专业落实“1+X”制度,能够实现全方位、多渠道培养电商人才的目的。结合我国电商行业标准及教学标准,各教育组织或培训组织纷纷制定并颁布了电子商务类职业等级标准,并将该标准融入到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可以为“1+X”制度的顺利落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传统专业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却制约了“1+X”制度的有效落实。

(一) 培养模式相对滞后

现代院校在电子商务教学中通常采用较为传统的学分制。轻学分质量、重学分数量的问题较为严重,虽然使学生群体能够通过各类补考来获取“学历证书”和毕业资格,但却无法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水平和质量。而学校在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与鉴定上,缺乏相对统一的标准,导致人才培养不断呈现出“宽进宽出”的特性。根据部分学校的有关规定,学生可以在学校期间考取网络营销员、跨境电商员、运营专员及分析师等职业等级证书,然而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低下,证书获取质量、效率及比重不尽人意。此外,现代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于应试教育背景的,缺乏等级证书获取的培养机制、体系及内容,造成学生在等级证书考取过程中,存在诸多的困难和麻烦,获取证书的学生也凤毛麟角。因此在“1+X”制度背景下,现代院校需要深化理解职业等级证书对培养模式调整的要求,明确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努力实现“课证融通”、校企融合,提升学生获取等级证书的质量与效率。

(二) 课程设置不够科学

现阶段我国很多院校所开设的电商课程与职业标准难以充分对接,存在职业培训占比小、核心课程占比大的问题。与此同时也缺乏学生结合自身就业需求与兴趣爱好自行选择的选修课程。使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专业教师所传授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在课程内容上,学历课程难以渗透并融通到培训课程中,培训课程与核心课程也各自为营、各自为政,两者无法在学生培养与教育的过程中,实现有效地融通和渗透,致使学生专业学习质量和效率低下,不能满足职业标准对学生培养所提出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作为评价院校教学质量标准之一的技能大赛,虽然得到学校及学生的重视,但在技能大赛举办的过程中,部分学校却围绕大赛的竞赛内容,调整课程机制,造成专业教学出现了明显的技能化倾向。

(三) 产教融合不够深入

产教融合是深化学校与企业校企合作关系,突出企业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的价值、作用及功能的重要渠道。然而根据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能够发现,我国部分院校在产教融合中,难以与企业紧密地结合起来,致使企业无法渗透到电子商务课程标准、培养标准及培养方案的制定中,造成学校的培养模式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难以契合职业等级标准所提出的基本要求,提升学生教学、培养的质量和效率。在此背景下,学生只能从事修图、客服等基础类工作,无法结合企业经济发展的基本诉求,灵活运用电子商务知识与技能。简而言之,产教融合不紧密不仅容易导致学生培养与职业等级证书的要求相脱节,还容易致使学生无法适应现代企业的岗位要求,不能充分地推动学生的职业发展与专业成长。

(四) 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关乎着电子商务人产品培养的成效和质量,然而我国现代院校在教师选拔与聘任的过程中,依旧存在明显的“轻技能”“重学历”的倾向,导致师资队伍缺乏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对行业发展趋势缺乏了解,难以满足“1+X”制度对教学改革所提出的要求。通常来讲,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人员难以进入到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而专职教师又存在明显的教学内容滞后的问题,导致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存在能力与实践不匹配、知识与岗位相脱节的问题。对此,院校亟需构建出专业基础扎实、社会经验丰富的双师型队伍。然而在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过程中,现代院校又缺乏科学的构建方法与思路,导致队伍建设,教师培养及人才引进质量不尽人意。

三、“1+X”制度下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一) 调整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院校在电子商务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以职业技能标准为抓手,关注等级证书在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中的价值,积极探索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相互融合的学习成果积累、转换及认定机制。通过构建学分银行,规定学生通过免修重复性较高的课程或兑换学分的方式,推进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之间的相互转换与相互融通。而在教学评价上,学校应转变传统的知识评价模式,形成技能型、复合型评价机制,逐渐使“学历证书”与等级证书融入到学生评价与考核的过程中。而在等级证书获取上,现代院校需要充分分析及理解等级证书与职业标准对学生发展所提出的基本要求,将“培养要求”渗透到人才培养机制、体系及内容中,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职业等级证书及相关的职业能力、技能。此外,学校还需要明确学生毕业标准,将等级证书获取、“学历证书”考取作为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提升人才培养的实效性和有效性。简而言之就是确定职业能力鉴定标准,将其与学生毕业评价机制融合起来,提升学生群体对职业等级证书的重视程度和关注力度。

(二) 优化课程设置

深化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内容改革,实现技能标准与课程标准的有效对接,设置出能够适应学生专业学习需求,又能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的证书型课程,使学生在证书型培训课程中,更好地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与技术技能水平。然而在课程设置的背景下,院校必须明确核心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均衡两者的比重,突出培训课程的地位,并在“课证融通”的背景下,实现学历课程与培训课程的“内容互通”。学校必须明确学历课程在职业等级证书考取中的价值,精简课程内容,使学科课程与培训课程在内容与形式上实现有效联通和融合。但学校依旧需要保留对学生专业成长及未来职业发展有利的核心课程内容,使其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专业能力。而在课程目标明确与设置上,学校需要确保课程目标与岗位标准相统一,明确学生的岗位需求、学习需求及职业发展诉求,灵活设置选修课程,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合理选择培训项目和专业课程。或者结合技能大赛的基本要求,将技能化课程转变为与“1+X证书制度”相契合的培训课、学历课,提升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三) 深化产教融合机制

产教融合在“1+X”制度中,拥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功能和作用,能够帮助学校培养出适应行业发展要求及等级证书标准的电子商务人才。但要想实现校企双方在产教融合机制中的紧密融合,需要从以下两点出发。首先,电商企业需要融入到专业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配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共同制定课程体系、培养方案及培养模式,将职业技能、职业标准融入到人才培养的不同环节中,提升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但在此过程中,电商企业必须明确职业等级标准的基本要求、内容及规制,结合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功能定位,构建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让学生在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的过程中,更好地获得专业技能及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其次,学校应制定并颁布相应的优惠政策,与电商企业共同构建产教融合发展机制,推进产业学院、订单班及现代学徒制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应用,发挥企业所拥有的人才培养功能和作用,推动学生全面的发展和成长。

(四) 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首先,现代院校应明确双师型师资队伍在电子商务教学及“1+X”制度推进中的重要功能和作用,转变教师选拔机制,突出教师的能力、素养与学历,提高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性。其次,现代院校应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鼓励教师进入企业增长见识、拓宽视野、积累经验,将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的理念、思想及前沿信息,渗透到专业教学中。但为真正提升教师挂职实训、锻炼的质量,学校需要实时调整教师评价、职称评定机制,激发教师参与企业活动的积极性。再次,学校需要结合等级证书的基本特征,鼓励企业人员进入学校,参与教学工作,使其在与专职教师的合作交流中,引导教师的教学方向,确保教学改革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最后,学校应在深化校企合作的前提下,与企业共同构建教师培训体系,帮助教师了解前沿的行业发展资讯,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及职业素养,使教师在"课证融通"的背景下,更好地渗透证书课程的相关知识与内容。

猜你喜欢

等级证书产教电子商务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物流管理、老年照护等成首批证书培训试点
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