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课文语言训练点的确定与落实
2022-03-17谷蔚
谷 蔚
(兴城市南一小学)
2021 年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对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合理安排与整合教学内容,精准开展教学工作,完成教学目标,实现学习成果最大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打造高品质的语文课堂。
一、科学确定课文语言训练点的重要性
语文教材的每篇文章中都蕴含许多知识点,但教师面面俱到地分析会延长教学时间,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一篇课文要引导学生学会什么,达成怎样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哪些技能,这些都需要语文教师课前进行深入思考。
本人认为,语文教师应找到切实可行、能够真正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训练点。2019年开始投入使用的统编版语文教材清晰地梳理了每单元的学习目标。从三年级开始,小学语文课本的单元导语页就有了明确的语文要素。教学时,教师可将单元语文要素分解成每一篇课文的语言训练点,从而较好地完成单元训练目标。
语言训练点是指那些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既有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能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语言积累、口头语言表达和习作训练的语段、句子、标点、情感点等,即一堂课教师能够展开的关键性内容。教师要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对学生进行“点”的训练。找准训练点不但能使教学顺利进行,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教师的教学效率。
在备课前,教师应潜心研读文本和参考资料,在阅读中留心有特点的词句和表达方式,这些将是课上引领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长期的学习与积累能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下面笔者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为例,论述语言训练点的确定与落实方法。
二、确定语言训练点的方法
(一)结合单元语文要素
教材中每一单元都有单元语文要素,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具有分解单元语文要素、确定每一篇课文的语言训练点的能力。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独立阅读一篇略读课文或课外阅读,检测学生对语文要素的掌握情况,之后再通过单元作文引导学生将语文要素学以致用。备课时,教师要整体把握本单元的内容。如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个语文要素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教师可将其分解成两个具体目标:一是学习批注的方法;二是运用批注方法阅读并在阅读中发现新的批注方法。第一篇课文《牛和鹅》的训练点是“借助学习伙伴的批注,让学生直观认识批注,学习批注的方法”;《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和《陀螺》要在应用学习过的批注方法的基础上探究发现新的批注方法。本单元的第二个语文要素是“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教师也可将其分解成三个具体目标,一是对课文中的词句进行理解;二是提炼关键词句;三是梳理关键词句。《牛和鹅》引导学生通过勾画文中词句体会人物的心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引导学生借助表格提取关键语句,体会人物心情;《陀螺》则引导学生借助梳理出的相关语句体会人物心情。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记一次游戏”,要求是“能够写明游戏的过程,同时学会表达自己的心情与感受,写出真情实感”。不同学生的阅读感受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也不同,因此教师对训练点的分解及安排也会不同,正所谓“教无定法”。总之,在备课时教师若能整体把握训练点,就能使课堂教学有一条主线,创造高效课堂。
(二)结合文本特点
选入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佳作,值得学生学习的点有很多,但由于教学时间有限,再加上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确定的训练点一定要少而精。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绝非一课之功,而是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的过程,所以本人认为,一课有一个训练点就好,教师可以再增加一两个其他方面的小训练点,但这一两个小训练点最好是起辅助作用的。如在完成“学习批注”这一语文要素时,我将本单元三篇课文的训练点分别确定为:《牛和鹅》借助学习伙伴的批注提示,学生可以借助批注写出自己的体会、疑问以及获得的启发;《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的学习要建立在前面一课的基础上,在不理解的地方批注;《陀螺》一课要在前面两课的基础上学习,在体会较深的地方批注。
完成第二个语文要素“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时,教师可将本单元三篇课文的训练点分别确定为:《牛和鹅》——引导学生通过勾画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等方面的语句,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借助表格这种非连续性文本,引导学生提取关键语句,体会“我”在不同阶段的心情变化及变化的原因;《陀螺》——引导学生从文中梳理出相关语句,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综上分解再合成每一课完整的训练点,如把《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的语言训练点确定为:继续学习多角度批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不理解的地方批注,借助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关键语句感受作者的心情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三)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确定训练点时,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至关重要。如本单元重点之一是体会人物心情,四年级的学生还不能精准地把握“作者是从哪些词句或运用什么表达方式把人物心情表现出来的”这个问题。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应将训练点定在引领学生抓住课文中的词句上,引导学生感悟作者表达的精妙之处,逐步过渡到请学生提炼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心情的变化,同时落实“批注”这一语文要素。
(四)结合习作要求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表达,学生只有能将体会到的表现人物心情的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才是真正读懂了课文内容,达到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如本单元的“记一次游戏”的作文,相信通过教师的有效教学,学生在描写游戏时除了写“开心”“高兴”之外,也会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表达自己在游戏中的心情及感受,这也是教师在教学中确定训练点的目的。学生学会了写出内心感受的方法,坚持训练,写作水平一定会大幅提升。
当然,在语文课中还有一些训练点要贯穿整个教学始终。如在朗读中感悟、在训练中体会遣词造句的准确性,等等。有时一个好的题目、一个不起眼的标点都是好的训练点。语言训练点的确定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每节课的训练点不宜过多、过空泛,一至两个就好;二是教师对语言训练点的选择应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与体会情感;三是语言训练点的选择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能力。
三、如何更好地落实语言训练点
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正起到引领与指导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笔者以《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为例,说明怎样落实训练点。
(一)通过复习引入新知识
教学中,教师可先通过两方面的复习提示,将学生引入到“用批注的方法阅读”的学习情境中。一是复习单元首篇课文批注的角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批注的角度还有很多,激发学生在阅读中寻找新角度的欲望;二是复习本课前四个自然段的批注内容,理清学习、思考的思路。接着,引出本课的主线问题:“我”的心情又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教师要鼓励学生继续尝试边读书边多角度批注的方法,感受作者的心情变化。
(二)做到“三个关注”
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三个关注”。一是关注学生的批注及批注角度,适时进行总结引领,如展示学生的批注,从方法、字迹、设计等方面进行直观引导;当学生在不理解处批注时,鼓励他们从新的角度批注,与学生共同解决不理解的内容,使学生体会到批注对阅读的帮助。二是关注本课的主线问题,即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学生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批注作者的心情,梳理文章脉络,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三是关注本课的人文主题。通过对“你认为‘我’是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吗?”这个问题的讨论,感受成长中的困惑,使学生明白要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与挫折,最后再通过冰心的诗引起学生的共鸣。
(三)设计课内外实践活动
我设计了两个实践活动。一是课上的实践活动“我来开导他”。先创设情境,一方面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学会表达,学会与人交往;另一方面实现教学内容的整合。二是课外的实践活动:阅读《窗边的小豆豆》,这也是“双减”背景下对语文实践作业的一个尝试。我提出要求:在阅读时运用本单元多角度批注的方法走进故事,收获精神食粮。为了引导学生有兴趣进行阅读实践,在推荐时,我对书中内容进行了介绍,引发学生阅读的欲望,为学生提供阅读的便利。对学生边阅读边批注的情况及时进行展示与引导,从而更好地将课内的学习有效延伸到课外。
在训练点落实的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以及教师的反复强化,学生会逐渐提升语文素养。如果抓住了恰当的训练点,教师很容易找到一篇文章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线问题,这也正是学生所期待探究的问题。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学习,从而扎实有效地落实训练点。这样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一篇文章的训练点有很多,教师要在备课时用足够的时间反复斟酌,把确定好训练点作为上好课的前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从而实现“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