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党史教育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研究

2022-03-17宋海防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党史历史精神

宋海防

(烟台职业学院, 山东 烟台 264670)

新时期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仍是历史进程中的主旋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家在实现综合国力提升的战略考量中,文化的变革与创新占据重要的地位,是协调各因素全面前进的原生动力。从全球视野来看,许多在综合实力强的主要国家都高度重视自身文化的建设,把提升文化竞争力摆在突出的位置。党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及发展的过程,包括自建党、革命、建国、改革等伟大实践中所孕育出的文化,是秉持马克思主义思想,逐步改造、完善和不断发展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汲取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和外来先进文化先进部分的综合。当代高校深化对党史文化的教育研究,既是时代发展的呼唤,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提高文化的软实力刻不容缓。党史教育是以讲解党的历史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教育方式。教师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党史教育,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站在有效提升思政教育质量的立场上,提出引导大学生在校学习优秀历史文化和传承党的文化精神的基本要求。从而使学生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一、加强党史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中的意义

(一) 推动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决心

党史教育中包含很多与党的建设相关的文化知识内容,加强党史教育能够让大学生在聆听党史故事、了解党的辉煌成就的过程中,产生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和对党的敬佩和爱戴之情。这让党史教育具有培养大学生爱国理想理念的价值,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学习中国优秀历史文化的热情,从而为思想政治工作奠定大学生文化素质基础。同时,党史教育还能为大学生树立坚定实现理想信念的决心。

(二) 帮助大学生健全意志品格

加强党史教育可帮助学生领悟党的建设历史以及文化精神,帮助学生在逆境下承受能力,培养其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引导大学生敢于面对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挫折,拒绝不作为、不学习的错误思想,培养个人积极学习的人生态度和意志品格。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依据大学生个人品质培养的需求,积极开展党史教育实践活动。

(三) 增强大学生面对挫折的精神动力

加强党史教育,能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顽强拼搏、不畏艰难险阻、无私奉献的精神。大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任何挫折,都不足以与之相提并论。做好党史教育的学习和宣传,能够为他们注入积极探索文化知识的信心和动力。因此,党史教育可以给大学生提供一定的精神动力,让他们在面对挫折时,能够想到国家对自己学习生活的支持和教育投入,从而激发学生在学习中努力开拓进取的动力。

二、党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 党史教育内容存在过度理论化现象

许多大学生对党建历史的了解,主要来源于学校开设的思想政治课程和教材。学生把党史教育教学当成是对历史的学习,不太理解党史的学习价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围绕教材中的故事情节和背景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但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相对较多的理论内容讲解任务,让大学生产生学习倦怠,学习兴趣不浓,导致学生对党史教育的意义不理解。对党史教育的内在教育意义理解不透彻,教育无法触及学生的心灵成长,党史教育就会浮于表面,难以起到真正的价值作用。

(二) 少数教师教学水平不高

教师作为党史教育主要人员,需要为大学生完整复述党建历史内容和不同故事之间的关联性,增加他们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的了解,使思想政治工作具备引导大学生学习中国优秀历史文化的教育作用。可少数教师由于教学水平不高,历史知识也不丰富,教学照本宣科,导致党史教育教学效果不佳。

(三) 教育教学方法陈旧

大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过程中,会主动聆听他们认为有道理或者值得深思的内容。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大学生能否认真学习思想政治文化知识的重要因素。一旦教师缺少说服他们学习知识的方法,即便是教师讲解内容具备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大学生也很难完全接受教师给他们灌输的文化思想和理念。少数语言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极有可能产生一定程度的厌学心理。因此,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对党史教育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有一定影响。

(四) 校园党史学习氛围不浓

党史教育是系统工程,学校应营造学习党史的文化氛围。但一些学校主要是通过教师在课堂进行讲授,是以理论讲解为主,没有充分发挥学生会和团委的作用,也没有充分利用校园网这个平台加强师生互动,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效果不佳。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学生能够潜移默化的重视党史的学习,进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反之使学生为了学习而学习,难以“入脑入心”。

三、以党史教育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一) 重视宣传党建文化精神的实践活动

教师要帮助大学生认识党史文化积淀内容,让他们能够关注思政教材中关于党的历史发面的内容,领悟党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作用,帮助大学生深刻领悟思政教材中的党建文化精神。改变以往教师讲解的方法,要求大学生进行互动学习。定期举办让他们展示个人学习成果的辩论赛,提高对大学生学习能力和文化学习精神的引导,加深对党建历史的领悟。重点帮助大学生理解党建文化精神,适当调整党史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理论讲解内容。以宣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为主线,帮助大学生学习党建文化精神。

(二) 理论联系实际

教师要以讲解客观事实为主的原则,尊重历史和客观评价,通过讲解党建历史中的人物形象,避免个人在表述上存在诱导性,与大学生分享党建历史中完整的文字材料和图片内容。针对特殊历史事件中出现的人物,应进行科学评价。同时,以思政教材课后习题以及材料辨析题形式,帮助大学生了解深入分析人物形象的语言文字思维,使他们能够理性判断某个人物的功与过。教师在讲解党建历史客观事实的过程中,应减少对当中涉及到的内容进行随意评判,为大学生树立尊重实事求是、科学评价的榜样,防止他们出现随意评价历史事件或者英雄人物的偏激心理。对少数学生提出的相关学习问题,进行以叙述客观事实材料为主的讲解,不散布有损中国形象和动摇大学生坚定个人理想信念的言论,让党史教育成为培养他们意志品格的重要内容。

(三) 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应当重视个人教育能力的提升,了解自己是否具备胜任党史教育任务的真实水平。围绕党建历史中蕴含的哲理内容,不断增强讲解党史的个人文化水平。备课时,教师要积极查找资料、历史人物生平详细简介等,完整讲解某一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局,为大学生介绍相对丰富的党建历史文化内容,防止他们出现党史学习思路上的不连贯性。教师要认真讲解党建历史文化精神学习重点,使他们具备深刻感悟党史的文化知识储备,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宣传和教育质量。教师要掌握与学生沟通的语言技巧,根据大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逆反心理和缺少正确引导的现实情况,以现身说法的形式与他们分享自己曾经在学习中遇到的心理障碍和不良思想困惑。提升教师教学中关于党建历史文化的语言趣味性,帮助大学生树立学习党建文化思想的学习思维。

(四) 把党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融合

教师在党史教育任务中担任的角色,是帮助大学生学习和理解党建文化的引路者,而不是指挥他们学习的领导者或者管理者。教师对学生学习生活的管理,主要是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秩序,使他们能收获一定的文化知识和思考成果,学会怎样成为优秀的社会需求人才。因此,教师要适当减少完全以故事或者人物为主体的党史教育场景,要讲清历史背景、事件起因和历史价值观和现实意义。使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让大学生学习党建历史中的经验教训和文化精神,做到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一方面让党建文化精神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减少大学生在学习中忽视个人精神文明的现象,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现实,尊重教师辛勤劳动。同时,让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教育相结合并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使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结语

教师要对党史教育内容进行科学分析,掌握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特点,把加强教学质量作为基本的教育要求,科学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党史,使学生通过学习党史,坚定理想信念,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道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勇气。

猜你喜欢

党史历史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第一次学党史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