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2022-03-17李宏龙
李宏龙
(重庆市开州区南雅镇书香中心小学)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如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真正达到“提质增效”,是教师需要研究的首要课题。课堂为教与学提供了重要环境,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氛围、课堂文化等都影响着教学效果。“双减”政策下,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应研究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一名学生“吃饱”“吃好”。
一是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双减”政策下,教师应树立教育新理念,明确新方向,结合学科课程标准,解析教材内容,挖掘教学资源,预设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教师应了解学情,根据学生的知识、兴趣、爱好等,设置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需求开展有效学习。
二是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教师应在学科课程标准的引领下,优化知识呈现形式,构建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互联网+”学习、实践操作等方式;教师应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自主形成合作小组,以“展示汇报”“质疑答辩”“评价反思”为单元,运用多媒体技术讲解、情境表演、实验演示等方式展示知识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习真正发生。
三是教师应创设高效的当堂检测。“双减”政策下,学生的作业质量要得到保障,课内应该完成的不能留到课后。教师可以紧扣知识点,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少而精的当堂检测习题,习题要有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进行主动思考;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采用笔答、口答、动手操作等形式,自我检验当堂学习目标是否达成,从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奠定基础。
四是教师应实施综合性评价。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学生评价应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创新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双减”政策下,教师应从评价内容综合、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形式多样等方面探索评价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进步程度实施增值性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将自评、互评贯穿于学习始终,提升学生自我总结、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能力。
“双减”政策下,聚焦课堂实践、实施本位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和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重要途径。教师应潜心探索构建常态化高效课堂,切实肩负起高效课堂践行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