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高职艺术类学生课程思政教学创新*

2022-03-17曾林王宁张琳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艺术类思政高职

曾林 ,王宁,张琳

(1.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0;2.滨州职业学院,山东 滨州 256603)

1 问题的提出

新媒体(New Media)是指利用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1]。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科技取得了巨大成就,“互联网+”、新媒体行业日益繁荣,微信、微博、公众号、抖音、教育学习平台等新媒体逐渐渗透到了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中。新媒体时代宣告而来,改变了当代青少年的阅读和学习方式。“碎片化”“图片化”“故事性”逐渐成为青年人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和内容,当代青年大学生已不再满足于说教式的理论学习。面对00后大学生们的新特点、新个性,传统模式下的思政教育课堂学习已略显生硬枯燥,不能满足新时代青年学生的需要。另外教师课堂传授水平参差不齐,教育效果有限,难以响应“因事而化、因势而进、因时而新”的思政工作要求[2],因此,现在的高职课程思政教育中想要取得一个良好的教育效果,就需要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结合新媒体技术、信息技术手段[3],将时事政治有效地融合到高职专业教育中,积极创新课程思政教育新方法。

为更好了解新时代高职艺术类学生在新媒体技术运用背景下对课程思政学习的需求,本文尝试利用半结构访谈法和问卷法,详细了解新媒体视域下高职艺术类学生在课程思政学习中的新需求,深入挖掘新媒体的优势特点,寻找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4],积极探索新媒体视域下高职艺术类学生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方法。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共分成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的半结构访谈对象选取了在校就读一年以上并且接受过课程思政教育的艺术类学生,学生中需有部分学生干部。按照这个标准,研究团队在广东和山东的2所高职院校的不同艺术类专业中抽取了20名学生代表。

第二阶段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团队分别在广东和山东2所高职院校的不同艺术类专业学生中随机抽取10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

2.2 研究方法

2.2.1 半结构访谈法

定性研究是由访问、观察、案例研究等多种方法组成,目的在于描述、解释事物、事件、现象、人物并更好地理解所研究问题的研究方法,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研究的多个领域[5],访谈法是定性研究收集并分析资料的方法之一,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与研究对象进行有目的性的交谈,以了解和理解受访者对研究问题的看法[6]。本文通过半结构访谈法,可以了解在新媒体视域下高职艺术类学生课程思政学习的新需求,并可总结归纳,形成初步调查问卷,再进行大面积问卷调查分析[7],找到新媒体视域下高职艺术类学生学习思政课程的更优方法,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正式访谈前将访谈提纲发送给受访者先行阅读,并请受访者做好准备,以便提高访谈效果。本次访谈采用直接访谈,访谈记录整理好后需经受访者确认。

根据半结构访谈法访谈结果,按照学生在新媒体视域下课程思政学习的新需求,整理出新媒体视域下学生所希望采用的教学新方法、新模式,再进行简单问卷调查分析。

2.2.2 问卷调查统计分析

二维码调查方法及系统是问卷调查的一种访问方式,改变了传统的面对面调查、电话调查、邮寄调查、电子邮件调查等方式,打破了传统的被动式调查方法在设备、时间和环境上的限制;受访者可以随时随地使用手机或平板设备扫码参与调查,尽量减少调查对象参与调查的阻力与成本;通过断点续答功能(回答部分内容退出后下次登录可继续回答),还能有效地利用调查对象的碎片化时间[8]。本次通过问卷星形成二维码,让受访学生扫描二维码填写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访谈结果

在访谈中,我们重点关注学生了解新闻、资讯的方式,期待的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喜欢的媒体推介方式和与专业结合的思政教育方法等问题,目的是想解决目前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不佳的痛点等问题。

3.1.1 高职学生对新闻、资讯的关注方式

“我们一般都是通过手机的浏览器或者微信、微博等平台来了解国家大事和时事政治”。广东、山东的20位受访者都提到,手机是他们了解新闻、 资讯的最方便和最佳工具。有一半的受访者表示,在课堂上也能学习到与思政有关的新闻、资讯。

3.1.2 高职艺术类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的看法

“我们希望老师上课能多利用一些新的技术手段来进行教学,例如可以利用抖音、微视等平台来录制教学视频,开展与虚拟现实技术(VR与AR)相结合的教学活动等”。两省的受访学生中,有12位同学都谈到希望老师的教学手段能更丰富些。其他同学也表示,如果课程从头到尾都是老师自己讲述,独自表演,会觉得很无趣,大家也没办法认真听。

3.1.3 喜欢的新媒体推介方式

和普通本科学校的学生对比,高职艺术类学生具有文化知识、理论水平偏低等特点。对于思政内容的学习有13位受访者提到“我们更希望能做到玩中学,学中玩,更喜欢在微信、微博和短视频平台上学到看到更多的东西”。他们表示希望能获得更加愉悦的学习体验和更为便利的新媒体推介方式。

3.1.4 结合专业怎样才能加深学习体会

“我们希望能用音乐、舞蹈、漫画、视频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开展思政内容的学习”,两省高职艺术类学生普遍都认为将思政的内容与所学专业结合起来会学得更深,了解得更透彻,同学们会学得更自信。

3.2 问卷调查结果

为了对访谈结果中同学们提到的方式方法进行进一步验证,根据访谈结果,设置了调查问卷一份,除基本信息外,共设置了与课程思政教学有关的题目10题,旨在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政学习路径和载体,有针对性地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方式方法,形成研究 成果。

发出问卷总数1000份,回收有效作答问卷数814份,其中大一255人,占总人数的31.33%,大二354人,占总人数的43.49%,大三205人,占总人数的25.18%。

3.2.1 对新闻、资讯的关注了解

在问卷的第2题中,我们对学生平时了解新闻、资讯的主要途径来源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有70.88%的高职艺术类学生是通过手机来了解新闻、资讯,通过PC端网络了解的占比为18.8%,仅有8.23%的受访学生通过电视、报刊杂志来了解资讯,这也符合时代发展和我们的预期;在“你一般通过什么方式进行思政知识的课外学习”一题中,有74.08%的学生选择手机APP软件,通过书籍、报刊杂志进行学习的人数寥寥无几。由此可见,在新媒体时代下,手机是大学生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以手机为学习载体和学习路径方式已然逐步形成,缺乏的仅是利用手机载体如何呈现的问题。

对国家大事、时事政治了解一题中,有31.47%的同学“比较了解”,有52.11%的同学知道一部分,有11.14%的同学回答不太了解,仅有7.28%的同学非常了解。由此可见大学生对国家大事、时事政治的关注度较低。但有62.9%的同学认为国家大事和时事政治与自己“一定是有联系的”,有35.77%的同学认为是“有些联系的”,仅有1.33%的学生认为“完全没有联系的”。调查结果表明了大多数高职艺术类学生认为国家大事和时事政治与自身的生活、学习、成长和发展有必然联系。

3.2.2 认为学习思政知识的必要性

问卷中,认为“十分有必要”或者“有必要”学习思政知识相关内容的高职学生占比达88.21%。有74.69%的同学认为应该:“按要求主动完成学习”,而非“为完成任务被动学习”,选择“应付了事”更少之又少。

3.2.3 对创新学习途径和载体愿望强烈

在对目前课程思政的教学情况的回答中,发现有50.86%的同学认为:“课程内容深入、形式活泼、通俗易懂”,有36.98%的同学认为:“内容良好,形式也不错,只是难以领悟”,无兴趣听的同学寥寥无几。

在对专业课程中通过课程思政领会贯通思政理论知识和学习态度的调查中,有64.72%同学们表示:“如果有创新的学习途径和领悟方式,会更加积极关注和学习”,有34.63%的同学觉得“如果学习途径和学习方式突破传统模式,肯定想去关注一些”,可见同学们有学习的主观意愿,只需要突破传统模式,更新学习方法和途径,接受的人群可达到90%以上。

3.2.4 学习表现形式

经调查结果显示,在日常的思政课程学习过程中,选择课堂讲授、知识讲座的人群占比分别是50.25%和51.97%,选择通过手机APP和新媒体作品(抖音、视频、动画、动漫、海报、动漫小册)形式的学习者达到63.27%和56.88%。此结果印证了新媒体时代下,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便是手机APP的学习和生动有趣的新媒体作品学习,如果两者合二为一,那么效果会更加突出。

4 讨论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元化是满足时代要求、跟随时代发展的重要举措,是适应大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强化课程思政教学效率和质量的主要路径[9]。在“互联网+”、新媒体行业日益繁荣的今天,新媒体逐渐渗透到了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与新媒体结合的课程思政教学方式符合新时代、新媒体文化传播方式特点,覆盖面更广、效果更显著,是新时代提高和增强学生思想水平、理想信念的必然要求。

4.1 着力提升教师新媒体技术技能

对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教师定期开展专业的新媒体技术技能培训,使其紧跟时代步伐,适应互联网的发展要求。深化教师们对网络信息辨别、网络问题解决的能力优化,大力推进学校思政教育和新媒体、网络的深度结合,打造专业能力强、新媒体技术技能经验丰富的课程思政教师团队,提升教师在专业教学中解决学生思政问题的能力。

4.2 打造青少年思政学习有效途径——新媒体思政学习素材创作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当代青少年的阅读和学习方式。“碎片化”“图片化”“故事性”逐渐成为青少年人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和内容,当代青年不再满足于“纯理论、纯文字性”的理论学习。通过新媒体素材提高思政知识学习的趣味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知识层面青少年的学习需求,以青少年“喜欢看、能够看、看得懂”的方式呈现学习内容。

4.3 改变高职艺术类学生理论学习方式——创作与学习同向同行

充分发挥高职艺术类学生的专业特点和特长,在课程中以项目创作的形式,将思政教育内容作品化、图像化,引导学生利用专业所学进行实践创作,专业技术能力与思想政治进步双促进、同发展,更好地激发高职艺术类学生在思政理论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思政教学效果。

4.4 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创新推广

探索课程思政教育的多种学习方法和传播模式供受众群体选择,并进行效果反馈,将广大学生反响热烈的形式推广至各大青年阵营中,通过不断吸收新意见,吸收奇思妙想,让思政理论学习变得“时髦”,使之成为新媒体时代面对青少年受众的最行之有效的教育新模式。

5 结语

新媒体时代下,除了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教师要注重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外,学校层面也要不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教育方式方法、教育内容等方面的创新改革和发展,加强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不断融合,全面提升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效,推动学校课程思政改革创新的发展。将思政教育内容作品化、图像化,引导高职艺术类学生利用专业所学进行实践创作[3],专业技术能力与思想政治进步双促进、同发展,更好地激发高职艺术类学生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猜你喜欢

艺术类思政高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艺术类专访心得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艺术类金币收藏作品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数字艺术类专业三大构成课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